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學術會議需要進行哪些準備

2020-12-05 EditSprings科研視點

每個人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早期都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是否應該參加學術會議?隨即還會接踵而至一系列問題:我有哪些值得展示的東西?我是否可以直接介紹文獻綜述或者理論框架?還是說等我的案例研究有了初步結果再參加?也許最好先參加幾個研討會和研究生會議,獲得在同齡人面前演講的經驗,然後再參加高級學術會議?

這些疑慮是完全正常的,我們都經歷過。但根據我的經驗,越早參加高級學術會議越好。因為你在這些活動中會學到很多,收穫很多,所以不要推遲到博士生涯後期才參加。當然,在會議上有所展示非常重要。如果你沒有明確可展示的內容,就不要去。但哪怕你只有文獻綜述,理論框架或一些假設都是可以參加的。你可以寫一篇摘要試試。能夠寫出吸引與會人員眼球的摘要是一項重要技能。你需要儘早開始訓練。

另外一項重要技能是為大型學術會議預先安排專家小組討論會,這個技能可以幫助你結識其他學者並增加你在學術界的知名度。你應該毫不猶疑地寫信邀請該領域的大人物參加專家討論。其中大多數人都會回應(這已經取得一定階段的 勝利了,因為他們會知道你的名字),一部分人甚至會接受你的邀請。如果你的專家小組或者摘要被接受了,請提前準備好演講,這樣你就可以利用會議時間去拜訪其他專家組或團隊。這一點非常重要,充分利用好參會機會,不要待在房間裡浪費時間。

通過觀摩別人的演講,你可以從中學到很多,能夠提高自己的技能和領域知識。參與他們的工作也很重要,你可以提出問題,也許還可以在專家組討論結束後去拜訪他們。和其他職業一樣,人脈在我們這個領域同樣重要。這就是應邀加入集體研究項目的方式,這些項目包括:編輯書籍、同行評審期刊的特刊或資助申請。

人脈也是在學術界找到工作的基礎。在履歷相當的情況下,選拔委員會很可能會僱傭他們已經認識並且相處融洽的人。雖然學術工作大部分是個人的,但也有其社會性的一面。

綜合以上因素,你需要克服恐懼,摒除懷疑,敢於在攻讀博士的早期階段參加學術會議,並且保持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如果你知道如何充分利用每次會議,收益肯定會大於成本。

學術會議是發展學術生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成熟的研究人員必備的經歷。與其他學者面對面交流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因為你或許一直在閱讀他們的相關文章,而現在突然有機會可以當面交流。你可以趁午餐時間或者喝咖啡的時候與他們交談。學術會議為人際關係、學習和發展提供了獨特的機會。但也可能是可怕的經歷,尤其是在一個人的學術生涯初期。

應對學術會議,需要培養適合自己的一套方式。以下是參加學術會議時可遵循的三條原則,供參考。

1.做準備

如果你在會議前一天晚上才寄出你的論文,那麼你一定會在學術界留下不好的印象。一旦你的論文被會議接受,就需要按照相關要求提前制定計劃,例如要在會議開始前一兩個星期提交或傳閱你的論文。必須確保你能在截止日期前完成論文。至少要在會議開始前幾天安排一些時間閱讀你所在專家組的其他論文,並了解你的評審主席和其他專家。

盡全力準備好演講。如果把你讀博期間的所有研究都安排在10分鐘內是不現實的。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在有限的時間內合理安排演講內容(以及幻燈片)。你需要結合研究內容以及你希望通過演講向參會者傳達的信息。例如,你希望別人對你的研究感興趣嗎?你想得到一些方法或經驗選擇的反饋嗎?

練習演講並計時。做好充分準備會讓你更加自信,能夠向聽眾表明你認真對待他們,會讓你表現得更專業,並且關注聽眾的反應。

另外,除了展示你的研究成果,還要考慮一下你希望通過出席會議達到什麼目的。你可以查看感興趣領域內學者的會議計劃。參加他們的演講,獲取更多知識。你甚至可以提前與某位學者聯繫,在會議期間一起喝咖啡或簡短交流。

2. 做自己

雖然從經驗豐富的參會者那裡學習技巧很有用,但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適應你的風格。了解自己的擅長領域,找到自己真誠的交流方式。

要表現得專業,但也不要怯於流露對研究的興奮感。最重要的是,不要不懂裝懂或故意炫耀。你也不希望給人留下狂妄自大的印象,聽眾會認為你無法傾聽或接受別人的建議。

3. 會做人

會議是一種社會互動,包括社交,傾聽,和學習。通過觀察他人,學習他們表達、交流和提問的方式。此外,如果你有時間,不要限制在本領域專家組內活動,你也可以拜訪其他小組。這有助於你在更廣泛的領域,尤其是跨學科領域中把握研究趨勢。這對於教學和指導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研究者往往不得不超越本領域開展研究。

