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初二開始研究《相對論》、《時間簡史》、《量子物理》;高中時英語考了93分,數學僅僅12分
●創作:六易其稿,寫完一本20萬單詞、全英文的382頁的科幻小說,郵寄給了霍金、英國劍橋大學……
●評價:英國劍橋大學招生辦主任親自給她回信:你在學術方面已經顯現出一定潛力。
她是17歲女生,在成都七中讀高二。
初二開始研究《相對論》、《時間簡史》、《量子物理》,品讀羅素、儒勒·凡爾納、叔本華……從此愛上科學和哲學。
她的身高為1.56米,戴黑框黃邊眼鏡,袖口上有幾根紅色原子筆印記。她進入高中時,英語考了93分,數學僅僅12分。
她就是劉溪韻,剛寫完一本20萬單詞、全英文的382頁書籍《在我們時間前面的平行宇宙》,郵寄給了霍金、英國劍橋大學……
日前,劍橋大學給她回了信。
A
一個未來故事
2968年,人類遭遇反物質威脅
故事發生在英國倫敦,我和4個英國男孩正在看電影,突然,屏幕上射出一道刺眼的白光,我們瞬間被帶到了2968年的未來世界。
一位叫RobinsonBryant(羅賓遜·布萊恩特)的小孩給大家介紹了許多未來世界的技術和觀念。從這些新事物中,我們能看見中國道教「上善若水」、量子物理、相對論等各種過去思想的影子。
2968年是一個能被4整除的年份,此時,地球和外星文明已經建立了聯繫,奧運會在星際之間展開,開幕式在鳥巢、閉幕式在倫敦。
無意間,我們發現反物質可能讓一切事物化為灰燼,於是大家派我去偵察信息。一位夥伴的父親是劍橋大學的教授,他將我收集的信息分配給自己的學術團隊,最終將反物質消滅一切的可能化為烏有。
隨後,我們在康河上蕩舟,寧靜而深藍色的夜幕降臨,月亮升起,斑駁的樹影正在搖曳,我唱起了一首古老的民謠……
B
一個寫作歷程
科學家的郵件,讓她決定寫科幻小說
靈感車禍問題引發思考
「任何東西都有可能有個膚淺的開始,但一定要追求最深刻的結束。」
初二那年的春節,劉溪韻坐著哥哥的車在涪陵一座高山上疾馳。山路蜿蜒,回頭就看不見來時的路。哥哥說:「要不是技術很好的人,在沒有護欄的山路上開車太容易衝下去了。」
「死亡,為何我們不能儘量避免這個惡魔?如果我有下輩子,是不是有可能也會死在這樣一個彎道?或者死於某個酷刑?」劉溪韻的腦海裡想起英國謝菲爾德市希爾斯堡體育場踩踏事件中,96名球迷由於指揮疏導不力秩序混亂遇難。
她問哥哥:「人能不能把導致意外的禍根都消除掉呢?」哥哥說:「不可能,除了自然災害,人還具有無窮的貪慾,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釀出不少災難。」
車輛到目的地停了下來,疑問和思考卻跟隨劉溪韻來到了初二下學期。一天晚上,劉溪韻在寢室裡突然差點笑出聲:「我有了抑制災難的方法了!」
她心想:如果能夠在人腦裡植入一種包含高素質、人類使用的核心知識和技能的電極,那不是能夠避免低素質的傷害啦?為了證明死亡甚至毀滅是否是人的終極,證明人腦是否能夠被植入記憶,人類活著的終極意義是什麼,劉溪韻在課餘拿起了《相對論》、《量子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