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氧化亞鐵製備實驗中減緩氧化的一種簡便方法

2021-01-19 化學教育期刊

小編這麼拼,請點擊上方藍色的「化學教育期刊」添加關注!化學教育好文盡在於此!






陳楊展1  吳雙1  蔡雙蓮2

(1.長沙市周南中學  湖南長沙  410008)

(2.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湖南長沙  410082)



採用氯化鈉水溶液配製硫酸亞鐵和氫氧化鈉的反應溶液,「鹽析」效應大大降低了溶液中的溶解氧含量,通過這種簡單方法製備出的氫氧化亞鐵白色絮狀沉澱能在較長時間穩定存在,通過分段顯示的方法,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沉澱生成之後一系列變化的客觀現象,了解氫氧化亞鐵的不穩定性。



Fe3+、Fe2+、Fe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和轉化關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氫氧化亞鐵因易於發生氧化和歧化反應而難以製備和保存,成為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1-2],這嚴重影響學生對實驗現象的正確觀察與思考,制約相關知識的學習與拓展。影響實驗的因素包括溶解氧、Fe3+、滴加順序與速率、溶液的濃度、沉澱的緊密度及Fe(OH)2自身的Schikorr歧化反應等[1-3],但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是要減少溶解氧含量,這不僅可以減緩氫氧化亞鐵的氧化,也可以防止反應原料溶液中Fe2+的氧化[4]。雖然文獻報導了許多相關研究和改進措施,但在規範性、嚴謹性和簡便適用性等方面尚不盡如意[5-8],有的操作比較複雜或者需組裝特殊的儀器裝置,有的重現性不好,有的忽視了沉澱之後的變化現象的觀察。因此仍有必要設計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減少並控制溶液中溶解氧的濃度,實現Fe(OH)2白色沉澱的方便製備,以及對其由白變灰、變綠、變紅褐色的一系列後續變化的完整觀察,從而客觀準確地傳授知識,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和探究[9-10]。

利用NaCl水溶液配製反應溶液,降低溶解氧濃度,通過常規的儀器操作,比較理想地實現了對氫氧化亞鐵氧化速度的控制,有利於對氫氧化亞鐵沉澱及其變化的整個過程進行觀察,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針對後續變化進行知識拓展與課外研究。



實驗原理

溶解氧指的是水中溶解的游離氧,其溶解量與溫度、壓力、鹽濃度等因素有密切關係,天然水中溶解氧的物質的量分數約為4.5×10-6~8×10-6。

升高溫度可以減少溶液中氧氣的溶解度,所以常利用煮沸操作驅除氧氣,但增加了操作步驟,並且由於反應體系是一個開放性的體系,隨著溫度的降低,氧氣還會不斷溶解到溶液中。降低壓力也可以減少溶液中的溶解氧,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難在隔絕空氣的減壓條件下進行實驗,或者需用特殊儀器在封閉系統中操作。還有不少文獻採用有機溶劑或者用油封液面的辦法,但事實上收效甚微,因為氧氣在多數有機液體中的溶解度明顯大於在水中的溶解度(參見表1)[11],這種處理方式非但不能有效抑制氧氣進入反應液,有些還造成清洗困難。

表1  在298.2 K,101.3 kPa時,純有機溶劑和水中的溶解氧 

由於離子的水合作用,溶液中無機離子的濃度對氧氣的溶解度也有很大影響[12]。在大多數情況下,溫度和壓力不變時,溶解氧含量隨著鹽濃度的增加而降低,產生「鹽析」現象。這也是許多文獻所提到的反應液濃度會影響Fe(OH)2製備和保存時間之原因所在。

早在1889年,Sechenov就以下式描述了鹽濃度對氣體溶解度的影響規律[13]:

log(c0/c)=Kcs

其中,c為鹽溶液中氣體的實際濃度,c0為純水中氣體的濃度,cs為鹽溶液濃度,K為比例常數(也稱為Sechenov常數)。在混合電解質溶液中,Schumpe將該關係式修正為[14]:

log(c0/c)=∑(hi+hG)ci

式中,hi和hG分別為離子和氣體的特性參數,而ci為離子濃度,例如:hi(Na+)=0.117 1L·mol-1, hi(Cl-)=0.033 4 L·mol-1, hG(O2)=0。

