火星衛星來自火星的撞擊?一直以來爭論不一,專家:正在深入研究

2020-12-05 曦軒帶你飛

火星衛星來自火星的撞擊?一直以來爭論不一,專家:正在深入研究

文/曦軒

宇宙是廣闊的,也是神秘的,人們掙脫了地球的束縛之後,對於地外行星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在太陽系中人們對於火星的認識可謂是比較深入的了。

對於一顆行星的研究不光是要研究這顆行星本身,還需要對其衛星等與其相關的天體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這樣才能更加全面的認識這顆行星的本質。人們在對火星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時還對其衛星進行了分析研究,在這研究的過程當中科學家發現了一些比較奇特的現象。火星有兩顆衛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火衛一和火衛二,通過對這兩科天體的研究,科學家產生了不同的爭論。

這兩顆衛星形狀與顏色都比較奇特,而且其軌道並不是完全符合捕捉的條件,有學者提出火星的衛星可能是某個天體與火星撞擊後將大量巖石送入軌道後形成的。人們對火星衛星的起源有兩個假設,而這兩個假設是對立的,這種爭論從未停止過。經過一系列的研究,科學家假設如果火衛一是被捕獲的,那麼它距離火星太近了,因此科學家認為它不可能是被捕獲的,這些衛星是在火星形成的同時就形成了,或者是火星形成初期時被其他天體劇烈碰撞造成的。

而且通過對火衛一的巖石等成分的探測,科學家認為這顆衛星很可能就是火星撞擊後的碎片形成的,在此之後這塊碎片與撞擊者的殘留物相互融合,後來可能又與宇宙中的許多物質相互作用,才形成了今天的火星衛星。雖然這只是一個假設,但是這個假設是可以得到驗證的,有科學家就開始考慮發射火衛一的探測器,在火衛一上收集各種樣本帶回地球,進行分析,就可以對它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關於火星衛星的由來,各路學者爭論不一,數十年來一直沒有定論,想要真正的探知事實的真相,還需要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了。

