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侵襲溫哥華降雪少 冬眠狗熊甦醒成冬奧隱患

2020-11-28 中國新聞網

  溫哥華冬奧會即將開幕,可問題來了。既然是冬奧會,自然離不開冰和雪,但舉辦地溫哥華卻遭遇暖冬的麻煩,降雪量非常少,而且飽受降雨困擾。在暖冬的「感召」下,一些本該冬眠的動物譬如熊,也很可能出洞搗亂,當地政府已提醒參賽者:熊出沒,注意!

  雪少雪軟影響選手

  在剛過去的1月份,溫哥華白天的氣溫在10℃左右,該地區一月份平均氣溫比往年高出3℃,且降雨較多,降雪量相比往年也明顯偏少,這造成冬奧會一些賽場的積雪嚴重不足。當地氣象部門很無奈,他們表示,從現在起到冬奧會開幕前,賽場附近的氣溫將保持在較高水平,同時還會持續降雨,這都會對賽場積蓄充足的雪量不利。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也撓頭地表示,天氣是溫哥華冬奧會唯一懸而未決的問題。

  無奈之下,冬奧會組委會宣布啟動應急計劃,已組織了45人的團隊,動用多種大型設備,儘量保存賽普裡斯滑雪場的現有積雪。與此同時,組委會還緊急從其他山峰動員了30輛卡車進行運雪作業,目前運來的雪已經填滿了賽道,但賽道之外依然是沒有雪覆蓋的山脊。此外,為了減緩積雪融化的速度,組委會還緊急訂購了大量的乾草墊子,在雪道鋪設厚度近1米,寬2米的乾草保護層。目前,工人們已經藉助直升機,將1000餘捆草墊子鋪在賽道上。組委會表示,還會繼續向山脊上運雪。

  「閉門護雪」多日的賽普裡斯山昨天重新「開張」,迎來了第一批到此訓練的溫哥華冬奧會參賽選手。好在多數人都對目前的場地積雪感覺還不錯,只不過,由於溫度較高導致積雪偏軟,而雪軟會使U形場地選手們的滑行速度減慢,騰空高度會減低30到60釐米左右。

  野生動物光臨賽場

  暖冬所帶來的麻煩不僅僅是雪少,還有那些已經習慣了冬眠的動物甦醒了。距離溫哥華大約125公裡的威斯勒是本屆冬奧會雪上項目的主要賽場。在這個雅致的山中小鎮,隨處可見熊的標識,以提醒當地居民和滑雪者注意防範。

  隨著天氣轉暖,冬眠的狗熊們開始陸續甦醒,一些「不速之客」甚至誤打誤撞來到威斯勒,偶爾會發生熊傷人的事件。2008年,一位名叫韋斯特的加拿大人曾經遭受一頭母熊的襲擊,差點喪命。為了防止鼻子很靈的狗熊們因為聞到食物的味道而闖入市鎮,當地的垃圾桶大多數都是用鐵皮做的,垃圾桶上還用圖示以及文字進行說明,告誡扔垃圾者必須將垃圾袋和廢棄食物仔細地放入垃圾桶並蓋好鐵皮蓋子。除此之外,當地市政府還專門印發指南,向居民和遊客介紹有關應對狗熊的知識。

  除了熊以外,還有一些野生小動物也會侵襲賽場。當地時間本周一,當無舵雪橇的運動員準備在冰道上熱身訓練時,被突然出現的一隻「美洲豹」著實嚇了一跳。雖然後來證實這並非什麼美洲豹,而是加拿大北部特有的一種小山貓,但毫無疑問,這個不速之客的出現給選手訓練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更是比賽時的一個大隱患。陳文

  連結·事故

  1932年在美國普萊西德湖舉行的冬奧會,由於氣溫驟升,冰雪消融,雪道上只殘留薄薄的雪層,結果不少運動員摔得鼻青臉腫。1964年冬奧會在奧地利因斯布魯克舉行。冬奧會開幕前一個月,突遇罕見的缺雪氣候。儘管奧政府積極補救,採取從外地運雪、購買造雪機等措施,但仍因缺雪而釀成兩名運動員喪生的慘劇。一人是英國男子雪橇選手斯基佩齊,另一人是年僅19歲的東道主男子速降運動員米爾恩,兩者均因在雪量不足的滑道上訓練,出現意外而不幸斃命。

  連結·人造雪

  因為地球環境變暖,近幾屆冬奧會都不得不大量選擇人工造雪。2006年在義大利都靈舉行的第20屆冬奧會,自由式滑雪比賽場地全部由人造雪覆蓋,其間組織者使用了20臺大功率造雪機不間斷地工作,以滿足比賽所需。僅此一項,平均每天花費就達1萬到1.5萬歐元。另外,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的水及能量,人造雪所融化的水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人造雪比自然雪平均重五倍,對地表的損害在所難免。

