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抑鬱症
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壓力無論是工作壓力還是學習壓力無可避免。這也造就出抑鬱症。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發病率約為11%,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
典型症狀:情緒低落自我感覺到的或是他人可觀察到的情緒低沉、苦惱憂傷,覺得痛苦很難熬過去,感覺不到開心,甚者覺得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常常愁眉苦臉、唉聲嘆氣。幾乎每天都存在低落的心境,一般不隨環境變化而變化。興趣減退或快感缺失凡事都提不起興趣或是興趣下降,對以前的愛好喪失熱情,失去了體驗快樂的能力,不能從平日從事的活動中收穫樂趣。即使有一些簡單的活動比如看書、看電視,其主要目的也只是消磨時間,無法從中獲取快樂。
心理症狀:焦慮表現為心煩、擔心、緊張、胡思亂想、擔心失控或發生意外等。思維遲緩自覺反應遲鈍、思考問題出現困難、決斷能力下降、言語減少、語速變慢、音量降低,嚴重者應答及交流也會出現障礙。認知症狀主要表現為對近期發生事情的記憶能力下降、注意力障礙、信息加工能力減退、對自我和周圍環境漠不關心等。
嚴重時會產生「三無症狀」,即感到無用、無助和無望。無用:自我評價降低,認為自己生活毫無價值、充滿失敗、一無是處。無助:感到自己無能為力、孤立無援。無望:認為自己沒有出路、沒有希望、前途渺茫。自責自罪對自己既往的一些輕微過失或錯誤痛加責備,嚴重時會產生深深的內疚或是罪惡感,認為自己罪孽深重,必須受到社會的懲罰。
自殺未遂和行為嚴重的抑鬱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和行為,自殺觀念常常比較頑固、反覆出現,所採取的自殺行為往往是計劃周密、難以防範的,因此,自殺行為是抑鬱障礙最嚴重的、最危險的症狀。精神運動性改變可出現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遲滯:表現為動作遲緩、思維緩慢、活動減少、生活懶散、疏遠親友、迴避社交、工作效率下降、不注意個人衛生,嚴重者會發展成少語、少動、少食或不語、不動、不食,即「抑鬱性木僵」狀態。
激越:腦中會不由自主的反覆想一些沒有目的的事情,思維內容沒有條理,因而在行為上表現出煩躁不安、不能控制自己,甚至會出現攻擊行為。
精神病性症狀嚴重的抑鬱障礙患者可出現幻覺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9:人格分裂
解離性身份疾患,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常與思覺失調症搞混,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後來改名為解離性身份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多重人格即具有超過一個人格存在(若只有兩個則稱為「雙重人格」),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人格分裂在學名上稱為「解離型/間歇性人格分離(Dissociative Disorders) 」,別名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其臨床症狀特點和病程經過與創傷體驗有密切關係。臨床上可見急性應激反應及精神創傷後應激障礙。
特點:多疑不信任他人妒忌敏感易怒心懷怨恨自負有這類異常人格的人敏感多疑。他們總是妄自尊大,而又極易產生羞愧感和恥辱感。他們多疑並始終提防別人欺騙或作弄自己,結果會讓旁人覺得很難與其相處,且他們通常不講道理。這類病人好猜疑和嫉妒,他們懷疑別人的忠實而不能信任他人,性嫉妒在他們身上很常見他們不輕易結交朋友,而且會避免捲入集體活動中。
在他人眼中他們不爽快、狡猾而且過於自信以致成為缺點。他們時常處於防衛狀態,別人的無心快語也被其認為是對他們的拒斥。每當有人出可能故意設計用來損害他們利益的證據。這類病人對拒絕比較敏感、易怒且好爭辯。他們會無端地覺察到自己被貶低、受到威脅。有嚴重的暴力傾向。
8:科塔爾綜合症
科塔爾綜合症(英文名:Cotard syndrome),以虛無妄想和否定妄想為核心症狀,與大腦內的頂葉和前額葉皮層密切相關
臨床表現:以虛無妄想(nihilistic delusion)和否定妄想(delusion of negation)為核心症狀,患者主要是認為自身軀體和內部器官發生了變化. 部分或全部已經不存在了,如某患者稱自己的肺爛了,腸子也爛了,甚至整個身體都沒了。患者感到自己已不復存在,或是一個沒有五臟六腑的空虛軀殼,並認為其他的人,甚至整個世界包括房子、樹木都不存在了。患者認為自己已經死了 不復於人世或者五臟六腑已經被掏空 即使正和外人說話也不認為自己是活著的,科塔爾綜合症也被稱為行屍綜合症。
7:妄想症
妄想症又稱妄想性障礙,是一種精神病學診斷,指「抱有一個或多個非怪誕性的妄想,同時不存在任何其他精神病症狀」。妄想症患者沒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也沒有明顯的幻視產生。但視具體種類的不同,可能出現觸覺性和嗅覺性幻覺。儘管有這些幻覺,妄想性失調者通常官能健全,且不會由此引發奇異怪誕的行為
