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香港,你們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繁華、自由貿易、還有最近的香港局勢,也是不少人關注的焦點,然而我第一個想到的,卻是香港的房價。
"貿易天堂"用來形容香港真的一點都不假,畢竟有著極其廉價的稅收,然而和貿易體系同時聞名世界的,可不止低價稅收,還有香港的房價。在很多普通人眼裡,深圳均價五六萬的房價已經是想像力的極限了,確實在內地,深圳的房價是最高的。但是放眼全中國,深圳也只能屈居第二,香港的房價能達到十萬一平,還只是平平無奇的小房子。
為何香港房價這麼高,這個問題咱們之前也有聊過,很多讀者看完之後還有另一個問題,房價這麼高,住房用地這麼緊張,為什麼不填海造地?為什麼不開發山地?
這個問題要從香港的歷史說起,咱們大陸的土地使用權也就是產權期限,是從港英政府那邊引進的:土地所有權歸屬政府,購買土地的人只能擁有一定期限的使用權而非所有權,只不過不像大陸,最高期限是70年,香港的土地產權期限高達上百年,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土地大都囤積在開發商手裡,政府手裡反而沒有多少土地。
那麼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通過房地產行業牟取暴利,開發商自然而然地就會通過各種渠道阻撓政府加大住房用地供應量,而且因為房地產行業在香港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大開發商們往往握有重要的話語權,對於打擊囤房炒房的法律政策,也沒有真正落實到實處,導致香港的房價愈發膨脹,無法遏制。
香港的經濟發展靠什麼?一個城市,不徵收增值稅和關稅,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也低的發指,整個政府的財政收入超過40%都來自土地收入,依靠賣地撐起政府運營和社會福利,而且在香港,除了年輕人和低產階級,中高層人士和有房子的業主本根本不在乎房價上漲,掙扎在溫飽線的貧困人群還要仰賴政府提供的福利補貼,這種情況下,誰會在乎房價漲不漲呢?相比之下,財政收入減少才會給整個城市帶來危機。
嚴重的住房危機和高昂的房價,壓得香港新一代年輕人喘不過來氣,公租房又搶不到,那為什麼不來大陸這邊買房子呢?珠海等城市離得又近房價又不高。要知道早前香港是有政策規定的,香港人不能到大陸來買房子。為啥?大陸房價便宜啊,如果人都跑來大陸了,香港的產業如何繼續發展?一旦兩邊對等開放,香港的房價勢必會受到衝擊,到時候誰來保證開發商的利益?
香港人自身也不願意拋舍香港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畢竟孩子上學看病都是免費的,再加上不斷被洗腦內地"落後貧窮",不願意挪窩也是正常的了,也許這就是自得其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