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ell Biology:發現誘發特應性皮炎的部分機制

2020-11-28 生物谷

日本專家在新一期英國《自然—細胞生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了促使核轉錄因子NF—κB活躍的機制。這種核轉錄因子過度活躍可導致特應性皮炎、癌症等疾病,這項成果有望成為開發相關新藥的線索。

NF—κB核轉錄因子通常在細胞漿中與某些抑制蛋白結合,呈無活性狀態。日本大阪大學的生物化學教授巖井一宏等研究人員,以人體中分解無用蛋白的泛素為研究對象,通過小鼠細胞實驗發現幾個泛素分子連接而成的聚泛素與另一種蛋白相結合,可以使NF—κB核轉錄因子開始活躍起來。

目前用於抑制NF—κB核轉錄因子活性的藥物有類固醇製劑等,但是這類藥物同時也作用於其他蛋白,由此會引發多種副作用。而巖井一宏等人的實驗顯示,聚泛素似乎只作用於NF—κB核轉錄因子。這些研究人員認為,找到抑制聚泛素作用的物質,有望為開發副作用小的相關藥物創造可能性。(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Nature Cell Biology,doi:10.1038/ncb1821,Fuminori Tokunaga,Kazuhiro Iwai

Involvement of linear polyubiquitylation of NEMO in NF-κB activation

Fuminori Tokunaga1,2,3, Shin-ichi Sakata1,2,3, Yasushi Saeki4, Yoshinori Satomi5, Takayoshi Kirisako3, Kiyoko Kamei1,3, Tomoko Nakagawa1,3, Michiko Kato3, Shigeo Murata4,6, Shoji Yamaoka7, Masahiro Yamamoto8, Shizuo Akira9, Toshifumi Takao5, Keiji Tanaka4 & Kazuhiro Iwai1,2,3

Nuclear factor-B (NF-κB) is a key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inflammatory, anti-apoptotic and immune processes. The ubiquitin pathway is crucial in regulating the NF-κB pathway. We have found that the LUBAC ligase complex, composed of the two RING finger proteins HOIL-1L and HOIP, conjugates a head-to-tail-linked linear polyubiquitin chain to substrates.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LUBAC activates the canonical NF-κB pathway by binding to NEMO (NF-κB essential modulator, also called IKK) and conjugates linear polyubiquitin chains onto specific Lys residues in the CC2–LZ domain of NEMO in a Ubc13-independent manner. Moreover, in HOIL-1 knockout mice and cells derived from these mice, NF-κB signalling induced by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such as TNF- and IL-1 was suppressed, resulting in enhanced TNF-–induced apoptosis in hepatocytes of HOIL-1 knockout mic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UBAC is involved in the physiological regulation of the canonical NF-κB activation pathway through linear polyubiquitylation of NEMO.

1 Department of Biophysics and Biochemistry,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 and Cell Biology and Metabolism Group, Graduate School of Frontier Biosciences, Osaka University, Suita, Osaka 565-0871, Japan.
CREST, Japan Scienc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Kawaguchi, Saitama 332-0012, Japan.
2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 Osaka City University, Abeno-ku, Osaka 545-8585
3 Laboratory of Frontier Science, Cor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Tokyo Metropolitan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 Bunkyo-ku, Tokyo 113-8613, Japan.
4 Laboratory of Protein Profiling and Functional Proteomics, Institute for Protein Research, Osaka University, Suita, Osaka 565-0871, Japan.
5 Laboratory of Protein Metabolism, Graduate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Bunkyo-ku, Tokyo 113-0033, Japan.
6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Virology,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 Tokyo Medical and Dental University, Bunkyo-ku, Tokyo 113-8519, Japan.
7 Laboratory of Immune Regulation,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
8 Laboratory of Host Defense, WPI Immunology Frontier Research Center, Osaka University, Suita, Osaka, 565-0871, Japan.

