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阿茲海默病的真正元兇竟然是它?

2021-02-15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需要注意的是,僅依靠目前的證據,我們尚無法證明病毒感染直接導致了阿茲海默病。但本項研究,以及另一篇即將在下個月出爐的論文,清楚地表明了病毒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這些病毒可能是驅動阿茲海默病患者免疫系統的重要角色。」 Dudley教授補充道。

如果這一機理最終得到證實,那對於阿茲海默病研究領域而言可以說是顛覆性的發現。我們將以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阿茲海默病的發病,並尋找大腦中潛在的病毒、細菌、以及寄生蟲等感染。針對這些感染,我們有望帶來治療阿茲海默病的全新藥物,而不必將注意力都花在製造β澱粉樣蛋白的基因上。

至少,一些分析已經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在今年4月發表的一篇論文上,來自中國臺灣地區的科學家們發表了一項長期大型研究的結果——在30000多人裡,感染皰疹病毒的患者,罹患老年失智症的風險是對照組的2.6倍。而在使用抗病毒藥的群體中,這一風險降低了90%。

也許,是我們把阿茲海默病想得太複雜了。

題圖來源:wikipedia。澳傑斯特·狄特,愛羅斯·阿茲海默第一個報告的阿茲海默症病人。

參考資料:

[1] Multiscale Analysis of Independent Alzheimer’s Cohorts Finds Disruption of Molecular, Genetic, and Clinical Networks by Human Herpesvirus

[2] New study supports long-dismissed idea: Herpes viruses could play role in Alzheimer’s

[3] A Common Virus May Play Role in Alzheimer’s Disease, Study Finds

[4] New study suggests viral connection to Alzheimer's disease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學術經緯」


