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房價收入比已達9.3:1超臨界點,對經濟貢獻由正轉負

2021-01-08 專聊房君

中國社科院:房價收入比已達9.3:1超臨界點,對經濟貢獻由正轉負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房地產及其相關行業如火如荼發展。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房地產對經濟的直接貢獻,這些年每年至少保持在5%以上。民間機構有做過測算,加上房地產關聯的數百個行業,對GDP的間接貢獻甚至達到20%以上,這可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情,發展到今天,房地產已經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近日,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7:住房,關係國與家》中提到,房價較低時,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是正向的,當房價過高時,房價對經濟的貢獻將由對經濟的正向拉動效應轉換為擠出效應,這就是房地產與經濟的「U」型關係。報告明確指出,按照以往的經驗研究發現,當房價收入比超過9:1後,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由正轉負,對消費擠出效應明顯。

報告通過對2018年全國商品房平均售價來測算,2018年中國房價收入比為9.3:1,已經超過9:1的臨界點,也就說2018年已成為房地產對經濟貢獻由正轉負的拐點。

當然,上面測算的依據是全國的商品房銷售均價,事實上,城市規模和等級稍大一些城市的房價收入比遠超這個均值數據的。根據此前易居地產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全國50城房價收入比報告》顯示,一線城市中,房價收入比最高的深圳為34.2:1,最低的廣州為17.5:1,諸如廈門、杭州、南京、合肥、鄭州、武漢等熱門二線城市,其房價收入比均在12:1以上。

不僅是大城市,即使等級稍低一些的三線城市也是如此,房價絕對值雖然相對低些,但由於收入也低,比如揚州、溫州、大連、南通、徐州等城市房價收入比也超過了9:1。

報告認為,房地產對經濟負面作用至少從3個方面反映,一是銀行貸款和民間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對實體經濟投資造成擠佔效應。去年新增信貸中,房地產增量貸款佔比近4成;二是本身是實體的企業紛紛投資或持有房產,資金不好好搞實體,反而作為房價的推手,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截止目前,3600多家上市公司有近一半公司投資房產;三是過高的房價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一些企業不得不考慮戰略收縮或轉型,企業升級就更無從談起。

針對社科院的報告,筆者談3點看法:

1.房價收入比超出正常水平屬實,但問題的本質不在此。我們說要改變一個不好的現象,需要權衡利弊,也就是說得失問題。當前,我們的經濟正處於中高速發展階段,城市化正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城市基礎建設、設施提檔升級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錢從何來?蛋糕就那麼大,每個地方也不可能指望全靠國家撥款,城市內生動力才是最主要的,在我們沒有資本原始積累的情況下,通過土地換取發展資金是比較現實的選擇。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些年,凡是土地收入不錯的城市,其城市發展速度也非常快,土地對城市發展的貢獻有目共睹。所以,允許房價收入比適當高出一定水平是現實選擇。

2.實體企業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平穩過渡才是正確選擇。房地產作為經濟支柱產業這麼多年,突然退出顯然不現實,實體企業發展涉及很多基礎的發展和研究,不是一年兩年能夠發展起來的,需要國家加強基礎性的長期投入,這些投入資金也包括來自房地產方面的財政收入。事實上我們應該知道,你購一套房子的價格,包含土地出讓金和各種稅費,其比重佔比達到7-8成,作為開發商企業,若除去管理、人工和經營、建材等,大都獲得不到1成的利潤。從這個角度看,房地產發展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最終到城市基礎建設進入平穩期,以及實體企業進入成熟期,達到二者平衡。

3.客觀看待未來房價發展變化。房地產經過這些年快速發展,房價也是漲過多輪,全國住房均價也逐步在朝萬元靠近,住房價格基數越來越大。從短期來看,在樓市調控政策嚴厲加持下,房價難有大幅上升的空間。從長期來看,隨著經濟進入「L」型,城市化進程進入下半場,加之超發貨幣M2增速放緩,以及政策推動的棚改貨幣化安置逐步退出,舊改替代棚改政策的逐步實施,未來房價增幅將進入穩定期,暴漲時代漸行漸遠。

