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收入 5000 元以下,不配吃西貝?人前喊上帝,人後貶低你

2021-01-19 自報調查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微博稱,「海底撈、西貝漲價得罪了大量微博網友,畢竟,95%的微博網民月收入都在5000元以下。」。1月10日,西貝原副總裁楚學友在微博轉發並上發表評論「學習了」,眼尖的網友迅速截圖並立刻登上熱搜,引起眾多網友對西貝菜價和菜品的議論。

面對輿論,西貝回應媒體稱,這並不代表西貝的立場。楚學友於2020年9月離開西貝。」希望所有的顧客都能來西貝吃飯。我們不會將客戶劃分為不同的階層、年齡、地區、職業等。」

然而,這卻不能平息不少消費者的不滿,「人前喊上帝,人後貶低你」他們一方面賺消費者的錢,另一方面歧視低收入的消費者,這是典型吃完飯還要砸鍋。

2020年1月底,受疫情影響,西貝創始人、董事長賈國龍曾表示,「只靠貸款支撐不過3個月」。當時,網友們紛紛為西貝打氣," 再堅持一下,我們欠你一頓西貝。"

2020年4月,西貝剛剛通過「哭窮」得到了貸款授信和國家的降稅,隨後的4月就因餐品漲價上了熱搜。賈國龍發布聲明稱,「我們確實漲價了,這時候漲價不對。從今天開始,所有漲價的外賣、堂食菜品價格恢復到2020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的標準。」但消費者認為,西貝的「薛丁格漲價」屬於「藉機營銷」。

這件事又讓我們把記憶拉回到了小米高管發表「得屌絲者得天下」由此引發了「屌絲門」事件,高管雖然引咎辭職了,但是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品牌形象,一下子就被打回了原型,有網友甚至提出:「小米不愧是只能做低端機。」

2020年9月,面對越來越多的人聲討「996」的熱潮,西貝餐飲創始人、董事長賈國龍9月4日在其微博上表示:「996算個啥」,「我們是『715、白加黑、夜總會』」。賈國龍解釋說,西貝員工經常一周七天,每天工作15小時,白天加晚上,夜裡還總開會。這番言論立刻點燃了網友的怒火,有網友甚至表示「違反勞動法可以這麼義正言辭」,也有網友甚至表示「這種公司倒閉,這是遲早的事。面對公眾的批評,賈國龍於9月7日刪除了該微博。

不管是餐飲業還是其他行業都是一樣的,在保證質量的同時,也要注重服務。消費者只有在舒服的時候才會回來。因此,西貝此次的輿論危機不僅僅是「5000元以下收入」的問題,更是消費者長期積攢的不滿情緒的爆發。

