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立璽榮獲得比爾·蓋茨及阿茲海默症協會資助,助推創新免疫治療新藥開發

2021-02-25 醫藥魔方Info

8月25日,安立璽榮生醫股份有限公司(Elixiron Immunotherapeutics)宣布該公司榮獲微軟集團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與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合作的2020 Part The Cloud-Gates Partnership計劃獎助。該項計劃是全球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最大的非營利性研究計劃,專為加速推進創新型藥物開發而設立,往年獲獎者多為歐美頂尖研發機構,今年安立璽榮成為首位來自亞洲的獲獎者。阿茲海默症協會首席科學官Maria C. Carrillo博士說:「隨著失智症席捲全球,最重要的是我們迫切需要能夠預防或治療阿茲海默症或其他各類型失智症的療法。阿茲海默症協會很高興能協助安立璽榮將這樣有希望的新療法推進至臨床試驗」。Part the Cloud計劃將無償資助一百萬美元推動安立璽榮的EI1071免疫新藥在美國進行人體一期臨床試驗。

安立璽榮創始人兼董事長陳泓愷博士表示:「與過去的治療策略不同,我們提出由調控腦內免疫系統來減緩神經損傷的治療新方向,期待對阿茲海默症的治療能帶來革命性的突破」。該公司開發的EI1071是全新的集落刺激因子1受體(CSF1R)口服抑制劑,在臨床前動物試驗中CSF1R抑制劑可有效抑制腦內一種特殊的免疫微膠細胞(microglia),進而達到減緩神經損傷並改善認知功能的治療效果。除了阿茲海默症之外,EI1071也具有治療包括帕金森氏病,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和顱腦外傷等疾病的潛力。擔任該公司科學委員的美國哈佛醫學院Francisco Quintana教授表示:「這項獎助將加速新一類神經疾病治療藥物的開發,未來眾多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都可能因此受益」。安立璽榮專注於開發創新型免疫治療藥物,除了前項治療神經退化疾病的產品外,該團隊憑藉轉化醫學自主研究成果以及獨特的全人源抗體篩選平臺,在創立迄今短短三年內就建構出治療慢性B型肝炎及癌症的一系列抗體生物新藥管線,擁有多項自主專利智財權。因此獲得國內外投資人的青睞,累積已經募集超過一億元人民幣的融資,主要投資人包括臺杉投資、中華開發國際資本等大型專業投資機構,此外也獲得日本Mizuho金融集團體系Axil capital的資金支持。藉此該公司正加快在大中華區域的發展布局,除了入駐知名國際藥企支持的強生上海JLABS生命科學孵化中心,近期更網羅美國著名的帕克癌症免疫療法研究所(Parker Institut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研發總監Pandelakis Koni博士,擔任該公司的研發執行副總裁。Koni博士表示:「我非常高興能參與安立璽榮下一階段成長的契機,將帶領研發團隊以最快的速度向前推進,預期在一年內將完成EI1071人體一期臨床試驗之外,並同時推動另二項極具潛力的免疫治療抗體新藥進入人體臨床試驗,期待為癌症和免疫疾病患者帶來更有效的治療新選擇」。安立璽榮生醫股份有限公司(Elixiron Immunotherapeutics)簡介Elixiron Immunotherapeutics是一家創新型免疫治療新藥開發公司。於2017年成立,目前研發管線有多種治療癌症,免疫和神經疾病的新藥項目。有關更多信息,請訪問elixiron.com,並在LinkedIn上關注該公司。阿茲海默症協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及2020 Part The Cloud計劃簡介阿茲海默症協會致力通過加速全球研究合作,引領著終結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的目標。該協會與比爾·蓋茨(Bill Gates)合作提供2020 Part the Cloud研究計劃獎助以推動臨床轉化治療神經退化疾病的新策略。有關更多信息,請訪問www.alz.org。點亮「在看」,好文相伴

