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一個月前水友們靠著蹲守直播間,剛把鬥魚送上了納斯達克。
結果喬碧羅殿下的一場「顏值主播」鬧劇,讓網友們立馬紛紛改口,把對鬥魚的「恭喜」,變成了「節哀」。
所幸這場鬧劇,並沒有讓直播的江湖蕩起多少漣漪。鬥魚和虎牙一前一後相繼發布了2019年Q2季度財報。原本擔心受此影響,結果雙方的付費用戶,都在第二季度保持著一定幅度的提升。
在熊貓TV退出後,遊戲直播市場三分天下變為了雙雄爭霸,鬥魚直播創始人、CEO陳少傑的一句「我們都是遊戲直播,差異相對較小」,嘴上這麼一說,但在布局和拉新上,雙方的爭奪看起來更加白熱化。
流量主播=平臺的收款二維碼
喬碧羅被鬥魚徹底封殺,張大仙轉投了虎牙。
這對鬥魚、虎牙兩家來說,都是大事件。畢竟平臺對主播帶來的利益一向敏感——流量主播等同於平臺的收款二維碼。
此次發布的第二季度,鬥魚18.73億營收同比增長了133.2%,虎牙20.105億的營收同比增長了93.6%。
其中,鬥魚的直播營收為17.083億元,佔到了總比重的91.2%;虎牙的直播業務收入為19.22億元,佔收入比重的95.57%。
超高比重的收入能力,讓平臺在頭部主播的排兵布陣上,更是要拿捏得穩準狠。
知名主播就等於有了流量保障,是平臺間角力的砝碼。於是,就有了張大仙從鬥魚到虎牙的「出走」,以及今年PDD從老東家到鬥魚的「加入」。
這些主播的吸金能力到底有多強?
雖然不清楚給喬碧羅殿下怒刷10萬禮物,是否有寫好的劇本,但在直播平臺上為主播一擲千金的故事,這並不是第一出。
曾經的「鎮江會計挪用890萬公款」案,就是因為其中160萬的金額,拿去打賞了當時的「鬥魚一姐」馮提莫,而迅速傳遍了網絡。
這不僅讓馮提莫牽連其中,還讓案子中的「會計」,獲刑7年。儘管也被吐槽說平臺有監管失責,但直播平臺強大的營業能力,大家是明目在心的。
PDD劉謀回歸直播的當天,還曾一度讓鬥魚的伺服器癱瘓。僅僅在兩個小時內,PDD的直播間就被「粉絲朋友們」刷到了100級。意味著120分鐘裡,他所收到的禮物打賞金額,近2300萬人民幣。
付費用戶的增長=主播+造星能力+布局
之所以說直播平臺,成也主播,敗也主播,是因為直播間裡的不少用戶,都願意為自己的喜愛買單。
從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看,虎牙的MAU(月活用戶)達到了1.44億,同比增長了57.3%,移動端的平均MAU也達到了5590萬,同比增長了31.1%。
再來看鬥魚,MAU 為1.628億,同比增長了32.6%,平均移動月活數為5060萬,同比增長了42.5%。
相比之下,虎牙在移動端比重更大,更能適應未來5G時代移動端流量的市場。
但在付費用戶的規模上,鬥魚卻是勝出不少。鬥魚第二季度的付費用戶有670萬,同比增長了123.3%,而虎牙只有490萬,同比增長46.7%。
靠著付費用戶的高速增長,鬥魚能在上市前扭虧為盈,相比之下虎牙開始有些後勁不足。
從今年Q2的財報來看,虎牙直播的官方賽事有95項之多,總觀看人次超6.2億,自辦賽事觀眾人數7200萬。雖然數據上還不夠成熟,但轉播賽事、籤約電競戰隊入住、自建戰隊、籌建電競公司,再到圍繞賽事、遊戲、俱樂部做內容加工、自建賽事,本身也非一蹴而就的過程。
只不過在吸引用戶上,鬥魚的「造星」方式顯然更為成功。
當虎牙上知名主播還停留在JY、騷男等早期主播時,鬥魚已經成功地將智勳、一條小團團等成功打造成新一代的流量主播,且從鬥魚以外的平臺上還收割了大量流量。
智勳是從鬥魚TV的顏值板塊,被挖掘到了英雄聯盟的板塊。和陳赫、羅雲熙、張彬彬等明星同臺參與的電競綜藝裡,也讓他「電競霍建華」的稱號傳遍了網絡。就連抖音上的不少陪玩帳號,只要發布智勳「魔教中人」的視頻,都很容易收穫大規模的流量。
單一的營收結構是把雙刃劍
雖然依靠主播,很容易快速帶來肉眼可見的收益增長,但單一的營收結構,對於平臺來說卻是硬傷。
虎牙的廣告和其他業務收入,僅佔總收入比例的不到5%,鬥魚的廣告和其他營收也只佔到了總營收的8.7%。
為此,虎牙的母公司YY歡聚時代,已經將業務拓展到了涵蓋即時通訊、短視頻、直播在內的全方位視頻產品和服務,定位為世界領先的社交媒體平臺,注重海外用戶的增長。
YY歡聚時代旗下即時通訊平臺imo的月活用戶也達到了2.119億,全球短視頻移動端月活用戶達到了9030萬,全球直播移動端月活用戶達到1.409億。
單是在二季度,YY歡聚時代還完成了兩批總計10億美元可轉債券的發行,主要就是用於全球化業務的擴張。對BOGO的收購,也在第二季度多產品的當中,起到了作用。
老對手鬥魚也布局了電商、美食、戶外、綜藝等多領域,甚至也嘗試了觀看付費,但始終收效甚微。
今年3月,鬥魚曾藉機獨播DOTA2「夢幻聯賽S11」,試水電競付費觀賽。原本只需6元就能「辦卡」觀看,最終在觀眾的怨氣裡潦草作罷。甚至還被冠以「強制」和「吃相難看」的詬病。
一計不成,鬥魚又將視線轉向了離錢更近的電商。
從2016年開始,鬥魚就嘗試和網易考拉合作。2017年又攜手京東生鮮,2018年618鬥魚則是直接讓平臺的618位主播,24小時不間斷帶貨。可當天節目的累計播放量,卻只有4327萬。
本想借平臺優勢,探索電商導流進行變現,卻不成想,京東和網易都大呼:帶不動。
自建商城「魚購」,也因為物流、供應鏈的短板,無法很好地承接其核心競爭力的釋放——直播帶貨。如今再看「魚購」,商品詳情頁上「404」的大字,已經宣布著鬥魚在電商領域落得一地雞毛。
儘管鬥魚平臺上除遊戲直播以外,仍然保有科技、戶外、音樂、影視等拓展內容,且在鬥魚的視頻站中,推出了類似嗶哩嗶哩的UP主頻道服務,但相對於B站的專題分類,鬥魚還十分不成熟。
再加上如今快手也在遊戲領域加大了投入,在三四線城市、安卓機使用人群中,衝擊著虎牙和鬥魚的用戶。
無論是鬥魚、虎牙還是虎牙的母公司YY歡聚時代,都不由地會被市場推著前行,擺脫單一的盈利模式,實現更加多元化的產品體系,是他們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