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因漲價被頻頻罵上熱搜,如何理解顧客眼裡的「消費值得」?

2021-01-11 聯商網linkshop

繼「996算個啥」、「我們是「715、白加黑、夜總會」、「年輕人應該首選北上廣」言論之後,一則關於西貝前副總裁楚學友轉載微博的評論讓「西貝」二字再次因漲價問題被「罵」上熱搜。

日前,西貝前副總裁楚學友轉發了一條有關西貝漲價的微博,其中顯示,西貝和海底撈漲價之所以產生較大輿論反彈,是因為得罪了一大批微博網友,「畢竟95%的微博網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對此,楚學友評論「學習了」,似乎表達了「贊同」之意。

關於定價(過高)問題,華杉在做西貝項目時說了一段話,「好產品肯定價格不低,拼性價比往往會毀掉自己甚至毀滅一個行業。因為所有人一旦開始拼『成本』時,產品質量自然會下降。所以,賈總在對待『提價』這方面問題就秉著『沒錢就向顧客要』的觀點,客單價加個10幾塊錢,幾個億不就回來了嗎?」

華杉還表示,「西貝如果客單價下降,哪裡還有我華與華的錢賺?哪還有『I love 莜』?」

華杉還對一家健身房轉述了西貝的一段話,「只管把產品做好,錢不夠找顧客要」。

如果把上述這些話結合起來看,我們就能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兒,顧客「自願」養活了西貝,更「包養」了華與華,西貝花出去的高額諮詢費到頭來卻是消費者在買單。當然,「西貝的諮詢費等該不該消費者來買單」這個我們且不談。

只不過,關於貴不貴的問題,西貝前陣子又被顧客批評了,賈國龍的回應是「原料好、工藝好、設備好。」

關於定價問題,劉潤表示,「價格高,從來都不是原因;價格高,是產品出了問題、客戶定位出了問題、激勵機制出了問題的症狀。價格高的解決辦法是改變產品,讓它配得上這個價格,找到更需要這個產品的人群。」

但劉潤這句話似乎無法給西貝帶來任何幫助,畢竟西貝很自信「原料好、工藝好、設備好」。不過這其中的矛盾是「顧客似乎不認」。

這就是筷玩思維本篇文章要探討的話題:好產品就一定要高價嗎?唯有高價才能拯救一個行業嗎?這樣的觀點顧客到底認不認?同樣的產品,顧客認可,你賣1萬元都有人追隨,顧客不認,你賣100塊都被嫌貴。

可能在十年前,這類問題根本就不需要拿出來討論,但在今天的新消費觀念下,如果品牌方還在想當然式定價,還在想當然式溝通,就必然意味著這家企業過時了,這類企業只要老本一吃完,就會被時代拎起來丟入大海、成為看不見的前浪。

把付出的所有產品成本都轉移到消費者身上,這是不道德的

我們先從價格的種種要素說起。

1)、從成本轉嫁到聯合漲價

某銷售總監要跨城市出差,CEO說你去辦事,一切必要花費都由公司報銷。如果銷售總監認為,反正公司會報銷,那錢就放開花吧,於是自己一個人也開了一間總統套房,對於這樣的花銷,老闆會愉快的付錢嗎?

再舉個例子,某創業者在發展之際拿了投資人的錢,為了讓公司跑得更快,創始人自己做主跑去阿里花一大筆錢挖了一個「CXO」,付錢後,這家公司帳上的資金幾乎見底,那麼投資人該不該背這筆錢?

成本轉嫁是商業的基本常識,似乎下遊或者上遊背鍋成了必然,而且成本轉嫁還披上了盈利的外衣。果農說近期天氣不好,蘋果價格要漲3毛,對此,超市老闆只能接受,但擔心明天又漲了怎麼辦,於是他也將終端超市的蘋果價格漲了2元,這樣即使果農再漲價也能應付。但消費者呢?超市老闆認為果農漲了我得被迫接受,那麼,超市漲了消費者也得被迫接受麼?

