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中不知名的小行星,水含量竟然是地球的26.5倍!

2020-12-01 探索科學路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會用到水,地球表面上也存在著資源充足的水,似乎人們就以為地球才是太陽系中水資源含量最多的一個星球,畢竟很多星球上想孕育出生命就必須要有水,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太陽系中有很多的小行星,而這些不知名的小行星上居然蘊含的水比地球上水資源更加的多!

科學家們一直忠於探索這樣的星球,忠於利用高科技探測器在距離地球幾十億公裡之處發現了一顆小行星,質量比月球還要小的多,可是就是這樣一顆不起眼的小行星內水資源的含量竟是地球上水資源的一倍之多,科學家們也給這顆行星命名了名字,稱之位歐羅巴,但其實太陽系中水含量遠遠超過地球的行星還有很多,比如很早之前就被人們發現的冥王星,兩者之間的水資源含量也是不相上下!

科學家們為了探索行星中具體的水資源含量達到了多少,特地進行了一次模擬的測驗和預估,為的就是看看太陽系中還有哪些星球中的水含量到底體積有多少!實驗也得到了一個結果,其中水含量最多的遠遠不是剛剛咱們說到的木星的第二顆衛星歐羅巴,其中水含量最高的行星就要數木星的第三顆衛星了,現在看來這顆行星不僅是木星的最大一顆衛星更是水資源含量最高的一顆行星了,因為它是地球的26.5倍,這個數字相當的驚人了,但是科學家們也無法解釋為什麼這顆行星中的水含量這麼的豐富!

剛剛咱們也說了,生命的孕育條件之一就是需要水,人類最早的形態就是由單細胞發展得來的,所以一旦在太陽系中的其它星球上發現水,那麼在很久之後就很有可能發現新的生命,這必然是科學的一大進步!