由此可估算,當NaCl濃度為4 mol·L-1(約19%)時,氧氣的溶解度大約將降低75%。所以,如果以NaCl濃溶液代替純水用於配製反應原料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將大大降低溶解氧濃度。同理,在鹼溶液中,氧氣的溶解度隨著NaOH濃度的增加也迅速降低[15],當NaOH濃度增加到6 mol·L-1時,氧氣的溶解度可以降低90%,並且溶解時的放熱效應有進一步驅趕氧氣的作用。

雖然,「鹽析」效應不能完全驅趕溶解氧,但事實上,實際教學過程本來就並不需要在完全無氧的情況下製備Fe(OH)2,而只需要把溶解氧含量降低到適當值以下,並能穩定控制其含量在操作和保存期間不明顯變化,因此,有可能通過增大溶液的鹽濃度或者NaOH鹼濃度,即可獲得穩定的低氧溶液體系,足夠製備出Fe(OH)2白色沉澱,並使之在較長時間得以保存。





實驗步驟

反應原料的準備:稱取適量分析純NaCl,用蒸餾水或自來水配製約20%的NaCl溶液,靜置待用;稱取適量分析純FeSO4,用上述20%的NaCl溶液配製約1.5 mol·L-1的FeSO4溶液,靜置待用,若實驗中用的是自來水,則需將已經用砂紙除去表面氧化物的細鐵絲浸入溶液中下部,勿露出液面,加幾滴稀硫酸,輕輕塞上磨口玻璃塞,放置過夜待用;稱取適量分析純NaOH,用上述20%的NaCl溶液配製4 mol·L-1的NaOH溶液;以上過程可以觀察到溶液中有許多細小氣泡產生,說明溶解氧在減少。

氫氧化亞鐵的製備:在潔淨試管中加入FeSO4溶液,然後加入1層NaOH溶液,立即產生沉澱(圖1a)。若在上層再小心加入幾滴FeSO4溶液,勿振動,生成的沉澱浮於液面處,並形成1層凝固層,使得底部白色沉澱可以在較長時間內穩定存在,如圖1b所示(1周後),而表面覆蓋層逐漸變色,其下部為灰綠色,上部呈現紅褐色。採用分層滴加操作,在上述過程之後,繼續加入1層NaOH溶液,最後在上面再加FeSO4溶液,在幾分鐘之後,由下至上依次可以觀察到白色沉澱、灰綠色沉澱和紅褐色沉澱,如圖1c所示。

圖1  Fe(OH)2沉澱的製備及其後續變化





結論

採用濃鹽溶液代替純水進行實驗,基本穩定控制反應液中溶解氧量在操作和保存期間不明顯變化,從而有利於實現對氫氧化亞鐵氧化速度的控制。

利用液面處緻密凝結的固體蓋住液體,阻礙空氣進入,可以使底層的Fe(OH)2白色沉澱在較長時間裡穩定存在。

結合簡單的分層滴加操作,可以分段呈現出Fe(OH)2白色沉澱及其由白變灰、變綠、變紅褐色的過程,實驗現象更客觀、更清晰、更全面。

無需特殊裝置和繁複的預處理,操作簡便,因而可以與幾乎所有文獻所報導的其他改進方法配套,靈活運用,使教學效果更佳。



[1] 嚴宣申.化學教育,2009,30(11):74

[2] 李俊生,胡志剛.化學教學,2011(11):67-70

[3] 吳名勝.化學教育,2010,31(9):79-81

[4] 張愛菊,陶鎖軍,張小林.化學教學,2014(6):56-57

[5] 劉彩虹,張文蘭,劉麗君.化學教學,2014(9):52-53

[6] 楊曉東.化學教學,2015(2):56-58

[7] 姜言霞,阮寶玲,畢華林,等.化學教育,2014,35(23):47-49

[8] 周改英,王玉秋,許煥武.化學教育,2014,35(17):72-75

[9] 宋心琦.化學教學,2013(4):3-5

[10] 胡孝武.化學教育,2013,34(4):76-77

[11] Sato T, Hamada Y, Sumikawa M, et al. Ind. Eng. Chem. Res., 2014, 53(49):19331-19337