價格也一直是法律的一大內容,反壟斷法中就有關於「聯合漲價」的說明,比如說同一條街的三家麵館,三位老闆同時約定漲價,即使只漲了0.1元,這也屬於「聯合漲價」,要受法律制裁。

總之,隨意操控價格不僅不為法律允許,更不為消費者允許。

2)、商家有定價的操控自由,但消費有消費的選擇自由,更有批判自由

任何的定價都得考慮到消費者意志,某家奶茶店可以一天備上一千杯貨,讓消費者買個痛快,也可以少備貨引發消費者搶購,同時通過將產品改造為搶手貨而將之漲價,但消費者都有買與不買的自由。

在自由市場經濟下,商家有操控價格和漲價的自由,消費者也有消費自由。強勢商家有制定價格讓消費者接受的設計,但消費者一反抗,商家就得掉層皮。

海底撈漲價,一個顧客說不吃,海底撈可以說你愛吃不吃,而一旦一大堆顧客說不吃,商家就得說,「對不起,我降價了,求求您們回來吃吧。」

再者,商家可以將某款奶茶定價為1元,賠本出售,也可以將之定價為100元。商家總以為消費者可以被隨意操控,但大多消費者都會說NO,定價太低,見過世面的消費者會認為產品有問題,或者商家有套路;定價太高,消費者感覺智商被侵犯,無論價格太高或者太低,消費者總有認可或者不認可的選擇自由。

3)、關於餐飲業定價難的兩大矛盾,成本到底該誰來付?

在筷玩思維看來,要談價格,總是無法完全避開成本問題。我們得談一下餐飲業關於定價的兩大矛盾:1)、情懷與體驗的定價矛盾;2)、付出成本與定價回收周期的矛盾。

以雞肉來說,某餐廳老闆覺得海南文昌雞更好吃,於是將食材全部換成了海南空運的文昌雞,但實際上,在本地人看來,空運的文昌雞還不如本地三黃雞更好吃,問題還在於空運價格更高,且實際品質差異幾乎微乎其微。

在定價上,老闆也將空運費用算了進去。問題是:顧客並沒有要求餐廳非得從外地空運食材,這個費用憑什麼算在顧客身上?而如果不算到顧客身上,難道餐廳還做「慈善」不成?這便是情懷與體驗的定價矛盾。

情懷是要付出成本的,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例子,某老闆為了做出最好吃的牛肉麵,於是滿世界打飛的去「考察」各地的牛肉,從南方吃到北方、從蘭州吃到紐西蘭,耗費的成本高達幾十萬,最終老闆講了一個故事,告訴顧客這碗面有多神聖。

而通常,老闆認為,高昂的定價也是神聖的表達。

這便是第二種矛盾,付出成本與定價回收周期的相關難題。你看,為了做這碗與眾不同的面,老闆「很辛苦」地滿世界飛,耗費幾十萬和幾個月的時間才落地產品,不賣貴點,之前的成本什麼時候能收得回來?

但是,不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鍋難道老闆自己背麼?如果不轉嫁給消費者,老闆怎麼快速賺錢?

要分清這是普遍的商業行為還是道德問題,我們得講清楚兩個詞:一是顧客自由意志,二是定價者傲慢。

定個價格又是講故事又是貼標籤的,這要麼是傲慢,要麼是極度不自信的表現

「牛肉界」有兩個曾經「很成功」的真實故事,一是牛爸爸牛肉麵,老闆講了一個全世界找牛肉的故事,其成功將一碗「還是牛肉麵的牛肉麵」賣出了1萬臺幣的價格;二是雕爺牛腩,這家不僅貼了一個「香港食神」的標籤,更講了一個500萬買斷秘方的故事,甚至連燉牛腩的鍋都申請了專利。

1)、關於產品成本的功勞和苦勞,苦勞方面的支出到底能不能轉移給顧客?

這兩家的故事,其實大家都知道了,我們就不必多講。

其中的問題是,牛爸爸能講一個故事就將牛肉麵賣出1萬臺幣一碗的價格,牛爸爸能將在全世界的飛行成本注入牛肉麵中,為什麼雕爺花了500萬、又是鍋又是故事的,消費者卻不認可呢?

