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投資生物技術解碼新冠人體免疫反應 IBM超算推動新藥研發

2021-01-15 第一財經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的背景下,科技巨頭正在利用大數據分析能力,幫助研究人們更好地了解疾病的致病機制,促進新藥研發。

免疫反應提供病毒研究新維度

微軟日前宣布與合作夥伴自適應生物技術公司(Adaptive Biotechnologies)研究人類免疫系統是如何對新型冠狀病毒做出反應的。他們希望對一些不合常理的現象做出解釋,比如為什麼有些人的病情會如此嚴重,而有些人卻沒有症狀。

Adaptive表示,從下個月起,它將通過收集已被確診或已康復的新冠患者的血液樣本,啟動一項實質的臨床研究。公司將使用基因檢測巨頭因美納(Illumina)提供的DNA測序儀,對人體免疫細胞受體進行基因測序。所有收集到的關於免疫應答信號的數據將被上傳到一個開放的數據訪問門戶供研究人員使用。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大多數的研究都集中在病毒的生物學特性上。」Adaptive執行長查德·羅賓斯(Chad Robins)表示,「現在我們增加了一個新的維度,那就是免疫反應。」

免疫學使用的基因測序和分子測序有很大不同,目前針對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PCR)屬於分子測序的方法。「二代基因測序很強的一個能力就是它能夠發現未知的病毒,這是跟現在的PCR的方法最大的不同。」因美納大中華區總經理李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分子測序只能去檢測已知的病毒,但是基因測序可以發現很多未知的病毒和未知的一些病原體,並且現在的檢測效率大幅提升了。」

Adaptive是一家利用免疫系統遺傳學的方法為生命科學研究和藥物開發尋求解決方案的生物科技公司,總部位於西雅圖。Adaptive通過解碼個體患者的免疫系統遺傳密碼,幫助開發個性化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在剛剛過去的全球股市遭遇的最慘澹的一周裡, Adaptive股價逆勢大漲超過16%。

微軟與Adaptive兩家公司首次合作是在2017年,微軟向這家生物技術初創公司投資了4500萬美元。以Adaptive目前每股30美元的價格,微軟當年的投資已經翻了三倍,現在價值約1.35億美元。

通過創建通用血液檢測,醫生能夠讀取人體的免疫系統正在抵抗哪些疾病。Adaptive更長期的目標是建立一個人類免疫系統對疾病反應的資料庫,並最終開發出一種「免疫檢查」,讓患者每年檢查一到兩次傳染性疾病、癌症和自身免疫問題的檢查。但這項研究可能需要長達十年的時間。

科技巨頭押注生物領域

近年來微軟大力推動人工智慧在生物科技領域的應用。去年微軟宣布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來解碼人體免疫系統。微軟還擴張了抗原地圖項目(Antigen Map Project)的全球合作夥伴關係,邀請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生物銀行和患者團體加入到該項目中來。

在與Adaptive的最新針對新冠人體免疫反應研究的合作中,微軟將提供雲計算和機器學習技術。微軟研究主管彼得·李(Peter Lee)說,這兩家公司幾年來一直在合作,利用血液檢測技術能把所有的T細胞受體和它們要攻擊的抗原連接起來,以便更好地了解人類免疫系統。

目前,擁有50多家醫院的衛生系統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也參與了該項目。它已經在西雅圖地區治療了這種疾病的患者,並同意成為臨床試驗的合作者。另一家合作夥伴實驗室巨頭Labcorp也提供了其移動靜脈切開術服務,以幫助更容易地收集血液樣本。

科學家們如此關注新冠免疫反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類還沒有對它產生任何自然免疫力。科學家也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會出現輕微的感冒症狀,而另一些人會出現嚴重的免疫系統反應,這種反應比病毒本身造成的傷害更大,並需要進行重症監護治療。

目前仍然沒有針對新冠肺炎有特異性效果的藥物,另一些科研團隊正在積極尋求藥物的開發。IBM的超級計算機「頂點」(Summit)已經在幾天內為研究人員模擬了8000多種藥物的化合物,如果使用傳統計算機可能要耗費數月時間。通過將這些化合物與病毒刺突結合、對可能影響感染過程的因素進行建模,「頂點」已經識別出77種小分子化合物,其中一些具有削弱病毒蛋白宿主細胞結合的潛力。

田納西大學/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分子生物物理學中心主任、新冠研究項目的負責人傑瑞米·史密斯(Jeremy Smith)表示:「得出模擬結果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經找到治療新冠肺炎的方法。但是我們希望計算結果能夠為將來的研究提供參考,並為實驗人員提供一個框架,用於進一步研究該等化合物。」

