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探測器助專家繪製極精確月球重力場圖—新聞—科學網

2021-01-21 科學網

圖片來源:SA/JPL-Caltech/ IPGP

圖片來源:NASA/ARC/MIT

美國航天局12月5日宣布,藉助繞月運行的姊妹探測器——「埃布」和「弗洛」提供的信息,專家們繪製出了極其精確的月球重力場圖,這將有助於科研人員更詳細地研究月球內部結構及其成分。預計,本月7日出版的美國學術期刊《科學》將刊登3篇論文介紹上述成果。

 

美航天局指出,新的月球重力場圖在更精細的尺度上揭示月球地質特徵,例如內部結構、死火山地形、環形山中部高峰等。

 

科研人員通過分析最新探測數據發現,月球的固體外殼——月殼的厚度約為35至40公裡。受重力影響,月殼上部廣泛碎裂,可能有較多孔隙,其密度變得均質化,這與上世紀70年代最後一次「阿波羅」探月任務獲得的數據相符。科研人員還推測,月殼可能受到在其早期膨脹階段形成的巖脈切割。

 

「埃布」和「弗洛」探測器原名分別為「聖杯」A和「聖杯」B,今年1月在一個命名競賽中獲得目前的名字。這兩顆探測器於去年9月10日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作為首個專門研究月球重力的探測項目,其總投資近5億美元。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美探測器助科學家繪製出極精確月球重力場圖
    美探測器助科學家繪製出極精確月球重力場圖 >  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5日報導,最近,一個由美國和法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重力恢復與內部實驗室(GRAIL)的一對地球軌道衛星探測的數據,繪製出了迄今解析度最高的月球重力場圖,揭示了許多以往沒見過的細節特徵,如構造結構、火山地形、盆地環、隕石坑中心山峰,以及大量簡單的碗狀隕石坑。
  • 發現月球背後重力異常,真相藏於月球內核,令科學家為之震驚
    引言:月亮作為無數文人騷客讚美的對象之一,同時,它也是地球有且僅有的一顆天然衛星;同時,由於潮汐力的作用,月球總是只有一側向著地球,這也給許多天文愛好者對月球的背面充滿了幻想,認為那裡可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然而,無論是嫦娥四號還是此前經過月球背面的探測器,都未能發現所想像中的神秘外星人留下的痕跡。
  • 國家授時中心參與繪製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新聞—科學網
    他們用甚長基線幹涉儀(VLBI),對位於銀河系旋臂上的大質量恆星形成區開展了精確的距離和自行測量,描繪出全新的迄今為止旋臂位置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並精確確定了銀河系的參數。該圖清晰地展示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四條旋臂的棒旋星系,其中太陽系則位於獨立於四條主旋臂的本地臂,徹底解決了銀河系究竟有幾條旋臂這一天文學中長期爭論而未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一文解決你心中所有的問號
    據央視新聞報導,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我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搭載的是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 這是首次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也是迄今為止我國執行的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
  • 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PAUL EMSLEY 如果想繪製出蛋白質最微小的部分,科學家通常選擇不多:使數百萬個單個蛋白質分子排列成晶體,然後用X射線晶體學分析它們;或者快速冷凍蛋白質的副本,然後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方法,叫做冷凍電鏡技術。
  • 歐洲探測衛星繪出首幅地球重力場圖 將有助於研究氣候變化
    歐洲探測衛星繪出首幅地球重力場圖 將有助於研究氣候變化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0年06月30日10:14   新華網巴黎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這八大知識點你應該知道
    從原理上講,採用多大運載能力的火箭發射探測器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看探測器有多重,二是看探測器要飛往哪裡。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嫦娥五號的情況:本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整體重約8.2噸,目的地是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剛好能夠滿足要求,因此必須用長徵五號火箭發射。
  • 歐洲探測衛星Goce繪出首幅地球重力場圖
    歐洲航天局6月29日說,該機構日前根據地球重力場和海洋環流探測衛星(Goce)傳回的數據,繪出了首幅地球重力場圖。歐航局當天發表公報說,這幅圖是根據Goce衛星去年11月和12月收集的數據繪製的,它內容精確,能夠反映地球重力場極其微小的變化。Goce項目顧問團主席賴納·魯梅爾說,圖像為科學家們提供了很多前所未知的新信息,可以說,Goce正在改變人們對地球重力場的認識。
  • 月球背面發現不為人知的秘密,這團神秘物質可能是金屬
    月球背面發現不為人知的秘密,這團神秘物質可能是金屬。這張影像是依據美國航天總署(NASA)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LRO)的數據所繪製,顯現出月球反面坑坑疤疤的樣子。