老闆打飛的的錢、買斷食神配方的錢到底能不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這就好比導演叫助理找一個二流明星,預算說好了是XX萬,但助理擅做主張籤了成龍回來,然後說,「成龍才一千萬,我幫你答應了,這一千萬你趕緊給了吧」。那麼,導演該不該感恩戴德地給這個錢?

某老闆想開一家炸雞店,他跑去A、B、C三個地方吃了當地的炸雞,結果都沒有找到好產品,這時候,假設老闆已經花掉了一大半的錢,他有兩個選擇:一是認為自己太蠢了,錢快花完了還沒有找到好產品,應該就此打消開店的念頭;二是覺得此時沒有找到好產品是自己很認真的表現,這值得表揚,然後再接再厲前往下一個地方繼續調研。

2)、定價者的苦勞和開創的新生活方式,這樣的「為你好」可能消費者並不買單

大部分創業者都選擇了第二種心態,畢竟少有人認為自己是笨蛋,老闆覺得A地雖然沒有好的炸雞產品,但當地的裝修風格不錯,這一元素可以帶走,B地雖然也沒有好炸雞產品,但炸雞的小菜還不錯,C地的炸雞吃法也耳目一新。想通了問題後,老闆把剩下來的錢拿出來找一個最會做炸雞的名廚買斷了配方。

再通過PPT說服投資人,一家炸雞店就開起來了,這家店融入了A地的裝修風格、帶來了B地的炸雞小菜還有C地的炸雞吃法,再加上某廚神的炸雞配方,同時申請一些刀具等的專利,最終的炸雞食材也棄用速凍冷鏈產品,採用更為新鮮的三黃雞,老闆認為這是一種新的、有逼格的、年輕人肯定喜歡且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炸雞生活方式。

老闆找人寫品牌故事,想起自己的艱辛,差點把自己給感動哭了。投資人推波助瀾,說這麼好的故事和初心,你賣貴點都可以。畢竟從理想的角度看,賣的越貴,投資人收益越快也越高。

老闆講了一個自己很辛苦的故事,用一個新的、包裝出來的生活方式來試圖吸引業內目光和消費者的熱度,那麼,普通冷鏈炸雞20元一份,這份象徵著新生活方式的獨特炸雞賣90元一份可以嗎?

我們可以發現,在定價的時候,老闆肯定把之前「光榮」花在ABC三地的成本也算了進去。回到西貝案例,這就是老闆認為的原料好、工藝好、設備好,也完美用了西貝的一句原話,「只管把產品做好,錢不夠找顧客要」。

那麼,這樣的好產品、這樣的好產品匠心,顧客到底認不認?

再舉個例子,某老闆去深山老林請了一個大師出山,由於交通不便,大師的老骨頭經過一天的牛車、馬車、拖拉機的顛簸,到了城市的第一天就去醫院掛專家號做正骨,調理好身體的大師做了最正宗的一個菜,在定價的時候,大師的正骨費和專家調理費到底該老闆承擔還是顧客承擔?

3)、顧客付費能動性是可以評估的,顧客願意給的錢,再貴都會給

要讓顧客買單不是不可以,評估的指標只有兩個:一是聽完這個大師出山的故事,顧客會不會黯然淚下?有沒有熱血沸騰?多巴胺和腎上腺素有沒有加速分泌?有沒有呼吸加快?瞳孔有沒有放大?二是吃完產品後有沒有感覺與品牌更親近了?顧客的錢包與消費動力是否達到平衡且有一定的能動性?

無論是講故事還是貼標籤,起碼得讓顧客看到誠意與必要性,否則商家講的故事越多、貼的標籤越複雜,顧客就越抗拒,這樣的商家態度不是傲慢就是自信不足的表現,而無論是哪個答案,結果都不會好。

定價要尊重顧客還是要尊重定價者?