相關焦點

  • 阿茲海默病的真正元兇竟然是它?
    「這些病毒可能是驅動阿茲海默病患者免疫系統的重要角色。」 Dudley教授補充道。如果這一機理最終得到證實,那對於阿茲海默病研究領域而言可以說是顛覆性的發現。我們將以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阿茲海默病的發病,並尋找大腦中潛在的病毒、細菌、以及寄生蟲等感染。針對這些感染,我們有望帶來治療阿茲海默病的全新藥物,而不必將注意力都花在製造β澱粉樣蛋白的基因上。
  • 治療阿茲海默病的新藥「死而復生」,研發之路一波三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Aducanumab是一種與β澱粉樣蛋白(β-amyloid)結合的人類單克隆抗體,能夠有選擇性地與AD患者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沉積結合,然後激活免疫系統
  • 阿茲海默症會傳染嗎?
    由於蛋白質與酶的結合必須依賴特定的空間構型,朊病毒就沒法被酶分解;另一方面它又跟人體內蛋白具有相同的胺基酸序列,所以不會被免疫系統清除。這樣一來,當朊病毒與體內正常蛋白接觸的時候,就會誘導其轉化為無法消除的「壞蛋白」,逐漸在腦部堆積為斑塊,最終導致中樞神經細胞死亡,腦組織被破壞。由朊病毒引起的疾病包括狂牛症、庫魯病和克雅二氏症等等。
  • 諾華全球CEO:培養新藥研發領域的新一代科學家
    「我們相信,點滴式和突破式的創新都在持續改變整個醫療領域和人類社會。實現多學科合作、創建豐富多元的人才庫、搭建創新友好型生態系統能夠加速多方攜手共進的歷程,發現和開發出更有效的療法,滿足患者和社會的需求。」萬思瀚說道。在談到新藥研發時,萬思瀚表示,製藥研發是高風險活動,需要充足的時間和資源。
  • 治療「漸凍人症」新策略 「老藥」有望成治療新藥
    &nbsp&nbsp&nbsp&nbsp一種用於治療哮喘的藥物有可能成為治療漸凍人症的新藥。日前,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進研究組,揭示了導致部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的新機制,並發現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臨床中用於治療哮喘的藥物曲尼司特,有可能成為治療ALS的新藥。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大腦》雜誌。
  • 認定微生物為阿茲海默氏症的主要原因
    Landmark editorial identifies microbes as major causeof Alzheimer’s Disease  認定微生物為阿茲海默氏症的主要原因一支世界性的由高級科學家和臨床醫生組成的團隊共同發出了一篇社論,社論指出某一種微生物(一種特定的病毒和兩種特殊類型的細菌)是阿茲海默氏症疾病的主要原因。
  • 微生物為阿茲海默氏症的主要原因
    一支世界性的由高級科學家和臨床醫生組成的團隊共同發出了一篇社論,社論指出某一種微生物(一種特定的病毒和兩種特殊類型的細菌)是阿茲海默氏症疾病的主要原因他們的論文已經被發表在德高望重的同行評審期刊——《阿茲海默症》期刊上,文章強調了迫切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及更為重要的是,需要研究能夠治療阿茲海默症這一疾病的臨床試驗抗菌和相關的藥劑。這些對於行動的熱烈呼籲是由於針對阿茲海默症的實質性證據的發表。
  • 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希望?
    近年來,圍繞阿茲海默症的成因和治療,學術界一直存在類似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論,即β澱粉樣蛋白的異常堆積究竟是阿茲海默症的誘因還是結果。儘管存在這樣的爭論,許多研究人員仍然在嘗試開發能夠阻止或者消除β澱粉樣蛋白異常堆積的藥物,試圖緩解阿茲海默症的症狀。來自韓國的研究人員對一種名為4-(2-羥基乙基)-1-哌嗪丙磺酸(EPPS)的小分子化合物進行了研究。
  • 銀河生物攜手川大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 助推CART技術產業化
    強強聯合,共同推進細胞免疫治療技術的創新發展CAR-T,全稱"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通常稱之為第四代細胞免疫療法。近年來,國內外CAR-T技術研究風起雲湧,利好消息頻出,尤其是在治療血液型腫瘤已經展現了驚人的療效。
  • NodThera完成4000萬美元A輪融資,開發新一代炎症抑制劑
    >,以進一步開發針對炎症小體NLRP3的小分子抑制劑新藥。NodThera公司自成立以來,主要聚焦於炎性體相關機制進行新藥開發,用於炎症和神經炎性疾病的治療。大家知道,炎症是機體對有害刺激產生的保護性免疫應答。
