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議程
6月1日 上午
8:30 - 8:50 開幕式
主持人:劉懷玉(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致辭人:張異賓(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8:50 - 9:00 合影
9:00 - 10:00 上午第一階段發言
(每人15分鐘,點評與討論15分鐘)
主持人:唐正東(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發言人:
夏鑄九(東南大學建築國際化示範學院、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對昂希·列斐伏爾的都市與空間理論的幾點反思」
張異賓(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社會空間的關係性與歷史性——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解讀」
閻嘉(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
「空間與空間化問題蠡測」
10:00 - 10:20 茶歇
10:20 - 11:15 上午第二階段發言
(每人10分鐘,點評與討論15分鐘)
主持人:袁久紅(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發言人:
仰海峰(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陳忠(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現代性的塗層危機——對形式主義的一種空間與城市哲學批判」
強乃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編審):
「空間諸面相——讀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第三版作者序言」
葉超(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
「城市問題的根本——列斐伏爾的『全部作品』概念及其引申」
11:15 - 12:10 上午第三階段發言
(每人10分鐘,點評與討論15分鐘)
主持人:葉祝弟(《探索與爭鳴》雜誌社主編)
發言人:
車玉玲(蘇州大學哲學系教授):
「城市空間的同質化與荒野空間的文化救贖」
董慧(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都市革命抑或超越?——列斐伏爾對都市社會的理論探索及其時代意義」
楊宇振(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
「列斐伏爾時空:規劃革命」
劉懷玉(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今天我們為何要重訪列斐伏爾?」
6月1日 下午
14:00 - 15:15 下午第一階段發言
(每人15分鐘,點評與討論15分鐘)
主持人:陳忠(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發言人:
任平(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張笑夷(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列斐伏爾思想的整體性及其實質」
潘可禮(臨沂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亨利·列斐伏爾的三元辯證法」
關巍(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列斐伏爾『節奏分析』理論視域下的『身體』」
15:15 - 16:10 下午第二階段發言
(每人10分鐘,點評與討論15分鐘)
主持人:強乃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編審)
發言人:
張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副教授):
「列斐伏爾空間辯證法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空間的啟示」
劉麗(淮陰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從城市權利到城市革命——列斐伏爾空間政治學批判理論的學術圖景」
林密(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以時間消滅空間』的空間生產思想及其深層邏輯探微——以《資本論》及其手稿為中心的再考察」
付清松(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試析列斐弗爾空間政治學的基本架構」
4:10-4:20 茶歇
16:20 - 17:15 下午第三階段發言
(每人10分鐘,點評與討論15分鐘)
主持人:藍江(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發言人:
溫權(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西方馬克思主義空間哲學的法國現象學基礎——從梅洛-龐蒂、福柯到列斐伏爾」
郭文(南京農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
「流動中『家』空間的生產與身份認同建構」
卓承芳(南京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速度辯證法與都市文化的二律背反」
王志剛(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列斐伏爾視域中的都市革命:性質、對象與界限」
6月2日 上午
8:30 - 9:35 上午第一階段發言
(每人10分鐘,點評與討論15分鐘)
主持人:車玉玲(蘇州大學哲學系教授)
發言人:
陸興華(同濟大學哲學系教授):
「城市哲學何為?」
葉祝弟(《探索與爭鳴》雜誌社主編):
「『上海特別快』與都市欣快體驗——以新感覺派為中心」
張培奇(江蘇師範大學副教授):
「居住與享樂:列斐伏爾對建築空間的批判」
陳碩(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從土地問題出發看列斐伏爾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空間化重構」
9:35 - 10:35 上午第二階段發言
(每人10分鐘,點評與討論15分鐘)
主持人:洪峰(《江蘇社會科學》雜誌社編輯)
發言人:
張梧(北京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列斐伏爾空間革命理論的內在斷裂及其根源」
吳瓊(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西方消費社會理論的批判與畸變:列斐伏爾與鮑德裡亞之比較」
魯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從鄉村歷史社會學到都市馬克思主義——列斐伏爾實踐經驗與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視野轉換」
辛塞波(同濟大學在站博士後):
「走向『平臺』的未來城市是如何可能的?——一種基於時空經驗轉變的重置和分配」
鄭勁超(中山大學哲學系博士後):
「『歷史的主體』與『集中的形式』:列斐伏爾論城市與都市」
10:35-10:45 茶歇
10:45 - 11:45 上午第二階段發言
(每人10分鐘,點評與討論10分鐘)
主持人:楊喬喻(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發言人:
洪北頔(南京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空間與消費:列斐伏爾空間思想的主體維度試探」
莊良(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
「中國城鎮化進程中新區的空間生產及其演化邏輯」
劉勇(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研究生):
「都市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空間鬥爭——以列斐伏爾、愛德華·索亞為線索」
陶慧娟(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
「悲劇辯證法與唯物主義辯證法——列斐伏爾早期關於馬克思與尼採關係的研究」
王嘉(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
「芻議斯蒂格勒與城市思想」
11:45-12:00 閉幕式
主持人:劉懷玉(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總結人:袁久紅(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美編 | 高仁剛
審校 | 劉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