上述新聞來源於ZAKER哈爾濱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月薪低於5000元不該吃西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月薪低於5000元不該吃西貝?日前,西貝前副總裁楚學友的一則微博再度將西貝推上輿論漩渦,雖然楚學友已刪博致歉,但輿論仍未平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西貝的定價緣何引發如此大的爭議?月薪低於5000不該吃西貝?
  • 月薪5千以下網友不該吃西貝?官方回應:非西貝立場、無漲價計劃
    日前,有微博認證為「新浪財經專欄作家」的向小田發布微博,稱西貝和海底撈漲價之所以產生較大輿論反彈,是因為得罪了一大批微博網友,畢竟95%的微博網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西貝公關總監于欣對此回應道,楚學友已於2020年9月從西貝離職,該條微博不代表西貝的立場。
  • 賈國龍:西貝永遠不會上市 未來要把錢分給這些人
    行業慣例都是閉餐後統計銷售,第二天發提成,李陽不,早崗會先發,每份提成10元,平均每人銷售12份,每人手舉120元鈔票先拍照,然後規定,三個區PK,第一名獎勵100元,第二名獎勵5毛錢鋼鏰一枚,最後一名負責買奶茶。結果?那天創紀錄地賣出192份。賈國龍創業30年,有一點想得越來越透,就是用價值分配拉動價值創造。「先把分利規則定下來,作為老闆,這才是最有力量的。
  • 中國14億人,月收入超5000元的有多少?幾組數據「透露」答案
    可能在很多人看來,月收入超5000元根本不算什麼,大概低於5000元工資的人,不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實習生,就是保安、保潔員了,就連外賣小哥的月收入都達到了7-8000千元。但是,稅務部門的個稅調查報告卻讓人大跌眼鏡,當個稅標準達到3500元時,有45%的人符合納稅標準,而當個稅標準上調至5000元時,只有20%的人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至於收入超過萬元以上,佔比大約在百分之十幾左右。根據騰訊發布的《2019國人工資報告》顯示,在深圳還有3.3%的人口每個月工資在2000元以下。
  • 中國14億人,月收入超5000元的有多少?一份數據「透露」了答案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 2019年我們國家的農村居民一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16021元,平均到每個月,則只有1300元左右。現如今青壯勞力大多集中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而留在農村的勞力,有不少只能打零工或者種地,加上老人、兒童等等,在農村月收入1000元的人群絕對不在少數,更不用說是5000元了。在農村有大批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在城市恐怕也不在少數。
  • 月收入5000元,相當於80年代的高收入人群,為何如今成了月光族?
    文丨易蕭 審丨易桉導讀:前一陣子,有部分媒體表示月工資1000元左右的人群在全國有6億人次。雖然不知道這個數字是從何而來,也不知道真實性如何,但是單純的比較數字並沒有意義,當地的生活成本其實也和收入有關係。
  • 中國有14億人,月收入超過1萬的有多少人?「答案」出乎意料
    有人說現在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只要你肯付出努力,付出汗水,只要你不懶惰,那就不愁沒有飯吃,不愁沒有收入,那麼問題來了,你每個月能賺多少錢呢?有的人說自己一個月累死累活收入卻只有幾千元,而有的人說自己一個月能賺上萬元,也有的人說自己能年入百萬,但真實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
  • 西貝八合裡接連「求救」 你喜歡的網紅餐廳如何渡過難關
    那些你喜歡的網紅餐飲現在都怎麼樣疫情致2萬員工待業西貝曾稱貸款發工資也撐不過3個月第一個公開表示西貝在全國59個城事擁有367家門店,員工2萬多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西貝董事長就公開表示,西貝一個月在員工工資上的支出就有1.5個億,即使貸款發工資,也撐不過3個月。「三個月就是四五個億,哪個企業儲備那麼多現金流?」
  • 全國6億人月薪僅1000元,月薪超過5000的有多少?很多人都想多了
    相比之下,國內絕大多數人的工資水平都沒有「破萬」,大都是幾千塊錢一個月,甚至還有很多人一個月的收入只有一千元。 這也就說明,只要是月收入超過1000元的人,其實在國內的總人口中,收入也已經超過了全國將近一半的人了。因此,人們更應該向上看,看看有多少人的收入是比自己高的。
  • 中國網民,地球上收入最高群體?一場8億人共同營造的網際網路騙局
    網際網路總是給人以錯覺,似乎學歷人均985,月入過萬都算窮。怎麼統計出來,就成了9成都沒讀本科,7成月入不足五千呢?但實際上,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18年全國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一共佔總人口的13%;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
  • 西貝因漲價被頻頻罵上熱搜,如何理解顧客眼裡的「消費值得」?
    繼「996算個啥」、「我們是「715、白加黑、夜總會」、「年輕人應該首選北上廣」言論之後,一則關於西貝前副總裁楚學友轉載微博的評論讓「西貝」二字再次因漲價問題被「罵」上熱搜。日前,西貝前副總裁楚學友轉發了一條有關西貝漲價的微博,其中顯示,西貝和海底撈漲價之所以產生較大輿論反彈,是因為得罪了一大批微博網友,「畢竟95%的微博網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對此,楚學友評論「學習了」,似乎表達了「贊同」之意。關於定價(過高)問題,華杉在做西貝項目時說了一段話,「好產品肯定價格不低,拼性價比往往會毀掉自己甚至毀滅一個行業。
