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風口浪尖的蝙蝠,對人類的巨大福祉.

2021-02-15 不虞Byu

哈嘍,虞妹又來啦!前面虞妹說出了蝙蝠的「委屈」,你看了之後有沒有「臉紅」覺得自己也冤枉了蝙蝠,蝙蝠受了大委屈?今天,虞妹抱著不給蝙蝠正名不罷休的心態,來給大家講一講蝙蝠那些鮮為人知的大作用!

70%的蝙蝠種類主要以昆蟲和其他小節肢動物為食,是各類害蟲的有效天敵之一,跟鳥類一樣在消滅和控制對人類有害的農林、衛生害蟲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捕食害蟲

而其餘的種類主要以果實、花蜜和花粉為食,也間接為植物進行授粉。當我們想到花朵授粉時,通常會想到蜜蜂和鳥類。大部分人不知道蝙蝠在授粉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每年大概有528種熱帶植物通過蝙蝠授粉,其中300多種是水果植物。

秘魯有幾種柱狀仙人掌,它們唯一的傳粉者是罕見的鏟齒蝠。

多數蝙蝠本質上是遷徙動物,它們與候鳥具有相同之處,傳播的種子比鳥類要多得多,許多蝙蝠傳播的是先鋒植物種子,是最早在惡劣環境中生長的種子。隨著這些植物的生長,對環境要求較高的其他的植物才能生長。此外,蝙蝠糞便中的種子萌發率是100%,而其他成熟樹木果實的萌發率僅為10%。

蝙蝠遷徙

在幫助森林健康繁殖的功臣中,功勞最大的非食果蝙蝠莫屬。它不僅能在一夜之間吃掉相當於身體兩倍重的果實,並且能飛行數千公裡。食用植物果實之後通過糞便將種子擴散至各地,這保證了區域物種的多樣性。

這些都說明了蝙蝠在種子傳播和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龍舌蘭酒是非常受歡迎的酒類,它是使用龍舌蘭草的心(植物的莖部)為原料所製造出的含酒精飲品。而龍舌蘭植物,也是蝙蝠負責了大多數種子的傳播。還有無花果、腰果等也仰仗蝙蝠傳播種子。

龍舌蘭

著名的埃伯斯紙莎草書發現於1862年,這件紙莎草書保存了古埃及的877個藥方,其中就有以蝙蝠治病的記錄。

埃伯斯紙莎草書,現藏德國萊比錫大學

皮膚病:如果瘙癢僅限於頸部,將碾碎的蝙蝠塗抹在患處,便可治癒。

倒睫:扯下多餘的睫毛,敷上沒藥(指沒藥樹的樹脂)、蜥蜴血和蝙蝠血,便可痊癒。

脫毛:將蝙蝠血擦拭在需要脫毛的身體部位(早期脫毛膏)

前面的都是一些早期的記載,而到現在,仍然有用蝙蝠科動物:大管鼻蝠、普通伏翼、大耳蝠、華南大棕蝠、大馬蹄蝠、菊頭蝠、馬鐵菊頭蝠等的糞便來治療青盲、雀目、目赤腫痛等。它就是——「夜明砂」。主要功效是清肝明目、散瘀消積。

蝙蝠像大多數野生動物一樣,也在避免與人類接觸。只要放任其身,它不僅無害且非常有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人類能做的是各自安好互不打擾。

賺到了吧!這些可是很少人知道的,你卻看見了!在我國古代蝙蝠可是還有很多意義呢!虞妹先給大家賣個關子,下期再說啦,拜拜!

指導老師:溫麗

文案|排版:翟倩

圖片:網絡(侵刪)

