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暫,猶如朝露,生命中總有太多的「來不及」。有些風景,還來不及欣賞,便已消失;有些人,還沒來得及好好相處,就已經一去不回了;有些機會,還沒來得及準備,就已經錯失了良機。當我們以為還有大把時間可以肆意揮霍的時候,往往這時遺憾的種子就已經開始萌芽了。日月的更迭從不停歇,我們無法阻止時間的流失,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學會好好珍惜當下。因為只有把握住當前,才能把握住幸福!
佛說:人應該通過給予來消除內心強烈的貧窮感,通過自律來避免給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通過諒解與他人相處、與世界勾通。這樣做,內心會安寧富足,來世也有好的緣起。
因為一天很短暫,因而我們會趁著燈光做些有意義的事為明天作準備。同樣,一生很短暫,我們也應積極去給予、去思考、去諒解、去勸惡行善。
換個心態去顛沛流離,假裝逍遙的人其實也不會逍遙;就算再會掩飾自己的傷疤,假裝瀟灑的人其實也根本就不瀟灑。
人生一輪迴,草木一春秋。世間就是這樣,誰也逃不過兩樣東西,一是因果,二是無常!
心越寬廣,煩惱越輕;心越狹小,煩惱越重。人要靜其心,靜能生慧,智者無憂,計較是疼,攀比是痛,淡然是福;人要定其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要安其心,盡人事而順天意,隨遇而安即得幸福;人要正其心,心術不正損人害己,意志不堅事事難成。
包容不是無能,而是胸襟。忍讓不是懦弱,而是珍惜。能讓之人,有度量。會讓之人,心善良。懂讓之人,有涵養。忍讓之人,有境界。忍下了委屈,成就了格局。讓出了心胸,卻收穫了情義。
佛說:有一顆平等包容的心,乃是此生最大的幸運。這個世界很公平,你的收穫與付出總是成正比的。
你口說出什麼話,你耳中就會聽到什麼話。你給了別人什麼,你就會從別人那裡得到什麼。你想得到人們的尊重,你就要發自內心的去尊重別人。你想得到愛,你就要先學會怎樣去愛。你希望在自己遇到困難時有人能幫一把,那麼在平時,你就要多去幫助別人。
生命不過是一個來來往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有人離開,有人停下,但並沒有什麼是真正能夠永遠留住的。我們只要不去攀附、不去執著,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就好,為什麼一定要嘆息、要難過呢?
懂得惜福,才會有福。心中存有幸福,幸福就會在你的身邊。每個人都要學會珍惜眼前真正所擁有的,不要總是嚮往遠方的那朵杜鵑花,而無視身邊的玫瑰園。
生活是苦樂的堆積,苦中有樂;人生是悲喜的聚集,悲中有喜。平淡的日子裡,我們都有自己的心事,平凡的人生中,我們都有自己的軌跡。為人處事,坦然以對,不必為取悅他人而丟掉做人的骨氣,也不必為名韁利鎖而喪失做人的樂趣,屬於你的,不要輕易言棄,與你無緣的,不去盲目追求。
謹記!如果只知道盲目的去追尋那虛無縹緲、遙不可及的幸福,你就會錯過路邊最美的風景。而很多東西,錯過了一時,就是錯過了一生,將來就不會再有機會挽回。
如果我們認為某些無常是好的、溫和的,可以接受的,某些無常則無法接受,這說明我們並沒有真正領會諸行無常的深意。說到底,我們還是不夠謙卑,不肯徹底放下心中的傲慢和成見去認識無常。
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原諒,這是受到傷害後顯露的一種無私的愛。沒有它,仇恨會耿耿於懷很久;有了它,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讓執著無所遁形。每一次打擊,是考驗自己的機會;每一次原諒,是一次人生的化蝶。
行萬裡路,讀萬卷書。我們要讀的,就是這個大千世界,就是這芸芸眾生。對世界的事情都能關心,必定心胸寬廣,知識升華,前途無限,所以我們應多去大千世界看一看。體會眾生苦,方可渡人,亦可自渡。
浮世人生,三千繁華皆閱盡。看芸芸眾生,因樂卻苦,因苦而悲。囂囂塵世,世人皆苦,我自獨樂;世人皆樂,我亦同歡。繁華終散盡,滄桑盡入水,苦海當無涯,回頭是為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