按妄想目標指向進行的分類
1.關係妄想(delusionofreferemce)患者把實際與他無關的事情,認為與他本人有關係。
2.被害妄想(delusionofpersecution)患者堅信周圍人的或某些團夥對他進行跟蹤監視、打擊、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飲水中放毒等。受妄的支配可有拘食、控告、逃跑、傷人、自傷等行為。多見於精神分裂症和偏執性精神病。
3.特殊意義妄想(delusionofspecialsigificance)患者認為周圍人的言行、日常的舉動,不僅與他有關,而且有一種特殊的含義。
4.物理影響妄想(delusionofphysicalinfluence)患者認為自己的思維、情感、意志行為活動受到外界某種力量的支配、控制、操縱,患者不能自主,稱其影響妄想。如果患者認為這種操縱其精神活動的外力是由某種先進儀器所發出的雷射、X射線、紅外線、紫外線等(均屬於物理因素),就稱為物理影響妄想。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5.誇大妄想(delusionofgrandeur)患者誇大自己的財富、地位、能力、權利等。可見於情感性精神障礙躁狂發作、精神分裂症和腦器質性精神障礙,例如麻痺性痴呆。
6.自罪妄想(delusionofsin)又稱罪惡妄想。患者毫無根據地認為自己犯了嚴重錯誤和罪行,甚至自己是罪大惡極、死有餘辜,應該受到懲罰,以至於拒食或者要求勞動改造以此贖罪。主要見於情感性精神障礙抑鬱發作,也可見於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
7.疑病妄想(hypochondriacallydelusion)患者毫無根據地堅信自己患了某種嚴重軀體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處求醫,即使通過一系列詳細檢查而多次反覆的醫學檢查驗證都不能糾正其歪曲的信念,稱疑病妄想。嚴重的疑病妄想,患者認為"內臟已經腐爛了""本人已經不存在,只剩下一個軀體空殼了",又稱虛無幻想(nihilisticdelusion)。多見於精神分裂症,也可見於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礙。
8.嫉妒妄想(delusionofjealousy)患者堅信配偶對其不忠,另有外遇。因此,患者跟蹤監視配偶的日常活動,甚至檢查配偶的內褲等,想方設法尋找所謂的證據。多見於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更年期精神障礙等。
9.內心被揭露感(experienceofbeingrevealed)又稱被洞悉感。患者認為其內心的想法或者患者本人及其與家人之間的隱私,未經患者文字的表達,別人就知道了。很多患者不清楚別人是通過什麼方式、方法了解到他內心想法的。至於被洞悉感的產生,常見到有下列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患者雖然堅信上述想法是正確,但卻說不出自己怎麼會有這種想法的,以及根據什麼才有這種想法;第二種情況與前一種情況有所不同,被洞悉感在其他精神症狀的基礎上,患者才做出的病態的推理很判斷。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10.情愛妄想型(erotomanictype)情愛妄想症(ErotomanicType)也叫鍾情妄想症。妄想症是思維變態的一種主要表現,妄想是一種在病理基礎上產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態的推理和判斷。這類患者大部分在18~25歲階段,且在女性中較為常見,但也可在男性身上發生,鍾情妄想症的前提是患者首先認定自己被鍾情,一口咬定是對方先愛上自己。
11.暗示妄想型(Impliesdelusion)這種妄想比較特殊,患者會把其他人對於你的某些舉動認為其中帶著某些暗示。有好,有壞因人而異,因此經常會造成出很多誤會,而導致其他等方面的精神疾病。
12.其他被竊妄想、變獸妄想、非血統妄想等。
6:強迫症
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反反覆覆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雖體驗到這些想法或衝動是來源於自身,極力抵抗,但始終無法控制,二者強烈的衝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慮和痛苦,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近年來統計數據提示強迫症的發病率正在不斷攀升,有研究顯示普通人群中強迫症的終身患病率為1%~2%,約2/3的患者在25歲前發病。強迫症因其起病早、病程遷延等特點,常對患者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做的全球疾病調查中發現,強迫症已成為15~44歲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負擔最重的20種疾病之一。另外患者常出於種種考慮在起病之初未及時就醫,導致強迫症加重,嚴重者可能會因為指甲無法修理對稱,想砍斷自己的手指。下面這張圖,看看你是否有強迫症?
