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預告 | 重訪列斐伏爾:法國理論與中國道路

2020-12-02 南京大學哲學系

會議議程

6月1日 上午

8:30 - 8:50 開幕式

主持人:劉懷玉(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致辭人:張異賓(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8:50 - 9:00 合影

9:00 - 10:00 上午第一階段發言

(每人15分鐘,點評與討論15分鐘)

主持人:唐正東(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發言人:

夏鑄九(東南大學建築國際化示範學院、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對昂希·列斐伏爾的都市與空間理論的幾點反思」

張異賓(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社會空間的關係性與歷史性——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解讀」

閻嘉(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

「空間與空間化問題蠡測」

10:00 - 10:20 茶歇

10:20 - 11:15 上午第二階段發言

(每人10分鐘,點評與討論15分鐘)

主持人:袁久紅(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發言人:

仰海峰(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陳忠(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現代性的塗層危機——對形式主義的一種空間與城市哲學批判」

強乃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編審):

「空間諸面相——讀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第三版作者序言」

葉超(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

「城市問題的根本——列斐伏爾的『全部作品』概念及其引申」

11:15 - 12:10 上午第三階段發言

(每人10分鐘,點評與討論15分鐘)

主持人:葉祝弟(《探索與爭鳴》雜誌社主編)

發言人:

車玉玲(蘇州大學哲學系教授):

「城市空間的同質化與荒野空間的文化救贖」

董慧(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都市革命抑或超越?——列斐伏爾對都市社會的理論探索及其時代意義」

楊宇振(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

「列斐伏爾時空:規劃革命」

劉懷玉(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今天我們為何要重訪列斐伏爾?」

6月1日 下午

14:00 - 15:15 下午第一階段發言

(每人15分鐘,點評與討論15分鐘)

主持人:陳忠(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發言人:

任平(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張笑夷(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列斐伏爾思想的整體性及其實質」

潘可禮(臨沂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亨利·列斐伏爾的三元辯證法」

關巍(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列斐伏爾『節奏分析』理論視域下的『身體』」

15:15 - 16:10 下午第二階段發言

(每人10分鐘,點評與討論15分鐘)

主持人:強乃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編審)

發言人:

張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副教授):

「列斐伏爾空間辯證法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空間的啟示」

劉麗(淮陰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從城市權利到城市革命——列斐伏爾空間政治學批判理論的學術圖景」

林密(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以時間消滅空間』的空間生產思想及其深層邏輯探微——以《資本論》及其手稿為中心的再考察」

付清松(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試析列斐弗爾空間政治學的基本架構」

4:10-4:20 茶歇

16:20 - 17:15 下午第三階段發言

(每人10分鐘,點評與討論15分鐘)

主持人:藍江(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發言人:

溫權(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西方馬克思主義空間哲學的法國現象學基礎——從梅洛-龐蒂、福柯到列斐伏爾」

郭文(南京農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

「流動中『家』空間的生產與身份認同建構」

卓承芳(南京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速度辯證法與都市文化的二律背反」

王志剛(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列斐伏爾視域中的都市革命:性質、對象與界限」

6月2日 上午

8:30 - 9:35 上午第一階段發言

(每人10分鐘,點評與討論15分鐘)

主持人:車玉玲(蘇州大學哲學系教授)

發言人:

陸興華(同濟大學哲學系教授):

「城市哲學何為?」

葉祝弟(《探索與爭鳴》雜誌社主編):

「『上海特別快』與都市欣快體驗——以新感覺派為中心」

張培奇(江蘇師範大學副教授):

「居住與享樂:列斐伏爾對建築空間的批判」

陳碩(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從土地問題出發看列斐伏爾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空間化重構」

9:35 - 10:35 上午第二階段發言

(每人10分鐘,點評與討論15分鐘)

主持人:洪峰(《江蘇社會科學》雜誌社編輯)

發言人:

張梧(北京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列斐伏爾空間革命理論的內在斷裂及其根源」

吳瓊(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西方消費社會理論的批判與畸變:列斐伏爾與鮑德裡亞之比較」

魯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從鄉村歷史社會學到都市馬克思主義——列斐伏爾實踐經驗與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視野轉換」

辛塞波(同濟大學在站博士後):

「走向『平臺』的未來城市是如何可能的?——一種基於時空經驗轉變的重置和分配」

鄭勁超(中山大學哲學系博士後):

「『歷史的主體』與『集中的形式』:列斐伏爾論城市與都市」

10:35-10:45 茶歇

10:45 - 11:45 上午第二階段發言

(每人10分鐘,點評與討論10分鐘)

主持人:楊喬喻(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發言人:

洪北頔(南京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空間與消費:列斐伏爾空間思想的主體維度試探」

莊良(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

「中國城鎮化進程中新區的空間生產及其演化邏輯」

劉勇(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研究生):

「都市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空間鬥爭——以列斐伏爾、愛德華·索亞為線索」

陶慧娟(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

「悲劇辯證法與唯物主義辯證法——列斐伏爾早期關於馬克思與尼採關係的研究」

王嘉(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

「芻議斯蒂格勒與城市思想」

11:45-12:00 閉幕式

主持人:劉懷玉(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總結人:袁久紅(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美編 | 高仁剛

