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藥物要來了?

2020-11-06 佰傲谷

本周五FDA將就阿茲海默藥物aducanumab的上市審評召開會議。昨日,FDA在其官網上發布了此次會議材料。材料中,FDA對aducanumab展現出了積極態度,或許意味著該藥物最終將獲得FDA批准。

文件內容非常詳細,不僅對aducanumab進行了全面介紹,還給出了FDA對於相關材料的意見與立場。這裡僅截取部分內容予以展現。完整資料可以登錄FDA官方網站進行下載(https://www.fda.gov/advisory-committees/advisory-committee-calendar/november-6-2020-meeting-peripheral-and-central-nervous-system-drugs-advisory-committee-meeting)。

不得不說,如果最終獲批,aducanumab將成為首款通過靶向和消除β-澱粉樣蛋白團塊來治療認知能力下降的藥物。毫無疑問,這將是一項超重磅醫學成就。

FDA:非常具有說服力的陽性研究

FDA表示,在103研究取得了早期臨床與生物標記物數據後,申請人開始了兩項設計基本相同的試驗,即301和302研究,以驗證aducanumab的有效性。2019年,在進行了無效中期分析後,申請人終止了301與302研究。不過在此後的研究結果分析中,包括對無效分析期間累計的額外數據顯示出了不同的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302研究中明顯的陽性結果。此後,申請人立即將這些結果提交FDA。經過考慮FDA認為有必要進行額外工作,對這些數據進行嚴格分析。而這些證據最終使得FDA建議申請人繼續尋求批准。

那麼,302研究就是此次審批的重點。對於該研究FDA立場如下:

FDA同意302研究非常具有說服力,並且能夠為aducanumab的有效性提供重要證據。

302研究是一項針對多個不同臨床指標的強陽性研究,對眾多敏感因素分析穩健,並且得到了良好的生物標記物數據支持。有證據顯示,臨床結果與劑量反應相關,並且阿爾茲海默病相關的病理學生物標記物與劑量和時間呈依賴關係,支持了該藥物對臨床獲益的影響。

對兩個擔憂進行回應

一直以來,關於aducanumab主要有兩個擔憂。首先是301研究與302研究一陰一陽。其次是aducanumab常見副作用所導致的患者提破盲。

對於第一個擔憂FDA是這樣回應:

FDA同意,一小部分病情快速發展的患者可能扭曲了研究結果。當這些數據被排除時,結果對aducanumab有利,並且與其他研究是一致的。

對於第二個擔憂,FDA是這樣回應:

一直以來,有人擔心aducanumab所導致的一項名為ARIA的常見副作用會導致患者提前知道自己接受了藥物治療,從而提前破盲造成研究結果偏差。對此,FDA認為,ARIA所導致的功能性破盲並沒有造成研究產生顯著的系統性偏差,一定程度的功能性破盲無法避免,但申請人已經採取了措施將該影響最小化。申請人所提交的分析必須基於隨機化後的因素,因為基線因素無法有效預測ARIA發生。這一結果並不意味著ARIA導致了系統性偏差。

爭議依舊,但是股價已經暴漲

顯然,一陰一陽的臨床結果和生物標記物證據並不能說服所有人。有專家認為,這些試驗都沒有提供令人信服和實質性數據以支持治療效果或者減緩疾病進展,需要另一項研究來證實或否認現有一陰一陽的兩項研究。

不過,無論還有何種爭論,市場態度非常積極。利好推漲渤健股價一度上漲近50%。

目前,FDA尚未批准任何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鑑於該市場存在巨大的未滿足需求。一旦成功上市,aducanumab可能迅速成為史上最暢銷的藥物之一。以每年預估的每年5萬美元治療費用計算,三分之一美國阿茲海默症患者接受治療就將為渤健創造36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而去年最暢銷的藥物修美樂,年銷售額為197億美元。

對於近期砍掉了不少項目的渤健來說,無疑是完成突破的絕好機會。

參考資料:

1. FDA,November 6, 2020: Meeting of the Peripheral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 Announcement,

https://www.fda.gov/advisory-committees/advisory-committee-calendar/november-6-2020-meeting-peripheral-and-central-nervous-system-drugs-advisory-committee-meeting

