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採用淺層地熱能每平方米補貼55元

2020-12-05 製冷快報

近日,記者從

上海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獲悉,上海市住建委會同市發改委和市財政局重新修訂出臺了新的《上海市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示範項目專項扶持辦法》(滬住建規範聯〔2020〕2號),進一步推進上海市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的相關工作。


本次修訂對建築節能領域示範類型進行了梳理,將既有建築外窗或外遮陽節能改造整合融入各類建築節能示範,形成新建超低能耗建築、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和可再

生能

源建築應用三種建築節能示範類型。新修訂的《上海市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示範項目專項扶持辦法》新增加了新增超低能耗建築示範項目重點扶持、調整裝配式建築示範項目補貼方式。


上海市鼓勵利用

太陽

能、淺層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與建築一體化的居住建築或公共建築。對於符合可再生能源與建築一體化示範的項目,採用太陽能光熱的,每平方米受益面積補貼45元;採用淺層地熱能的,每平方米受益面積補貼55 元。


淺層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應用將在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上海對符合綠色建築示範的項目,二星級綠色建築運行標識項目每平方米補貼50元,

三星

級綠色建築運行標識項目每平方米補貼100元。符合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示範的項目,居住建築每平方米受益面積補貼50元;公共建築單位建築面積能耗下降20%及以上的,每平方米受益面積補貼25元;公共建築單位建築面積能耗下降15%(含)至20%的,每平方米受益面積補貼15元。


本次修訂還進一步完善專項資金審核程序。針對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示範項目,本次修訂要求補貼資金不得超過項目投資總額的30%,並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財務審計,審計費用由市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支出。同時本次修訂還將原辦法中單個項目補貼金額最高1000萬元、600萬元兩檔統一為單個最高補貼600萬元。


上海市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空間廣闊,數據顯示,上海市淺層地熱能適宜區和較適宜區面積約為6765平方公裡,佔上海市陸域面積的99%。另外,上海地下巖土體溫度適宜,平均值為19.0-20.5℃,處於地源

熱泵

技術製冷和供暖最佳範圍。


為促進地源熱泵行業規範發展,近年來上海市編制發布了諸多技術規程,包括上海市工程建設規範《地源熱泵工程技術規程》、上海市工程建設規範《淺層地熱能監測技術規程》、上海市工程建設規範《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測試評價標準》等規範標準。


加強淺層地熱能關鍵技術研究、人才培養、交流合作和成果推廣是促進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2017年12月,中國地調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推廣中心上海淺層地熱能發展研究中心掛牌成立,同期國內首個地熱能資源開發利用信息平臺上線。2019年4月,上海淺層地熱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下一步,上海市淺層地熱能發展將進一步創新開發利用模式,加強全過程管理,深入開展技術創新,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提升信息服務能力,全面促進上海市淺層地熱能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同時加強在產業智能化升級、長三角地熱資源利用及人才培養服務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共同探尋能源、環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佳路徑。(文/代海雷)

