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上架|諾獎作家託卡爾丘克《糜骨之壤》:動物復仇案反思人和自然

2021-01-14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腳上藏著關於人類的所有秘密,它能告訴我們身體的重要意義,即我們是誰,我們與自然的關係。」這段奇怪的論述來自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長篇小說《糜骨之壤》開篇第一章。故事便從一個叫「大腳」的男人的離奇死亡開始。在波蘭邊境被大雪覆蓋的山林裡,隱居著一位身患疾病的老婦人雅尼娜,她精通佔星術、喜歡威廉·布萊克的詩歌,並熱衷動物保護。有一天,雅尼娜的鄰居「大腳」被一塊小鹿骨頭卡住喉嚨,死在家裡,此後兇案接二連三發生……

這部充滿懸疑和犯罪小說色彩的《糜骨之壤》,正是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019年授予)、波蘭國寶級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最新譯為中文的長篇小說。在此之前,國內已經出版的託卡爾丘克作品包括長篇小說《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雲遊》,小說集《怪誕故事集》《衣櫃》等。在這些作品中,託卡爾丘克以她「百科全書式的激情和想像力」,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個不同凡響的奇異世界。

託卡爾丘克

在《糜骨之壤》中,託卡爾丘克回歸了相對傳統的敘事方式,不再碎片化地呈現她的故事,而是在一個「動物復仇案」的外殼下,時而幽默諷刺、時而驚心動魄,又時時迸發智慧光芒,洞穿著生命的真相。

主人公雅尼娜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她曾經是橋梁建築工程師,因為病痛的折磨,無法繼續建造橋梁,轉而做了小學老師。她退休後搬到波蘭與捷克邊境的一座山村,一邊教小孩子英語課,一邊替不常居住在這裡的鄰居們照看房產,同時她還和朋友迪迦一起翻譯十八世紀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詩歌。出於對動物和自然的熱愛,雅尼娜常常心懷憤怒地就當地的偷獵事件向警察局寫信,然而從來沒有得到過回復。

《糜骨之壤》電影劇照

小說便從非法狩獵的「大腳」的死亡開始。他被一根小鹿的骨頭卡住喉嚨,死在自己的家裡,雅尼娜趕到案發現場時,外面的雪地裡還站著幾隻小鹿;緊接著,當地的警察局長被發現死在了一口井裡,旁邊的雪地裡還留下了大量鹿蹄印;警察局長死後的一個月,狐狸養殖場場長福南特沙克也神秘死亡。種種細節和跡象似乎都表面,這是一場「動物連環復仇殺人案」。循著雅尼娜對三位死者生前的回顧,和對他們死亡過程的推測,當地山林裡過度捕獵、非法狩獵的事情也逐漸浮出水面……

毫無疑問,這場連環殺人案是小說的主線,但在這個謎底不是那麼難揭曉的兇殺案之外,小說投注的更多的,是對這個世界,對人與人的關係,人和自然的關係的沉重思考。

雅尼娜給自己認識的每個人都會取了奇怪的外號,他們是「大腳」「鬼怪」「好消息」,她養的狗則被稱為「小姑娘們」。這是因為,雅尼娜認為外號裡暗含著人與人之間最真實的關係:「我一直認為,每個人看待他人的方式不同,因此我們有權利給別人起一個我們自認為與之相宜,同時又適用的名字。因此,我們都是有很多名字的人,我們跟多少人發生多少段關係,就有多少個名字。」

《糜骨之壤》電影劇照

「宇宙中有一個地方,伊甸園仍然存在」

雅尼娜在小說中那些「正常」而「理性」的人眼中,無疑是一個怪人,是一個溢出社會規則和秩序的人。但也正是在這樣一個怪人身上,還保留著憤怒和天真的力量。循著雅尼娜的視線,小說還呈現了更多奇怪而邊緣的人:同樣熱愛威廉·布萊克詩歌的迪迦;生計艱難、喜歡哥德式小說的「好消息」;患有睪丸素自閉症、對秩序有著極致偏愛的「鬼怪」;宛如邏各斯水中女仙或西爾芙空氣精靈的女作家「灰女士」;研究紅翅扁甲的昆蟲學家,等等。

他們身上多多少少都有著無法被常人理解的地方,也有些承受著病痛,或是有些種種怪癖,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了遠離世俗的生活。也許是作家在他們身上寄予了更多改變的力量和可能,在普瓦斯科維什這座山村,一邊存在著殺戮和毀滅,但另一邊也存在著希望。「宇宙中有一個地方,還沒有毀滅,那裡的世界還沒有顛倒,伊甸園仍然存在。」「在這裡,人類不受愚蠢和僵化的理性規則所支配,而是遵從於內心和直覺。人們不會沉迷於徒勞的閒扯,炫耀自己的所知,而是通過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非凡的事物。國家不會施加日常的壓迫與束縛,而是幫助人們實現自己的希望和夢想。人類也不是系統中的某一種模式,不是一個角色,而是自由的生物。這就是我腦海中的景象。」

