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淺層地溫能資源調查評價》在長通過評審

2021-01-20 湖南頻道

  本報訊(記者 朱敏)夏天把熱能「埋」在地下,冬天再「抽」出來取暖,只要空調一半的運行費用,就能享受四季如春的景致,還能呼吸清新自然的空氣。這一切,只要把蘊藏在長沙地表下淺層的地溫能開發利用出來,就有希望實現。昨日,國家大調查項目《長沙市淺層地溫能資源調查評價》在長沙通過評審,質量等級評定為優秀。專家稱,長沙地區富含的淺層地溫能如果得到充分開發利用,不僅能減少對煤的消耗,還能減少有害氣體排放,估算每年可節約7.63億元的環境治理費,甚至可能改變湖南的供暖製冷格局。

  一年可省標煤近2000萬噸

  據項目承接單位湖南省地勘局402隊介紹,長沙市淺層地溫能可利用資源量為557億千焦每年,折合標準煤1904萬噸每年,經濟價值每年近13.3億元。

  「開發利用淺層地溫能主要是運用『熱泵』原理。『熱泵』跟『水泵』類似,不過『熱泵』傳遞的是熱能。」專家表示室內環境和地層土壤中的溫度一般具有一定溫差。冬季用熱泵把地下的熱能「抽」出來,供給室內採暖,夏季再把室內的熱能「取」出來,排放到地下儲存起來。這樣就能保持地溫能量的動態平衡,使淺層地溫能得以長期循環利用。專家介紹,通常熱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開發多用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

  淺層地溫能的應用形式主要是地下水地源熱泵、地埋管地源熱泵兩大熱泵類。此次研究的一個重大成果,就是對兩大熱泵類進行了適宜性分區。

  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區內大部分面積(82.31%)不適宜地下水地源熱泵的開發利用;只有17.69%的面積較適宜,適宜區則沒有。

  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區內大部分面積均適宜地埋管地源熱泵建設,其中62.57%的面積為適宜區,主要分布在湘江以西的星城鎮——坪塘鎮一帶,湘江以東的大託鋪、撈刀河、瀏陽河沿岸一帶。

  也就是說,今後長沙市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的主要類型是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

  長沙已有27個開發利用示範工程

  綜合淺層地溫能工程開發利用調查、長沙市政部門提供的相關資料可知,長沙現有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示範工程27個,多為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雙U),建築類型以小規模的別墅為主,商住樓次之。

  據悉,目前湖南省地勘局402隊已經新承接了《湖南省主要城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將對14市州進行調查,並對張家界、嶽陽、衡陽、常德四個城市的四種巖石類型進行重點調查。長沙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為進行全省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積累了經驗。