對此,各位網友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喜歡的可以點讚關注哦~~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本文為作者原創,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火星衛星來自於火星大撞擊?
    這些衛星的暗面類似於太陽系外的原始小行星,這表明這些衛星可能是很久以前在火星引力作用下捕獲的小行星。但衛星軌道的形狀和角度並不符合這種捕捉場景。根據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期刊-行星》上的一項新研究:重新審視火星全球探測者任務20年前的數據,支持了火星衛星是在對火星巨大撞擊後將大量巖石送入軌道後形成的這一觀點。
  • 火星可能奪走了地球的衛星?太陽系的早期,一場撞擊改變了局面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除了完全沒有衛星的水星和金星之外,地球就是擁有天然衛星數量最少的行星,只有一個月球。外圍的氣體行星都有著十幾顆甚至幾十顆衛星,即使是比地球小的火星,也擁有兩顆衛星。甚至是被踢出行星行列的冥王星,都已經被發現了4顆衛星。
  • 火星的衛星居然是過去的火星環演變而來的
    ,而這顆神秘的行星分別有兩顆小衛星,火衛一福博斯(Phobos )和火衛二德伊莫斯(Deimos),這兩顆扁圓形的小衛星形狀都不是圓形的,火衛二繞行著火星的軌道非常之近,僅僅一個地球日就繞著這顆行星轉了三圈,但天文學家卻一直忽略火衛二的軌道傾斜了大約2度,直到近幾年天文學家才因為這個角度的落差而推論出火星的衛星可能就是火星環演變出來。
  • 小行星撞擊火星「拋出」火衛一和火衛二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8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的新模型顯示,火星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可能由一顆小行星撞擊火星表面拋出的碎片生成。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首個確定碰撞大小和類型的自洽模型。西南研究院研究員羅賓·肯納普解釋說,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討論這兩顆衛星的起源。一個模型表明,它們可能由火星從小行星帶「偷來」;另一個則認為,它們由火星周圍的碎片盤形成。事實上,兩顆衛星赤道附近都有一個近乎環形的軌道,這為它們源於碰撞說提供了堅實證據。衛星由撞擊後產生的碎片形成絕非首例。
  • 或與火星撞擊有關
    衛星的黑暗面類似於太陽系外的原始小行星,表明這些衛星可能是很久以前被火星引力捕獲的小行星。但是其軌道的形狀和角度卻與這種捕獲場景不太相符。9月24日,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上的一項新研究重新審視了火星全球勘測任務20年來的數據,支持了火星衛星在母星的巨大撞擊後形成的觀點。
  • 這顆衛星暴露了自己的過去,原來火星深藏不露,曾有過行星環
    過去人類一直把研究重點放在月球上,現階段也是如此,但前段時間國外有研究把關注點投放在了火星的衛星上。雖然火星的衛星總體積和質量加起來沒有月球大,但它們對於研究火星的演化史具有重要的作用。前段時間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觀測到火衛二的軌道出現傾斜的情況,傾斜角度達到了2°,這可能說明火星過去可能擁有過自己的行星環。
  • 火星正在撕裂「沙包」火衛一
    原標題:火星正在撕裂「沙包」火衛一   >圖片來源:ESA   火衛一正在分崩離析。火星這顆較大衛星表面的神秘凹槽表明,其行星母星——火星正在撕裂該天體。   眾所周知,火衛一註定要走向毀滅。它距離火星的距離是如此之近,後者的潮汐引力會作用於這顆衛星,減緩其運轉速度,並使其軌道不斷縮小。再過數千萬年,等不到火衛一撞擊火星,它就已經被火星的引力撕成碎塊。   事實上,火衛一現在看起來已經顯現出磨損跡象。
  • 火星也有衛星嗎?-虎嗅網
    早在1726年,喬納森·斯威夫特就受到伽利略藉助望遠鏡發現木星衛星的啟發,在小說《格列佛遊記》中提出猜想:火星上可能有兩顆較小的衛星,衛星圍繞著火星旋轉,前一顆每10小時繞火星一周,後一顆每21.5小時繞火星一周。這個猜想雖然與火星的真實數據有差距,但是作為一個猜想已經很偉大了。
  • 火星也有衛星嗎?
    目前,火衛一的軌道正在慢慢變小,2015年發表在英國《自然-地球科學》上的一篇論文顯示,火衛一正在以每年1-2m的速度接近火星,可能在2000萬年到4000萬年以後因潮汐力分崩離析,而產生的碎掉的顆粒可能在火星周圍分散開來,形成圍繞火星的行星環。而火衛二卻正在慢慢遠離火星。
  • 火星曾經被撞擊,地球也遭遇到碰撞,為什麼火星就不能誕生生命了