講故事是不自信和傲慢的表現,這也是有事實邏輯的。

以一碗滷肉飯來說,在北京,一碗滷肉飯賣12元,顧客進店消費就行,老闆和顧客可以不說一句話,僅憑「滷肉飯12元」這四個字和一個數字就能完成一系列消費行為。

如果這碗滷肉飯賣32元,要讓之前消費了12元滷肉飯的顧客進來,這時候就得有故事了,比如說更好的環境、更多的份量,外加再講個情懷故事,告訴顧客我的滷肉飯和別的滷肉飯都不一樣,比如說別人的豬都是吃激素長大的,而我的豬是原生態餵養並聽著佛經宰殺、是被超度過的豬。

後來者的傲慢來自於即使是同樣的產品,但我改一些原有的要素、講個故事給顧客聽,價格就要往上漲,這一方面是不自信,害怕顧客不認同,另一方面是傲慢,反正就是和之前的不一樣,是因為獨特才貴。

從市場的角度看,傲慢和不自信也是市場經濟自由競爭的原生性格,如果不傲慢,就不會有新的產品,更不會有差異,其價值還在於能打破前人的優勢。否則,後來者憑什麼勝出?

我們還在行業看到,一些後來者即使不漲價,但也同樣在講故事,為什麼呢?

比如說這條街原來就有一家滷肉飯品牌,但後來開了一家新滷肉飯,也同樣是賣12元一碗,不同的是,這家新店講了故事、貼了標籤,如我的豬肉更好、滷肉配方更純正、米飯更適合滷肉汁等。

與其說這是商家的傲慢與不自信,不如說這是後來者對顧客的乞求,商家用故事和標籤在告訴消費者,「我希望我的價格和產品能得到你的認同,更希望你覺得我就是比之前的要好,請來我這裡消費」。

事實上,在定價這件事兒的思考上,老闆既不能完全以顧客為中心,也不能完全以成本為中心,更不能完全以定價者情懷和主觀傲慢為中心。

如果以顧客為中心,顧客當然認為越便宜越好;如果以成本為中心,門店就成了中介了,自然也脫離了服務業的本質;如果以定價者為中心,定出來的價格不僅沒有邏輯且問題百出。

老闆傾向於賣越貴越好,顧客傾向于越便宜越好,成本傾向于越理性越好。這三方基本都找不見答案。老闆也明白,越理性越好基本不可能,自己不能做冤大頭,不能受制於成本,而越便宜越好需要更大的本事且容易把自己玩死。