相關焦點

  • 隼鳥一號在小行星樣品發現了與地球海洋非常相似的水!
    結果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的兩位宇宙化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這顆小行星含有大量的水,而且是與地球海洋非常相似的水。據此,研究小組估計,地球上多達一半的水可能來自數十億年前的小行星和彗星撞擊。這項研究是首次對小行星表面的樣本進行水檢測。目前科學界的共識是,小行星是由太陽系形成後遺留下來的物質構成的。
  • 太陽系中只有地球表面有水和氧氣,都從哪來的?一種外來一種自造
    我們的地球最奇特的地方,就是表面有大量液態水,大氣層中有比例很高的氧氣(佔地球空氣成分的21%),這在整個太陽系中都是獨一無二的。那麼這些水和氧氣它是怎麼來的呢?從已有的天文觀測中發現,水這種物質可以說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東西,在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中,很多星球上都有大量的水,比如像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土衛六、海衛一等比地球體積小得多的星球上,所擁有的水資源量竟然比我們地球上還大不少。
  • 太陽系巖石行星竟然天生有水?地球上的水是怎麼來的?
    隨著地球的逐漸冷卻,地球上的水汽凝結,在地面聚積並形成了海洋。另一種說法是小行星不停撞擊地球,給地球帶來了大量的水。太陽繫於45億年前從一片星雲中形成。像地球這樣的大行星是逐步吸收空間中的物質一點點長大的。從45億年到38億年之間,那些沒能長成大行星的小個頭星體,還有數量巨大的小行星,在引力作用下和那些大行星相互碰撞。一般認為,在大約45億年前,地球和一個火星大小的星體相撞,形成了月球。
  • 科學菌:你喝的水,或許是某個小行星送到地球來的?
    地球:我不製造水。小行星、彗星:我們只做水的搬運工。水與生命息息相關。
  • 神秘小行星隱匿太陽系中,向地球發動隕石「偷襲」
    從下面隕石樣品的偽彩色顯微鏡照片中,可以觀察到獨特的角閃石晶體。livescience.com網站近日報導,研究人員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中發表論文闡述了一顆巨大的小行星,它隱匿在太陽系中某處,曾向地球「投擲」出了一塊巨大隕石。
  • 昨日,一顆「戴口罩」的巨型小行星飛掠地球
    2020年4月26日,紫金山天文臺觀測到它相對恆星背景的運動是這樣的——▲紫金山天文臺觀測到的1998 OR2 小行星運動(來源:人民日報微博)這顆名為1998 OR2的小行星,昨日最近時離我們630萬公裡——相當於地月距離的16倍。似乎很遙遠啊。
  • 宇宙中的家——太陽系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我們活在銀河系裡的一個寧靜的角落,我們的家是太陽系。一個四十五億年的構造, 繞著銀河系中心。以二十萬公裡/時公轉,每2.5億年公轉銀河系一周。我們的恆星是太陽, 位於太陽系中心。
  • 太陽系中的有趣科學
    金星的大氣壓強非常大,為地球的92倍,相當於地球海洋中1千米深度時的壓強(看來我們找到探測器失聯的原因了,它們很可能是被強大的大氣壓直接壓癟了)。此外,金星大氣中還有一層厚達20~30千米的由濃硫酸組成的濃雲。"金星12號"在12月21日向金星下降的過程中,探測到金星上空閃電頻繁、雷聲隆隆,僅在距離金星表面11千米下降到5千米的這段時間就記錄到1000次閃電,有一次閃電竟然持續了15分鐘!
  • 地球上的水到底來自於哪裡?科學家的解釋,令人難以置信
    近期,有法國的科研團隊在natue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報告,報告中提到我們的地球形成之初是乾燥的,數十億年來,不斷潮溼最後形成現在的狀態。那麼地球上的水分到底來自於哪裡呢?有化學家勞雷特分析稱,地球上的水分來自於小行星或者彗星,這些地外天體撞擊地球後,就形成了最早期的水分。
  • 研究顯示,太陽系可能存在原初黑洞,半徑5釐米質量是地球15倍
    科學家最新的研究顯示,太陽系神秘的第九大行星之所以一直無法觀測到,因為它可能不是一顆「行星」,而是原初黑洞,它的半徑約為5釐米,但質量卻是地球的5~15倍。天文單位是指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約1.5億公裡。物理學家觀測賽德娜的繞日軌道,發現它的軌跡有些「古怪」,不在黃道面內,同黃道面有很大的傾角。這與以前觀測天王星(太陽系第七顆行星)軌道異常相似,猜測天王星之外可能還存在未發現的行星,給它提供了額外的引力,幹擾了天王星的軌道。此猜測最後得到了確認,人們發現了太陽系第八顆行星的海王星。
  • 一顆矮行星大小的神秘小行星潛伏在我們的太陽系中