2. FDA scientists appear to offer major endorsement of Biogen’s controversial Alzheimer’s treatment,DAMIAN GARDE/STAT

版 權 聲 明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佰傲谷BioValley」。

相關焦點

  • 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希望?
    近年來,圍繞阿茲海默症的成因和治療,學術界一直存在類似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論,即β澱粉樣蛋白的異常堆積究竟是阿茲海默症的誘因還是結果。儘管存在這樣的爭論,許多研究人員仍然在嘗試開發能夠阻止或者消除β澱粉樣蛋白異常堆積的藥物,試圖緩解阿茲海默症的症狀。來自韓國的研究人員對一種名為4-(2-羥基乙基)-1-哌嗪丙磺酸(EPPS)的小分子化合物進行了研究。
  • 一個簡單的視力測試就能預測阿茲海默症?
    如果在人體試驗成功,那麼意味著阿茲海默症患者在神經損傷發生之前就能接受治療。 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和一家位於阿拉巴馬州的影像技術公司CytoViva聯合製作了一臺無創診斷設備,試圖用於檢測在任何物理症狀出現以前的早期阿茲海默症。
  • 阿茲海默症逐年高發,這4個新發現你應該知道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年痴呆症,是全球影響最廣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據估計,目前全球有超過4000萬患者,到2050年,全世界受影響的人數將可能增加到驚人的1億。在中國,阿茲海默症患者就診率不到27%。公眾對該病的不了解,使許多患者喪失了早期發現、幹預的時機,當病情達到中重度時,終生無法治癒。
  • 阿茲海默症會傳染嗎?
    最近,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解剖了八具這樣的屍體,意外發現其中七名死者的腦部出現了β澱粉樣蛋白的堆積,而這是阿茲海默症的重要特徵。阿茲海默症就是人們熟知的老年痴呆,也可以叫做腦退化症,病因至今不明。這些死者年齡在36-51歲之間,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很可能在尚未表現出痴呆症狀的時候就去世了。
  • Nat Commun:科學家們找到阿茲海默症的最早期大腦症狀
    最近,來自Lund大學的研究者們首次發現了大腦最早的阿茲海默症症狀。這一發現對於未來的阿茲海默症研究以及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圖片來源:public domain)在阿茲海默症發病過程中,大腦的變化主要是beta-澱粉樣蛋白質的囤積,這一現象往往在病徵出現前20年就開始發生。
  • Sci Adv:科學家們找到阿茲海默症的新型診斷標誌物
    阿茲海默症的診斷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它也阻礙了個體化醫療與治療的發展。根據最近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研究者們似乎找到了能夠準確預測患者患阿茲海默症的診斷方法。根據該文章的作者,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學教授Mingjun Zhang的說法,他們首先發現了能夠精確診斷的生物標誌物:即在患者的脊髓液與血液中發生改變的蛋白質。
  • Neurology:阿茲海默症相關基因影響兒童大腦的早期發育
    導語:最新研究發現,與阿茲海默症發病相關的一種基因的突變能夠影響兒童的大腦發育,攜帶該突變基因的患者在三歲左右就會表現出大腦發育障礙以及認知能力受損的症狀
  • 安立璽榮獲得比爾·蓋茨及阿茲海默症協會資助,助推創新免疫治療新藥開發
    該項計劃是全球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最大的非營利性研究計劃,專為加速推進創新型藥物開發而設立,往年獲獎者多為歐美頂尖研發機構,今年安立璽榮成為首位來自亞洲的獲獎者。阿茲海默症協會首席科學官Maria C. Carrillo博士說:「隨著失智症席捲全球,最重要的是我們迫切需要能夠預防或治療阿茲海默症或其他各類型失智症的療法。阿茲海默症協會很高興能協助安立璽榮將這樣有希望的新療法推進至臨床試驗」。
  • 四環醫藥(00460):阿茲海默藥祛不了輔藥「一刀切」的疤
    智通財經網 又一款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獲批?治療阿茲海默症(AD)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世界級難題,因此當有與該病相關藥物獲批時自然會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受此消息影響,2月19日開盤,四環醫藥早盤盤中漲幅最高達7%,成交額達3663.3萬港元。
  • 焦慮:阿茲海默症的先兆?