    不同的是由於被撞出去的物質不夠多,所以沒有形成一顆像月球那樣大的衛星,而是紛紛落回了火星的表面。 撞擊證據一: 現在火星的兩顆衛星可能就是當年撞擊留下的殘留物,可以看出這兩顆衛星很小,保持著不規則的形狀,很可能就是撞擊後崩裂出去的碎塊的一部分,但是這些碎塊應該很多,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已經都落回了火星的表面,只剩下這兩塊——火衛一、火衛二。
  • 科學家發現火星的兩顆衛星可能是被撞出來的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火衛一和火衛二兩顆衛星可能是由一顆冥王星大小的天體和火星碰撞產生的,研究人員模擬了一個巨大的撞擊觀察其對這顆紅色星球的影響,結果顯示一個天體質量為冥王星規模時,可能創造了如今的兩顆火星衛星。
  • 帶你了解奇特的衛星——火星衛星
    火星偵察軌道器所攝得的火衛一彩色照片,攝於2008年3月23日第二天晚上他發現了火衛二。六天後的晚上他又發現了火衛一。94年後,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水手9號飛船從他們圍繞火星飛行的軌道上拍到了這兩個衛星的清晰圖片。根據圖片顯示,火衛一有一個巨大的撞擊坑,寬度約為10公裡,幾乎是衛星本身寬度的一半。
  • 奔火|火星也有衛星嗎?
    目前,火衛一的軌道正在慢慢變小,2015年發表在英國《自然-地球科學》上的一篇論文顯示,火衛一正在以每年1-2m的速度接近火星,可能在2000萬年到4000萬年以後因潮汐力分崩離析,而產生的碎掉的顆粒可能在火星周圍分散開來,形成圍繞火星的行星環。而火衛二卻正在慢慢遠離火星。
  • 科學(普)有道:火星衛星的神秘起源
    火星火星一直吸引著人類。這顆紅色星球上有許多謎團:包括其中有兩個火星衛星來自哪裡以及它們是如何到達那裡?火衛一和火衛二看起來更像小行星而不是衛星,這使得許多行星科學家開始在太陽系的其他地方尋找它們的起源。另一些人認為,這些衛星可能是在火星形成的時候形成的,或者是太陽系歷史早期某些災難性事件的結果。
  • 火星正在撕裂「沙包」火衛一—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ESA 火衛一正在分崩離析火星這顆較大衛星表面的神秘凹槽表明,其行星母星——火星正在撕裂該天體。 眾所周知,火衛一註定要走向毀滅。它距離火星的距離是如此之近,後者的潮汐引力會作用於這顆衛星,減緩其運轉速度,並使其軌道不斷縮小。再過數千萬年,等不到火衛一撞擊火星,它就已經被火星的引力撕成碎塊。 事實上,火衛一現在看起來已經顯現出磨損跡象。
  • 火星或和土星一樣,曾存在過火星環
    )和火衛二(Deimos),但這兩顆衛星的體積和質量都沒有月球的大,但是,卻對人類研究火星有著重大幫助。 根據《科技日報》的報導中提到,有研究人員在火星第二顆衛星火衛二的軌道中發現存在一些異常現象,即火衛二的運行軌道有些傾斜,這一度曾被天文學家忽視。
  • 火星的兩顆衛星,未來都將不復存在,火星會陷入孤獨嗎?
    一般而言,行星的衛星產生主要有三種途徑,第一種就是原生的,也就是說衛星與行星一同形成,從誕生伊始,衛星就在行星的引力作用之下,圍繞行星運行。第二種則是撞擊產生,比如地球的衛星月球。作為一顆衛星,月球與地球的比例實在是太大了,體積超過了地球的1/4,如此巨大的一顆衛星,很可能本身就是地球的一部分。
  • NASA火星軌道飛行器眼中的火星
    離開地球15年以來,NASA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改變了我們對紅色火星的認識,MRO研究了火星稀薄大氣層的溫度,通過雷達探測火星地下,以及表面的礦物,但也許最出名的是它傳回的令人驚嘆的圖片。MRO攜帶了三個相機,火星彩色成像機( MARCI ),背景攝影機( CTX)和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HiRISE相機)。
  • 火星的衛星更吸引人!日本不走尋常路,別人探索火星,它探索衛星
    (JAXA)對外宣布將在2024年發射探測器對火星的兩顆衛星進行探測,最終還會在火衛一上登陸和採樣,然後將樣本帶回地球。在許多科學家看來,火星才是那一顆值得探測的星球,那為什麼日本不「隨大流」一起探測火星呢?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建立在對火衛一和火衛二的了解上。火衛一的軌道在內側,火衛二的軌道在外側,前者體積更大一些。這兩顆衛星的尺寸和火星比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因此有研究認為這兩顆衛星是火星捕獲得到的,又或者是火星與其他行星碰撞後產生的。
  • 東京大學對火星的新研究,可能會顛覆火星如何誕生的起源理論
    在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東京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首次揭示了火星地震活動的誘人細節。這些結果可能使圍繞這顆紅色行星起源的理論成為泡影,但也可能為它的組成提供細節。來自太陽的第四塊巖石行星可能是離我們最近的星球之一——擺動距離在5500萬到4億公裡之間,當然這取決於它的位置和地球相對於我們恆星的位置——在地球上通過模擬研究這顆紅色行星通常要安全得多,成本也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