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今天第一枚T-7探空火箭從603基地發射升空 上海航天舉行紀念座談會

2020-09-14 東方網

資料圖

東方網記者解敏9月13日報導:60年前的今天,603基地成功發射第一枚T-7探空火箭,開啟了603基地發射探空、氣象、生物火箭試驗的先河,為我國以後的返回式衛星和載人航天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資料圖

1960年2月19日,中國第一枚探空模型火箭在上海南匯老港一飛沖天,吹響了航天人在黃浦江畔奮鬥的號角。為滿足後續火箭發射回收的需要,1960年3月,航天人選址安徽廣德開始建設603基地,歷時三個月建成並啟用。

603基地是中國第一個探空火箭發射場。自1960年9月13日首枚探空火箭成功發射起,在此後的六年時間裡,基地共進行30多次各種類型和用途的探空、氣象、生物火箭發射試驗,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第一。第一次運用現代控制技術,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枚液體燃料氣象探空火箭;成功地發射和回收了我國第一枚高空生物試驗火箭;成功地完成了我國第一次電離層探測試驗任務。

另外,在成功回收的生物火箭試驗中,「小豹」和「珊珊」兩隻小狗搭載回收成功,飛行高度為100多公裡,為載人航天后續的發展鋪平道路。

今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召開紀念603基地建成啟用暨成功首飛座談會。隨著紀錄片《使命六〇三》的放映,已近耄耋之年的老專家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深山鑄箭、荒野報國的流金歲月。當年參與探空火箭研製呂德鳴、戚南強、錢家正、張劍等老專家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娓娓道來,撫今追昔,講述了當年各自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回憶了當年激情然繞的光輝歲月。

航天青年設計師代表廖倩文聽完老專家們的講述後,表示新時代的航天青年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航天夢的實現,青年將從前輩的手中接過航天事業的接力棒,始終秉承航天前輩留下的寶貴財富,堅定航天報國初心,堅定航天強國使命,凝心聚力、銳意進取,以更加昂揚的奮鬥姿態,成就青春最亮麗的底色,續寫上海航天的輝煌篇章。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黨委表示,召開此次座談會,就是為了向老一輩航天人致敬,銘記他們所創造的輝煌歷史,傳承航天三大精神,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砥礪信心和勇氣,激勵青年同志的奮鬥志向,強化擔當和作為,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一流軍隊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焦點