[12] Janata E, Kelm M, Ershov B G. Radiat. Phys.Chem., 2002, 63(2): 157-160

[13] Sechenov M. Z. Phys. Chem., 1889, 4: 117-125

[14] Schumpe A. Chem. Eng. Sci., 1993, 48(1): 153-158

[15] Zhang C, Fan F R, Bard A J. J. Am. Chem. Soc., 2009, 131(1): 177-181



引用本文:   

陳楊展, 吳雙, 蔡雙蓮. 氫氧化亞鐵製備實驗中減緩氧化的一種簡便方法[J]. 化學教育, 2017, 38(11):  61-63 





《化學教育》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好參謀、好助手、好夥伴!

 

補訂2017年《化學教育》辦法

國家級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欄目整合  印刷換新  品質提升

權威、客觀、全面、實用

《化學教育》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化學會、北京師範大學共同主辦的國家級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版、2011版和2014版連續收錄,排同類期刊第1名;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源期刊。

《化學教育》為半月刊,全年共計24期,每期16元,全年共計384元。為了保證能及時收到期刊,由中國郵政承擔訂閱及投遞服務。

訂閱方式1:請到當地就近郵局的報刊訂閱窗口辦理,郵發代號為2-106。

訂閱方式2:微信訂閱,請掃描下方的二維碼,進入訂閱頁面,按照步驟依次操作:選擇投送地區—填寫訂閱份數—單擊立即購買—提交訂單—(如果首次操作,請按照提示添加詳細可靠的收穫地址)—確認訂單—微信支付,即可完成訂閱。請記住CNSI開頭的訂單號,以便查詢,由「中國郵政」微信公眾服務號提供查詢和客戶服務,全國統一客服電話:11185-9-2。

立即掃碼訂閱

 

有化學課程的地方,就應該有《化學教育》期刊!



化學教育期刊公眾號,版權屬於中國化學會《化學教育》編輯部。若轉載,請註明來源。請長按二維碼識別添加關注。

微信徵稿:觀點評述、教學案例、教學心得、微課視頻、實驗視頻、趣味實驗、活動報導、科普文章、論文交流、人物事跡、試題評析等,新鮮、熱門、有趣、實用,統統都可以,讓分享促進你我成長,讓傳播增強化學力量!如果文章閱讀人數超過3000,朋友圈分享人數超過300,則贈送1套全年《化學教育》!投稿郵箱:lichuan1099@126.com,郵件主題請寫明「微信投稿」。鼓勵原創,若參考了他人的文章,請註明來源,以免引起抄襲和剽竊的爭議。


