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跡「蒸蒸日上」 給飛機減排正當時

2021-01-10 中國婦女報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搭乘飛機和全球航空業的增長,其碳足跡也是「蒸蒸日上」。為了控制來自飛機的碳排放,歐美正在著手制定有關章程,但航空業認為這需要一個全球性的解決方案。

■ 克裡斯蒂娜

「陽光動力號」完成了一次純靠太陽能的裡程碑式航行,然而成千上萬的每日航班所使用的仍舊是常規老式噴氣燃料。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搭乘飛機和全球航空業的增長,其碳足跡也是「蒸蒸日上」。

2013年,從飛機上排放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約為7億噸,這個數字到2050年時將增長到三倍多。為了控制碳排放,許多國家已經對汽車和卡車著手治理,但針對飛機的努力仍然毫無進展。好在該問題如今即將迎來解決的曙光。

最近美國計劃推進自己的提案,而留給聯合國制定一個全球化標準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了。歐盟曾經兩次嘗試過對進出的航班徵收碳稅,但都因為來自其他國家的抗議而失敗。難道控制所有飛機碳排放的想法比太陽能飛機還要更像是天方夜譚嗎?

「這個問題差不多有18年的歷史了,」Dan Rutherford說道,他是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航海和航空部門的項目主任。他表示,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把解決全球航空業碳排放的重任交給了聯合國的國際民航組織(簡稱ICAO)。

他稱,ICAO已經為此努力了12年,並將於2016年著手實施兩項新政策:一項是關於新飛機的燃油效率標準,另一項是針對所有航班的碳稅。

另外,環境組織要求美國環保局按照《清潔空氣法案》推進對飛機碳排放的控制。2012年的一項裁決迫使美國環保局採取行動。

儘管有的航空公司正在嘗試使用生物燃料,但就眼前而言,削減碳排放的主要手段還是減少使用傳統化石燃料。據Rutherford稱,商業飛機的燃油效率從1960年到2008年幾乎翻了一番。但他表示,「過去幾十年裡,盈利大幅減少。」

除了飛機本身以外,航空公司還能在燃料供給、飛行方式和航線制定上加以改進。Rutherford及其團隊用了4年時間來給美國航空公司的燃油效率排名,發現榜首和榜尾之間的差距始終是26%。(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直穩居鰲頭,美國航空公司則往往墊底。)

當然,提升燃油效率對航空公司而言有著財務激勵。許多航空公司以智能飛行而自詡,作為航空業的代表,非營利性的航空運輸行動組織制定了一項志願計劃,目標是到2050年以前將碳排放水平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半。

「志願行動無法實現碳減排。」生物多樣性中心的資深律師Vera Pardee說道。今年早些時候,五家環境組織致信美國環保局督促其對碳排放進行監管,該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Pardee指出,航空公司燃油效率排名之間的差距表明,一些優秀航空公司已然做得非常好了,其他同行只需效仿便能實現減排的任務。

航空集團公司主張,應該與國際民航組織協調製定減排措施。「對於我們這樣的全球性產業而言,需要的是全球性的措施」,航空運輸行動組織的媒體負責人Haldane Dodd說道。

Pardee稱,考慮到ICAO「令人沮喪的表現」,想依靠其採取有意義的行動需要「在信仰上來一次大飛躍,我個人而言並不看好。」

她相信,美國環保局的行動會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催化劑,就好像加州帶頭執行更嚴格的全國性汽車燃油效率標準一樣。