「頂點」計算機配置了英偉達的GPU Tensorcore V100,這使得該計算機的峰值性能達到每秒20萬兆次浮點運算,在功能上比一百萬臺高端筆記本電腦還要強大。

相關焦點

  • 對付新冠病毒,新藥研發走到哪一步了
    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研發策略新藥研發沒有捷徑,開發一種全新的藥物到最終獲批上市一般至少需要10年的研發周期和10億美元的投入。同時,新藥研發的風險高且失敗率高,是一條漫長的荊棘之路。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發(包括臨床試驗)也是一套完整而嚴謹的科研體系,背後有其自身特定的科學規律和嚴密邏輯作為支撐。
  • 中國科學家在新藥研發上做出多少貢獻?《新藥的故事》解碼藥片背後的工業
    一年半前,當新冠疫情還未暴發,梁貴柏博士在《新藥的故事》中曾這樣提到。近日,他與研發客副總裁張詠晴在黃浦江畔上海中心52層的朵雲書院,與讀者一起再次解碼新藥的秘密。梁貴柏分析,一是因特殊情況,二是過去幾十年中,生物醫藥工程得到了突破性發展,才得以使疫苗的研發,至少在臨床前的這部分速度加快。從歷史上來看,通過研發藥物來阻止突發性的疫情是件很難的事情。疫苗這一概念已經在很多年前建立起來,製藥的情況則不盡相同。
  • 《柳葉刀》發文,這家中關村企業研製的新冠疫苗可觸發快速免疫反應
    論文顯示,疫苗可觸發快速免疫反應,Ⅱ期臨床試驗中,該疫苗兩劑接種28天後中和抗體陽轉率達90%以上。、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等單位的合作與大力支持下,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不斷提速。克爾來福️於4月13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進入臨床研究,成為北京企業第一支獲準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 抗體藥物研發技術路線解讀:精準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小宇宙」
    原標題:抗體藥物:精準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小宇宙」——新冠肺炎生物藥物研發技術路線解讀之一科技日報2020年4月22日訊 在對抗新冠肺炎的過程中,找到對症的藥物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 丹序生物完成1億元A輪融資,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驅動新藥開發
    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進一步升級其世界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全速推進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臨床開發、以及擴展其產品管線組合。丹序生物成立於2020年,致力於利用其全球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平臺進行抗體藥物的研究和開發,不斷推動針對包括傳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內的適應症創新型藥物研究。
  • 安立璽榮獲得比爾·蓋茨及阿茲海默症協會資助,助推創新免疫治療新藥開發
    Part the Cloud計劃將無償資助一百萬美元推動安立璽榮的EI1071免疫新藥在美國進行人體一期臨床試驗。安立璽榮創始人兼董事長陳泓愷博士表示:「與過去的治療策略不同,我們提出由調控腦內免疫系統來減緩神經損傷的治療新方向,期待對阿茲海默症的治療能帶來革命性的突破」。
  • 三葉草生物獲CEPI資助研發新冠疫苗 總額超3億美元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11月4日,三葉草生物官網顯示,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將資助其研發的「COVID-19 S-三聚體」重組亞單位新冠疫苗候選物,支持其在全球範圍內開展關鍵性Ⅱ/Ⅲ期臨床試驗。如果該疫苗被證明安全有效,將在中國和世界範圍內申請上市許可。CEPI對三葉草生物「S-三聚體」新冠疫苗候選物的總資助將高達3.28億美元,其中包括此前宣布的6950萬美元。
  • 君實生物回應PD-1質疑;輝瑞、復星新冠疫苗有效率超90%;藥品網絡...
    費米子科技一家人工智慧新藥研發商,費米子科技專注研發針對小分子化藥的AI輔助製藥技術平臺,通過與CRO公司、原研藥企的深度合作,利用AI技術,提高新藥早期研發的效率。 亞虹醫藥於2010年3月成立,期望成為以創新技術和產品為驅動、聚焦泌尿生殖系統的領軍製藥企業。亞虹醫藥堅持以自主研發為主,對外引進為輔的發展模式,已在泌尿生殖系統領域建立較為領先的地位並進行深度戰略布局。
  • 總投資超51億!成都高新區、上海醫藥和威斯克公司籤約共推新冠疫苗...
    11月25日,成都高新區、上海醫藥和成都威斯克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下稱威斯克)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上海舉行,此次合作總投資額超51億元,三方將依託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新冠疫苗、腫瘤疫苗等眾多疫苗品種研發轉化,攜手打造全鏈條疫苗產業,推動建設「天府疫苗谷」,助力成都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 抗體藥物:精準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小宇宙」——新冠肺炎生物藥物...