更多詳細內容,可以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高中化學·必修1 | 氫氧化亞鐵的製備 真題解析+課件
    沉澱的顏色變化是白色→灰綠色→紅褐色由圖可知,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亞鐵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苯可起到隔絕空氣的作用,防止氫氧化亞鐵被氧化,以此解答該題。解:A.FeSO4 溶液為淺綠色,故A錯誤;B.苯不溶於水,可隔離氧氣,防止氫氧化亞鐵被氧化,故B正確;C.酒精溶於水,不能起到隔絕空氣的作用,故C錯誤;D.因隔絕空氣,生成的氫氧化亞鐵不被氧化,可穩定存在,顏色為白色,故D錯誤。故選:B。
  • 《JMS》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製備無缺陷超薄複合陶瓷膜
    導讀:本文首次使用氧化石墨烯作為犧牲夾層來製備陶瓷薄膜複合材料中空纖維膜。製備的陶瓷TFC膜表現出出色的分離性能,與商業多層陶瓷超濾膜相比,其水通量高2-8倍。,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近日,韓國化學技術研究所膜研究中心You-In Park團隊報導了一種簡便易行的氧化石墨烯預塗方法,以製備無缺陷的超薄複合陶瓷中空纖維膜。通過塗覆氧化石墨烯(GO)中間層,將具有亞微米厚度的無缺陷的薄氧化鋁活性層成功地塗覆在高度多孔基材上。
  • 氯化亞鐵製備合成
    氯化亞鐵,化學式為FeCl2。綠色到黃色。易溶於水,乙醇和甲醇。有四水合FeCl24H2O,它是透明的藍綠色單斜晶體。密度為1.93 g/cm3。易超傑易溶於水,乙醇,乙酸,微溶於丙酮,不溶於乙醚。空氣中的部分氧化將使草變綠。在空氣中逐漸氧化為氯化鐵。
  • 氧化鐵的合成製備
    按顏色分為氧化鐵紅、氧化鐵黃、氧化鐵黑,氧化鐵棕由氧化鐵紅、氧化鐵黑(和氧化鐵黃)混合而成。合成製備:1.硫酸亞鐵氧化法: 硫酸與鐵屑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加入氫氧化鈉並通入空氣氧化製備晶核,再在晶核懸浮液中加硫酸亞鐵和鐵屑,加熱鼓入空氣氧化,經壓濾、漂洗、乾燥、粉碎製得氧化鐵黃。
  • 項目推介 | 一種氧化釔粉體及其製備方法
    產業領域:材料製備工藝技術名稱:一種氧化釔粉體及其製備方法本發明涉及一種氧化釔粉體及其製備方法,屬於一種材料製備工藝
  • 科學家提出氧化石墨烯綠色製備方法
    氧化石墨烯是一種重要的石墨烯衍生物,最初主要作為宏量製備石墨烯的前驅體,近年來由於其不同於石墨烯的諸多獨特物理化學性質和廣闊應用前景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 一種MXene與氧化石墨烯複合氣凝膠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
    申請公布號:CN110090603A申請公布日:2019.08.06申請號:2019102937717申請日:2019.04.12申請人:湖北大學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MXene與氧化石墨烯複合氣凝膠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MAX粉末和石墨粉分別進行化學法剝離,分別得到MXene水分散溶液和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溶液;2)將所述MXene水分散溶液、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溶液與海藻酸鈉水分散溶液進行攪拌混合,得到混合凝膠溶液;3)將所述混合凝膠溶液進行定向冷凍乾燥處理,得到未交聯的MXene與氧化石墨烯複合氣凝膠;4)將所述未交聯的MXene
  • 氧化石墨烯的化學還原製備方法
    2007年,Ruoff團隊首先提出使用化學還原的方式由氧化石墨烯製備出石墨烯,這種方法容易批量生產、成本低,也便於實現石墨烯進一步功能化開發。  該方法的本意是消除氧化石墨烯的含氧基團、修復共軛結構和破損,最終恢復石墨烯完美的共軛網絡。
  • 高壓製備高性能亞鐵磁半金屬新材料
    如何從實驗上設計並製備出具有高居裡溫度及寬半金屬能隙(大於1.0 eV)的高性能磁性半金屬新材料是極具挑戰的科學問題。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EX6組龍有文研究員團隊,利用獨特的高溫高壓技術成功製備了同時具有A位與B位有序的多階有序鈣鈦礦NaCu3Fe2Os2O12,發現該材料具有380 K的亞鐵磁居裡溫度以及1.6 eV左右的半金屬能隙,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 催化氧化設備是如何處理高濃廢水?
