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提起房價,很多人都不得不搖頭說:「買不起、買不起、實在是買不起」。就算是已經買房的購房者,也要每個月省吃儉用地湊房貸。房貸成了很多年輕人沉重的負擔,讓他們不敢消費、不敢休息、甚至不敢生病。
中國的房價確實是高,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房價和收入比已經高達30倍左右,也就是說在這些城市奮鬥的人,不吃不喝奮鬥30年才買得起一套房子。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一個人一生真正參加工作才有多少年。假設20歲參加工作60歲退休,才工作40年,這就意味著在這個城市工作的普通人工作一輩子而且不吃不喝才能買一套房。
面對這麼高的房價,但仍然有很多專家說中國的房價不高,其中是什麼原因?
最近若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在上海交大演講時說道:我很擔心上海的房價。
現在中國的房價不僅在上海高,而且全國都普遍偏高。現在中國的房價收入比已經高達13.3,這是非常高的,因為按照國際慣例房價收入比在3-6 之間為合理的區間,如果考慮住房貸款因素,住房消費佔居民收入的比重應低於30%是比較合理的。
因此席勒擔心上海房價,這很正常。不光席勒很多外國經濟學家都是擔心中國房價過高的問題,但是中國的專家卻不擔心,他們不僅認為中國房價不高,而且還認為房價還應該上漲。
下面讓我們看看這幾年中國專家對於中國房價是怎麼評價的
社科院主任倪鵬飛:房價過低不利於產業轉型,不利於家庭奮鬥,也不利於年輕人奮鬥。北師大教授董潘:部分人買不起不代表高!房改專家孟曉蘇:建議年輕人儘快買房!經濟學家馬光遠:中國90%的大中城市房價並不高。這些專家的言論在我們普通人看來是非常荒謬和可笑的,我們都知道房價過高無論是對實體經濟還是對年輕一代都是有害的。房價過高讓年輕一代背負高額房貸,因此失去了對夢想追逐動力和生活的幸福感。另外房價過高還會邊緣化實體經濟,讓社會經濟抗風險能力降低,所以說高房價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隱患,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浮現出來。
既然這樣,為何這些專家還會發出房價還不夠高的言論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部分專家脫離群眾。
這些專家相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工資是非常高的,而且還有很多其他收入。所以儘管房價很高,但對於他們來說買一套房是沒有什麼壓力的。所以當這些專家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看待房價時,當然會認為房價並不高。很簡單就像你現在問馬雲現在的房價對於他來說貴不貴,他肯定會說不貴。
第二:部分專家有很多套房子
由於這些專家收入很高,名下有幾套房子是很正常事情,所以這些專家還扮演著炒房客的角色,他們當然不願意看到房價下跌的情況出現。因為房價下跌這些專家的身價就會下降,資產將會貶值,關乎到他們的自身利益。
第三:部分專家為開發商代言
對於大多數專家來說,對房地產的看法都是比較客觀公正的。但也有極少數專家收了別人的錢,不得不為別人說話。這時這些專家的言論就失去了原有客觀性和公正性。
第四:部分專家為了標新立異,以此成名
因為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標新立異的年代,標新立異可以給他們帶來很多的流量,有了流量,不僅可以出名而且容易掙到更多的錢。所以這些專家出一些標新立異或者雷人的言語,可以說是一個名利雙收的事情。儘管這些雷人言語可能會對他們的形象有所影響,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這些就不算什麼了。
總結:現在中國的高房價已經影響到了中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穩定房價已成為國家亟待解決的問題。實際國家在調控房價上,也做出了很多相應的政策,比如限購限貸,「房住不炒」的各項政策,這些政策對房價上漲有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相信在未來在國家各種政策調控下,中國的房價能穩定下來,普通群眾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