相關焦點

  • 環境過於乾淨 孩子反而易患特應性皮炎
    「特應性皮炎是由2型炎症反應引起的一種系統性免疫性疾病,以反覆發作為主的劇烈瘙癢和皮疹為主要臨床表現。特應性皮炎通俗地講可以叫作過敏性溼疹。」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李巍教授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解釋說,「溼疹是症狀描述,例如瘙癢、紅斑、水皰、滲出、苔蘚樣變等表現;特應性皮炎是強調原因,主要是強調過敏體質,特應性可以簡單理解成過敏性。」
  • 科學家揭示屋塵蟎引起2型皮炎的分子機制
    科學家揭示屋塵蟎引起2型皮炎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8 15:25:30 法國土魯斯大學Nicolas Gaudenzio和美國史丹福大學Stephen J.
  • 「溼疹」可能是特應性皮炎,13%中國1-7歲兒童有這個病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供圖小朋友身上的「溼疹」,也許是特應性皮炎。一項歷時16年(2002-2018)研究顯示,中國1-7歲城市兒童特應性皮炎患病率已達12.94%,較以往翻了4倍。這一專門針對中國特應性皮炎患者人群開展的研究項目,名為《特應性皮炎的研究與治療新策略》,由新華醫院皮膚科牽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等聯合開展,填補了多年來中國兒童特應性皮炎的流行病學資料的空白。
  • 【合理用藥 「藥」你知道】兒童特應性皮炎,用什麼藥治療?
    其中,特應性皮炎是過敏性體質兒童常常發生的皮膚疾病。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病。老百姓常稱它為溼疹。// 特應性皮炎///NOCITCE特應性皮炎的發病與遺傳和環境等因素有關,最明顯的症狀是寶寶極度瘙癢、皮膚乾燥和慢性溼疹樣皮損。部分兒童可同時有其他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
  • 達必妥獲歐盟批准用於治療兒童特應性皮炎
    11月30日,賽諾菲和再生元公司聯合宣布,歐盟委員會已批准達必妥(dupixent)可用於治療6-11歲重度至重度特應性皮炎(AD)兒童患者,為更多AD患者帶來福音。
  • 靶向生物製劑精準打擊特應性皮炎-達必妥為兒童及青少年中重度特應...
    晨報記者 陳裡予較於成年人,特應性皮炎更加「青睞」青少年及兒童。今年,全球首個獲批用於青少年及兒童中重度特應性皮炎的生物製劑達必妥,以全新身份亮相第三屆進博會,為6歲以上的兒童及青少年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患者帶來革命性治療新選擇,助力綻放生命關鍵時期。
  • 中國特應性皮炎新藥!輝瑞舒坦明(克立硼羅):首個非激素外用PDE4...
    舒坦明在中國被批准用於2歲及以上輕度至中度特應性皮炎(AD)患者的局部外用治療。特應性皮炎(AD,也稱為特應性溼疹)是最常見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以反覆發作的慢性溼疹樣皮疹為主要表現,伴有顯著的皮膚乾燥和瘙癢。在世界範圍內,高達10%的成人和20%的兒童患有特應性皮炎。
  • 三生製藥(01530):用於治療特應性皮炎(溼疹)的IL-4Rα單抗臨床試驗...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三生製藥(01530)發布公告,旗下三生國健藥業(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抗白介素4受體alpha (IL-4Rα)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代號:611)於近日獲得美國FDA臨床試驗批准,用於治療特應性皮炎(溼疹)患者。
  • 賽諾菲&再生元:Dupixent治療重度特應性皮炎兒童患者歐
    賽諾菲和再生元宣布,歐盟委員會(EC)擴展了Dupixent®(dupilumab)在歐盟上市銷售許可的適應症範圍,納入6至11歲患有重度特應性皮炎且適合接受全身療法的兒童患者。Dupixent是目前歐盟唯一批准用於此類患者的全身性藥物。
  • EMA將審批賽諾菲/再生元IL-4/IL-13單抗Dupixent特應性皮炎適應症
    2016年12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製藥巨頭再生元/賽諾菲向歐盟管理局提交了IL-4/IL-13單抗Dupixent的上市申請,用於治療中至重度成人特應性皮炎。中至重度特應性皮炎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皮膚炎症,主要表現為劇烈的瘙癢、明顯的溼疹樣變和皮膚乾燥。
