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中國房價,先來看看中國的城市劃分等級,城市級別的不同,對應的房價以及房價前景也是不同。
中國城市級別劃分
第一級:直轄市、特別行政區、GDP大於1600億且市區人口大於200萬的城市:北京、天津、瀋陽、大連、哈爾濱、濟南、青島、南京、上海、杭州、武漢、廣州、深圳、香港、澳門、重慶、成都、西安(18個)
第二級:其他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城市、省會、蘇錫二市:石家莊、長春、呼和浩特、太原、鄭州、合肥、無錫、蘇州、寧波、福州、廈門、南昌、長沙、汕頭、珠海、海口、三亞、南寧、貴陽、昆明、拉薩、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25個)
第三級:14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經濟發達且收入高的城市:唐山、秦皇島、淄博、煙臺、威海、徐州、連雲港、南通、鎮江、常州、嘉興、金華、紹興、台州、溫州、泉州、東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門、湛江、北海、桂林(24個)
第四級:其他人口大於100萬的城市、重點經濟城市
邯鄲、鞍山、撫順、吉林市、齊齊哈爾、大慶、包頭、大同、洛陽、濰坊、蕪湖、揚州、湖州、舟山、漳州、株洲、潮州、柳州(18個)
第五級:其他著名經濟城市、重要交通樞紐城市-人口大於50萬、重點旅遊城市:承德、保定、丹東、開封、安陽、泰安、日照、蚌埠、黃山、泰州、莆田、南平、九江、宜昌、襄樊、嶽陽、肇慶、樂山、綿陽、麗江、延安、鹹陽、寶雞(23個)
眾所周知,房地產是中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房價是房地產行業的晴雨表,城市等級對於房價的影響至關重要,同時也影響著國家對於不同地區房價的調控。市轄區人口、建成區土地面積、人均GDP、財政預算支出、城市道路面積以及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六大因素作為劃分指標。
一線城市增加土地供應、壓低地價,城市房價基數過高、房價下跌風險更大,。因此國家實施土地等政策這有利於一線城市控房價目標的實現。
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關鍵問題是「麵粉價格過高」,不利於控房價。對於二線城市而言,儘管實施擴大土地供應、提高首付比例等有利於抑制房價的上漲,緩解供需矛盾,但土地價格的大幅上漲等因素也將成為未來房價居高不下甚至繼續上漲的主要動力。典型二線城市土地成交溢價率居高不下,顯然將不利於後期房地產調控目標的實現。
三四線城市產業、區域和人口流入的劣勢依然存在,過去一年內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的「量價齊升」,將可能使得這些城市的去庫存目標落空,長久下去必然房價下跌。
政府一直以房是住不是炒為宗旨,但是在具體控制房價實施政策中會以城市為劃分,一二線城市還是看好穩中小幅上漲,三四線城市慢慢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