  • 6000年前的「南極地圖」竟然比現在的還要精確?專家都無法解釋
    令人震驚的是這張圖紙竟然比現在的地圖還要精確?想到這裡,人類通常會把這些「超前科技」與外星人聯繫在一起,事實真相真的如此嗎?雷斯地圖上面繪製出了南北美洲、西部非洲,以及南極洲的地形。起初的那些人並不知道是什麼地圖,只感到萬分的詫異。直到19世紀初葉,也就是雷斯地圖出現整整100年以後,地球上的人們才發現了南極洲,這一年是1818年!事實上,雷斯地圖的出現,曾經引起了一場地球上是否存在著南極洲的論爭。也許,正是由於這場論爭,才最終導致人們出海遠航,在冰天雪地之中,去尋找那塊冰雪籠罩的神秘大陸。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 將開啟兩天月球採樣工作
    接下來著陸器將在月球表面開始持續約兩天的工作,採集月球樣品。國家航天局介紹,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的速度從約1.7公裡/秒降為零。期間,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調整,逐漸接近月表。
  • 月球車機構控制出現異常 專家稱公布體現開放—新聞—科學網
    在進入第二個月夜休眠前,中國第一輛月球車「玉兔」號發生故障。國防科工局1月25日表示,受複雜月面環境的影響,月球車的機構控制出現異常,有關方面正在組織專家進行排查。 據專家介紹,「嫦娥」直到23日才接收「玉兔」的問候,是因為嫦娥三號探測器首先要完成軟著陸,而其自身帶的能量有限,必須在保證成功實現軟著陸後,UHF接收機才能正式開機,從而實現巡視器對著陸器的通信。
  • 繪製植物科學的分子圖—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為模式植物擬南芥繪製「我們第一次全面繪製了擬南芥模型植物組織的所有蛋白質。這讓我們對植物的複雜生物學有了新的認識。」Kuster說。 所有研究工作的結果都總結在一個虛擬圖集中,為以下問題提供了初步答案:2.7萬個基因中有多少是蛋白質(> 18000);它們在生物體中的位置(如花、葉或莖);數量有多少。所有數據都可以在ProteomicsDB的在線資料庫中免費獲得。
  • 農藥標靶肌球蛋白3D結構首次繪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研製出能精確識別「敵友」的智能殺菌手段?論文通訊作者、團隊負責人周明國認為,科研工作「要模擬到生物體內的真實情況」。該團隊經過近20年的不斷探索,發現了一種重要的新靶標——肌球蛋白-5。這種靶標具有「馬達」般的超強活力,在細胞營養運輸中具有提供能量的關鍵作用,是病菌生命活動的馬達蛋白。
  • NASA公布比鄰星觀測畫面—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JHUAPL/MSFC/NASA) 曾拍下史上最清晰冥王星照片、刷新柯伊伯帶天體觀測記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再立新功:測出兩顆恆星與太陽系外圍的距離。 據《自然》報導,今年四月底,「新視野」號將主攝像頭對準了兩顆離太陽較近的恆星:比鄰星和沃夫359,其中比鄰星是離太陽最近的恆星,與太陽相距約4.2光年。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學網作為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利用網絡平臺優勢,2012年3月8日第一時間網絡同步直播中微子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在上述關於中微子實驗相關新聞的科普傳播基礎上,科學網於2012年10月24日匯集並編輯整理了中微子相關的新聞事件、科學網上大批優秀的中微子科普博文,隆重推出專題《聚焦中微子》。
  • 嫦娥四號發射成功正前往月球背面 一文讀懂所有亮點
    來源 / 騰訊科技(ID:qqtech)文 / 喬輝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騰訊科技訊(喬輝)2018嫦娥四號「將在月球背面著陸,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無論美國還是前蘇聯,都是在月球正面著陸。2、實現月球背面探測器與地面站間的中繼衛星通信
  • 科學家繪製水稻根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對粳稻和秈稻根組織原生質體進行了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繪製了單子葉模式植物水稻首個根組織單細胞解析度轉錄組圖譜,為研究鬚根系植物根組織的細胞類型、功能和進化開闢了新的途徑。 研究人員對兩個水稻栽培亞種粳稻Nip和秈稻93-11的10,968和12,564個根尖細胞進行了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和分析,鑑定出8個細胞型,並利用組織原位雜交和遺傳轉化實驗鑑定了細胞類型特異性標記基因。
  • 塵暴助水「逃離」火星—新聞—科學網
    塵暴還會對火星探測器造成致命威脅,2018年的火星塵暴將美國宇航局的「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太陽能電池板覆蓋在灰塵中,導致其「死亡」。 現在,研究人員稱,除了上述問題,火星塵暴可能還是使這個曾經潮溼的星球失去水分的罪魁禍首之一。 火星表面被侵蝕的河流和三角洲化石表明,數十億年前那裡有水奔流而過,而現在其中的大部分以某種方式逃逸到了太空中。
  • 在1969年登月前,為阿波羅繪製月球地圖,助力人類登月!
    然而在1969年登月前,就要做好萬事準備,為阿波羅繪製月球地圖便是其中之一,助力人類登月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1955年的一次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議上,著名天文學家傑拉德·柯伊伯(Gerard Kuiper)就繪製月球地圖的項目徵求意見和合作者。當時,最好的月球地圖集都是手繪的,柯伊伯想用最先進的望遠鏡來製作一個攝影地圖集,但卻沒有人響應,這表明了天文學界對月球的普遍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