《糜骨之壤》電影劇照

託卡爾丘克也把更多希望投注在了孩子身上。「孩子們總是那麼的柔軟輕盈、自由不羈、天真爛漫。他們不會進行成年人用來侵蝕自己生活的無聊閒談。遺憾的是,人越長大,就會越屈服於理智的力量。就像威廉·布萊克所說的那樣,變成天王星的公民。」

布萊克的詩歌貫穿於小說全篇

小說波蘭語的原著書名來自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詩句「讓你的犁頭碾過死人的屍骨」,布萊克的詩歌也貫穿於小說全篇。這些神秘而具有寓言性的詩句,跟隨著雅尼娜尋找兇手的足跡,一次次啟示著我們去思考生命的來源,反思人類的行為,尋找心靈深處還依然存留的天真、善意,和在理性與秩序中日漸丟失的靈性。而託卡爾丘克小說中的預言性和呈現出的未來視野,一次次拓寬著我們的作家和讀者的視野,這本新書也同樣會令你在倒吸一口冷氣的同時感到驚喜。

《糜骨之壤》曾在2017年被改編為電影,搬上影幕,並拿下了多種國際電影獎項。最引人矚目的是入圍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榮獲了亞佛雷德鮑爾銀熊獎。此外,這部小說還入選了2019年布克國際獎短名單、201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長名單、2020年國際都柏林文學獎短名單等多種國際文學大獎。