  • 14億人有多少月入超5000元?答案令人吃驚
    不過,最近上海財經大學的一份報告中的內容卻引發了很多人的熱議,在報告中指出,個稅起徵點為5000元太低,已經不再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也不利於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那麼,5000元的個稅起徵點會不會太低呢?14億人中有多少人超過5000元?答案令人吃驚。據官方的相關數據顯示,在個稅起徵點是3500元時,2017年有大概1.53億人繳納個稅,而在個稅起徵點提高到了5000元之後,納稅人只剩下不到1億人,減少了6000萬左右。
  • 國家統計局:月收入2000-5000元為中等收入群體
    中新社記者 任東 攝中新網客戶端1月25日電 (李金磊)國家統計局25日公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中等收入群體就業工作時間最長,就業工作時間為7小時51分鐘。對於劃分標準,國家統計局指出,低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體;中等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較高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5000-10000元;高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
  • 現在的中國,月收入多少才算是高收入?
    來源:小白讀財經2019年年底,一則關於2019年秋季求職平均薪酬的數據引起了熱議:數據顯示,北上深三個一線城市的平均薪酬超過了10000元,榜單中最低的瀋陽也達到了6811元,這樣的數據讓很多人調侃自己拖了後腿。對於月收入達到多少算是高收入,目前沒有官方數據,國際上也沒有統一的標準。
  • 全國月薪過萬人數不足三成,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你信嗎?
    截止2019年12月,我國的總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14億人口。雖然,印度的人口增長很快,但截至目前,我國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在14億總人口中,大約有7.75億屬於各種領域的就業人口,其餘則是老人、兒童和學生等非就業人員。那麼,在我國龐大的總人口中,每月收入超過1萬元的人,到底有多少人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人口14億, 月收入過萬的人有多少! 「答案」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根據之前北師大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月收入在1萬至2萬之間的有784萬人;月收入2萬以上的有70萬人,兩者加起來為854萬人。不過,這只是網絡統計的,不能代表真實數據。  我們再看一組數據,在2018年的時候,我國實施了新的個人徵收所得稅方案,個人所得稅徵收點調為5000元起步。
  • 深陷輿論漩渦的西貝,也要上市了
    12月2日,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在首屆中國餐飲品牌節上表示,西貝已經決定上市,目前正在尋找合適的時間,選擇合適的資本投資西貝。賈國龍還表示,受疫情觸動,他發現西貝自身存在現金流問題,沒有現金髮工資,這讓它認識到了資本和實力的力量,進而讓他萌生了上市的想法。值得注意的是,賈國龍曾對外界宣稱「西貝永不上市」,但一場新冠疫情讓西貝舉步維艱。今年2月,新冠疫情爆發後,西貝董事長賈國龍率先發聲表達餐飲企業的難處,稱西貝帳上資金撐不過三個月。
  • 月入這個數就是中等收入?只有1.4億個家庭達標!是否在其中?
    對於工作者來說,都想要追求高收入的工作,工資越高,越受人喜歡。這一問題的出現,也使得人們換工作的頻率提高,很多人在一個公司工作幾年後,認為提升工資的空間很小,都會想要找新工作。深圳排名第四,平均月薪為17217元。排名第五的是南京,平均月薪達到15344元……  該榜單一公布,就成了網絡熱議的話題,很多80後都想看看自己的月薪是否「平均」。一些人說,他們的工資被平均了,而更多的人說自己根本就達不到這個水平,自己真的是拖後腿。
  • 莫言拿了諾貝爾獎,還被貶低謾罵,究竟是高雅藝術還是低俗文學?
    ——餘華拿了諾貝爾獎,卻被貶低謾罵,究竟是高雅的藝術還是低俗的文學?對於莫言,有很大一部人真正熟悉他是因為他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畢竟他是在歷史上第一個收穫了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無疑開啟了中國諾貝爾文學獎的先河。
  • 月收入6000元,在國內什麼水平?夫妻一個月拿多少,算中產階層?
    月入6000元到底是什麼水平,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我們國家居民的工資水平到底如何。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月薪5位數的工資條,但是事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目前我國工薪階層的收入大多數都是沒有達到6000元的,基本上都是在3000-5000元這個區間,一線城市中大概有2成以上的人收入是超過6000元的,如果說夫妻兩人的月薪都能夠超過6000元,那麼在國內目前的情況來看就是中產階層了,三四線城市的收入能夠超過6000元的確實不是很多,有的甚至只有2000-3000元的月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