點讚有大白抱哦~

相關焦點

  • 安立璽榮獲得比爾·蓋茨及阿茲海默症協會資助,助推創新免疫治療新藥開發
    8月25日,安立璽榮生醫股份有限公司(Elixiron Immunotherapeutics)宣布該公司榮獲微軟集團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與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
  • 阿茲海默症會傳染嗎?
    原來它跟神經細胞細胞膜上的某種蛋白具有完全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但二者的肽鏈摺疊方式,或者說空間結構不太一樣。由於蛋白質與酶的結合必須依賴特定的空間構型,朊病毒就沒法被酶分解;另一方面它又跟人體內蛋白具有相同的胺基酸序列,所以不會被免疫系統清除。這樣一來,當朊病毒與體內正常蛋白接觸的時候,就會誘導其轉化為無法消除的「壞蛋白」,逐漸在腦部堆積為斑塊,最終導致中樞神經細胞死亡,腦組織被破壞。
  • 一個簡單的視力測試就能預測阿茲海默症?
    一項針對阿茲海默症的試驗性的視力測試在今年7月正式啟動,它的第一個臨床試驗發表在雜誌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分子生物學重大發現: 腦細胞篡改了DNA引發阿爾茨海默病
    —這是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理的最新觀點。科學家還推測到,神經元細胞的基因重組也可能通過產生有害形式的蛋白質或通過其他方式破壞腦細胞,進而誘發某些人患上阿爾茨海默病。那麼,這些基因重組突變來源於哪裡?科學家認為基因重組取決於一種稱為逆轉錄酶的酶,它可以製造RNA分子的DNA拷貝。當神經元產生APP基因的RNA拷貝時,就可能出現一種新的DNA變異。這一步驟是細胞產生蛋白質的正常程序。
  • 帕金森病有10大症狀,如何改善病情及日常生活飲食要求
    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發病原因帕金森病的好發人群集中在60歲之後,年紀越大,越容易得病。事實上,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所知是患者腦內生產多巴胺的神經細胞退化所致,但真正的致病原因仍然未明。患者的腦內發生什麼事生理學上,人類大腦中控制自主運動的單位稱為基底核,它與腦中其他與運動相關的部位如運動皮質相連,在基底核當中有個稱為黑質的神經核團,簡單來說,神經核團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的神經聚集的區域。黑質內部的神經細胞負責製造多巴胺,這種分泌物有助於大腦傳遞運動訊號。
  • 對阿茲海默症臨床藥物研究的歷史進展草稿
    ., 51 (2005), pp. 1-17[2]追尋阿爾茲海默博士足跡: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3255-602560.html[3]S.G. Snowden, A.A. Ebshiana, A. Hye, O. Pletnikova, R. O』Brien, A. Yang, J.
  • 阿茲海默症藥物要來了?
    本周五FDA將就阿茲海默藥物aducanumab的上市審評召開會議。昨日,FDA在其官網上發布了此次會議材料。材料中,FDA對aducanumab展現出了積極態度,或許意味著該藥物最終將獲得FDA批准。
  • Nat Commun:科學家們找到阿茲海默症的最早期大腦症狀
    最近,來自Lund大學的研究者們首次發現了大腦最早的阿茲海默症症狀。這一發現對於未來的阿茲海默症研究以及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圖片來源:public domain)在阿茲海默症發病過程中,大腦的變化主要是beta-澱粉樣蛋白質的囤積,這一現象往往在病徵出現前20年就開始發生。
  • 不破不立,阿茲海默病新藥研發或迎重大變化
    而鑑於近年來阿茲海默病的新藥研發屢遭失利,在與患者群體和科研人員進行溝通後,阿茲海默病的研發標準可能迎來重大變化。Gottlieb博士指出,近年來,我們在醫學上取得了過去難以想像的突破,免疫療法和基因療法也已成為現實。
  • 腦科學日報:Science子刊揭示嗜酒成癮之謎;老年聾的真正原因
    有趣的是結果與廣泛流傳的猜想相矛盾,它揭示了大腦連通性水平在所有哺乳動物中是平等的,包括人類。該論文於6月8日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阿薩夫教授說:「我們發現大腦的連通性,即通過神經網絡傳遞信息的效率,並不取決於任何特定大腦的大小或結構。換句話說,所有哺乳動物的大腦,從小老鼠到人類,再到大型公牛和海豚,都表現出同等的連通性,並且信息在其中的傳播效率相同。」
  • 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希望?
    近年來,圍繞阿茲海默症的成因和治療,學術界一直存在類似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論,即β澱粉樣蛋白的異常堆積究竟是阿茲海默症的誘因還是結果。儘管存在這樣的爭論,許多研究人員仍然在嘗試開發能夠阻止或者消除β澱粉樣蛋白異常堆積的藥物,試圖緩解阿茲海默症的症狀。來自韓國的研究人員對一種名為4-(2-羥基乙基)-1-哌嗪丙磺酸(EPPS)的小分子化合物進行了研究。
  • 食物膽固醇一覽表,排名第一的竟然是它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心腦血管病患病率仍處於持續上升階段。在中國,每5個成人中有1人患心腦血管疾病,而致病元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通常稱為「壞膽固醇」)。這種被稱為「壞膽固醇」的物質,就像是行駛在路上的汽車,當它越來越多時,血管就會像馬路一樣被堵塞,誘發各種疾病。
  • 科學家:真正的元兇居然是它!
    當時有一種聲音表示說,全球變暖導致的溫室效應,真正導致他的並不是二氧化碳,而是其他的自然現象。還有澳大利亞的一個學者表示說,冰川的融化其實是從底部開始的,而並不是從頂部。如果這樣來說的話,那麼可能就是地球內部的熱量使得冰川的底部開始融化,這樣的話就跟二氧化碳是沒有太大關係的。這種看法,當時並不是官方去公布的,而是有黑客竊取了某一個英國氣象專家的郵件,才得到了公布。
  • 比伊波拉病毒還恐怖的東西…來了,人類至今沒戰勝它!
    是的,這種病似乎有著非常顯著的性別區別對待,女性發病率如此之嚴重,以至於當地的男女人口比例竟然達到了3:1。甚至連照顧幼兒基本都是男性來完成的。那麼,這種元兇會是什麼呢?在結合了羊瘙癢症、狂牛症、克雅二氏病、庫魯病等病症的共通之處後,醫學界漸漸摸到了這類病症的共同原因,而真正將它大白於天下的,是美國神經學家——斯坦利·普魯西納(Stanley Prusiner)。
  • 治療阿茲海默病的新藥「死而復生」,研發之路一波三折
    從10月22日起(昨日),全球媒體都在爭相報導一個重大突破,時隔17年後,FDA有望再批准一款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這條新聞的主角是aducanumab——渤健和衛材公司聯合開發及全球商業化的一款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FDA還授予其"快速通道"審批通道。
  • 遠古時期的大象竟然長這樣!人類真正的祖先竟然是它?
    原標題:遠古時期的大象竟然長這樣!人類真正的祖先竟然是它? 現代的動物主要都以萌為主,但是你知道遠古時期的動物長什麼樣嗎?而現在的大象這個長長的下巴已經逐漸退化,而真正的開始應用它們的長鼻子了。
  • 微生物為阿茲海默氏症的主要原因
    他們的論文已經被發表在德高望重的同行評審期刊——《阿茲海默症》期刊上,文章強調了迫切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及更為重要的是,需要研究能夠治療阿茲海默症這一疾病的臨床試驗抗菌和相關的藥劑。這些對於行動的熱烈呼籲是由於針對阿茲海默症的實質性證據的發表。
  • 認定微生物為阿茲海默氏症的主要原因
    Landmark editorial identifies microbes as major causeof Alzheimer’s Disease  認定微生物為阿茲海默氏症的主要原因他們的論文已經被發表在德高望重的同行評審期刊——《阿茲海默症》期刊上,文章強調了迫切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及更為重要的是,需要研究能夠治療阿茲海默症這一疾病的臨床試驗抗菌和相關的藥劑。這些對於行動的熱烈呼籲是由於針對阿茲海默症的實質性證據的發表。團隊裡程碑式的社論概括了豐富的證據暗示這些微生物,但是直到現在這一工作很大程度上因為有爭議而被忽視或放棄,儘管對於爭議的證據是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