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最喜歡你,綠子」
「什麼程度?」
「像喜歡春天的熊一樣。」
「春天的熊?」綠子再次揚起臉,「什麼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裡,你一個人正走著,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渾身的毛活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它這麼對你說到:『你好,小姐,和我一塊打滾玩好麼?』接著,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順著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滾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說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這麼喜歡你。」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只因為在某個同學的摘抄上看到了這段話,我二話沒說就買了一本挪威的森林,在我看來,這本書一定是講述了一個美好而又動人的愛情故事,但事實好像出乎了我的預料。
不得不說,《挪》是一本文學性極強的書,雖是一本青春愛情題材的小說,但還是很難沉下心來將他一口氣讀完。一次課間看這本書,老師對我說這類書讀起來還是比較費勁的,我深表贊同(個人文學素養不太夠,大佬勿噴)。
這本書延續了村上一貫的憂鬱質氣息,這一點從開頭就能夠感覺到。讀完第一章節,我用了兩天,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極力的想把自己代入到文章中去,但發現做不到,無論從哪裡切入,總發現故事好像與自己的生活格格不入,甚至對於直子的精神障礙感到有些不解。於是我放棄了執著,以最普通的方式繼續閱讀下去。
一次一位同學發現我在看這本書,突然以一種很異樣的眼光看著我,並快速的把頁碼翻到了某一頁,我一看,原來是一段提及了「性」的文字。其實在我看來,文學是用來描述人生的一種手段,「性」涉及人之本能,在文學中出現自是無可厚非,更何況這本書中的這類描寫與莫言和其他一些作家某些作品中的相關描寫比起來,可謂是小巫見大巫,把這類都歸為帶色書籍是極為不妥的。
以上是在不知內容的情況下對《挪》的一些初印象,下面,進入正題。
我們先來看看男主人公渡邊徹,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大學專攻戲劇學。渡邊是一個不喜歡與別人深交的人,當然,直子除外。即使在與永澤相識後經常一同出去廝混,但這一點始終不變。《挪》中一句堪稱經典的句子「哪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便是出自他之口,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符合大多數現代人的定位,有著很多的社交,卻把真實的自己牢牢的藏起來,只在少數人面前做自己。
再就是直子,一個性格嫻靜的女孩,但是內心總是充滿了憂慮。直子經歷了很多,從姐姐自殺,再到男友木月自殺,給她的精神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儘管渡邊極力想幫助她克服內心的陰影,但她最後還是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直子是懦弱的,木月自殺後她一直不敢面對,活在過去,不敢接受渡邊,不敢開始新的生活,最後選擇自殺來逃避,這種懦弱我是很不喜歡的,但是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有這類人的原型的。
再就是綠子了,一個勤勞、叛逆、率真,人間煙火味濃厚的姑娘。他的出現總是伴隨著焦慮,像一個老太太一樣總是絮絮叨叨著生活中的各種不平之事。這個姑娘遇到難題,只想先把這事解決了再說。她愛著渡邊,慎重於考慮和前男友分手,也慎重地讓渡邊考慮她的愛意。她是把渡邊帶入現實生活的人,與她在一起,渡邊發現不寂寞和孤單,也是渡邊活下去的支撐之一。綠子,不完美,甚至有點粗俗,但,這,就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除了他們之外,書中還有很多典型人物,優秀但是沉溺於「肉體快樂」的永澤、傳統女性的代表初美、走出自己心理障礙,重新上路出發的玲子、搞笑但認真的「敢死隊」等等,涵蓋了我們生活中的各類人群。
人的存在價值是什麼呢?這是每一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擺在面前就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按照社會的標準,一種是遵從內心的意願。當人生走到要平衡社會標準與內心意願的時刻,有一些人會因為理想也罷,愛人也罷,坍塌了,不知道生活如何繼續下去。直子死了,渡邊堅強地活下來,玲子尋找新的生活。
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救贖,不過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裡讓想死的人死去,想活的人活下來,他真正要表達的是一種價值觀:人應該聽從內心的意願去過活一生。
正如書中所言: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 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