    太陽系的某個地方有一顆巨大的小行星,它向地球投擲了一塊大石頭。 研究人員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些太空巖石的礦物構成提供了有關"母小行星"的線索,這顆小行星誕生了一顆流星。 科羅拉多博爾德西南研究所的行星地質學家Vicky Hamilton在聲明中說:"這些隕石中有些以礦物為主,為在低溫和高壓下暴露於水提供了證據。"其他隕石的組成指向在沒有水的情況下加熱。
  • 太陽系類地行星中,地球竟然與小行星碰撞的概率最高,水星最低
    紐西蘭的科學家統計了直徑在1000米以上的小行星總數,並結合其飛行特點,測定出了小行星與行星相撞的概率。在太陽系類地行星中,其中概率最低的是500萬年才可能發生一次碰撞的水星,其次是150萬年才可能發生一次碰撞的火星以及30萬年才可能發生一次碰撞的金星,我們的地球的概率最高,16萬年就有可能發生一次碰撞。
  • 太陽系類地行星中,地球竟然與小行星碰撞的概率最高,水星最低
    紐西蘭的科學家統計了直徑在1000米以上的小行星總數,並結合其飛行特點,測定出了小行星與行星相撞的概率。在太陽系類地行星中,其中概率最低的是500萬年才可能發生一次碰撞的水星,其次是150萬年才可能發生一次碰撞的火星以及30萬年才可能發生一次碰撞的金星,我們的地球的概率最高,16萬年就有可能發生一次碰撞。
  • 當小行星在太空中打了一個水漂……
    在石頭的速度為3.5米/秒,入水角度大於55度時,就無法打水漂了,而當入水角度在20度左右,將獲得最佳彈跳效果。而如果返回時與大氣界面的夾角過小,就相當於在大氣上打水漂,有可能無法落地,最終跳出地球範圍。為了讓返回艙能夠既通過打水漂減速,又不被彈走,就需要科學家們進行精密的計算和設計了。  太空裡充滿了石塊和冰塊,有些是早期太陽系形成時剩下來的小行星、彗星,有些是小行星撞擊行星,濺射產生的石塊。
  • 地球上的水可能來自於行星本身,而不是彗星或小行星
    新研究發現,地球上的水可能來自於行星形成時存在於太陽系內部的物質,而不是彗星或小行星所提供。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地球上的水可能來自於行星形成時存在於太陽系內部的物質,而不是遙遠的彗星或小行星所提供。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期刊,這意味著地球可能一直都是含水的 。
  • 太陽系這顆星球,水含量是地球11倍多,科學家稱為「超級蓄水池」
    隨著人類航天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特別是太空探測器的勘探中,科學家們發現地球並非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水的星球。在太陽系中,還有另外一顆星球上存在水,這個星球不僅存在水,其水的總量要比地球上水的總量多很多。那麼,這顆星球是哪顆呢?
  • 太陽系這顆星球,水含量是地球11倍多,科學家稱為「超級蓄水池」
    隨著人類航天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特別是太空探測器的勘探和發現,科學家們發現地球並非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水的星球。在太陽系中,還有另外一顆星球上存在水,這個星球不僅存在水,其水的總量要比地球上水的總量多很多。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地球水候選來源:被稱為頑輝球隕石
    地球和其他行星從太陽星雲中匯聚在一起,該區域被認為離年輕的太陽太近,水無法凝結。取而代之的是,水會凝結在木星附近的年輕太陽系的輻射之外。如果真是這樣,在太陽系的早期,將水輸送到地球需要繞行路線。像流星這樣的小行星形成於木星以外,因此富含碳和水。但是這些小行星中的物質未能通過關鍵的測試。為了查看地球上的水與小行星上的水是否相同,天文學家比較了同位素。例如,氫的每個原子都具有相同數量的電子和質子,但某些中子比其他中子更多。根據氫,氧和其他元素的同位素組成,科學家得出的結論是,小行星的水和巖石物質與陸地物質不匹配。許多水和其他物質必定來自其他來源。
  • 我國小行星探測計劃啟動,探測目標為2016ho3小行星,它上面有啥
    小行星是太陽系中數量最多的小天體,僅在小行星帶就至少有50萬顆,而在地球軌道還有一些近地小行星,如果有地球遭遇的話,體積較小的會形成大氣層中的流星現象,而質量較大的則可能會造成災難,如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科學家認為就是一個直徑8公裡左右的小行星撞到地球上造成的。
  • 木衛三水含量可能比地球多30倍以上,有1條長達7800公裡的痕跡
    因為木衛三主要由矽酸鹽巖石和冰塊組成,所以從密度來看,巖石和水的比例是相等的,也就是說,差不多一半是巖石結構,另一半是水(或水冰物質)。據探測數據顯示,木衛三地下約200,000米深處存在著一大片深海,深海深度可達1,000公裡,其含水率據估計已超過30倍,其中含有太陽系中液態水含量最高。看到這,也許有些朋友會有疑問,在這浩瀚的海洋裡,是否還存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