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學習了藥物的安全使用原則之後,我們支持和鼓勵媽媽們在合理用藥的情況下繼續哺乳,但臨床工作時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景:
例如,有一位支持母乳餵養的兒科醫護提出了問題:新生兒科有一個29周的寶寶,媽媽在產科住院,使用了克林黴素,產科醫生交代不能哺乳,而我提出藥物與母乳餵養一書顯示,這種藥物是較安全的,但產科醫生只按照克林黴素藥物說明書去做。
摘自《藥物與母乳餵養》(第12版)
藥品說明書
因為29周的早產兒,前幾天只是微量餵養,我把用藥信息和說明書都告知家長了,也把早產兒母乳餵養的重要性和早期餵養的量告知家長了,家長很配合我們,願意送母乳,但是產科醫生還是不支持。產科和兒科在這時候很難達成一致!而對於早產兒,尤其是超低出生體重的早產兒,母乳及初乳太寶貴了!
當藥物說明書顯示哺乳期禁用,或者媽媽使用此種藥物需要暫停母乳的時候,哺乳顧問應該怎麼辦呢?
大家可能面臨幾種意見:
意見一:醫生確實需要按照說明書用藥,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有母乳餵養保護意識的醫生才會按照文獻使用藥物,但這樣會承擔一些風險。
意見二:現在的醫患關係不好,如果違背說明書,將來出現什麼問題,醫生可能會成為被告,所以首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
意見三:我國衛生計生委2015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說了,哺乳期患者應用任何抗菌藥物時,均宜暫停哺乳,這個當然不能餵奶。
哺乳顧問的職責是什麼?
是提供以循證為基礎的哺乳期藥物安全使用的信息,供媽媽來權衡利弊,然後做出最適合的哺乳決定。
在意見並不能統一的情況下,有個關鍵問題需要解決,這種藥物是唯一有效的嗎?不可替代的嗎?是不是可以在提供信息以後請媽媽和產科醫生商量換一種相對更安全更能接受的藥物?而這是首要考慮的方面。
其次,藥品說明書是法律準繩,但臨床實踐中又不可能只局限於說明書。由於哺乳期藥物的使用研究很少,說明書的更新較為滯後,例如布洛芬,被大量的研究證實在哺乳期當中廣泛使用是安全有效的,但布洛芬的說明書上,依舊顯示「哺乳期婦女不推薦使用」/「哺乳期婦女禁用」。那麼,我們應該從哪些地方尋找哺乳期藥物使用的信息呢?以下給大家推薦一些常用的書籍和網站資源:
《藥物與母乳餵養》(第12版),2014年出了新的英文版,暫無翻譯版本。
《孕期與哺乳期用藥指南》(第2版)
《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藥》(第7版)
《妊娠哺乳期用藥指南》(第2版)
《馬丁代爾藥物大典》
妊娠期哺乳期用藥——醫師案頭參考
世界衛生組織(WHO)2002年哺乳期婦女用藥目錄
http://www.who.int/maternal_child_adolescent/documents/55732/en/
美國兒科學學會(AAP)藥物委員會2001年發布聲明,列出了哺乳期婦女常用藥物的應用情況,2013年的最新聲明更新了精神病類藥物、易濫用藥物、催乳藥物、植物製品、放射性藥物和疫苗在哺乳期的使用建議。
AAP Committee on Drugs. The transfer of drugs and other chemicals into human milk. Pediatrics 2001,108(3):776-1029
AAP Committee on Drugs. The Transfer of Drugs and Therapeutics Into Human Breast Milk: An Update on Selected Topics. Pediatrics 2013, 132(3): 796-809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U.S. NLM)旗下資料庫 TOXNET 的子庫之一LactMed,全稱是藥物與哺乳資料庫,是常用和方便的網站,LactMed的所有數據均由研究文獻綜述而來,也列出了全部參考文獻供進一步查證。還有APP可供下載。
https://toxnet.nlm.nih.gov/newtoxnet/lactmed.htm
還可以利用一些商業化資料庫查詢哺乳期用藥建議,如Micromedex(有APP)、Epocrates、UpToDate等。或者使用pubmed,輸入關鍵詞,手動搜索藥物使用相關文獻信息。
醫護人員需要保護自己,和哺乳顧問提供媽媽循證信息並有充分知情權並不矛盾,這一切都建立在良好的尊重和溝通的基礎之上。
例如根據說明書的信息顯示,或者根據一些臨床應用指導意見認為,不可以哺乳,但醫生和/或哺乳顧問可以把用藥研究和文獻信息提供給媽媽,尤其還要包括配方奶的風險和乳汁對寶寶的重要性一併提供給媽媽,同時也要權衡這個寶寶的具體狀態,例如29周出生的極早產兒,代謝藥物的能力相對較弱,但初乳的攝入量也很少,是否持續哺乳,這是必須由媽媽來做的決定,我們不能也不需要強迫醫生承擔責任,但醫護人員和哺乳顧問都有義務確保媽媽們有知情選擇的權利。
改變是一點一滴的,沒有滴水就沒有石穿,一滴水不會穿石成功,但不等於這一滴水對於改變毫無意義。我們不能只期待別人來做這一滴滴的水,而要從我們自己開始。
王玥菲:母乳餵養支持者,ICEA分娩陪伴學員,和你一樣的母乳媽媽。
相關閱讀:
(關注育人母乳餵養促進中心公眾號後,回復括號裡的關鍵詞可以查閱文章)
【安全用藥】謠言粉碎機|生病吃藥的媽媽就不能哺乳了?
育人母乳餵養促進中心友情提醒:本平臺文章皆為原創,其他任何平臺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轉發分享。版權合作,請聯繫平臺責任編輯zisejingji003(微信號)。同時,歡迎專業人士和我們交流。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育人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