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馬太效應告訴我們,在愛情中,不自信的人,註定一無所有

2021-01-13 陸心說

文:陸心說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在愛情之中,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有一些人很受愛情的青睞,在他們的身邊,從來都不缺乏追求者;而有一些人則剛剛相反,他們似乎是愛情的絕緣體,從小到大,始終都沒有得到過異性的喜歡。

同樣是人,為什麼在愛情之中的處境相差這麼多呢?其實,與獲得愛情青睞的人相比,得不到異性喜歡的人,主要是因為缺乏自信心。

一個長相漂亮,口才好的人,自然會獲得別人的喜愛,他們在追求異性的時候,大多都是非常順利地,因此,他們在面對愛情的時候,就會更加有自信,也更加積極,所以,喜歡他們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而一個長相普通,又不善於表達自己的人,他們如果不能在異性面前,展示出自己有魅力的一面,那麼,幾乎很少有異性願意去主動追求他們,即使他們去主動追求異性,也大多會遭到拒絕,因此,在愛情之中,他們就會漸漸的失去自信,變得消沉,以至於最後成為了愛情的絕緣體。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馬太效應」,它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的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得,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如果用通俗的語言解釋「馬太效應」,就是越是強者,越會佔有更多資源;越是弱者,越會失去更多的資源,直至沒有。

在愛情之中,「馬太效應」也同樣解釋得通:優秀且自信的人,總會獲得更多異性的喜歡,而普通且自卑的人,也不會有異性願意去主動追求。

一,財富與美貌,在愛情中並不決定一切,關鍵是自信。

擁有財富與美貌的人,固然能得到很多異性的喜歡,但是,這並不代表沒有財富與美貌的人,在愛情之中就沒有機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個長相平庸,且不太富裕的男人,很受女孩歡迎,那麼,女孩喜歡他什麼呢?其實,就是喜歡他的自信。

因為自信,他可以不顧一切的去追求女孩;因為自信,他可以旁若無人地去哄女孩開心;因為自信,他可以主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

有人說,追女孩有三點秘訣,就是膽大,心細,臉皮厚。其實,在我看來,這三點秘訣無非是告訴人們,追求愛情的時候要自信。

我想,一個自卑的人,在面對自己喜歡的異性時,是做不到膽大,心細,臉皮厚的,而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只有敢於追求,才有成功的機會。

因此說,財富與美貌,在愛情中並不決定一切,關鍵是自信。

二,在愛情之中,積極主動的人,才有俘獲愛情的機會。

自信的人,即使在愛情之中遭受挫折,他也不會氣餒,不會否定自己,他只會積極地面對,繼續追求,或者是換個目標。

而不自信的人,在愛情之中遭到挫折後,就會變得消沉無比,否定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見到這樣一種人,他們在遭受過愛情的挫折後,就一蹶不振,不敢再去觸碰愛情,只能像一個失敗者一樣逃避,這樣的人,永遠也不會獲得美好的愛情的。

因為愛情的女神,永遠都會青睞於那些積極,樂觀,陽光的人,在愛情之中,也只有積極主動的人,才有俘獲愛情的機會。

三,沒有自信的人,在愛情中,註定一無所有。

有自信的人,即使一無所有,但他也能積極地去努力獲取一切;而沒有自信的人,即使擁有很多,但是他也會覺得自己是一無所有。

在愛情之中,也是一樣,自信的人,面對喜歡的異性時,往往能做到侃侃而談,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對方;而不自信的人,見到喜歡的人,則會因為緊張而醜態百出,一旦被對方拒絕,他則會自怨自艾,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愛情,這樣的人,在愛情之中,註定一無所有。

每一個人,都渴望擁有美好的愛情,自信的人,會樂觀積極的追求愛情,即使遭受挫折,他們也百折不撓,直到遇到屬於自己的完美愛情為止;而不自信的人,不敢追求愛情,他們只能像個弱者一樣自怨自艾,生活在自己的想像中,註定得不到愛情的青睞。

馬太效應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強者,才能擁有美好的愛情,而所謂的強者,只不過是比普通人多了一些自信心罷了。