審校 | 劉雨軒

相關焦點

  • 會議回顧 | 「重訪列斐伏爾:法國理論與中國道路」全國學術研討會...
    2019年6月1日,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南京大學哲學系主辦的「重訪列斐伏爾:法國理論與中國道路」全國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召開。6月1日上午大會舉行開幕式,開幕式由南京大學哲學系劉懷玉教授主持,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哲學系教授張異賓致大會歡迎辭。張異賓教授代表主辦方向學界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問候。接著,張異賓教授簡要地回顧了國內列斐伏爾研究的思想史歷程,肯定了此次學術會議在國內列斐伏爾研究的重要歷史節點性意義。
  • 列斐伏爾的節奏分析理論
    列斐伏爾的節奏分析理論 2017年05月16日 08:0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關巍 字號 內容摘要:列斐伏爾通過對自然節奏、人類社會節奏和身體節奏的客觀存在及其相互關係的揭示
  • 列斐伏爾思想的整體性及其實質
    英語世界和國內學界對列斐伏爾各個時期的具體理論都作了詳細深入的研究和解讀,而且這項工作還在持續。在此背景下,我們提出「重訪」列斐伏爾不是要去討論其思想是否有當代意義,而是聚焦於如何闡發列斐伏爾思想的當代意義。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反思:應如何解讀列斐伏爾留給我們的看似各個獨立的思想,是停留於他的某個思想階段的具體成果還是從總體上把握其思想實質?在這些問題上,無論是英語世界還是國內學界都未達成共識。
  • 《2001太空漫遊》70mm版預告 重訪經典魅力無限
    《2001太空漫遊》70mm版預告 重訪經典魅力無限 時間:2018.04.2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西方的理論效應及其當代價值
    四是空間理論問題的新開拓,構成了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又一重要的理論貢獻。在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中,「空間問題」最早由阿爾都塞凸顯,列斐伏爾則提出了系統的空間理論。他之後的列斐伏爾則在《空間的生產》一書中進一步把空間看作是一個社會生產的概念,強調生產方式的更替實際上是一個新的社會空間的生產過程,並提出了以空間生產為基礎的歷史辯證法,從而將歷史唯物主義空間化,對當代西方的空間理論和空間批判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重訪經典理論:21世紀的恐懼訴求
    原創 新傳研讀社 新傳研讀社 來自專輯重訪經典傳播理論寫在前面:恐懼訴求是一個很狡猾的東西:一直以來,說服者對它給予的厚望,簡直和對它產生的懷疑一樣多。人們會因為恐懼而改變嗎?什麼程度的恐懼能產生最優效果?恐懼訴求的心理機制究竟是什麼?
  • 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道路」第四屆全國研究生論壇...
    日,由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道路」第四屆全國研究生論壇通過線上形式召開。王同敏表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和實踐發展對走好中國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國道路的向好走向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印證和豐富發展,本次論壇緊扣「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道路」,是拓寬科研學術視野、激發學術熱情、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和載體。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的理論演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命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命題的邏輯延伸和具體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經歷了問題醞釀、確立方向、內容突破、命題提出和理論成熟等歷史階段。
  • 重訪經典傳播理論:21世紀的知溝假說
    原創 新傳研讀社 新傳研讀社 來自專輯重訪經典傳播理論寫在前面在網際網路時代中,我們經常會被追問的一個問題便是:那些教科書中的經典理論,如今還安好嗎?它們還能禁得起新技術的錘鍊嗎?
  • 《國慶日》預告 艾爾巴變美國特工大鬧法國國慶
    《國慶日》預告 艾爾巴變美國特工大鬧法國國慶 時間:2016.02.1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南哲思享|張亮:馬克思的理論創新道路及其當代效應
    對馬克思的理論創新道路及其當代西方效應進行深入分析,有助於我們探索建立符合時代中國國情的理論創新道路。關鍵詞:馬克思;理論創新;「哲學與社會科學的聯盟」理論創新是當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亟待完成的一項歷史使命。怎樣才能創作出不負時代要求和人民期待的理論創新成果?新世紀初以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們圍繞這個課題上下求索,付出很多努力,但取得的成效卻並不如人意。
  • 【會議動態】ISCT-8峰會分會場:複合材料理論及應用精彩預覽
    【會議動態】ISCT-8峰會分會場:複合材料理論及應用精彩預覽 2020-10-16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叛逆因為預知,社會主義是實現中國夢世界夢的惟一道路
    李勁松  大型電視系列片《正道滄桑——社會主義500年》第三集《叛逆貴族》介紹了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經濟學家,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的故事。作為早年的法國貴族,後來的成功商人,聖西門卻最終在人生道路上走到了上流社會的對立面,站到了無產者一邊。晚年的聖西門窮困潦倒,衣食無著。他描述自己「我把一切東西都已經賣光,一直到身上穿的衣服,為的是支付我著作的抄寫費。」
  •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是什麼?
    在中國共產黨80多年的奮鬥中,開闢了三條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一是創造性地開闢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革命所以能夠堅持下來並走向復興,關鍵在於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