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在2015年狂飆突進,具體表現上,巨頭爭做聚合平臺,創業公司則在垂直領域深耕。
市場格局似乎已定,但以超市代購為切入的創業公司生活圈C認為這兩種模式之間還有市場機會,這種機會直接表現為用戶的需求並未完全得到滿足。
生活圈C創始人劉方
生活圈C創始人劉方認為,一方面,網上生鮮價格太高,因為要將物流成本分攤在單品中;另一方面,巨頭搭建O2O平臺有流量優勢,但從站點出發的配送模式無法滿足用戶預期。
生活圈C希望打造一個O2O服務平臺,基於兩點:一是以超市為中心,只跑3公裡半徑內的本地生活服務,保證價格和配送速度;二是自建物流團隊,通過標準化服務保證用戶體驗。
需求:線上生鮮電商和線下超市之間
據了解,生活圈C創立於2014年8月,2015年3月正式上線,同年6月獲藍湖資本1600萬美金A輪投資。創始人劉方曾擔任京東副總裁,負責京東商城日百業務,有家樂福、亞馬遜的13年零售經驗。聯合創始人張立民曾任京東物流副總裁,有中國郵政EMS和順豐的27年物流行業經驗。
在創立生活圈C以前,就職京東的劉方看到在本地生活服務方面的兩個強需求。
「第一是用戶沒辦法在網上買到廉價生鮮產品,只能去超市買,網上的生鮮產品需要覆蓋自己的物流成本。」
「其次是京東這樣的自建物流電商做不到快且準,我還在京東的時候就發現,很多顧客要求把貨物送到公司去,然後下班自己再擰回家,這種不方便的根本原因是京東這樣的公司沒法給你承諾——幾點幾分能送到。」劉方告訴新浪科技。
劉方表示,京東做不到並不是因為太大了做不到,而是因為京東的模式是從站點出發,一個配送員從站點出發,往往有一車貨物去分別配送,根本無法保證送貨的具體時間。
此外,網上生鮮電商因為有物流成本需要被覆蓋,只能以「有機、綠色、進口」等產品來追求高單品價,但超市來說,生鮮肉類可能就12元一斤,如果以超市為圓心,輻射3公裡,配送時間就能保證,而且這是一個高頻次的消費場景,所以劉方決定自己創業。
上遊:傳統企業和網際網路平臺資源互補
具體模式上,生活圈C作為O2O平臺,主要整合上遊與下遊兩方面資源及需求。
上遊方面,生活圈C首先以超市代購切入,利用超市的採購、庫存以及在生鮮方面的價格優勢,實現90分鐘內的配送。
對於超市來說,生活圈C所搭建的平臺可以幫助解決三個方面的需求,首先是目前被線上侵蝕的銷售額,增強線上線下聯動的盈利能力。
其次為流量不穩定問題,一般周末人多、平時人少的局面將得到一定程度調整,便於超市在人力等方面的資源分配。
最後是超市希望得到的大數據,可以根據消費者的數據化信息不斷調整自身策略。長期來看,生活圈C將是超市的資料庫,不是跑腿服務那麼簡單。
下遊:自建物流保證用戶體驗
下遊方面,生活圈C通過自建物流來保障用戶核心體驗:準時送達和優質服務。
劉方表示:「之前有考慮找物流眾包公司,但要保證顧客要有好的用戶體驗,就沒有辦法通過把物流外包去做。大家都覺得京東的送貨體驗好,就是因為有自己的物流團隊。」
目前,除了90分鐘內快速送貨,生活圈C還會要求快遞員主動提出幫顧客把垃圾帶走,提供額外價值。
另外,如果用戶有超市以外的需求,比如順便在超市外的菸酒店買香菸、報紙雜誌之類的,生活圈C也要求快遞員滿足。
截止2015年7月底,生活圈C的活躍用戶20萬,日訂單量在7000單左右,客單價90元。
重模式O2O:3公裡配送,年內只做4城市
生活圈C於4月20日覆蓋了北京,6月20日登陸上海,一個月後完成覆蓋。
對於O2O普遍的快速地推模式,劉方表示:「現在我們只做這兩個城市,下半年會到深圳和廣州,並主要以這4個城市為主,因為我們這種模式的O2O還處在初級階段,適合那些電商很發達、人口密度大、交通比較擁堵的地方。而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B2C都不是很發達,逛超市反而是一種生活享受。」
然而,本地生活服務O2O來說,目前行業競爭激烈。一種來自垂直領域;第二種是和京東到家之類的平臺之間的競爭。
在劉方看來,垂直領域的創業公司業務更加專注,有利於把市場蛋糕做大,而且生活圈C本質上是一個解決「3公裡配送」的平臺,和服務供應的垂直領域創業公司之間並不衝突。
另一方面,京東到家走的是輕資產的模式,物流採用的是眾包模式,而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商品、供應鏈甚至服務都不能實現控制,那用戶體驗便無從談起。
「自建物流會走上重資產模式,但我們沒有庫存成本,在超市代購做好之後,就能切入送藥、洗衣服、送餐等更多的生活服務中去。聽起來業務很多,但實際上,我們所有的業務都是基於本地生活運營網絡上,在3公裡的半徑內,聚焦都市家庭的需求,我們覺得大有可為。」劉方告訴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