不要誤以為你只是在會上展示自己的研究。作為學術界的一員,意味著你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參與廣泛討論。而觀眾只需表現出興趣並提出問題。我們都希望吸引觀眾,所以學者們要團結一致。此外,不僅要與你所在領域的"大人物"(比如教授)建立聯繫,還要與你的同行建立聯繫。這些人可以與你分享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部分,與同行一起學習、交流並建立支持性人脈是必不可少的。

綜上所述,我能給你的最重要建議很簡單:享受會議過程。試著享受這些交流、參與和思維碰撞的時刻。到好玩的地方參加會議,結識許多有趣且聰明的人,無疑是整個學年的亮點之一。

特別聲明:本文為Editsprings艾德思(www.editsprings.com)原創文章,並由我司官方帳號在相關平臺進行統一推送,禁止一切未經授權的轉載抄襲行為!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司獲取授權,並註明詳細出處來源。

相關焦點

  • 對初次參加國外學術會議的人有哪些建議
    選擇合適的學術會議 參加學術會議目的是為了交流,如果沒有給你地方展示學術成果的會議,去了也沒用,因此在學術會議選擇上要選擇有偏向成果展示的會議。 如果你沒有方向,可以尋求導師幫助,聽取意見。 初次參加學術會議,選擇能夠頻繁發言的小型學術會議,能提高社交能力,鍛鍊自我。
  • 在會議營銷活動策劃中需要準備哪些內容?
    由於會議策劃可以帶來非常好的效果,經過仔細的策劃和安排,很多公司都會選擇找專業的會議策劃公司來策劃相應的活動。然而,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會議營銷的有效性,必須在會前做好各種準備工作。下面小編向您介紹會議策劃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工作。1.
  • 準備會議資料,需要了解哪些要點?
    會議資料的準備是會議前期籌備工作中的重要一環,能夠有效的提供有關該會議的所有重要信息,讓參會者在會前就對會議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從而在會議過程中更好的接收會議信息。因此在會議開啟前,會議主辦方都會準備以下會議資料。
  • 美眾院正進行遠程辦公準備,此前蓬佩奧彭斯所參加會議上有人確診
    隨著對冠狀病毒爆發的擔憂加劇,美國眾議院被曝正準備允許工作人員遠程工作。據福克斯新聞3月7日獲得的一份發給所有眾議院辦公室的備忘錄,眾議院管理委員會正在準備允許工作人員「根據冠狀病毒所呈現的獨特和不尋常的情況」進行遠程工作。
  • 貴州醫科大學師生受邀參加國內及國際學術會議
    2018年8月24日至27日,第十六次中國暨國際生物物理大會在成都舉行,我校基礎醫學院和生物與工程學院師生參加。會議由國際暨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主辦,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承辦。
  • 高效的會議管理者如何準備和組織會議?
    01 會議籌備一般來說, 高效的會議管理者在籌備會議時可以根據5W1H原則確定有關會議準備的6個問題。5W1H1)為什麼要提出這樣的計劃,採取這些措施?為什麼需要這樣改進?確定會議場地確定好會議的主題和議題之後,要相應進行一些會議的輔助性準備工作,包括選擇會議場所、布置會場和做其他一些物質準備工作。確定會議地點,一般要遵循交通方便的原則。可能的話,應是離與會者工作或居所較近的地方,以保障與會者能方便及時地趕到。會場應該能夠適應會議的級別和與會者的身份。
  • 青教中心組織參加第一屆全國極端力學學術會議
    西工大新聞網10月20日電(杜映 周生喜 李霓 攝影記者 郭友軍)為提高航空學院青年教師對學術前沿的認識,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國內外前沿科技和熱點科學問題,航空學院青年教師發展中心(以下簡稱「青教中心」)於2020年10月17-18日,組織青年教師參加了由中國力學學會女科技工作者專業委員會主辦
  • 匯集國際首創或領先的創新成果——全國第七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
    2018年6月21-24日,全國第七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暨第六屆亞洲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即將在昆明召開。此次會議的亮點有哪些?本次大會的召開,將給中國近紅外光譜帶來怎樣的促進及影響?帶著這些問題,儀器信息網編輯採訪了本次大會的主辦方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近紅外光譜分會理事長袁洪福教授。
  • 物理伯苓班參加中國物理學會2018年秋季學術會議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餘華)近日,2017級物理伯苓班同學赴大連理工大學參加中國物理學會2018年秋季學術會議,學生們觀摩了大會邀請報告、分會場專題報告、海報展示和相關期刊投稿講座等活動,與參會師生進行了熱烈的學術討論和交流。此次活動旨在拓展學生科研視野,為物理伯苓班同學在二年級時選擇國內外科研導師創造條件。
  • ACM計算經濟學會議現場速報:偏理論的學術會議,如今開始擁抱應用...
    ,是計算經濟學領域最權威的學術會議,由 ACM 特殊興趣學組 SIGecon 於 1999 年主辦,至今已經走過了 18 年。「以前(EC)是一個偏理論的會議,而現在很多研究者開始強調把這些理論應用於實際當中去。」而在本次會議中,社會議題也受到了越來越高的關注。徐海峰發現,ACM EC 組織了第一屆的「mechanism design for social good」workshop(MD4SG '17),論文的主要內容顧名思義,即分析在有限的公共資源條件下,政府如何設置合適的機制進行分配。