    氧化劑製備   二氧化氯採用現場製備的方法,在塔式噴淋反應器內,用氯酸鈉與鹽酸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氯,反應方程式如下:   NaClO3 HCl → NaCl ClO2 Cl2   反應過程是在射流作用下使反應器形成負壓,使原料經轉子流量計自動吸入反應器,反應生成二氧化氯
  • 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鐵死亡及抗菌應用
    研究團隊長期從事納米酶的開發及其抗菌應用,聚焦鐵基納米酶的過氧化物酶活性模擬免疫抗菌機制,為克服細菌耐藥性提供新的策略和治療方法。2007年,研究人員首次發現氧化鐵納米酶具有類過氧化物酶活性,近年來又發現氧化鐵納米酶可以清除口腔細菌生物膜,殺死胞內沙門氏菌,最近又開發了硫化鐵納米酶並發現其具有高效的抗菌性能。
  • 一種硝基芳香化合物氟取代的簡便方法
    氟代芳香化合物的製備最常用Balz-Schiemann反應的方法,是由芳胺化合物通過重氮鹽熱解得到相應的氟化物。一般情況下將重氮鹽轉變為不溶於水的硼氟酸鹽ArN2BF4,或直接在硼氟酸存在下重氮化,再加熱分解重氮鹽,便得到氟化物。但有時硼氟酸鹽ArN2BF4不太穩定,容易分解,其製備和分離比較困難,反應的重複性較差。
  • 高純氧化鋁的製備及發展狀況
    高純氧化鋁的製備方法 (1)改良拜耳法 優點:硫酸鋁銨熱解法具有操作簡便、產品純度較高、無團聚現象且技術成熟,適合工業化生產。 缺點:產生的廢氣汙染環境,通過對其回收處理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但導致工序複雜,成本提高,不利於工業化生產,還存在生產周期長和雜質難去除等問題。
  • 研究發現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鐵死亡
    鐵死亡是一種鐵依賴的氧化性細胞死亡,區別於傳統的細胞凋亡、壞死和自噬,其特徵是在鐵或脂質氧化酶作用下催化細胞膜發生脂質過氧化,同時耗竭GSH;鐵死亡也會導致線粒體變小,膜密度增高。目前發現鐵死亡與神經系統疾病、腫瘤、心臟疾病等密切相關,研究鐵死亡有助於深入認識這些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並為藥物研發提供指導。
  • 生物物理所發現亞鐵與多硫協同誘發細菌鐵死亡
    研究團隊長期從事納米酶的開發及其抗菌應用,聚焦鐵基納米酶的過氧化物酶活性模擬免疫抗菌機制,為克服細菌耐藥性提供新的策略和治療方法。2007年,研究人員首次發現氧化鐵納米酶具有類過氧化物酶活性,近年來又發現氧化鐵納米酶可以清除口腔細菌生物膜,殺死胞內沙門氏菌,最近又開發了硫化鐵納米酶並發現其具有高效的抗菌性能。
  • 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及應用
    目前有關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國內外有較多的文獻綜述[2],石墨烯的製備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2006 年Stankovich 等[4]首次用肼還原脫除石墨烯氧化物(graphene oxide,以下簡稱GO)的含氧基團從而恢復單層石墨的有序結構(氧化還原法),在此基礎上人們不斷加以改進,使得氧化還原法(含氧化修飾還原法)成為最具有潛力和發展前途的合成石墨烯及其材料的方法[5]。除此之外,晶體外延生長、化學氣相沉積也可用於大規模製備高純度的石墨烯。
  • 用高效催化氧化處理工藝
    三、氧化劑製備二氧化氯採用現場製備的方法,在塔式噴淋反應器內,用氯酸鈉與鹽酸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氯,反應方程式如下:NaClO3+HCl → NaCl +ClO2+Cl2反應過程是在射流作用下使反應器形成負壓,使原料經轉子流量計自動吸入反應器,反應生成二氧化氯,最終被射流帶入水體中。
  • 西平回收氫氧化鈷鎳鈷回收
    西平回收氫氧化鈷鎳鈷回收在氫氣火焰中強熱到900℃時,還原為金屬鈷。氧化鈷又稱氧化亞鈷、一氧化鈷,化學式CoO,淺灰綠色結晶粉末。相對密度為6.45,熔點為1935℃。不溶於水和醇,溶於稀酸成為淺紅色溶液,溶於熱濃氫氧化鈉時呈藍色。不溶於氨水,但有氧存在時,可與氨反應形成配合物而溶解。在空氣中焙燒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