  • EMBO Mol Med & Cell Rep:皮膚幹細胞中的遺傳改變或會誘發銀屑病
    2019年12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EMBO Molecular Medicine和Cell Reports上的兩項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皮膚幹細胞中的遺傳改變或會誘發銀屑病(psoriasis)。
  • Cell重磅:神經免疫之瘙癢篇——嗜鹼性粒細胞的新角色
    Louis)的Kim教授團隊於美國東部時間1月14日在Cell期刊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特應性皮炎(一種慢性過敏性疾病)具有慢性瘙癢(Chronic Itch)和瘙癢驟然加重(Acute Itch Flare)兩種不同發病機制的瘙癢形式。
  • 阻斷IL-4/IL-13信號通路 特應性皮炎療法ASLAN004臨床反應積極
    日前,亞獅康-KY(Aslam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該公司開發的靶向IL-13受體α1亞基(IL-13α1)單克隆抗體ASLAN004,在治療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的概念驗證試驗中獲得積極結果。
  • 大冢特應性皮炎新藥difamilast兩項III期臨床均達主要終點
    編譯丨newborn大冢製藥日前公布了在日本開展的兩項評估difamilast(OPA-15406,MM36)治療輕度至中度特應性皮炎III期臨床的頂線結果。其中一項在成人患者中開展,另一項在兒童患者中開展。這兩項研究均為多中心、隨機、雙盲、賦形劑對照、平行組研究。
  • 治療特應性皮炎 輝瑞JAK1抑制劑第2個單藥III期研究達雙重終點
    編譯丨newborn輝瑞近日公布了口服JAK1抑制劑abrocitinib治療特應性皮炎(AD)第二項關鍵單藥III期研究(JADE MONO-2)的完整結果。該研究在12歲及以上中度至重度AD患者中開展,數據與首個單藥III期研究(JADE MONO-1)一致:研究達到全部共同主要終點和關鍵次要終點。
  • 從獲批到供藥僅25天,賽諾菲特應性皮炎新藥達必妥(R)今開首方
    國家政策利好,創下生物製劑上市最快速度北京2020年7月24日 /美通社/ -- 今天上午,全球首個也是唯一獲批治療成人中重度特應性皮炎的靶向生物製劑達必妥(度普利尤單抗注射液)經賽諾菲研製,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張建中教授開出北京地區的首張處方。
  • 淺析異位性皮炎藥物市場_藥界動態_健康一線資訊
    異位性皮炎藥物研發現狀伴隨著第一個非甾體類AD外用治療藥物crisaborole,以及第一個AD治療的生物製劑dupilumab近期的獲批上市,異位性皮炎患者的治療前景有望發生較大改變;兩者的作用機制分別為抑制磷酸二酯酶4 (PDE4)及結合白細胞介素4受體的α亞基(IL-4Rα)。
  • 食物抗原誘發餐後腹痛的潛在機制
    食物抗原誘發餐後腹痛的潛在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5 16:30:10 比利時魯汶大學Guy E. Boeckxstaens課題組取得最新進展。他們提出對食物抗原的局部免疫反應導致進餐引起的腹痛。
  • Nature Cell Biology:鐵死亡抑制劑開闢治療新機會
    2014年11月19日訊 /生物谷BIOON/ --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一種新形式的可以控制生物體組織中不成熟細胞死亡的機制,稱為鐵死亡(Ferroptosis),同時還發現了扭轉死亡的機制。測試這個機制可以防止人腎細胞組織損傷,急性腎功能衰竭和肝損傷,幫助開發藥理治療這些疾病的可能性。到現在為止,鐵死亡是細胞死亡的一種形式,僅在腫瘤細胞中被確定。
  • Nature|進餐後誘發腹痛反應的機制
    Boeckxstaens課題組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Local immune response to food antigens drives meal-induced abdominal pain的文章,在這項研究中,作者發現細菌感染和細菌毒素可以觸發免疫反應,導致小鼠產生食物抗原特異性且局限於腸道內的IgE抗體,IgE和肥大細胞依賴機制誘導的腹痛增加由組胺受體H1介導的內臟傳入神經的敏化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