大多老闆認為,出路必然在越貴越好上,比如說某些品牌要做煎餅界的愛馬仕,有些要做烤鴨界的LV,當然也有很多成功案例。

相關焦點

  • 月薪低於5000元不該吃西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楚學友致歉,西貝稱暫無漲價計劃1月10日,西貝因漲價問題登上熱搜,再次陷入輿論風波。據紅餐網了解,這次風波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一名認證為「新浪財經專欄作家」的微博用戶「向小田」發布消息稱,西貝和海底撈的漲價之所以產生較大輿論反彈,是因為得罪了一大批微博網友,「畢竟95%的微博網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
  • 月薪5千以下網友不該吃西貝?官方回應:非西貝立場、無漲價計劃
    「西貝絕對沒有像微博上說的,5000塊錢以下怎麼樣,或者5000塊錢以上怎樣,我們希望廣大顧客都能夠來西貝吃飯。」針對西貝廣為熱議的漲價問題,于欣表示,餐廳菜品的價格是隨著原材料成本價格的變動而變動的。因為西貝在菜品的選材上很嚴苛,所以在選材、運輸、用料等方面,餐廳背後的確產生了很高的成本。
  • 月收入 5000 元以下,不配吃西貝?人前喊上帝,人後貶低你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微博稱,「海底撈、西貝漲價得罪了大量微博網友,畢竟,95%的微博網民月收入都在5000元以下。」。1月10日,西貝原副總裁楚學友在微博轉發並上發表評論「學習了」,眼尖的網友迅速截圖並立刻登上熱搜,引起眾多網友對西貝菜價和菜品的議論。
  • 清華大學被罵上熱搜,一年300億就被你這麼糟蹋?
    培養人才的高等學府和「毀人不倦」的遊戲扯到一起,消息一出就立即就被頂上熱搜,但卻是被罵的。 而清華大學估計也想不到,自己百年風評竟然也會被遊戲「拖累」,罵上熱搜
  • 海底撈漲價又道歉,你會向火鍋低頭嗎?
    本期是紅色預警喜茶漲價!西貝漲價!海底撈也漲價!4月5日起,海底撈因菜品漲價6%引發爭議;消息被推上熱搜4天後,情況突然發生了反轉。#海底撈就漲價道歉#4月10日下午,海底撈對外發布致歉信:緊隨其後,#西貝也就漲價道歉#4天內,漲價消費者不滿上熱搜道歉恢復原價不要問海底撈經歷了什麼,你知道我的內心經歷了什麼嗎?
  • 海底撈復工後漲價6% 西貝表示今年1月價格已漲
    盼望著疫情穩定後到海底撈、西貝解饞的消費者近日在網上吐槽遭遇「報復性漲價」,對此,海底撈4月7日承認調整部分菜品價格上漲6%,西貝則表示新價格已於今年1月1日前全部在菜單上體現,疫情期間並沒有調價。一位北京的消費者在海底撈消費後曬出菜單,「人均220+,血旺半份從16漲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調料10塊錢一位;米飯7塊錢一碗;小酥肉50塊錢一盤。」「目前海底撈各家門店復業桌數、接待顧客數量均有所限制,員工也無法滿員工作,人力成本加上部分食材成本上漲,公司決定調整門店部分菜品的價格。」
  • 深陷輿論漩渦的西貝,也要上市了
    12月2日,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在首屆中國餐飲品牌節上表示,西貝已經決定上市,目前正在尋找合適的時間,選擇合適的資本投資西貝。賈國龍還表示,受疫情觸動,他發現西貝自身存在現金流問題,沒有現金髮工資,這讓它認識到了資本和實力的力量,進而讓他萌生了上市的想法。值得注意的是,賈國龍曾對外界宣稱「西貝永不上市」,但一場新冠疫情讓西貝舉步維艱。今年2月,新冠疫情爆發後,西貝董事長賈國龍率先發聲表達餐飲企業的難處,稱西貝帳上資金撐不過三個月。
  • 春秋航空拒載抑鬱症患者被罵上熱搜,還原事實真相
    今天春秋航空上熱搜了!  據了解,當事人女朋友患有抑鬱症,需乘坐飛機前往南京就醫,因服用藥物副作用導致  你一句我一句的把春秋航空送上熱搜。  根據狗哥多年的經驗,僅僅抑鬱症而已,不足以拒載,事情可能遠不止這麼簡單。  事後,春秋航空在一份情況說明中稱:  10月13日9C8743航班,機場安檢員發現該航班15D旅客在安檢過程中,雙手抖動現象比較嚴重,地面服務工作人員在登機口找到該旅客,關切、詢問旅客。
  • 被軟飯男騙財騙色,如今又上了熱搜?放飛自我的鄭爽要脫胎換骨?
    今天,鄭爽又上熱搜了! 在一般明星做夢都想上的熱搜榜,鄭爽卻仿佛長在熱搜上一樣,談戀愛上熱搜、有新劇上熱搜、失戀上熱搜、穿著大褲衩現身機場也上熱搜……可以說,鄭爽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粉絲們的心,每次熱搜都能掀起一番狂風暴雨,不僅引發熱議,還經常引得爭議不斷。
  • 佟大為曬一家五口全家福,卻被罵上熱搜:還說不是重男輕女?
    01佟大為曬一家五口全家福,卻被罵上熱搜照理來說,分享全家福是件挺讓人開心的事,把自家人的幸福展現在人前,也是希望得到祝福。可前些天,佟大為曬出與妻兒拍的一組民國風全家福,卻被罵上了熱搜,評論區基本都被嘲諷聲覆蓋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主要來源於這些照片的觀感:幾乎每張都以兒子為中心,兩個女兒雖然長得亭亭玉立,但只有站在邊上的份兒。