參考文獻:百度文庫

相關焦點

  • 巨大的蝙蝠和「人類大小」翼展的照片給人們帶來了惡夢
    在twitter上的一篇文章在聲稱在菲律賓展示了一隻「人類大小的」蝙蝠之後迅速走紅,但其他用戶很快澄清說,這種蝙蝠比它最初出現的時候要小得多。蝙蝠被認為是一隻巨大的金冠飛狐。一張巨型蝙蝠的照片讓社交媒體用戶感到震驚,但並不完全像看上去的那樣。
  • 專家分析蝙蝠的優點,哪怕人類再進化數百年,也比之不及
    此時,網友們腦洞大開:假如人類能擁有翅膀,可自由飛行,那很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了。人們到底有多麼渴望擁有飛行能力?從我國的神話故事都可窺探一二。《嫦娥奔月》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民間神話故事,主要講述后羿的妻子因無意吃下仙丹,在月圓之夜,超塵脫凡,化為神仙,向月亮飛奔而去。熟知民間文化的朋友都知道,神話故事的人物和故事都是虛構的,但是都寄託著勞動百姓心中美好的願望。
  • 「百萬播放」破解蝙蝠的抗病機制,也許可以用於人類治療
    其實呢,蝙蝠已經不止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了,2003年的非典SARS病毒,2013年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病毒,在非洲不時爆發的伊波拉病毒,以及2018年的廣東豬瘟病毒等等都被證實起源於蝙蝠那蝙蝠為什麼可以攜帶那麼多的病毒,自己卻不生病呢?這可能和蝙蝠選擇的進化之路有關。照道理說這世上凡事都有代價,飛行也是。作為哺乳動物中唯一會飛的種類——蝙蝠,為了維持高耗能的飛行,身體需要保持高代謝率,以修復快速損傷的細胞。所以蝙蝠不冬眠時,會保持40°左右的體溫,類似於常年發燒,這時候免疫系統始終處於警戒狀態。
  • 蝙蝠是巨大的病毒庫,身上病毒超1400種,我們能消滅蝙蝠嗎
    引言:蝙蝠身上攜帶超過1000種病毒,是移動的病毒庫,它們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病毒。蝙蝠如此可怕,人類是否應該徹底殺滅它們?萬萬不可!雖然殭屍是虛構的,它們並沒有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不過現實中卻存在與殭屍類似的事物,它們也會給人類生活帶來許多負面影響,而蝙蝠便是其中典型。說到蝙蝠帶給人類的不良影響及危害,許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病毒,不管是流行於17年前的SARS病毒還是爆發於非洲的伊波拉病毒,又或者是席捲多國的新冠肺炎,都與蝙蝠脫不開干係。
  • 蝙蝠會傳染新型冠狀病毒?請不要冤枉蝙蝠!
    2020年,本來生活於暗黑潮溼的蝙蝠們被推到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很多不明緣由的網友對它們大肆抨擊,甚至呼籲政府將之完全消滅。網友們為何如此憎恨蝙蝠?這其中會不會有所誤會?1月30日,將近25萬隻蝙蝠衝進布裡斯班,肆意橫行,交通頓時癱瘓,當地居民被嚇得不敢外出。有人稱這些蝙蝠非常兇殘,一口可把人的脖子咬斷,更有甚者懷疑,蝙蝠衝進城市,會不會把新型冠狀病毒也傳播開來。
  • 這就是蝙蝠比人類更好地戰勝致命病毒的原因
    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蝙蝠隱藏這些危險細菌的關鍵方式,同時顯然沒有受到它們的不良影響,這可能揭示了處理人類這些傳染病的方法。在這項新的研究中,林王琺和他的同事將人類AIM2樣受體的基因引入到蝙蝠腎臟和實驗室培養皿中生長的免疫細胞中。這導致細胞中的蛋白質聚集,通常標誌著炎症的發作。
  • 周晉峰以生態文明解讀-動物福祉: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的連結
    (以下簡稱「綠會」) 與江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主辦的「動物福祉: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的連結」主題研討會在武漢江漢大學舉行,綠會秘書長周晉峰於20日下午在江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在校師生做「動物福祉、食品安全、人類健康都需要以生態文明為導向」的專題講座。
  • 攜帶130+病毒的蝙蝠,為什麼還活得很好?
    而在「野味」背後,病毒真正的宿主蝙蝠,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蝙蝠因為奇特的進化裡程,今天來看就是個超級病毒炸彈,近千種蝙蝠共攜帶137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病毒61種,且蝙蝠群數目巨大,還會飛,那麼問題來了:
  • 科學網—蝙蝠變聲應對人類噪音汙染
    研究顯示,噪音汙染能改變蝙蝠習性。圖片來源:MERLIN D. TUTTLE 蝙蝠利用聲音「看」它們的世界。因此,當身處人類噪音汙染的迷霧中時,這種動物需要怎樣做?一些蝙蝠似乎選擇尋找更安靜的地點和改變它們的叫聲。 科學家正試著解密蝙蝠如何應對現代社會的喧囂,他們來到美國新墨西哥州北部的天然氣油田。這裡,許多油井裝備有壓縮機,這種設備會持續產生噪音,同時,其他油井則更安靜。 研究人員花費2個月時間傾聽了蝙蝠用於定位獵物的叫聲,結果發現,巴西犬吻蝠處於壓縮機附近的時間少40%。
  • 新冠傳播錯怪了蝙蝠