相關焦點

  • 淺層地熱能供暖在北京農村應用的調查
    為提高北京市的空氣品質,近幾年北京市在農村大力推進煤改清潔能源工作,其中已有一些農村開始應用淺層地熱能供暖。為了解在北方採暖地區中,農村淺層地熱能應用的條件和實際效果,村民對淺層地熱能供暖有什麼意見和要求,以及農村改用淺層地熱能供暖的過程、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北京市農業職業學院調查組進行了農村應用淺層地熱能的分類型調查。
  • 關於地熱能利用的相關介紹
    地熱能可分為淺層地溫能、常規地熱能和乾熱巖地熱能。200米以淺的稱為淺層地溫能,200米至3000米的稱為常規地熱能,3000米至10000米的稱為乾熱巖地熱能。常規地熱能的高溫部分和乾熱巖資源供地熱發電利用,常規地熱能的低溫部分和淺層地溫能用作供暖和其他熱利用。
  • 供暖能源新觀察:發展淺層地熱能供暖 減少採暖地區燃煤消耗
    近年來,一些地區發展淺層地熱能供暖,在減少燃煤消耗、提高區域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成效。  什麼是淺層地熱能?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部主任郝愛兵介紹,淺層地熱能指的是地下200米以淺,儲存在巖石、土壤中或地下水裡的熱能。可供暖,也可製冷,「這個熱能是怎麼產生的呢?就是地球內部的熱和太陽輻射的熱兩相平衡的結果。
  • 陝西省關中地區淺層地熱能資源豐富適宜開發
    2月24日,記者從省國土資源廳獲悉,經過3年時間,陝西省完成了總面積3030平方公裡的11個大中城市遠期規劃區200米以上淺層地熱能調查評價工作。
  • 淺層地溫能正走進越來越多的建築中 成都17個建築用上了「地熱空調」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明確其間四川省新增淺層地溫能供暖(製冷)面積目標為3000萬平方米。記者從成都市發改委了解到,目前成都已有17個示範建築項目配備了地源熱泵系統,每年可開發利用淺層地溫能折合標煤約100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600噸。淺層地溫能的開發利用原理是什麼?
  • 20萬平方米供暖僅需兩口井,地熱能否破解供暖環保之困?
    除了清潔環保、供暖無死角,價格低廉也是地熱供暖的優勢之一。按照河南萬江新能源集團與居民的供暖協議,採暖費按房屋建築面積的90%收取,每平方米費用16元,與當地其他供暖方式相比,普遍便宜6到7元。  長久以來,周口市冬季都沒有暖氣,居民取暖只能用空調或燃氣壁掛爐。運用地熱供暖,周口市太康縣的銀晨國際小區成了全縣首個供暖小區。
  • 淺層地熱能建築應用啟動項目申報 每年在湖南確定4至5個試點地區
    淺層地熱能建築應用啟動項目申報每年在全省確定4至5個試點地區(項目)華聲在線11月16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淦璋)記者15日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為推動淺層地熱能建築規模化應用落地生效,省住建廳和省財政廳已經啟動試點申報,提出從今年至2022年,每年按照「一個連片地區、一個特色園區、一個特色村鎮、一至兩個重大單體項目」的思路確定4至5個試點地區(項目)。
  • 全面了解地熱能
    水熱型地熱資源利用方式中,地熱發電佔0.5%,供熱採暖佔32.70%,醫療洗浴與娛樂健身佔32.32%,養殖佔2.55%,種植佔17.93%,工業利用佔0.44%,其他佔13.56%。淺層地熱能資源開發利用方式主要為供暖製冷。      ● 地熱資源有哪些種類?
  • 北京大力發展淺層地溫
    因此,淺層地溫能作為一種新型、可再生的優質清潔能源,以具有可再生、儲量大、清潔環保和可用性強等特點和優勢,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對淺層地溫能的開發利用,主要採用熱泵系統(包括水源熱泵和地源熱泵兩種)進行。  我國淺層地溫能儲量巨大。
  • 湖南:淺層地熱能建築規模化應用試點啟動
    省住建廳等四部門聯合發文淺層地熱能建築規模化應用試點啟動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9月1日聯合印發《關於大力推進淺層地熱能建築規模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稱,從今年起,在全省開展為期三年的淺層地熱能建築規模化應用試點,每年明確
  • 能供暖能製冷 探秘淺層地熱能是如何做到的
    能供暖能製冷 記者探秘淺層地熱能如何做到既要藍天又要保暖央廣網北京2月22日消息(記者劉飛 見習記者王雪潔)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為了治理京津冀大氣汙染,預計到2018年底還會有不少地區的農村居民實現清潔取暖;
  • 本市逾千萬平方米建築用上淺層地溫能
    本報訊(記者劉揚通訊員段金平)本市從本世紀初開始成規模地應用淺層地溫能為冷、熱源的熱泵集中採暖、製冷工程,到今年9月底,已有1050萬平方米的建築用上淺層地溫能供暖製冷。這是記者近日從中國地質調查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推廣中心揭牌儀式上獲悉的。