  小資料

  淺層地溫能

  指蘊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於200米)範圍內巖土體、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於25℃的熱能。其能量主要源於太陽輻射和地球梯度增溫,主要採用熱泵系統開發利用,能效是用空氣作為冷熱源的空調效率的2倍,運行費用為常規空調的50%-70%。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力發展淺層地溫
    淺層地溫能安全性強。淺層地溫能的利用主要是通過水源熱泵能量交換循環或地埋管能量交換兩種方式進行,不同於傳統利用燃煤、燃油為能源的鍋爐取暖方式,從而避免了因燃燒過度或材料因素引起的鍋爐爆炸等安全隱患,使住宅供暖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 「海南島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與評價」項目通過評審
    「海南島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與評價」項目通過評審  海南日報海口9月8日訊(記者陳雪怡 特約記者黎大輝 通訊員梁祖葳)記者今天從省地質局了解到,近日,由省海洋地質調查研究院承擔的「海南島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與評價(跨年度項目)」項目,通過了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的評審驗收,成果報告評審結果為優秀。
  • 淺層地溫能:等待深度開發的綠色能源
    這個會議結束的當天,中國地質調查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推廣中心正式授牌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淺層地溫能為研究和推廣對象的國家學術機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在授牌儀式上說,淺層地溫能資源是一種分布廣泛、儲量巨大、清潔環保、可以再生的新型能源,它的利用和開發已經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 魯北院莘縣新城深層地熱及淺層地熱能資源調查項目野外驗收穫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波 通訊員 李東亮11月12日,省地礦局魯北地質工程勘察院實施的「莘縣新城深層地熱及淺層地熱能資源調查項目」順利通過莘縣發展和改革局組織的野外驗收,並被評為優秀。審查組對深層地熱採、灌井及抽水、回灌試驗進行了仔細查看詢問,該項目先後完成1:5萬野外深層及淺層地溫能地質調查,利用大地電磁測深、物探電測深、抽水、回灌試驗,巖土、水質樣品分析測試、水位、水溫動態監測等地質技術手段開展工作,最終實施完成1901米深層地熱開採井1眼、1903米定向造斜回灌井1眼、526.4m淺層地溫能地質勘查孔5孔、120m水文地質孔1眼。
  • 貴州省耕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報告通過專家評審
    1月8日,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在貴陽組織專家對省地質環境監測院提交的《貴州省耕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報告》進行了審查,專家組在聽取匯報的基礎上,經過廣泛質詢、評議後一致同意《貴州省耕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報告》通過評審,給予該成果評分93分、等級評定為優秀。
  • 淺層地溫能正走進越來越多的建築中 成都17個建築用上了「地熱空調」
    正在走進越來越多的建築中作為一種綠色清潔能源,淺層地溫能是指蘊藏在地表下一定巖土體、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地質體中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熱能。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明確其間四川省新增淺層地溫能供暖(製冷)面積目標為3000萬平方米。記者從成都市發改委了解到,目前成都已有17個示範建築項目配備了地源熱泵系統,每年可開發利用淺層地溫能折合標煤約100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600噸。淺層地溫能的開發利用原理是什麼?
  • 陝西省關中地區淺層地熱能資源豐富適宜開發
    2月24日,記者從省國土資源廳獲悉,經過3年時間,陝西省完成了總面積3030平方公裡的11個大中城市遠期規劃區200米以上淺層地熱能調查評價工作。
  • 寧夏首個淺層地熱能勘察施工規程出臺
    記者從寧夏自然資源廳獲悉,由該廳組織制定的《寧夏淺層地溫能勘察施工技術規程》和《地熱井施工技術規程》已通過專家評審,將於2020年5月28日正式實施。 《寧夏淺層地溫能勘察施工技術規程》作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一個淺層地熱能勘察和施工規程,填補了寧夏在地熱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領域的標準空白。
  • 紅層地區淺層地下水勘查評價技術要求
    4.3 任務 4.3.1 查明紅層地區巖層風化帶分布與厚度變化,調查地質環境條件以及井泉和風化裂隙特徵,確定含水介質結構,劃分淺層地下水類型、宜井區和非宜井區以及富水性; 4.3.2 查明淺層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和排洩條件,地下水水質、水量及動態變化特徵; 4.3.3 計算地下水天然補給資源,評價地下水可開採資源和地下水儲存資源; 4.3.4 提出紅層地區淺層地下水開採利用區劃建議
  • 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淺層地熱能供1億平建築物供暖、製冷
    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淺層地熱能供1億平建築物供暖、製冷 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2020-11-21 21:29 來源:
  • 城口境內蜜源植物資源調查研究項目通過評審委員會驗收
    城口境內蜜源植物資源調查研究項目通過評審委員會驗收 城口縣人民政府   2013-06-08 9:51        6月7日,我縣境內蜜源植物資源調查研究項目通過評審委員會驗收。該項目自2011年4月實施以以來,圓滿完成蜜源調查及基本分布情況評估報告;初步制定我縣蜜源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方案;累積發表論文2篇,完成科研調查研究報告《城口縣蜜粉源植物》的編著。       縣長盧鵬飛,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善珍,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專家組成員及各相關部門負責人一同參加該項目驗收。通過召開驗收匯報會,資料審查,認定該項目完成情況良好、調查結果明確,予以通過驗收。
  • 淺層地熱能供暖在北京農村應用的調查
    為提高北京市的空氣品質,近幾年北京市在農村大力推進煤改清潔能源工作,其中已有一些農村開始應用淺層地熱能供暖。為了解在北方採暖地區中,農村淺層地熱能應用的條件和實際效果,村民對淺層地熱能供暖有什麼意見和要求,以及農村改用淺層地熱能供暖的過程、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北京市農業職業學院調查組進行了農村應用淺層地熱能的分類型調查。
  • 全面了解地熱能
    地熱資源是指能夠經濟的被人類所利用的地球內部的地熱能、地熱流體及其有用組分。我國地熱資源可分為淺層地熱能資源、水熱型地熱資源和乾熱巖資源三種類型。目前可利用的地熱資源主要包括:通過熱泵技術開採利用的淺層地熱能、天然出露的溫泉、通過人工鑽井直接開採利用的地熱流體以及乾熱巖體中的地熱資源。
  • 我市梨資源調查及性狀評價研究取得新進展
    天水市果樹研究所承擔的市列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天水梨資源調查及性狀評價研究」通過了專家評審驗收,標誌著天水果樹品種又增添一項新成果。為了摸清原產天水梨種質資源在天水及周邊的保存現狀、分布範圍,更好保存當地梨資源,選育出適宜天水發展的梨優良品種和砧木。
  • 望城獲批湖南省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試點 實施多能互補能源站方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記者5月7日從望城區住建局獲悉,該區已獲批列入全省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試點,將發揮淺層地熱能資源富集和長沙市河西經濟發展火車頭的優勢,通過創建淺層地熱能建築示範區,實現淺層地熱能建築領域集中連片發展,建設「
  • 上海市採用淺層地熱能每平方米補貼55元
    上海市鼓勵利用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與建築一體化的居住建築或公共建築。對於符合可再生能源與建築一體化示範的項目,採用太陽能光熱的,每平方米受益面積補貼45元;採用淺層地熱能的,每平方米受益面積補貼55 元。
  • 本市逾千萬平方米建築用上淺層地溫能
    本報訊(記者劉揚通訊員段金平)本市從本世紀初開始成規模地應用淺層地溫能為冷、熱源的熱泵集中採暖、製冷工程,到今年9月底,已有1050萬平方米的建築用上淺層地溫能供暖製冷。這是記者近日從中國地質調查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推廣中心揭牌儀式上獲悉的。
  • 雄安打造「地上地下」立體開發示範區 調查地下萬米地質結構
    ——地下0-200米:主要開展水土質量、地下空間、工程地質、第四紀地質、生態水文地質(白洋澱與地下水關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服務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地下200-600米:開展水文地質調查。查明應急供水水源地和優質礦泉水分布,為城市直飲水和應急供水提供支撐。 ——地下600-6000米:開展地熱地質調查。
  • 能供暖能製冷 探秘淺層地熱能是如何做到的
    能供暖能製冷 記者探秘淺層地熱能如何做到既要藍天又要保暖央廣網北京2月22日消息(記者劉飛 見習記者王雪潔)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為了治理京津冀大氣汙染,預計到2018年底還會有不少地區的農村居民實現清潔取暖;
  • 皖江經濟帶地質調查報告出爐:合肥礦泉水資源多
    皖江經濟帶地質調查報告出爐:合肥礦泉水資源多 資訊標籤: 皖江經濟帶 地質調查報告 合肥礦泉水資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