  • 國內學術會議被指漸成雞肋 部分會議變身旅遊-學術會議 雞肋 旅遊...
    近日參加的一次學術會議讓一名年輕的科技記者目瞪口呆。  這是某部委舉行的一次國際學術會議,開幕式上,足足一個多小時,各國代表輪番上陣,大讚頭天的晚宴菜譜,由於完全聽不到與學術相關的內容,許多與會者甚至選擇到外面喝咖啡。  其實,如今的學術會議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嘈雜聲音。
  • ...團隊參加第一屆華人能源與人工環境國際學術會議(ICCEBE 2019)
    2019年7月19-22日,第一屆華人能源與人工環境國際學術會議(ICCEB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Global Chinese Academia on 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在成都隆重召開。
  • 我校師生參加2019年中國力學大會學術會議
    8月25日至28日,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薛長國博士團隊的3名師生在杭州參加了由中國力學學會和浙江大學主辦的2019年中國力學大會(CCTAM-2019)。    薛長國在MS59實驗力學先進測量方法、技術與應用分會場作了題為《基於玻璃透射掃描的新型微梁陣列系統設計》的學術報告。
  • 學術會議舉辦詳細流程
    學術會議是一種以促進科學發展、學術交流、課題研究等學術性話題為主題的會議。學術會議一般都具有國際性、權威性、高知識性、高互動性等特點,其參會者一般為科學家、學者、教師等具有高學歷的研究人員。由於學術會議是一種交流的,互動的會議,因此參會者往往都會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學術展板的形式展示出來,使得互動交流更加直觀、效果更好。因此,這種學術會議必須要非常嚴謹不容一絲差錯。下面就由尊義會議杭州活動策劃公司來詳細講講學術會議舉辦的流程。
  • 校長張希:學術會議中的提問藝術
    校長張希:學術會議中的提問藝術 2020-12-21 16: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變化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綠會代表參加會議...
    12月29日,中國綠髮會國際部代表在線參加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變化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此次會議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變化分會聯合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氣候變化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主辦,圍繞「中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的主題展開探討和交流。感謝主辦方的精彩組織和主辦。筆者總結了此次會議的學習筆記和心得(僅代表筆者個人角度)。上午的幾位專家們的報告都非常精彩。
  • 第十五屆全國物理力學學術會議
    ,定於2018年9月21日-2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歡迎廣大從事物理力學及相關領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積極報名參加會議。>二、會議報名無論是否進行口頭報告、牆報展示或者不做報告,所有參會人員請提交參會回執(請登陸會議官網下載),完整填寫後,7月15日前返回至 lmbd@ustc.edu.cn 郵箱,該郵箱將回復確認報名成功。
  • 陳求發主持召開遼寧省委專題會議 聽取參加全國兩會準備工作情況匯報
    原標題:陳求發主持召開省委專題會議 本報訊 記者楊忠厚報導 5月13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求發主持召開省委專題會議,聽取省人大關於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工作安排情況和省政協關於住遼全國政協委員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籌備工作情況匯報,研究做好參加全國兩會各項準備工作。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夏德仁出席會議。
  • 中國力學學會學術會議招標公告
    中國力學學會學術會議招標公告 2020-09-01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美公司參加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20年光譜年會
    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20年光譜年會於2020年10月本次會議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承辦。本次會議聚焦於探討以及展示我國在光譜學術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取得的成績,此次會議也將為分子光譜領域青年學者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同時致力於促進學術界與產業界的溝通和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