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圈C劉方:自建物流搭O2O平臺 跑最後3公裡

2021-01-20 TechWeb

O2O在2015年狂飆突進,具體表現上,巨頭爭做聚合平臺,創業公司則在垂直領域深耕。

市場格局似乎已定,但以超市代購為切入的創業公司生活圈C認為這兩種模式之間還有市場機會,這種機會直接表現為用戶的需求並未完全得到滿足。

生活圈C創始人劉方

生活圈C創始人劉方認為,一方面,網上生鮮價格太高,因為要將物流成本分攤在單品中;另一方面,巨頭搭建O2O平臺有流量優勢,但從站點出發的配送模式無法滿足用戶預期。

生活圈C希望打造一個O2O服務平臺,基於兩點:一是以超市為中心,只跑3公裡半徑內的本地生活服務,保證價格和配送速度;二是自建物流團隊,通過標準化服務保證用戶體驗。

需求:線上生鮮電商和線下超市之間

據了解,生活圈C創立於2014年8月,2015年3月正式上線,同年6月獲藍湖資本1600萬美金A輪投資。創始人劉方曾擔任京東副總裁,負責京東商城日百業務,有家樂福、亞馬遜的13年零售經驗。聯合創始人張立民曾任京東物流副總裁,有中國郵政EMS和順豐的27年物流行業經驗。

在創立生活圈C以前,就職京東的劉方看到在本地生活服務方面的兩個強需求。

「第一是用戶沒辦法在網上買到廉價生鮮產品,只能去超市買,網上的生鮮產品需要覆蓋自己的物流成本。」

「其次是京東這樣的自建物流電商做不到快且準,我還在京東的時候就發現,很多顧客要求把貨物送到公司去,然後下班自己再擰回家,這種不方便的根本原因是京東這樣的公司沒法給你承諾——幾點幾分能送到。」劉方告訴新浪科技。

劉方表示,京東做不到並不是因為太大了做不到,而是因為京東的模式是從站點出發,一個配送員從站點出發,往往有一車貨物去分別配送,根本無法保證送貨的具體時間。

此外,網上生鮮電商因為有物流成本需要被覆蓋,只能以「有機、綠色、進口」等產品來追求高單品價,但超市來說,生鮮肉類可能就12元一斤,如果以超市為圓心,輻射3公裡,配送時間就能保證,而且這是一個高頻次的消費場景,所以劉方決定自己創業。

 上遊:傳統企業和網際網路平臺資源互補

具體模式上,生活圈C作為O2O平臺,主要整合上遊與下遊兩方面資源及需求。

上遊方面,生活圈C首先以超市代購切入,利用超市的採購、庫存以及在生鮮方面的價格優勢,實現90分鐘內的配送。

對於超市來說,生活圈C所搭建的平臺可以幫助解決三個方面的需求,首先是目前被線上侵蝕的銷售額,增強線上線下聯動的盈利能力。

其次為流量不穩定問題,一般周末人多、平時人少的局面將得到一定程度調整,便於超市在人力等方面的資源分配。

最後是超市希望得到的大數據,可以根據消費者的數據化信息不斷調整自身策略。長期來看,生活圈C將是超市的資料庫,不是跑腿服務那麼簡單。

 下遊:自建物流保證用戶體驗

下遊方面,生活圈C通過自建物流來保障用戶核心體驗:準時送達和優質服務。

劉方表示:「之前有考慮找物流眾包公司,但要保證顧客要有好的用戶體驗,就沒有辦法通過把物流外包去做。大家都覺得京東的送貨體驗好,就是因為有自己的物流團隊。」

目前,除了90分鐘內快速送貨,生活圈C還會要求快遞員主動提出幫顧客把垃圾帶走,提供額外價值。

另外,如果用戶有超市以外的需求,比如順便在超市外的菸酒店買香菸、報紙雜誌之類的,生活圈C也要求快遞員滿足。

截止2015年7月底,生活圈C的活躍用戶20萬,日訂單量在7000單左右,客單價90元。

重模式O2O:3公裡配送,年內只做4城市

生活圈C於4月20日覆蓋了北京,6月20日登陸上海,一個月後完成覆蓋。

對於O2O普遍的快速地推模式,劉方表示:「現在我們只做這兩個城市,下半年會到深圳和廣州,並主要以這4個城市為主,因為我們這種模式的O2O還處在初級階段,適合那些電商很發達、人口密度大、交通比較擁堵的地方。而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B2C都不是很發達,逛超市反而是一種生活享受。」