「美國環保局或者歐盟會制定自己的方案,」Pardee說道。「到那時,航空業將會和美國汽車業面臨同樣的問題。」

如果出現那種情況,太陽能飛機就不會是航空業在本世紀初葉唯一的「天方夜譚」了。

相關焦點

  • 「碳足跡」認證標準正制定 或成外貿新壁壘
    動向:   正制定「碳足跡」認證標準  去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之後,「低碳經濟」一時間成為炙手可熱的字眼,但是,對於「碳足跡」這一具體衡量指標,國內不少企業還知之甚少。  據了解,目前法國已經頒布法律,宣布從明年7月起,在法國銷售的消費品必須具備「碳足跡」標籤。
  • carbon footprint 碳足跡(組圖)
    隨著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的召開,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以及節能減排的討論成為各家媒體熱議的話題
  • 素食或可減少一半碳足跡
    牛津大學的彼得·士嘉堡(Peter Scarborough)和他的同事統計了英國5萬多人的飲食數據,並計算出相應的飲食碳足跡。士嘉堡發現,如果每天吃超過100克肉的肉食主義者改做素食主義者,他們飲食碳足跡將減少60%,相當於每年減排1.5噸二氧化碳。即便不選擇完全素食,而只是肉類攝入量減少到50克以下,碳排放也將消減三分之一,相當於每年減少近1噸的二氧化碳。
  • 2025年產品碳足跡降低30% 奧迪向碳中和生產全面邁進
    昨日(11月23日),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發表聲明稱,奧迪致力於為實現巴黎協定氣候目標做出貢獻,並已啟動一系列減排行動,以期在2050年前實現整個公司碳中和的願景,助力環境保護。為此,到2025年,奧迪計劃所有生產基地將全面實現碳中和。
  • 一家三口年排放碳12.9噸 碳足跡成熱詞
    「碳足跡」,一個聽著陌生卻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名詞,如今已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昨日的「全國低碳日」青島市宣傳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現場為市民測算家庭「碳足跡」,吸引了眾多市民的參與。根據「碳足跡」測算,有一戶三口之家的人均年碳排放量達4.3噸。  今天,你測自己的碳足跡了嗎?
  • 中國碳減排加速推進 全球氣候治理更有信心
    ▲碳足跡指企業機構、活動、產品或個人通過交通運輸、食品生產和消費以及各類生產過程等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的集合。其中「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二氧化碳也製造得多,「碳足跡」就大,反之「碳足跡」就小。
  • 中林聯合綠色公益行:植樹固碳,綠色減排
    上海2010年3月16日電 /美通社亞洲/ -- 低碳經濟是2010年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植樹固碳則是較有效的固碳減排方式。在目前日益惡化的全球生態環境下,林木的碳匯功能正得到全世界的認可與重視。親手栽種一棵樹,就能為固碳減排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 TUV南德為BYD光伏組件出具第三方碳足跡評估報告
    中國廣州2015年6月24日電 /美通社/ -- 近年來,光伏組件的買家尤其是海外買家在對製造商進行調查評估和採購時,越來越多地提到了產品碳足跡報告。特別是在法國的政府採購要求中,對產品碳足跡的披露也成為一項必要的內容。
  • CSR百科|碳足跡 Carbon Footprint
    因此,本文將介紹「碳足跡」,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到自身日常行動所帶來的碳足跡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推動可持續發展。目錄定義 | 分類 | 碳足跡計算方式 | 總結No.1定義維基百科碳足跡是指個人、組織、事件、產品或服務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常所有溫室氣體排放用二氧化碳當量來表示。
  • 疫情擊潰業績又遇環保減排壓力:航企「含淚」減碳
    包括行業組織、航空公司、飛機製造商、零部件供應商等公司與機構,都在通過各自的方式尋求與科研機構或者跨行業間的合作,目的就是降低航空運輸業碳排放量,最終實現碳中和。全球最大的支線飛機製造商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下稱Embraer)則在推動一些小型電動飛行器項目的同時,打算將未來押注在新型渦漿支線飛機項目上。在不久前的一次採訪中,Embraer大中華區總裁及商用飛機副總裁郭青向《華夏時報》記者證實公司正計劃開發一款70-100座大型渦漿飛機的計劃。與噴氣發動機相比,渦漿飛機在排放上具有優勢。
