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選擇合適的學術會議
參加學術會議目的是為了交流,如果沒有給你地方展示學術成果的會議,去了也沒用,因此在學術會議選擇上要選擇有偏向成果展示的會議。
如果你沒有方向,可以尋求導師幫助,聽取意見。
初次參加學術會議,選擇能夠頻繁發言的小型學術會議,能提高社交能力,鍛鍊自我。
最好選擇與自己研究領域密切相關的會議。
不要選擇那些陌生的學術會議。
不要只根據會議地點來去參加的會議。
不要因為那段時間自己空閒而隨意選擇可以參加的會議。
2.申請專為學術會議設立的獎學金支持
申請院系、學校獎學金。
成為專業學會的註冊成員。
申請會議主辦方設立的獎學金。
申請校外慈善組織設立的獎學金。
3.登記註冊過程需要注意的事項
儘量在率先註冊結束前註冊(一般在會議開始前大約三個月左右),註冊費會相對便宜。
儘量提前寫好摘要以便能給導師和同事們閱讀、提出修改意見。
不要錯過提前截止期,一般提前截止期還和演說展示申請的截止時間一致,不要錯過申請演說展示的機會。
不要匆忙寫完摘要,匆忙提交,因為摘要是申請演說的關鍵。
不要忘記籤證,去海外參加國際會議一定一定要注意提前申請籤證。
4.參加學術會議前的準備
提前閱讀感興趣的研究相關文獻。
閱讀會議的摘要,以此為依據選擇感興趣的演講。
提前安排好自己日程安排表。
如果有非常感興趣的演講,先閱讀展示者的論文,並提前想好自己可以提出的問題。
準備好自己的演講,無論是演講還是海報都要準備。
不要把時間排得太滿。
不要過於關注自己的展示,充分準備是必要的,但不要只想著自己的展示而忽略學習和社交。
5.參加學術會議時的注意事項
準備文具,一支筆、一本筆記本是必須的(因為很有可能現場不讓拍照錄音)。
帶著問題聽講座,找機會提問。
參加海報會議,因為一對一的交流對新人來說可能更加有益,與此同時還可以尋找可以合作的對象以及未來想要加入的實驗室。
儘量不要海報會議參加到一半就跑出去,這樣是很不禮貌的。
在開會期間把手機調成靜音或者震動狀態。
6.社交問題
正裝出席,女士可適當淡妝。
積極向別人介紹自己,積極地與同儕交流。
7.其他
明確主題和議題。
了解清楚參加這次會議的主持人、發言嘉賓,他們在哪些領域有研究。
參會時間、地點、住宿、交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