然而,本地生活服務O2O來說,目前行業競爭激烈。一種來自垂直領域;第二種是和京東到家之類的平臺之間的競爭。

在劉方看來,垂直領域的創業公司業務更加專注,有利於把市場蛋糕做大,而且生活圈C本質上是一個解決「3公裡配送」的平臺,和服務供應的垂直領域創業公司之間並不衝突。

另一方面,京東到家走的是輕資產的模式,物流採用的是眾包模式,而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商品、供應鏈甚至服務都不能實現控制,那用戶體驗便無從談起。

「自建物流會走上重資產模式,但我們沒有庫存成本,在超市代購做好之後,就能切入送藥、洗衣服、送餐等更多的生活服務中去。聽起來業務很多,但實際上,我們所有的業務都是基於本地生活運營網絡上,在3公裡的半徑內,聚焦都市家庭的需求,我們覺得大有可為。」劉方告訴新浪科技。

相關焦點

  • [雜誌文章]京東自建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本文對京東自建物流配送模式進行了研究。在分析京東自建物流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從配送、成本、員工管理等方面闡述了在京東自建物流配送模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後針對問題提出相關的對策與建議。所以京東投入大量的資金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體系,但是在規模較小的情況下,也導致了物流成本的增高,而且這些成本還是由消費者自己承擔,最終還是間接的增加了消費者的購物費用,削弱了京東網絡購物價格低的優勢。2.3物流人員增多,管理壓力增大京東自建物流配送需要大量的物流員工,為社會提供了就業崗位。
  • 果殼做o2o經驗諮詢平臺「在行」 究竟行不行?
    而這種情況並不專屬於:前任,對於果殼網出品的o2o經驗諮詢平臺「在行」,倪叔也有類似的複雜情感。  2015年3月,姬十三親自站臺宣傳新產品「在行」,背靠認知盈餘理論,以共享經濟開o2o經驗諮詢的風氣之先,倪叔亦一度對其模式頗為看好。
  • 電商網狀物流將被深入「毛細血管」小物流渠道取代
    因此,一張張深入「毛細血管」的小物流網絡將取代電商時代的網狀物流系統。   2、物流系統的搭建多由自建運力和眾包運力組成,社區和商圈成為戰略資源,對人員和訂單的管控成為線下服務質量控制的兩個關鍵。   3、一個物流網絡的壁壘就在於規模與效率的加成效應。
  • 電商物流不分家,快遞櫃能解決中東電商最後一公裡的挑戰嗎?
    4月24日至25日,ECOMM MENA 2019(中東北非電商論壇)組織了來自多家物流服務商就「中東最後一公裡的挑戰和機遇」進行了圓桌討論,俄羅斯快遞公司CDEK,歐洲物流LastMile Experts,中東電商物流新秀iMile,沙特物流S:Mile和國際貨代Freightworks以及中東快遞櫃服務商BeCode等一起進行了討論。
  • 斷臂跑神:要繞地球跑一圈,已經完成3萬6千公裡?
    今天,有跑步愛好者微博爆料:這位跑步大神,出生在夏威夷的Jason,他要繞地球跑一圈,已經跑了3萬6千公裡,還差4000公裡。
  • 從京東菜鳥最新布局分析電商物流的發展模式,並對亞馬遜物流模式...
    (一)京東物流 1.達達併入京東到家,打造最大本地生活物流平臺 京東到家和達達合併的商業邏輯又是什麼呢?據悉,京東到家與達達戰略合併後的全新布局是從四個方面整合與升級: 業務結構:合併後的新公司,將包含兩大業務版塊:眾包物流平臺+超市生鮮O2O平臺。
  • 40000公裡!69歲「硬核」老人繞跑地球一圈!
    海滄「最硬核」老人 ——69周歲的林致平 耗時7年10個月跑完40075.7km 整整繞地球一圈!至此,海滄長跑協會會長林致平也完成了繞跑地球第一圈40075.7公裡的目標!!
  • 2016中國快遞「最後一公裡」峰會在京舉行,光合生物籤約綠色物流包裝供應平臺合作協議!
    10月20日,由國家郵政局指導,中國郵政快遞報社主辦的2016中國快遞「最後一公裡」峰會在京舉行。
  • 以「無界零售」概念布局最後一公裡
    消費升級意味著最後一公裡成為可觀的市場。就京東在最後一公裡的嘗試和布局來看,龍寶正介紹,早在2007年,京東就決定自建物流,對物流基礎建設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建立了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六大物流網絡,自主把握的節奏和資金、技術等投入使得流通效率大幅提升,這些都為最後一公裡環節創造了比較好的客戶體驗。
  • 劉方:中國大電影產業需要形成「狼群」效應
    國際雲端工作室中國區CEO劉方    1月14日,在2017首屆中國電影工程技術產業論壇舉行前期,國際雲端工作室中國區CEO劉方接受新華網專訪,詳解中國電影工程技術產業論壇舉辦的初衷以及中國電影當前技術發展的階段性問題。