  • 國際航協推出全新碳抵消交易工具
    據介紹,這一系統是首個與國際航協清算所(ICH)整合的集中式實時市場,用於結算碳抵消交易資金。國際航協清算所確保ACE可以提供一個無縫安全的結算系統,從而保證碳信用額的支付和交付。捷藍航空是第一家在ACE平臺上進行交易的航空公司。國際航協理事長兼執行長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表示,航空公司需要一個可靠工具來實時獲取高質量的碳信用額。
  • 三星電子產品獲英國碳信託碳足跡認證
    集微網消息(文/Yuna),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 11月26日,三星電子在駐韓英國大使館接受了英國Carbon Trust(碳信託)產品碳足跡認證授予儀式,這是全球半導體業界首次獲得該機構「環境親和型」認證。
  • 秘魯代表:我們需要碳足跡更大的透明度
    網易財經9月11日訊 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今日舉行,本次年會主題為「推動創新創造價值」,會議期間,將有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位參會嘉賓共同參與140場會議,網易財經作為中國領先的財經門戶正全程視頻圖文直播本屆年會
  • 利用氫能攻克「難以減排領域」,助力實現「碳中和」
    中國已做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為實現這些目標,除了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以外,還需要創新手段來應對碳排放巨大的「難以減排領域」(主要包括工業原料、高品位熱源、重卡、船舶等領域)。近幾年,氫能對於「難以減排領域」的深度脫碳作用被越來越多的研究和實踐所證明。
  • 石家莊煉化:用微藻固碳減排
    目前,中石化石家莊煉化分公司以煉廠二氧化碳廢氣為碳源的「微藻養殖示範」進行一年多來,達到了減排固碳的實驗目的。    通過生物吸收二氧化碳實現減排是煉油工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據了解,生物吸收二氧化碳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固碳方式,微藻作為可以進行固碳的生物之一,具有光合速率高、繁殖快、適應環境性強等優點,相當於森林固碳能力的10-50倍。
  • 《中國生態足跡報告》:生態赤字正逐年擴大
    受消費模式的拉動,中國生態足跡的增長速度已經遠高於生物承載能力,生態赤字正逐年擴大。10日開幕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10年會(下稱「國合會」)公布了《中國生態足跡報告》,據報告稱,2007年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達到了2.2全球公頃。
  • 南德議質|廣州石頭造環保科技獲TÜV南德碳足跡證書及標籤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是指在產品或服務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而碳足跡認證主要測量和計算企業運營所產生或將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除了確定排放的主要來源,還能提供創新方法來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石頭造依靠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的優勢,致力於可降解改性塑料母粒及成品的研發與生產。
  • 奧迪致力於全面實現生產基地碳中和
    在生產基地實現碳中和,並將此目標貫穿供應鏈,確保我們的汽車到達客戶身邊時,碳足跡能夠得到降低。」奧迪已設定清晰目標:到2025年,奧迪計劃在2015年的基礎上,將車輛全產品生命周期的碳足跡降低約30 %。  相較製造工藝更為簡單的產品,高精尖、高耗能的汽車產品在製造環節脫碳工作面臨巨大挑戰。
  • 全球地熱能開發正當時
    日前,挪威能源研究機構雷斯塔能源發布報告稱,受「綠色經濟」政策刺激及相關技術的發展完善,全球能源企業正加快布局地熱能開發,預計未來5年內,全球地熱能市場將快速增長。
  • 我國農田土壤溫室氣體減排和有機碳固定的研究進展及展望
    因此,減少農田土壤CH4 和N2O 排放以及提高土壤碳庫儲量(簡稱「固碳減排」)對於緩解全球氣候變暖以及確保糧食安全至關重要。近20 年來,我國在農田土壤固碳減排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總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固碳減排措施。本文綜述了我國目前針對農田土壤溫室氣體減排以及土壤有機碳固定的有效措施,並對未來農田土壤固碳減排方向進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