    長久以來蝙蝠都是人們蔑視、迫害和抱有文化偏見的對象。人們將很多遭遇都怪罪於蝙蝠。而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人們對於蝙蝠的恐懼和誤解更是有增無減。這種目前正蔓延全世界的病毒,準確源頭是哪裡,目前尚未有定論。不過,絕大多數科學家都同意,它是通過一種動物傳播給人類的,最有可能是蝙蝠。這並不代表蝙蝠是罪魁禍首;問題的根源是我們對這些野生物種進行越來越多的幹預。
  • 7期:封面:噁心人的蝙蝠餐,1戀愛中的蝙蝠,2餵養的一窩蝙蝠寶寶,3籠養的蝙蝠,4巨大的狗頭蝙蝠,5蛇捕食蝙蝠
    自從人類進入工業化社會以後,隨著人們對大自然的過度開採,破壞了動物的棲息地,雖然人們獲取發展所需要的礦產資源,但是加劇了動物種類滅絕的速度。愛護動物,愛護大自然,就是愛護我們自己。我們要愛護動物,千萬不要讓人類成為這個星球上唯一的動物。保護野生動物,人與自然共存、保護野生動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 動保視點動物福利事關人類福祉
    動物福利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善待動物,其內涵包括五個方面:一,使動物不受饑渴和營養不良的困擾;二,使動物免受環境不適的痛苦;三,使動物不受疾病和傷痛的折磨;四,使動物免於恐懼和悲傷;五,讓動物有適當條件自由表達天性。 「動物福利」有時會與「動物權利」混為一談,其實兩者存在本質的區別。
  • 蝙蝠,人類的另一面!
    一、僅次於人類的哺乳動物 蝙蝠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8800萬年,與恐龍同時代,但恐龍滅絕了,那個時候,還沒有人類,但蝙蝠倖存了下來。如今,在地球上有961種蝙蝠,他們是除了人類以外,地球上數量最多、分布範圍最廣的哺乳動物,僅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蘭肯洞穴中,他們最多有2000餘萬隻之多。
  • 見過世界上最大的蝙蝠嗎?我竟然覺得它有點萌
    蝙蝠長相醜陋怪異,經常在恐怖電影中烘託氣氛,普通人很難將其與食物聯繫在一起。(megabat),這種蝙蝠翅膀張開時的寬度可達1.5米,體重約有2斤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但是隨著這種蝙蝠數量的不斷減少,菲律賓也開始出臺保護政策,禁止捕殺這種巨型蝙蝠。醜陋的菲律賓巨型蝙蝠其實很溫順巨型蝙蝠原本是生活在洞穴及熱帶雨林中的,但是由於人類的捕殺,數量已經十分稀少。現在大家一般只能在菲律賓的野生動物園中看到這種巨型蝙蝠了。
  • 蝙蝠進化上億年為什麼沒超越人類?
    由於哺乳動物與恐龍競爭時處於下風,導致哺乳動物能夠獲取的能量非常少,所以當時的哺乳動物體型較小,大概像老鼠一樣大。不過此時人類和蝙蝠的遠古祖先已經出現,它們就是生活在樹上的這一支。為了更好的捕食,演化出人類的遠古祖先積累了大量的爬樹基因,而另外一個分支積累了飛行的基因,比如:皮膜。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蝙蝠,自然界的「潘多拉魔盒」 | 圖蟲創意作者 | 徐斯佳 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院新冠肺炎疫情又讓蝙蝠刷了一波存在感。繼SARS、MERS、伊波拉疫情之後,多項研究表明,本次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又是蝙蝠。自然宿主是個啥?病毒是怎樣從它們身上來到人類世界的?中間宿主又是個啥?起啥作用呢?
  • 人類的福瑞——蝙蝠!
    有供人類享用的五穀雜糧,就有傷害人類的病毒侵害!蝙蝠是100多種病毒的宿主,主動為人類抗雷,避開白天,躲進大山[強]蝙蝠,自古至今就是人類的福瑞象徵!
  • 蝙蝠:我是有「毒」,但我也做了幾件好事,甚至和你的生活有關
    就這這一次,蝙蝠又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各種以蝙蝠為題的文章也是層出不窮。導致很多人也存在疑問,既然它是移動的病毒庫,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將它徹底消滅呢?這也說明現在我們的內心中也是畏懼蝙蝠的。但是如果人們下次見到蝙蝠,也許可能會主動去傷害它。小編想在此為蝙蝠說句話,他們的存在其實也是很重要的事,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
  • 鬥羅116預告:控制唐晨的蝙蝠現身,眼睛異常詭異,身體很巨大
    而且在這一集當中,控制唐晨的蝙蝠也終於現身了,樣子很怪異。 殺戮之都有一個王者,他的名稱是殺戮之王,可實際上他的真實身份是昊天宗的老祖唐晨。只不過如今的唐晨被蝙蝠控制,忘掉了曾經的記憶,也忘記了他實力極為強大,是九十九級的極限鬥羅。
  • 《科學》封面:蝙蝠與人類,到底是誰傷害了誰?
    且蝙蝠可通過模擬,時滯嵌入和軌跡分析等一系列感知動作,完善認知地圖,這排出了不基於地圖飛行的猜想。這個結果與之前認知地圖(導航)的預期相符,並再一次支持了先前圈養蝙蝠飛行研究中獲得的神經生物學證據。這些參數在軌跡的整個長度上是一致的,這意味著蝙蝠朝著他們的目標方向離開,並且在飛行過程中一直保持在航向上。但是,飛行方向並不是隨機的,因為每隻蝙蝠每晚都會飛到幾隻特別喜歡的果樹上,並在不同的夜晚返回到這些果樹上並從多個方向到達(看來蝙蝠也是個吃貨,也有自己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