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基礎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必考項,涉及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六大部分,那麼我們在招教備考中該如何學習才能更快的掌握這些知識呢?
思維導圖與易錯易混點的結合利於考生快速梳理章節知識及避免易混淆點出錯,今天小編又整理了《教育學》的部分章節,希望小夥伴可以更輕鬆的備考招教。
錯易混點:教師勞動的創造性與示範性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主要體現在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規律,在複雜多變的教育情境中塑造發展中的人。教師勞動的示範性是指教師的言行舉止,如人品、才能、治學態度等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
真題單項選擇:「走上講臺,我就是課程。」這句話深刻揭示了教師勞動的()
A.複雜性
B.創造性
C.長期性
D.示範性
【答案】B
【解析】「走上講臺,我就是課程」強調教師要有課程意識,只有如此,教師才能真正地進入課程,才能使靜態的課程設計轉化為動態的課程實施,才能使預設的課程轉化為創生的課程。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生和發展課程,這體現了教師勞動的創造性特點。
【錯因分析】針對左欄中的題目,部分考生會認為「我就是課程」強調的是教師對學生的示範作用,進而誤選D項。考生在理解這句話時,可與新課程強調的教學過程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而不只是課程傳遞與執行的過程相聯繫。「走上講臺,我就是課程」體現了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複雜多變的教學環境來創生課程,也即體現了教師勞動的創造性特點。
易錯易混點 綜合課程的幾種開式
相關課程一指兩種或兩種以上學科在一些主題或觀點上相互聯繫起來,但又維持各學科原來的獨立狀態的課程。(例如,在語文與歷史,歷史與地理,數學與物理、化學,化學與生物等相鄰學科之間確定科際聯繫點,使各學科間保持密切的橫向聯繫)
融合課程—指把有內在聯繫的學科內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門新的學科,與相關課程不同,合併後原來的科日不再早獨存在。(例如,把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理學、解剖學、遺傳學融合為生物學)
關廣域課程—指合併數門相鄰學科的內容形成的課程,在範圍上比融合課程要大。(例如,社會研究課綜合了歷史、地理、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和人類學等有關學科內容)
核心課程一指以個人或社會生活的現實問題為核心,將其他學科的內容圍繞核心組織起來,由一位教師或教師小組連續教學的課程。(例如,以人類生存、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社會組織和管理、娛樂和審美活動等人類的基本活動為主題設計的課程)
【錯因分析】綜合課程的不同表現形是常考點,也是較難理解的知識點。考生可結合具體的例子對這幾種表現開式進行理解掌握。
易錯易混點 教材與教科書
教材是根據課程標準編制的、系統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教材包括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參考書、活動指導書以及各種視聽材料,它可以是印刷品(包括教科書、教學指導用書、補:充讀物、圖表等),也可以是音像製品(包括幻燈片、電影片、錄音帶、錄像帶、磁碟、光碟等)教科書和講義是教材的主體,教科書是學生獲取系統知識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
【錯因分析】考生出錯多因混淆了教材和教科書的關係,將二者視為同一概念。教材的範圍比教科書要大,二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不能等同。考生可結合上述內容進行理解。
易錯易混點:教學與教育、智育的關係
1、教學與教育
教學與教育是一種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教育包括教學、教學只是學校進行教育的一個基本途徑。除教學外,學校還通過課外活動等途徑對學生進行教育。
2.教學與智育
作為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的智育,主要是通過教學進行的,但不能把兩者等同。教學是智育的主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一方面,教學也是德育、美育、體育、勞動技術教育的途徑。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過課外活動等才能全面實現。
【錯因分析】教學與智育的關係是易考點也是易混點,此外,教學與教育的關係也是容易混淆的知識點。考生可通過它們之間的關係圖(如下圖所示)來區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