  • 代號603!60年前這裡發射的首枚探空火箭,吹響了中國航天的起步號角
    60年前的9月13日,我國首枚探空火箭T-7在603基地成功發射,火箭起飛重量700公斤,飛行高度19.2公裡,開啟了603基地發射探空、氣象、生物火箭試驗的先河,為我國以後的返回式衛星和載人航天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代號「603」,中國航天如今的輝煌成就,60年前從這裡起步
    眾所周知,火箭、衛星的發射一般都要有固定的發射場。經過幾十年探索和建設,我國已形成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大航天發射中心,共同構成沿海內陸相結合、高低緯度相結合、各種射向範圍相結合的發射場格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60年前的9月13日,我國首枚探空火箭T-7,在一個代號為「603」的基地成功發射。而這個基地位於安徽廣德。
  • 中國首枚探空火箭發射60周年「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曾參與
    9月13日,中國首枚T-7探空火箭發射60周年,耄耋航天人共聚上海,追憶航天事業之初的奮鬥史。 鄭瑩瑩 攝9月13日,中國首枚T-7探空火箭發射60周年,耄耋航天人共聚上海,追憶航天事業之初的奮鬥史。鄭瑩瑩 攝中新網上海9月13日電 (鄭瑩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13日在滬召開座談會,紀念中國首枚T-7探空火箭在603基地成功發射60周年。
  • 致敬老一輩航天人!60年前,我國第一枚T-7探空火箭一飛沖天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9月13日電(張建松 張鵬)60年前的今天,我國第一枚T-7探空火箭在603基地一飛沖天。9月1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專門召開座談會,向老一輩航天人致敬,銘記他們所創造的輝煌歷史,激勵新一代航天人更好地傳承航天精神。
  • 上海航天局603基地,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啟航
    人民網上海9月13日電 今天,上海航天組織召開紀念603基地建成啟用暨成功首飛座談會。1960年9月13日,603基地成功發射第一枚T-7探空火箭,火箭起飛重量700公斤,飛行高度19.2公裡,開啟了603基地發射探空、氣象、生物火箭試驗的先河,為我國以後的返回式衛星和載人航天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低調的航天大國:鮮為人知的日本航天成就
    1959年7月,日本科技廳又成立了航天科學振興籌備委員會並發表了日本第一個航天規劃:《當前宇宙科學技術開發規劃》。日本正式走上了自己的航天之路。   糸川英夫教授與他的同事們也開始研製K系列火箭。
  • 中國民營航天發展軌跡
    中國航天事業自創建開始,迄今已走過60多個年頭。目前,我國主要專注於商用火箭的民營企業有星際榮耀、零壹空間、藍箭航天、星途探索、九州雲箭、靈動飛天等11家企業。  2014年國務院又正式發布了鼓勵社會各類資本投資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歡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中國的衛星商業發射、衛星應用等有關領域。
  • SpaceX在5小時內,發射了60枚衛星,又升空了艘星際飛船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公司成功發射了搭載60顆星鏈衛星( Starlink satellites)的獵鷹9號火箭(Falcon 9),並在5小時內成功升空了一艘星際飛船原型機獵鷹9號助推器B1060在美國東部時間(UTC-4)上午8時48分從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成功發射,成功結束了數天的延誤。
  • 問:什麼是探空火箭,好處都有啥?
    首先感謝大家關注我們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60周年所慶~說到我們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乃至中國航天的開端,大家首先想到的通常是我國在1970年4月24日發射的「東方紅一號」衛星,以及1958年為此成立的「581」組辦公室,也即是我們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前身和開端,距今已經約60年。
  • 文革時期成功發射的長徵一號震驚世界,中國航天事業到底有多難?
    我國第一枚可回收設計的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成功完成了首次發射,後續將進行一級回收。「對於一個新型火箭來說,這個速度很快」,但是同樣的「中國速度」在我國航天人身上已經屢見不鮮了,大家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剛看見立項的新聞,結果「沒幾天」就成功升空的航天奇蹟。
  • 盤點世界十大航天發射地 酒泉西昌分列五六
    這裡氣候受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影響,10、11月份是大雨季節,但一年內多數月份陽光充足,天氣晴朗,可以進行室外靜態試車和發射試驗。1971年10月10日斯裡哈裡科塔發射場開始正式投入使用,發射了三枚羅希尼125探空火箭。1979年8月10日首次發射了SLV3火火箭,但由於二子級制導系統出現故障,未能把40公斤重的衛星送入近地軌道。
  • 發射基地深夜傳出噩耗!60顆衛星升空失敗,「一箭五飛」有去無回
    60顆衛星升空失敗 美國科技水平很先進,在太空領域也一直有著不錯成績,不過,太空的軌道資源是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美軍決定構建一個龐大的星鏈網絡,為了順利的推行這項計劃,不惜斥資100億美元準備將1.2萬顆低軌道衛星發射到太空中。如果成功,美國在太空領域的發展將再次邁出一大步。
  • 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今日發射 說說濟源與航天的故事
    今天,讓我們一起看一看濟源與中國航天的淵源,聆聽曾與「飛向天空的中國星」結緣的他們的故事。 1 他7次見證中國太空飛行器衝上雲霄 阿毛,1975年生,現役軍人,現居住在濟源,航天事業愛好者,熱衷於航天飛船的拍攝以及與航天有關的郵票收集。
  • 印度7年前就發射了火星探測器,聊一聊印度航天實力
    7月23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大家沉浸在喜悅中之時,卻聽到消息,印度早在7年前就已經成功發射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這事真的假的?早在1963年11月21日,印度第一枚探測火箭成功發射,標誌著印度太空計劃的開始。1975年4月19日,印度的第一顆衛星從前蘇聯發射升空。它以印度著名的天文學家命名,在印度設計和建造,由蘇聯火箭發射。2008年10月22日 印度的第一個探月任務啟動。印度使用其輕型火箭極地衛星運載火箭發射了第一艘月球任務「月球飛船1號」。
  • 我國第二枚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在7月2日發射升空
    記者1日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第二枚長徵五號運載火箭1日下午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開始加注推進劑,按計劃,火箭將在7月2日發射升空。這是繼2016年11月首飛之後,長徵五號的第二次太空之旅。這次長徵五號上天要幹什麼?和首飛相比有哪些新亮點?未來還有哪些計劃?為什麼「胖五」發射這麼受關注?
  • 南亞自大狂,蹬自行車起家的印度航天為何總在中國面前秀優越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踏出了我國火星探測之旅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又一部裡程碑。千米亞軌道高度,美國在60-70年代先後將這種火箭出口給了印度、巴西、加拿大等十餘個國家,而印度發射的首枚探空火箭也是這種火箭改裝的。
  • 人類登月5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紀念這偉大的「一小步」
    1969年7月20日,航天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駕駛著阿波羅11號從休斯頓發射升空。登月艙最終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的靜海區,阿姆斯特朗向指揮中心報告:「休斯頓,這裡是靜海基地。『老鷹』著陸成功。」1969年7月20日,航天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駕駛著阿波羅11號發射升空,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月。
  • 神舟十一號發射引熱潮 盤點全世界著名航天基地
    神舟十一號飛船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李剛 攝    10月17日早晨7時30分,神舟十一號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人類自古就嚮往太空,神舟十一號飛船進一步引發了國人對航天探索的熱潮,讓普通人眼中神秘的航天基地也受到關注。其實,國內的酒泉、西昌、文昌等航天發射基地已經部分對外開放,而像美國的甘迺迪航天中心、休斯頓太空中心、法屬蓋亞那的蓋亞那太空中心更是一直受到遊客的青睞。本期,我們就趁著神舟十一發射成功的熱潮,盤點這些世界著名航天基地。
  • 中美探測器升空,印度酸勁十足,宣稱7年前到過火星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據報導,美國東部時間7月31日凌晨4:50(格林尼治時間11:50),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搭乘聯合發射聯盟的Atlas V火箭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41號發射場升空,開啟了美國宇航局的&34;任務。
  • 第五個航天日,一圖看懂中國六十年航天歷史
    它是為了紀念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就,將首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日(1970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但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序幕並不是由此打開。早在1960年2月19日,我國首枚「T—7M」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在上海南匯簡易機場成功發射,是我國研製航天運載火箭邁出的第一步,也開啟了我國的「空間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