  • 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淺層地熱能供1億平建築物供暖、製冷
    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淺層地熱能供1億平建築物供暖、製冷 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2020-11-21 21:29 來源:
  • 地熱開發助力能源轉型
    分為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能、乾熱巖型地熱能。地熱能是最為典型的本土可再生能源,是中國本土可再生能源的「土地爺」。  地熱開發戰略價值巨大。人類對能源需求四種形態電力、熱力、動力、燃燒,最難以滿足的就是冬季和春夏秋需求相比峰谷差巨大的清潔採暖需求。由於熱力有效傳輸半徑有限,傳輸越遠熱量損失越大,而且熱量的長期存儲難度大、成本高。
  • 魯北院莘縣新城深層地熱及淺層地熱能資源調查項目野外驗收穫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波 通訊員 李東亮11月12日,省地礦局魯北地質工程勘察院實施的「莘縣新城深層地熱及淺層地熱能資源調查項目」順利通過莘縣發展和改革局組織的野外驗收,並被評為優秀。審查組對深層地熱採、灌井及抽水、回灌試驗進行了仔細查看詢問,該項目先後完成1:5萬野外深層及淺層地溫能地質調查,利用大地電磁測深、物探電測深、抽水、回灌試驗,巖土、水質樣品分析測試、水位、水溫動態監測等地質技術手段開展工作,最終實施完成1901米深層地熱開採井1眼、1903米定向造斜回灌井1眼、526.4m淺層地溫能地質勘查孔5孔、120m水文地質孔1眼。
  • 望城獲批湖南省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試點 實施多能互補能源站方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記者5月7日從望城區住建局獲悉,該區已獲批列入全省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試點,將發揮淺層地熱能資源富集和長沙市河西經濟發展火車頭的優勢,通過創建淺層地熱能建築示範區,實現淺層地熱能建築領域集中連片發展,建設「
  • 河南鼓勵發展地熱取暖等清潔能源,打造河南版「無煙市縣」
    9月2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在周口市召開的全省推進地熱能供暖及儲氣設施建設現場推進會上獲悉,自2018年8月我省啟動地熱能清潔供暖規模化利用試點工作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國家能源局的肯定,目前已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  「我省地熱供暖累計已超過7000萬平方米,應該說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我們和河北、山西、天津等地熱發展的先進省市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 湖南四部門聯合發文推動淺層地熱能建築規模化應用試點
    不用再嫉妒北方的冬天供暖氣了 湖南四部門聯合發文推動淺層地熱能建築規模化應用試點 資料圖片 長沙晚報9月7日訊(全媒體記者 陳煥明)淺層地熱能是指蘊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範圍內巖土體、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熱能 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資源。省住建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日前聯合印發《關於大力推進淺層地熱能建築規模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
  • 2020年中國地熱紀要
    7月7日 新星公司中標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地熱項目中國石化新星公司中標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地熱供暖製冷委託建設和運行管理項目,將為容東片區提供1200萬平方米地熱供暖製冷服務。項目將採用「地熱+」技術,結合地熱能梯級利用、蓄能技術及智能控制技術來實現建設和運營,由中國石化新星石油公司牽頭,與中石油華北石油管理局、北控集團北京燃氣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參與組成聯合體共同承建。
  • 我市著力做好地熱能開發利用大文章
    在冬天能將地下的熱量引入建築物內實現供熱(相當於傳統鍋爐)、夏天能將建築物內的熱量傳到地下實現供冷(相當於中央空調),地熱空調具有能效高、零汙染的特點,完全不需要使用化石能源,且能大大減少對電能的過度依賴。淺層地溫能作為戰略性新能源,具有儲量大,清潔無汙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優勢,是北方城市冬季清潔取暖領域替代燃煤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