  • 網絡貨運平臺相較於其它物流平臺有哪些區別
    行業放開後,今年很多貨運平臺一下子湧入了這個市場。物流領域的數位化進程已然在加速,疊加政策的引導,物流企業紛紛涉足網絡貨運領域。越來越多的大型物流企業獲得「網絡貨運」許可,開啟「網絡貨運」模式。好夥伴網絡貨運平臺服務商好夥伴藉助於強大的信息服務平臺和網絡優勢,通過網絡貨運平臺為各企業實現了全國城市之間縱橫交錯、真正立體化貨物快運提供門到門、點到點的服務,一票到底,保價貨物貨損、運費保理、貨丟按保價賠償,貨物運輸途中全程提供BDS定位,並實時跟蹤在途信息。
  • 京東物流成「最後一公裡」典範!行業龍頭先行一步!
    9月23日,2020年快遞最後一公裡峰會在北京舉行,主要目的就是推動快遞「最後一公裡」實現更加暢通、高效,安全。 目前快遞「最後一公裡」面臨很多難題,比如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相對滯後,快遞進村難成為一個制約短板,包裝廢棄物回收等痛點。
  • 天津雲商智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海平線物流4.0平臺
    2.3示範作用——為中國政府部門、製造企業、商貿企業、物流企業和IT企業如何推動物流數位化發展,有效利用、深度開發、有序集成和應用起到積極和深遠的示範作用。「海平線」智慧物流4.0平臺所處的智慧物流行業是目前創投圈發力的新風口,產生大量的獨角獸企業將是必然。
  • 訂單量減少 資金壓力大 渠道不順暢 如何打通國際物流「最後一公裡」
    打造「千億物流」須五「圈」發力「我從2008年就開始呼籲培養人才,可是人才的培養非常艱難。」金華市現代物流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寧說,專業物流人才的培養跟不上物流業務的爆發式增長。除了人才、運輸車輛、貨物等有形的,還有無形的服務,如銀行服務、政府政策等。
  • 多吃3根香蕉,就要跑5公裡才能消耗?萬萬沒想到吧!
    3根香蕉能有多少熱量?327大卡!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相於跑步5公裡消耗的熱量。 想當年參加運動會,跑完800米(0.8公裡)就累到懷疑人生,5公裡跑完,可能就感受不到腿的存在了吧……
  • 開車繞地球50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照片裡的貨車司機叫胡從銀,安徽蚌埠人,自2000年從事貨運行業開始,至今已有20年了,安全行駛裡程超200萬公裡,相當於繞地球50圈0102加入貨運公司,固定線路跑運輸2015年,胡銀從經人介紹加入杭州的一家貨運公司,結束了到處奔波的貨運生活,開始跑從杭州到長沙的固定線
  • 漳州:精準施策 讓物流「跑」起來
    物流企業,一頭連著供給,一頭連著需求,同時還聯動生產企業的上下遊。受疫情影響,物流行業現在面臨不同程度的經營壓力。為此,漳州出臺獎勵政策,發揮公共物流配送信息平臺作用,推動物流企業提高配送效率。王從東所在的物流公司經營著漳州至周邊省市的公路貨運,有32臺車178名員工。春節後本是他們最忙的時候。
  • 「奪冠」中國物流下半場:誰在撬動B端萬億市場?
    之所以把電商自建物流單獨拿出來分析,是因為它與社會上的第三方快遞,在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產品創新、末端觸達體驗等方面,有著本質的區別,物流江湖的未來,電商自建物流也越來越靠近行業的C位。蘇寧物流,在衝擊行業C位的路途中,正在面向B端,講述新故事。苦練"內功" 醞釀衝刺未來的底氣要探尋蘇寧物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
  • 金山衛"物流匯"成長為全國最大物流企業集成化服務平臺
    金山海堤旁僻靜的荔浦路上,綠樹掩隱中有座老舊的紅磚砌成的醫藥倉庫,如今這兒成了一家產業網際網路企業、全國最大的物流企業集成化服務平臺——新躍「物流匯」的大本營。5500多家加盟「物流匯」的中小微物流企業,把平臺視作物流創業的「貼心保姆」和「最大外包服務商」。
  • 馬雲、沈國軍、郭廣昌、劉強東為何看上冷鏈物流?
    嘿客是順豐旗下網購服務社區店,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功能是完成了電商「最後一公裡」功能的鋪設,並和順豐的冷鏈物流體系形成一體。「隨著順豐冷鏈物流對外開放,當合作夥伴訂單需求增多,冷鏈物流的布局也將提速,未來四線城市也會考慮下沉。」順豐優選CEO李東起說,今年冷鏈物流拓展速度視生鮮電商發展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