相關焦點

  • 從動物復仇案洞悉生命的秘密 諾獎作家新作《糜骨之壤》出版
    近日,諾獎得主諾獎得主託卡爾丘克新長篇《糜骨之壤》由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引進推出。這部小說曾在2017年被改編為電影,搬上影幕,並拿下了多種國際電影獎項。最引人矚目的是入圍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榮獲了亞佛雷德鮑爾銀熊獎。
  • 諾獎得主託卡爾丘克最新長篇小說《糜骨之壤》出版
    在波蘭邊境被大雪覆蓋的山林裡,隱居著一位身患疾病的老婦人雅尼娜,她精通佔星術、喜歡威廉布萊克的詩歌,並熱衷動物保護。有一天,雅尼娜的鄰居「大腳」被一塊小鹿骨頭卡住喉嚨,死在家裡,此後兇案接二連三發生……這部充滿懸疑和犯罪小說色彩的《糜骨之壤》,是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019年授予)、波蘭國寶級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最新譯為中文的長篇小說。
  • 諾獎得主託卡爾丘克長篇小說《糜骨之壤》中譯本出版
    圖為《糜骨之壤》中譯本。新華網發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長篇小說代表作《糜骨之壤》中譯本近日問世。    《糜骨之壤》的故事發生在波蘭邊境遍覆大雪的山林裡。熱衷於動物保護的老婦人雅尼娜深居於此,某日,她的鄰居「大腳」被一塊小鹿骨頭卡住喉嚨橫死家中,此後兇案開始接連發生。
  • 2018年諾獎作家力作《雲遊》首出中文版
    《雲遊》在託卡爾丘克的創作履歷中具有轉折性且意味深遠,她稱這本書為「星群小說」,也正因它奇特的結構,波西米亞式旅行主題和輕盈的語言藝術。該書由116個片段組成,非線性敘事中真實又與虛構交織。 這本小說於2007年以波蘭語出版,在近十年間都沒有被翻譯成英語。
  • 今晚,諾貝爾文學獎將頒出,20年數據告訴你: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
    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這一獎項已走到第120個年頭。21世紀已過去20年,站在新紀元的維度上,我們回顧下116位獲獎作家。新世紀的頭20年來,中國人對諾貝爾獎作家的閱讀情況如何?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是誰?哪些作家在國人閱讀中漸漸「過氣」?
  • 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公布 116位諾獎文學得主 女性有15位
    2019年10月10號晚,瑞典學院宣布,將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分別授予波蘭女作家託卡爾丘克和奧地利作家漢得克,截止到目前,諾獎文學獎歷年獲獎名單當中,116位獲獎者一共有15位女性獲獎,下面小編來介紹這些傑出的女性。
  • 今晚諾貝爾文學獎將頒出 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是誰?
    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這一獎項已走到第120個年頭。21世紀已過去20年,站在新紀元的維度上,我們回顧下116位獲獎作家。新世紀的頭20年來,中國人對諾貝爾獎作家的閱讀情況如何?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是誰?哪些作家在國人閱讀中漸漸「過氣」?以豆瓣網所提供數據,我們統計了20年來諾獎作家的作品在大陸的出版、閱讀情況。
  • 張建建:時間的漩渦猶如那一處哀傷的息壤——託卡爾丘克《太古和...
    時間的漩渦猶如那一處哀傷的息壤——託卡爾丘克《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的閱讀錄音整理波蘭作家、諾獎獲得者米沃什曾經說過,他的家鄉立陶宛,經歷了烏克蘭人、德國人、俄羅斯人的佔領,所以他的心靈"既是波蘭的,也是波羅的海國家的,乃至全體東歐人的"。
  • 別總盯著諾獎啦,2017 美國國家圖書獎頒布了短名單
    今年,諾獎又給很多人普及了一個作家:石黑一雄。然而,遇見新書的方式千萬種,而諾獎只是其一。除了諾獎欽定的作家,還有更多作家及其新作值得讀書人關注。相對於帶有總結概括性質的諾獎,細分到每個國家、每個領域都有其文學獎。比如日本有芥川獎、直木獎,英語寫作領域有布克獎,科幻屆有雨果獎、星雲獎。借著美國國家圖書獎決賽短名單公布的契機,我們介紹一下美國的文學獎——美國國家圖書獎。
  • 《怪誕故事集》中文版問世,諾獎作家託卡爾丘克如何以想像跨越邊界
    按: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Nawoja Tokarczuk)更廣泛地為讀者熟知,始於2019年她被授予2018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她也由此成為歷史上第15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作家。然而在此之前,託卡爾丘克實際上已經是當代波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多次攬獲和入圍尼刻獎、布克獎、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等國際大獎的作家。
  • 疫情下2020諾貝爾文學獎的終極預測:這三位作家有望獲獎
    此次疫情已經造成了全球包括倫敦書展、萊比錫書展和博洛尼亞童書展在內的諸多重大文學活動取消,也讓一些文學獎的頒獎儀式延遲或者轉至線上舉行——國際布克文學獎延遲至8月公布;21世紀年度最佳外國小說家授予奧地利作家羅伯特·梅納瑟書寫歐盟的作品《首都》,授獎儀式於線上進行,作家在線領獎並表示,雖然冠狀病毒的爆發使得中國之行未能如願,但科學必將戰勝病毒。
  • 2018諾獎得主託卡爾丘克獲獎演說:靈性消失的時代需要溫柔的力量
    瑞典當地時間12月10日16:30,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斯德哥爾摩舉行,而在三天前,也就是當地時間12月7日,託卡爾丘克作為2018年諾獎得主發表了題為「溫柔的敘述者」的獲獎演說。託卡爾丘克說她的母親給了她被稱為靈魂的東西,為她提供了一個「最溫柔的敘事者」。
  • 解密被提名諾獎的中國作家:胡適、林語堂、魯迅、老舍和沈從文
    諾獎與中國作家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臺灣作家李敖就是利用了這一點把他被提名諾獎的新聞炒作得沸沸揚揚,《北京法源寺》賣了個洛陽紙貴。李敖留下的不少破綻沒有立即被人識破,表明李敖本人和許多讀者都不了解諾獎提名的時間、評選機構及其評選機制。
  • 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一同宣布 波蘭、奧地利作家獲獎
    央廣網北京10月11日消息(記者邢斯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當地時間10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文學院宣布了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分別是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丘克和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
  • 中國科幻「雙雄」之一王晉康新書《宇宙晶卵》首發:我得過最高的獎...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郭靜雯)12月1日,中國科幻「雙雄」之一王晉康新書《宇宙晶卵》在天府書展上首發。這是王晉康「活著」3部曲系列作品的收官之作。27年前,王晉康在成都本土著名科幻雜誌《科幻世界》上發表作品《亞當回歸》,一舉成名。
  • 我是譯者於是,關於新晉諾獎作家託卡爾丘克和《雲遊》,問我吧!
    我是譯者於是,關於新晉諾獎作家託卡爾丘克和
  • 2018和2019諾貝爾文學獎同時揭曉 波蘭和奧地利作家獲獎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彼得·漢德克(圖:《衛報》)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出生於1962年1月29日,是波蘭作家、詩人、心理學家和劇作家。託卡爾丘克曾在華沙大學受過心理學培訓,出版過一系列詩歌、小說和散文作品。她的知名作品有《書中人物旅行記》、《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和《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