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朱敏)夏天把熱能「埋」在地下,冬天再「抽」出來取暖,只要空調一半的運行費用,就能享受四季如春的景致,還能呼吸清新自然的空氣。這一切,只要把蘊藏在長沙地表下淺層的地溫能開發利用出來,就有希望實現。昨日,國家大調查項目《長沙市淺層地溫能資源調查評價》在長沙通過評審,質量等級評定為優秀。專家稱,長沙地區富含的淺層地溫能如果得到充分開發利用,不僅能減少對煤的消耗,還能減少有害氣體排放,估算每年可節約7.63億元的環境治理費,甚至可能改變湖南的供暖製冷格局。
一年可省標煤近2000萬噸
據項目承接單位湖南省地勘局402隊介紹,長沙市淺層地溫能可利用資源量為557億千焦每年,折合標準煤1904萬噸每年,經濟價值每年近13.3億元。
「開發利用淺層地溫能主要是運用『熱泵』原理。『熱泵』跟『水泵』類似,不過『熱泵』傳遞的是熱能。」專家表示室內環境和地層土壤中的溫度一般具有一定溫差。冬季用熱泵把地下的熱能「抽」出來,供給室內採暖,夏季再把室內的熱能「取」出來,排放到地下儲存起來。這樣就能保持地溫能量的動態平衡,使淺層地溫能得以長期循環利用。專家介紹,通常熱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開發多用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
淺層地溫能的應用形式主要是地下水地源熱泵、地埋管地源熱泵兩大熱泵類。此次研究的一個重大成果,就是對兩大熱泵類進行了適宜性分區。
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區內大部分面積(82.31%)不適宜地下水地源熱泵的開發利用;只有17.69%的面積較適宜,適宜區則沒有。
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區內大部分面積均適宜地埋管地源熱泵建設,其中62.57%的面積為適宜區,主要分布在湘江以西的星城鎮——坪塘鎮一帶,湘江以東的大託鋪、撈刀河、瀏陽河沿岸一帶。
也就是說,今後長沙市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的主要類型是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
長沙已有27個開發利用示範工程
綜合淺層地溫能工程開發利用調查、長沙市政部門提供的相關資料可知,長沙現有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示範工程27個,多為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雙U),建築類型以小規模的別墅為主,商住樓次之。
據悉,目前湖南省地勘局402隊已經新承接了《湖南省主要城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將對14市州進行調查,並對張家界、嶽陽、衡陽、常德四個城市的四種巖石類型進行重點調查。長沙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為進行全省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積累了經驗。
小資料
淺層地溫能
指蘊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於200米)範圍內巖土體、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於25℃的熱能。其能量主要源於太陽輻射和地球梯度增溫,主要採用熱泵系統開發利用,能效是用空氣作為冷熱源的空調效率的2倍,運行費用為常規空調的5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