相關焦點

  • 冬奧會賽場「雪流成河」 冬眠狗熊竟然被熱醒
    不過,他還是希望老天爺能夠發發慈悲,讓賽事能夠順利進行  連冬眠的狗熊都熱醒了  有記者笑稱,今年的冬奧會有點像夏奧會。溫哥華日均5~10攝氏度的氣溫不僅給雪上項目帶來了麻煩,也讓不少動物從冬眠中醒來。
  • 狗熊30年沒冬眠 狗熊被虐待成狗牙齒脫落骨瘦如柴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有一隻狗熊,雖沒有被人取熊膽,但卻被馬戲團虐待了30年。已經30歲的狗熊Fifi關在一家動物園裡,這家動物園在1995年就因違反動物福利法被強制停業,Fifi直到被救出之前都與其他三頭狗熊直到去年仍被關在這個廢棄動物園生鏽的鐵籠裡
  • 青島動物園狗熊無睡意鱷魚很亢奮 住暖房不再冬眠
    到了冬天,有些動物為了適應食少天寒的環境,會降低自身體溫進行「冬眠」,這種現象作為動物的正常習性寫入了教科書中。「我到動物園玩的時候發現,不但狗熊不冬眠,而且蜥蜴、蛇、變色龍都不冬眠,這是怎麼回事?」昨天,上小學三年級的小吳撥打早報熱線82888000提出了這樣的疑問。為啥會出現這種反常的情況,昨天記者到動物園進行探訪。
  • 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讓科學家來告訴你
    冷冬或暖冬是怎麼預測出來的?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氣候專家王永光對記者說,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消息,未來數月可能發生弱拉尼娜現象,從一般規律來看,拉尼娜年我國容易遭遇「冷冬」。但是,去年國內外很多組織預測的弱拉尼娜現象實際上並未發生。
  • 是「暖冬」還是「冷冬」?
    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到底有多冷:北京最低氣溫-19.6℃  入冬以來,低溫天氣確實比較多。以北京為例,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6日,全市平均氣溫為-5.2℃,較常年同期氣溫(-3.2℃)偏低2.0℃。
  • 暖冬的成因與利弊
    暖冬這一名詞,以往氣象學上沒有定義,是近幾年氣候變暖而產生的新的氣象名詞,參考氣象學上的暖流、暖鋒、暖氣團等概念,中國氣象局氣候專家,把冬季冷暖這一現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區域整個冬季(全國範圍冬季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氣溫高於常年值或稱氣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開始我國根據WMO的規定起用1971
  • 日本出現大範圍暖冬天氣 多地平均氣溫刷新高
    日本氣象廳稱,降雪不足使得春天的融雪水大幅減少,將導致農業用水不足。暖冬少雪讓一些地區農民蒙受巨大損失。《朝日新聞》稱,在宮崎縣,暖冬使蔬菜成長太快,白菜、捲心菜等蔬菜集中上市,蔬菜價格大幅下跌。菜農前田智宏表示,如果天氣寒冷的話可以通過覆蓋薄膜等方式進行應對,面對暖冬則無計可施;原本3、4月份收穫的蔬菜一下子提前到2月份收穫,一家5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將近2000棵捲心菜只能爛在地裡,價格不到往年的一半。另據《日本農業新聞》稱,日本北部地區每年降雪量豐富,當地建設了很多滑雪場,舉辦各種冰雪節,吸引大量遊客,成為當地農民冬季收入的重要來源。
  • 大溫本周五將迎來新一輪降雪!
    加拿大環境部最新的天氣預測顯示,從本周五(2月3日)至下周二(2月7日),大溫地區將迎來降雪天氣,預計降雪量最高達24釐米。一股來自西南部的潮溼低壓即將襲來,大溫部分地區從本周五至下周二的氣溫將有所下降,白天在2°C-4°C之間,夜裡會降至-3°C到-4°C。
  • 「繼承」與「創新」成為冬奧組委關鍵詞,這五年,「冬奧人」是這樣...
    從2015年12月15日成立至今,北京冬奧組委一直在緊張有序、紮實高效地推進著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的各項籌辦工作。這5年來進行的工作、遇到的困難和挑戰無法一一盡數,記者走訪了幾位在北京冬奧組委工作的冬奧人,由他們來為您講述籌辦中的故事和心路歷程。
  • 歐洲出現千年不遇暖冬(圖)
    莫斯科這兩天白天的室外氣溫還有六七攝氏度;德國、奧地利的雪場遲遲不能開放;由於氣溫升高,流行性感冒甚至在歐洲最北端的斯堪地那維亞國家肆虐;就連愛沙尼亞的熊和英國的刺蝟都不肯冬眠。對於全球氣候變暖的恐慌又一次爆發了,12月12日,多國媒體爭相轉載一則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稱到2040年,北極將不再有冰雪!
  • 今年是暖冬嗎?
    今年會是暖冬,還是冷冬呢? 其實這句俗語總共有兩句話,立冬陰,一冬溫只是前一句,後一句為立冬晴,一冬風,這整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在立冬節氣這一天是陰天的話,那麼今年整個冬天降雪颳風的日子比較少,天氣比較暖和
