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除法算式中,除數和被除數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倍數,商不變。分數的本質是除法,所以通分過程是分子分母同時乘以不為0的倍數,分數的值是保持不變的。這個是我們將分數通分的準繩。
之前我們介紹過很多種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比如說我們最常見的分母通分,找出要比較分數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通分成同分母的分數,由於分母變成相同,分子大的,分數也越大。
我們也可以直接把要比較大小的兩個分數,同時乘以相同的倍數,把分母都去掉,也是一種比較省事的方法。
另外一種呢是逆向思維,將要比較大小的分數,分子全部變成相同的數,分母越大的,那麼分數反而越小。
找到兩個分子的最小公倍數,將需要比較大小的分數的分子變成相同的數。這樣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因為取同樣多的份數,整個被分成的份數越多,每份自然越小。
我們也介紹了比倒數法,倒數越大,分數反而越小(這個只適用於真分數)。
基準數法,以某一個分數作為分水嶺。比如說,29/61與36/71比較大小,我們只需要借用它們跟1/2做比較就可以了。29/61不到1/2,而36/71比1/2要大一點,因此36/71>29/61。
分子分母同時乘以一個不為0的倍數,分數值不變。那麼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加1,這個分數是變大呢?變小呢?還是也不變呢?對於這種分數的比較,我們可以用糖水原理。
根據我們的生活現象來解釋。一杯水,放一小勺糖,可能太淡不甜,如果我們再加一小勺糖的話,就會比之前要甜了。加的這一小勺糖,其實就相當於同是加在分子、分母裡面的1。所以從這個生活現象也能解釋一個分子,分母同時加1,這個分數的值是會變大。
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用代數計算證明的。
為保證這個結果具有普遍性,分子和分母分別用字母來表示。
我們假設一個分數的分子為b,分母為a,且a>b>0,也就是讓這個分數是真分數。分子分母同時加1,得到新的分數與之前的分數做差之後,得到的值如果大於0說明變大,如果小於0說明分數值變小了。
由於分數不好輸入,我們在紙上簡單寫一下這個計算過程。
通過圖上的計算過程,發現這兩分個數相減之後值是大於0的。
所以通過這個證明過程,我們可以發現,不論分子分母同時加1還是加2,還是其他數(正數),新的分數值一定會比原來的分數值要大。
我們的這個證明過程都是以真分數為基準的。最後結果是(a-b)/a(a+1),因為a>b>0,說a-b永遠是個正數。本身a、b都是大於0的數,所以說a×(a+1)也是個正數。整個分數的值是大於0的。所以通過這裡我們也看到分子分母同時加上任何正數,新的分數的值要比原來是要大的。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之後再遇到這樣的分數比較大小,直接就可以秒殺了。感謝大家的閱讀。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歡迎大家關注、點讚、收藏、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