相關焦點

  • 在愛情的世界裡,要拒絕「馬太效應」
    但似乎你越是想要把愛緊緊地抓在手裡,反而越不容易留住,還經常做出一些行為使得兩個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馬太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越強,會佔據更多資源,而一個人越弱,越會失去更多的資源。
  • 8個愛情中的心理學效應
    今天跟大家分享8個與愛情相關的有趣的心理學知識,相信這些你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聽說過。只是你不知道他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名字罷了。今天就給大家列出來,看看是否感同身受。1、 戀愛中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在戀愛中的表現為: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當你願意為自己多付出,不斷完善自己,你的個人魅力得到提升,從而提高個人吸引力;而當你一味討好對方,則會讓對方恃寵而驕,你在投入過程中不斷「貶值」,對方卻在投入過程中不斷「增值」。
  • 男女交往,要避免「馬太效應」
    愛情,如同一首浪漫的詩。一旦遇到了,會讓人忍不住沉浸其中,甚至會忘乎所以;因為品出了緣分的美好,於是,我們會盡己所能成全兩個人的緣分。幸運的感情,是你來我往的過程。單身的時候,許多人會發揮想像力,渴望遇到美好的緣分。在某個轉彎的地方,如若遇到心動的人,大家就會不由自主地,將對方看成餘生的另一半,將那個人認定為結婚的對象。動情越深的人,越容易處於被動的位置上。為了成全愛情,一個人會選擇傻傻的付出。本以為,自己守護愛情的結果,勢必能夠贏得對方的青睞;兩個人的愛情,也能夠在水到渠成中,一步步贏得升溫的可能。
  • 我採訪了200對夫妻,發現了婚姻生活中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現實生活中,我們所理解的馬太效應是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那麼,如果把馬太效應擴展到婚姻生活中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我採訪了200對夫妻後,發現了婚姻生活的「馬太效應」。
  • 生活中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1969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提出了馬太效應,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種現象。學會讓自己的收益增值,假如你手裡有一張足夠大的白紙。請你把它摺疊51次,想像一下它會有多高。一米?兩米?其實這個厚度超過了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
  • 關於愛情的8個心理學知識
    作者:硯無聲在愛情中,為什麼你付出的越多,反而不被對方珍惜?為什麼在沒有女生的場所,男生通常不修邊幅,一旦這個場所有女生存在,他們就會注意形象,注意自己的言行?我們在生活中,有諸多行為可以用心理學知識來解釋,愛情亦如此。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近年來,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中,對於心理學效應的考查也越來越多,書本上常見的效應有社會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登門檻效應等,但是選項中會出現其他的一些效應,比如扇貝效應、破窗效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
  • 馬太效應,每個大學畢業生都能經歷的現實差距
    著名的馬太效應就是闡述了這樣的原理,這種原理儘管大學生感覺與自己無關,但是在畢業後幾年往往會親身經歷。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原理應用在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成功學、人生哲學的方方面面。一言以蔽之,也就是說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墨菲定律——沉沒成本、馬太效應
    最常見的故事就是「你曾給一個乞丐零錢,而後有人告訴你那是假的乞丐」「婚姻、愛情一方總是因為曾經的付出而捨不得離開現在讓自己不開心的另一半」「賭博已經輸了很多,還想再贏回來,不然太虧了」「買來的蘋果一段時間沒吃完爛了又捨不得丟掉」……其實以上都是沉沒成本的表現,對於我們來說給乞丐的零錢就是沉沒成本
  • 五大不可不知的心理學效應
    於1948年由伯特倫·福勒提出,該效應指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人格描述,並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並準確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其實不過是那些星座測試描繪了大多數人都會有的情況,只不過是你自己的主觀將你自己代入了。02, 馬太效應馬太效應可以簡略的解釋為: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 經濟學中的哲學之馬太效應
    2、馬太效應的作用   1968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提出這個術語用以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樣地,在同一個項目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結果,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有名,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最後就產生了學術權威。」
  • 馬太效應:生活中,為什麼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生活中,我們常常強調要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其實不管是大人的世界,還是小孩的世界,想要絕對的公平是不可能的。這也是不理智,不成熟的表現。如果你稍微認真地觀察一下生活,就會發現一個普遍而有趣的現象,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馬太效應」。
  • 職場中一定要警惕《聖經》裡的馬太效應
    這則故事出自《聖經·馬太福音》,這個效應就是鼎鼎大名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凡是少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讓他多多益善。其實我們現實生活當中也有不少這樣這樣的例子。小王和小張是大學同學,畢業後進入了同一家公司工作。
  • 心理學:放不下一個人,也許只是「蔡格尼克記憶效應」在作祟
    -01-這世間的事情,都會分兩端,就好像愛情裡,有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歡喜,也有默默承受一切成全他人的辛酸。我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心裡都會有一個放不下的人。事實上,這種情緒,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蔡格尼克記憶效應」。它指人們對於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所以才會戀戀不忘。可能,我們心中始終忘不了的那個人,真的只是因為「蔡格尼克記憶效應」在作祟罷了。
  • 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其實一點都不難,關鍵是要開啟馬太效應
    這讓我們每每想起這類優秀的人,絕對是羨慕嫉妒恨,認為老天爺不公平,為什麼這類優秀的人不是我?那麼這類優秀的人之所以能變得這麼優秀,除了原生家庭條件好、父母的悉心栽培、以及天資聰明外,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其實一定是有的,這個原因就是,在這類優秀的人中,有一部分家庭條件不好的人「手動」開啟了馬太效應。為什麼這麼說呢?
  • |心理學:愛情中的墨菲定律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就是戀愛中的墨菲定律。1、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是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由愛德華墨菲在1949年提出。意思是:如果你擔心某件事情會發生,那無論有多小的概率,這件事必然會發生。在愛情中就是,當你越在乎一個人的時候,你就越害怕失去。因為害怕失去,你會取悅對方,給對方送禮物、討對方開心。
  • 談談馬太效應-虎嗅網
    馬太效應是世界普遍現象,從頂級運動員明星的高回報到普通人的成功,從名聲到社會,從政治到經濟,大多數地方都存在馬太效應。因為馬太效應是一個很堅實的客觀規律,理解得越透徹,越能利用規律,從而實現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變。在經濟領域,馬太效應在不同行業的分布卻是不均勻的,強馬太效應行業和弱馬太效應行業的經營邏輯和方法有很大的區別。
  • 趣侃心理學:吊橋效應——這難道是愛情嗎?
    在一些影視乃是文字作品中,大家應該常常看到以下數見不鮮的情節: 1、美得不像人的女主處在危險中,正值千鈞一髮、生死一線之際,高大帥氣的英雄男主及時出現,救美後與其喜結良緣; 2、兩性在叢林中追來跑去,在角落裡的莫名其妙地有了不經意間的對視,然後羞羞地接吻;
  • 你不知道的幾個實用的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有很多,但有些心理學的效應卻不一定會被人們所熟知,有些效應可以幫助你了解消費者的心理狀態,也有些會讓你明白自己在特定情況下的心理活動,了解心理學的一些效應可以讓你更清楚自己的感受,也能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些心理學的效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