    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的圖解。圖像來源:Wikipedia/public domain.阿爾茲海默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它會導致認知功能的衰退,使人失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過去的研究表明,抑鬱和其他精神病學症狀也許是阿爾茲海默症在臨床前期的徵兆。在此期間,纖維狀澱粉樣蛋白和病理性tau的腦沉積物累積在患者的大腦中。這一過程可能發生在患者出現輕微的認知衰退十年之前。
  • 認定微生物為阿茲海默氏症的主要原因
    Landmark editorial identifies microbes as major causeof Alzheimer’s Disease  認定微生物為阿茲海默氏症的主要原因他們的論文已經被發表在德高望重的同行評審期刊——《阿茲海默症》期刊上,文章強調了迫切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及更為重要的是,需要研究能夠治療阿茲海默症這一疾病的臨床試驗抗菌和相關的藥劑。這些對於行動的熱烈呼籲是由於針對阿茲海默症的實質性證據的發表。團隊裡程碑式的社論概括了豐富的證據暗示這些微生物,但是直到現在這一工作很大程度上因為有爭議而被忽視或放棄,儘管對於爭議的證據是缺失的。
  • 微生物為阿茲海默氏症的主要原因
    他們的論文已經被發表在德高望重的同行評審期刊——《阿茲海默症》期刊上,文章強調了迫切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及更為重要的是,需要研究能夠治療阿茲海默症這一疾病的臨床試驗抗菌和相關的藥劑。這些對於行動的熱烈呼籲是由於針對阿茲海默症的實質性證據的發表。
  • 阿茲海默病的真正元兇竟然是它?
    「這些病毒可能是驅動阿茲海默病患者免疫系統的重要角色。」 Dudley教授補充道。如果這一機理最終得到證實,那對於阿茲海默病研究領域而言可以說是顛覆性的發現。我們將以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阿茲海默病的發病,並尋找大腦中潛在的病毒、細菌、以及寄生蟲等感染。針對這些感染,我們有望帶來治療阿茲海默病的全新藥物,而不必將注意力都花在製造β澱粉樣蛋白的基因上。
  • 084期抑研報|海馬區神經炎症影響阿茲海默症模型的抑鬱樣行為
    01,重度抑鬱症前額葉皮層的單核轉錄組可影響少突膠質細胞的前體細胞和興奮性神經元譯者:Lenore關鍵詞 :基因表達;OPC;神經元;單核轉錄組;前額葉重度抑鬱症(MDD)對全球的疾病負擔有著巨大影響,影響了全球數百萬人,並在近三十年來一直是致殘的主要因素之一。
  • 又有研究表明40赫茲閃爍光有助於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據報導,照明研究中心(LRC)開展了一項新研究表明40赫茲紅光或有助於改善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功能。這一項新研究表明,向健康年輕人睜開的眼睛照射40赫茲的紅光刺激可增強大腦伽馬振蕩(一種腦波,Gamma oscillations)。
  • 重大發現,阿爾茲海默症竟與常見病毒感染有關!
    其實,關於阿爾茲海默症為何會發作,科學界一直有一個比較冷門的理論:這種神秘的疾病是由潛在的病毒引起的。就在 6 月 21 日,發表在神經領域權威期刊《Neuron》的一篇文章則為這個理論提供了支持,並有望成為已經頗為吃力的阿爾茨海默症治療藥物研發新突破口。
  • 引力波探測、基因編輯、用閃光燈解決阿茲海默症,揭秘MIT理學院的X...
    分享談及引力波探測、CRISPR(基因編輯技術)、RSA 加密和阿茲海默症等 MIT 非常重視的項目。極客公園整理插圖,有刪減。謝謝大家,很榮幸來到今日頭條這家正在發展壯大的科技公司。2015 年,對於科學界、對於 MIT,都是非常棒的一年。科學界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下它們。100 多年以前,引力波由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當中首先預測。
  • 大腦被「黑洞」一點點吞噬——阿爾茲海默症
    無論你是名人、商賈還是政要,無論你先前多才思敏捷,在阿爾茲海默症面前,都無處逃遁。藝術家尤特莫倫在61歲時確診,從那時起,他每隔一段時間就畫一張自畫像。僅5年時間,大腦如同畫中逐漸扭曲的自己一樣,被隱形的敵人擊潰。阿爾茲海默症的病因至今仍不明確。主流研究認為,遺傳因素佔其危險因素的70%。
  • 阿茲海默症的「閃光治療法」
    他們已經在尋求美國監管機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許可,並已經設立了一家商業公司來開發該項技術。 粘性斑塊 β澱粉樣蛋白的構建是在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大腦中觀察到的最早的變化之一。它聚集在一起形成粘性斑塊,並且被認為它的聚集會引起神經細胞死亡和記憶喪失。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使用藥物來預防形成斑塊的方法,但結果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