  • 動物世界裡的熊,分為狗熊和貓熊 你知道嗎?
    動物世界裡的熊,分為狗熊和貓熊。你知道嗎??你知道動物世界中的熊分為幾種嗎?我來給你講一講吧,動物世界中的熊分為六屬九類。第一類:也是熊科動物其中最有名的成員是棕熊,這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冬眠,在冬眠時體溫、心跳和排毒系統都會停止運作,以減少熱量及鈣質的流失,防止失溫及骨質疏鬆。奔跑時速度可達56公裡/時。冬眠期間產仔,每胎1-4仔,春季雌熊常帶小熊在林中玩耍。分布於歐亞大陸,以及北美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
  • 2020年是寒冬還是暖冬?
    拉尼娜 去年冬天我國經歷了一次暖冬,之所以會出現暖冬現象,是因為去年我國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今年我國南方多暴雨,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厄爾尼諾的影響。受厄尼爾諾影響,北半球有可能會出現暖冬現象。比如:去年我國就出現了暖冬。 而拉尼娜現象,更多的會導致北半球出現寒冬,還有可能引發乾旱等。而今年,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並且有可能在冬季時達到頂峰,受拉尼娜現象的影響,我國有可能會出現寒冬。
  • 受暖性高壓脊控制 氣象專家解釋黑龍江暖冬現象
    新華網哈爾濱1月25日電 黑龍江省氣象臺臺長高煜中今天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黑龍江省入冬以來氣溫比常年持續偏高,實屬「暖冬」現象。  高煜中解釋說,入冬之初,東北地區多數情況下受暖性高壓脊控制,南下冷氣流多從我國中西部邊緣一帶經過,其對東北地區影響不大,所以氣溫持續偏高,且降雪偏少。
  • 墨跡天氣以氣象科學技術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據悉,該課題是基於2022年北京冬奧對天氣服務要求更加精準的需求開展的,由北京市科委給予立項支持,墨跡天氣牽頭,聯合北京市氣象臺及北京大學共同負責整個課題的研究內容、技術方案設計與實施,旨在提升針對冬奧賽區/賽道的精細化預報準確率水平。
  • 翻版08奧運「蠟筆頭」:2020冬奧彩繪機即將出爐
    圖:國奧冬奧彩繪諜照 攝影:伊然拉上窗簾/文拉總上周曾報導過國航冬奧彩繪飛機的消息,當時它還在機庫裡抹漆圖:溫哥華冬奧會彩繪機 Jetphotos圖片 攝:Krzysztof Scibiorek 這是2010年第21屆溫哥華冬奧會時,加拿大航空的彩繪塗裝。
  • 京津冀一帶降雪偏少,科學家說可能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你信嗎?
    實際上,降雪和冰雹一樣是一種固態雨,屬於氣溫過低情況下的一種降雨類型,降雪的形成條件與下雨的條件類似,不同的是空氣溫度的不同,降雪是在零攝氏度以下形成的。
  • 中國多地遭遇歷史同期最低溫度 暖冬咋變寒潮?
    說好的暖冬 咋來了寒潮(美麗中國·熱點)  極地渦旋「開閘」南下,我國多地遭遇歷史同期最低溫度  核心閱讀  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最低氣溫將下降至-10℃左右,0℃線將南壓至華南中部一帶。  既然寒潮對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影響到23日才會顯現,為何這兩天江浙一帶已經開始降雪?專家表示,這是因為從16日開始,有幾股冷空氣已經到達我國中東部地區。  孫軍認為,寒潮主體的到來有利於結束大範圍降雪。「本輪寒潮以冷幹氣團為主,而主導降雪的是暖溼氣團。大面積乾燥寒冷的空氣南壓,會減弱甚至抵消暖溼氣流的作用,因此暴雪反而會在寒潮最盛的那兩天休止。
  • 北京降雪日越來越少?歷史數據顯示遞減速度,果然……
    北京下雪是不是越來越少?歷史數據顯示,的確如此,北京的降雪日數正以每10年少1天的速度遞減。2月6日由於北京20個人工觀測站中已有多於10個站點出現零星降雪,達到初雪標準。此次降雪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月6日7時-12時,主要受偏東風影響,低層溼度小,所以此階段觀測到有降雪,但是沒有量級。第二階段是16時-22時,全北京市平均降水0.2毫米,由於鋒面系統過境,受偏北風影響,此次過程屬於鋒面降水。
  • 2020年到2021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一般拉尼娜現象影響,我國可能會出現冷冬情況,但是站在全球變暖的角度之下,逆轉暖冬的可能性暫時還比較小,也就是出現暖冬的可能性還是較大,所以大家要時刻關注拉尼娜現象的發展,如今還是在持續下降之中,這相當於是一個增強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