5:快樂木偶綜合症
天使症候群又稱天使人症候群、快樂木偶症候群、安格曼(Angelman)症候群,是一種遺傳異常所致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屬於非進展性腦病。特徵性表現為智力低下、快樂行為、嚴重語言障礙、共濟失調、睡眠障礙及癲癇發作等。發病率1/40000~1/10000。本病無法治癒,但症狀可隨年齡增長而減輕。
4:幽閉恐懼症
幽閉恐懼症又稱(密閉空間恐懼症)是對封閉空間的一種焦慮症。幽閉空間恐懼症屬於場所恐懼症的一種,患者害怕密閉或者擁擠的場所,因為擔心這些場所會發生未知的恐懼,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焦慮和強迫症狀,一旦離開這種環境,患者的生理和行為都會迅速恢復正常。
幽閉恐懼症患者在某些情況下,例如電梯、車廂或機艙內,可能發生恐慌症狀,或者害怕會發生恐慌症狀。
反過來說,容易恐慌症狀發作的人,通常也會產生幽閉恐懼症。倘若在封閉的空間當中產生恐慌,他們會因為無法逃離這樣的情況而感到恐懼。幽閉恐懼症患者可能會在室內場館、戲院或電梯中感到呼吸困難。像其他許多病症一樣,幽閉恐懼症可能肇因兒童時期的創傷。
幽閉恐懼症是指一種對封閉空間出現恐懼心理的一種心理疾病,如要電梯裡會出現恐懼,在車箱、飛機中出現恐懼心理等。它屬於恐懼症的一種表現形式。
3:異食癖
異食癖是由於代謝機能紊亂,味覺異常和飲食管理不當等引起的一種非常複雜的多種疾病的症候群。從廣義上講異食癖也包含有惡癖。 患有此症的人持續性地咬一些非營養的物質,如泥土、紙片、汙物等。過去人們一直以為,異食癖主要是因體內缺乏鋅、鐵等微量元素引起的。目前越來越多的醫生們認為,異食癖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但是對於其真正成因和治療方法卻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
2:身體畸形恐懼症
身體畸形恐懼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簡稱:BDD),由稱身體變形障礙或變形恐懼症,是一種軀體形式障礙。
患有該症的患者會過度擔心外表的某些想像的或微小的缺陷。他們經常會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皺紋、皮膚的斑點、過多的毛髮、臉部的腫脹或畸形的鼻子、嘴、下巴或眉毛。因為這種過度關注,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患者通常會感覺沮喪、不安以及不合群。
身體畸形恐懼症多發於婦女當中,典型的開始於青春期後期,並經常與抑鬱症和社交恐懼症以及人格障礙共同發病。
患有該症的每個人的病因都不盡相同、但通常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重度抑鬱症、社交恐懼症等是身體畸形恐懼症的共病。此恐懼症可以用心理療法或精神科藥物療法。男女性患身體畸形恐懼症人數量幾乎一樣,成年人和兒童都可能患病,而據稱大約百分之一的成年人都患有某種程度的身體畸形恐懼症。
根據一項研究顯示:作為被試的患者,其中有30%的人待在家裡不敢出門,有17%的人企圖自殺。
1:側偏空間失調症
側偏空間失調症也稱側偏空間強迫症,沒有把相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空間兩邊的能力。患這種病的人,當他畫一個人的時候常常剩下一邊的手臂和腿不畫,被問之時會說這看起來很完美了。這種病一般來說並不嚴重,可如果此類患者患有嚴重的強迫症。看到四肢健全的正常人,會控制不住的想要去矯正改變。
今天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點個關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