  • 賈國龍:西貝永遠不會上市 未來要把錢分給這些人
    為今日西貝菜品標準化做出重大貢獻的高級副總裁張慧,早年是西貝一家大店的總經理,六年奮鬥,張慧顯著提升了門店業績,其間賈國龍送給張慧該店15%股份,但因前期項目投資過大,始終不賺錢。2011年總部回購股份時,張慧萬萬沒想到,公司一次性把600萬現金打到自己帳戶。「我沒那麼高大上,也沒有我照顧他一說,就是公道地回購股份。
  • 「弓長張」按下暫停鍵,西貝的快餐之路到底如何走?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餐飲O2O,ID:coffeeO2O】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西貝一直都處於風口浪尖上,最近西貝一條關於西貝旗下全新快餐品牌「弓長張」尋鋪的消息,引爆了餐飲業人士的朋友圈。這個名字的來歷選用,賈國龍妻子張麗萍的姓氏。
  • 賴冠霖方闢謠私生活傳聞為什麼會上熱搜?大家如何評論的?
    #賴冠霖方闢謠私生活傳聞# 剛剛登上熱搜榜啦,排名第45。#賴冠霖方闢謠私生活傳聞# 24日,有粉絲爆料稱送給賴冠霖的帽子出現在一女生頭上,且二人前後腳在同一貓咖打卡,還在同款沙發上拍照,戀情疑似曝光。
  • 西貝首家外賣專門店,揭示了外賣的下一步進化!
    11月26日,在麥香村舊址上,西貝莜麵村的首家外賣專門店誕生了。這一天,距賈國龍宣布暫停西貝麥香村業務僅過去了四十多天。 賈國龍在總結麥香村時表示:未來西貝將聚焦單業態、單品牌,專注對西貝莜麵村迭代升級。 當時餐飲O2O羅華山便分析認為「堂食+外賣」模式對餐飲實體店來講才是順勢而為的轉型方向。
  • cp26因醜聞上熱搜,漫展奇葩太多了
    上海漫展cp26剛剛舉行沒幾天,就因為各類事件而被推上熱搜,小到蝦粉搗亂大到jk女爭議,這些負面新聞完全壓住了漫展本身的熱度,正可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cp26中的那些奇葩事件。
  • 微博熱搜被約談,娛樂至死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存在?
    娛樂至死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存在?據網信中國6月10日消息,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約談新浪微博負責人,責令其立即整改,暫停更新微博熱搜榜一周,並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甚至,有網友調侃:微博熱搜被約談上不了微博熱搜可見看出,「天下苦微博久矣!」不過,在微博熱搜被約談背後,我更關心:娛樂至死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存在?
  • 西貝上市懸疑:股權結構不清晰 品牌迭代試錯成本不菲
    但貸款畢竟是要還的,幾年前,賈國龍曾經表示西貝的目標是開出10萬家店,為此進行了一系列的拓展和創新,但最後失敗離場,餐飲業雖然資金鍊充足,但如果要想規模化高速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助推,海底撈上市後的發展賈國龍也看在眼裡。「西貝如今在品牌、規模和行業地位上可以說優勢較大,尤其西貝莜麵村的主業還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只要梳理好股權結構,加強組織能力建設,進一步夯實企業文化,未來上市可期。」
  • 海底撈竟然悄悄漲價了:「漲價」英文說「price up」?錯了!外國人才...
    這時候,海底撈這波漲價的操作,引發一部人的不滿和委屈:「我還沒開始報復性消費,結果等來報復性漲價。」「本來就不便宜,這下更貴了。」不過,也有人認為疫情過後,物價的幅漲可以理解:「眼下成本都在漲,再加上疫情受到巨大損失,漲價也是常態,沒必要大驚小怪。」
  • 一句話被罵上熱搜,網友:當媽的錯
    最近賈靜雯的女兒翻車了,誇張到被網友們罵上了熱搜。她這是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要被這麼對待呢?賈靜雯一共有三個女兒,這裡的女兒則是她的大女兒:梧桐妹。梧桐妹是賈靜雯跟自己的前夫所生,在梧桐妹出生不久之後,兩人就離婚了。
  • 網絡熱搜裡,如今為什麼只剩下明星那些無聊的小事?咄咄怪事
    熱搜這個詞,這幾年被人們頻頻提及,就好像只要有一件事上了熱搜,這件事就非常值得關注。然而當你打開熱搜看一下,幾十條信息裡絕大部分都是明星的花邊新聞,真正的信息量其實非常小。而且往往是明星越大事情越小,鹿晗在節目裡拿短褲擦一下嘴,也成為熱搜內容。這樣的熱搜,價值量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