    編者按在對抗新冠肺炎的過程中,找到對症的藥物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在「老藥新用」的基本思路之外,單克隆抗體、幹細胞以及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等生物藥物研發也是應急攻關的熱點,並已取得進展。本報今日起刊發系列報導,解讀人類如何「鑄造」生物藥物這一武器戰勝病毒。
  • 中國科學家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登上《自然》,將進入臨床試驗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時,國際頂級科技雜誌《自然》在線發布了我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成果。他們篩選出兩種具有新冠病毒特異性中和活性的全人源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一種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預防和治療效果。
  • 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病例銳減,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或移海外
    重慶智飛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智飛生物」)全資子公司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下稱「智飛龍科馬」)也是此次參與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的公司之一,他們選擇的技術線路是新冠病毒重組蛋白亞單位疫苗。早在1月底,智飛龍科馬就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意向,並籤訂了框架協議。
  • 英媒:新冠疫苗研發為何能快如閃電?
    原標題:英媒:新冠疫苗研發為何能快如閃電?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英國《自然》周刊網站1月7日一期發表了題為《新冠疫苗研發的閃電速度——以及它對其他疫苗的意義》的文章,作者為菲利普·鮑爾,文章稱,令新冠疫苗得以迅速問世的研究並非始於2020年初。
  • 全國接種超千萬劑未接到嚴重不良反應報告 中國疫苗有效性超預設目標
    全國接種1000多萬劑未接到嚴重不良反應報告每一劑都可全程追溯中國疫苗有效性超預設目標專訪國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敬楨繼在阿聯、巴林兩國正式批准註冊上市後,2020年12月30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經國家藥監局批准附條件上市。此前,中國、阿聯、巴林、埃及、約旦5國政府相繼批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緊急使用。
  • 專注自身免疫病創新抗體藥物研發的偉德傑生物獲B輪融資
    偉德傑生物是一家專注於自身免疫病創新抗體藥物研發的平臺型公司,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抗體篩選優化平臺、融合蛋白CMC平臺與體外活性評價平臺,能夠針對在臨床上現有靶點來開發「Bio-super」的單克隆抗體/抗體融合蛋白藥物,重點研發新一代藥效高、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的治療自身免疫病的單克隆抗體藥物。
  • 國藥集團黨委書記:目前未接到新冠疫苗嚴重不良反應報告
    劉敬楨:疫苗的研發過程一般分為五個步驟:毒種和細胞的研究或免疫原獲取、生產工藝研究、質量研究、動物實驗以及人體的臨床研究。通過動物實驗之後,就可以進入臨床試驗,即人體上的安全性、有效性試驗。這是一個極其科學、嚴謹的過程,從普通公眾的角度來看,甚至會覺得有些繁瑣複雜。
  • 醫藥生物研發系列報告8:核酸疫苗技術在新冠疫苗研發中的應用,及...
    ,及脂質體輔助下作為疫苗在體內誘導免疫反應的發現過程,並比較幾類疫苗優劣勢。之後分別對 DNA 疫苗和 RNA 疫苗的研發、製備和工業生產情況進行細緻闡述,著重分析兩類技術的優缺點對生產的影響。最後列舉了重要 DNA 疫苗研發進展及對 COVID-19 研發的借鑑作用,概括當前 COVID-19 疫苗產品研發進展,並對相關產品臨床結果進行點評。
  • 美國藥廠發現數百種新冠病毒抗體 4月新藥可成今夏測試...
    新聞摘要美西時間2020年3月17日,美國生技製藥技術公司"雷傑納榮製藥"Regeneron表示,他們已經找出數百種抗體,用於研製新冠肺炎預防及治療藥物,預計夏季展開人體臨床試驗。1雷傑納榮製藥稱找到數百種抗體"雷傑納榮製藥"在17日表示,該公司已經找出數百種抗體,可用於治療及預防新冠病毒,預定利用其中前兩名抗體,發展雞尾酒療法,初夏展開人體臨床實驗,並計劃在七月底前達成每月生產數十萬劑的目標。為治療新冠帶來新曙光!
  • 從I類新藥到增強免疫保健品,探尋協合生物集團產業...
    1999年,一款名為「金葡素注射液」的I類新藥獲批上市,成為我國首款獲批的生物製品藥品,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抗原生物製劑,已知最強大的生物免疫調節劑之一。
  • 俄專家:免疫系統對「衛星V」與對新冠的反應一樣 但不會感染病毒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1日消息 「衛星V」疫苗臨床試驗組織方之一、俄羅斯衛生部所屬謝切諾夫大學轉化醫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瓦季姆∙塔拉索夫稱,接種「衛星V」疫苗後感染不了冠狀病毒,但免疫系統對疫苗的反應與對新冠病毒本身的反應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