  • 25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 阿爾茨海默症口服療法獲4700萬美元資助
    (新浪醫藥新聞) Alzheon獲4700萬美元資助 用於阿爾茨海默症口服療法3期臨床試驗 近日,Alzheon宣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國家老齡化研究所將在未來5年資助公司4700萬美元,用於其候選藥物ALZ-801的3期臨床研究。
  • 一個簡單的視力測試就能預測阿茲海默症?
    一項針對阿茲海默症的試驗性的視力測試在今年7月正式啟動,它的第一個臨床試驗發表在雜誌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首個中國人群阿爾茲海默症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新風險基因位點...
    首個中國人群阿爾茲海默症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新風險基因位點然而關於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也缺乏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國際上關於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主要集中於高加索人群,還尚未有中國人群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鑑於遺傳背景、環境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高加索人群的研究結果並不完全適用於中國人群。
  • INOVIO將開發DNA編碼單克隆抗體候選藥
    dMAb候選藥物可快速完成活體開發和生產,為治療SARS-CoV-2病毒感染提供一種具有成本效益並可擴展的治療和預防選擇。dMAb候選藥物隨後將進入臨床前研究,然後在獲得資金支持的一年內推進到嚴格的首次人體臨床試驗。
  • 不破不立,阿茲海默病新藥研發或迎重大變化
    ▎藥明康德/報導在新春佳節期間,一條值得關注的行業新聞可能被拜年信息所淹沒——大年初一,大洋彼岸的美國FDA局長Scott Gottlieb博士發表聲明,宣布FDA將繼續推進神經疾病領域創新療法的開發而鑑於近年來阿茲海默病的新藥研發屢遭失利,在與患者群體和科研人員進行溝通後,阿茲海默病的研發標準可能迎來重大變化。Gottlieb博士指出,近年來,我們在醫學上取得了過去難以想像的突破,免疫療法和基因療法也已成為現實。
  • 研究人員揭示RNA剪接在阿爾茨海默症中的作用
    2019年10月8日,美國貝勒醫學院Joshua Shulman教授課題組在Cell Reports發表題為Tau-mediated Disruption of the Spliceosome Triggers Cryptic RNA-splicing and Neurodegener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的文章,進一步揭示了RNA剪接在Tau蛋白引起的阿爾茲海默症重要影響
  • CEPI擴大與三葉草生物合作,資助「S-三聚體」新冠疫苗候選物全球II/III期臨床研究以獲上市許可
    CEPI執行長哈切特(Richard Hatchett)博士表示:「迄今為止,三葉草生物的「S-三聚體」新冠疫苗候選物的臨床開發和生產進展順利,前景樂觀。我很高興擴展我們與三葉草生物的合作關係,以使該疫苗具備獲得許可的潛質。CEPI的擴大資助將為其關鍵的後期臨床試驗提供資金,在印證疫苗效果的同時擴大產能,達成可能年產數億劑疫苗的目標。
  • 細胞免疫治療公司藥明巨諾上市,或將獲國內首個批准的CAR-T新藥
    它是一家創新型臨床及臨床前階段細胞免疫治療公司,目前藥明巨諾有望爭奪我國第一個獲批的CAR-T新藥和及同類最佳CAR-T療法。 細胞免疫療法(包括CAR-T)是一種利用人體免疫細胞對抗癌症的創新性治療方法。多項臨床研究表明,細胞免疫療法有望持久緩解B細胞淋巴瘤及白血病。
  • 腫瘤免疫激動劑,為癌症免疫治療加「油門」
    縱觀腫瘤的治療方案發展,從放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再到腫瘤免疫治療,腫瘤治療的範式和思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如今抗腫瘤的新藥研發已邁入了免疫治療時代。王結義博士曾在雅培/艾伯維工作22年,曾任美國雅培腫瘤研發首席科學家、艾伯維腫瘤免疫治療資深首席科學家,擁有豐富的抗癌新藥及腫瘤免疫研發經驗。「免疫激動劑,相當於給腫瘤免疫加『油門』,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藥明康德全球首席醫學官Fred Hausheer博士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