專注買房研究,歡迎關注本號

相關焦點

  • 今年房價漲了多少?社科院:房價上漲7.9%,已破萬
    今年市場上的樓市調控雖然很嚴格,並且年初的疫情給給樓市帶來巨大的負擔,但房價卻依舊呈現出上漲的趨勢。這一點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很多開發商雖然嘴上說著降價促銷,但購房者一到售樓處才發現價格反而還漲了。那麼問題來了,大家知道今年市場上的房價到底漲了多少嗎?對此社科院給出了答案。
  • 連續多年「神預測」中國房價的社科院發文了!
    近日,連續6年「神預測」中國房價的社科院,再度對2021年房價進行了預測。而這一次它又給出了什麼答案呢?下面仔細看看。 2020年12月21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20-2021)——樓市調控:迎來曙光再出發》(以下簡稱《報告》)。
  • 下一個10年,人口進入負增長時代,房價是否會迎來轉折點?
    2019年我們國家常住人口新生人口出生率為10.5‰,常住人口死亡率為7.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4‰,創1962年以來的新低。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而年輕人現在生孩子的意願也不強烈,所以在未來幾年,人口大概率進入負增長時代。
  • 還在賭房價下跌?2021年這些城市房價可能出現較快上漲……
    國家統計局11月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比去年上漲3.9%,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8.3%;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比去年上漲4.2%,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2.1%;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比去年上漲3.8%,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5%。
  • 由負轉正、由降轉升、日益優化...這一組「正能量」詞彙屬於璧山!
    由負轉正、由降轉升、日益優化......這一組「正能量」詞彙屬於璧山!、由降轉升、快速恢復、日益優化......8月3日下午,這一組充滿「正能量」的詞彙,在全區上半年經濟運行調度會上頻繁出現。
  • 若貝爾獎得主:我很擔憂中國房價中國專家:沒人比我更懂中國房價
    現在中國的房價收入比已經高達13.3,這是非常高的,因為按照國際慣例房價收入比在3-6 之間為合理的區間,如果考慮住房貸款因素,住房消費佔居民收入的比重應低於30%是比較合理的。因此席勒擔心上海房價,這很正常。不光席勒很多外國經濟學家都是擔心中國房價過高的問題,但是中國的專家卻不擔心,他們不僅認為中國房價不高,而且還認為房價還應該上漲。
  • 2018年中國房價上漲趨近於零,社科院:這是大概率事件!
    近日,統計局公布了上月70個大中城市樓市統計數據,從結果來看樓市進入冬季已是事實。一二線熱點城市樓市的房價不只是8月份的首次全面止漲,而今漲幅下降的熱點城市進一步擴容,且部分非熱點二線城市和三四城市也有樓市調控從嚴的跡象。因此,在這樣的趨勢之下,是不是意味著三四線城市房價也將迎來下行期?
  • 前三季度全國300城"賣地"收入已近2萬億 無錫漲幅居首達470%
    據中國經濟網10月12日報導,1-9月全國300城共成交土地15585宗,較去年減少7%,成交面積57508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在收金方面大幅增長,總額達到19262億元,同比大增40%。其中,住宅用地出讓金總額15021億元,同比增加56%。僅前三季度的「賣地收入」就已超去年全年收金,二線城「地王誕生」領跑全國。
  • 社科院預測2021年房價至少漲5%?!上海……
    房價牽動著萬千購房者的心,特別是進入2021年,房價走勢如何成為樓市繞不開的話題。那麼2021年房價到底怎麼走,我們一起往下看!0112月21日,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在北京發布《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20-2021)》。據《報告》顯示,預計2021全年商品住房價格同比增幅可能會下降,同比增幅維持在5%左右。
  • 中國經濟史研究領域青年學者、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黃英偉病逝,年僅41歲
    12月9日,中國經濟史學會發布唁電:驚悉中國經濟史研究領域優秀的青年學者黃英偉研究員病逝,敝會同仁萬分悲痛!深感惋惜!黃英偉同志英年早逝,是中國經濟史學界的一大損失!黃英偉同志為了讓自己的研究具有紮實的基礎,他還東奔西走地收集了大量的有關史料,在資料整理和建設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黃英偉同志為人親和敦厚,誠樸待人,勤奮擔當,堪稱楷模。據公開信息,黃英偉出生於1979年,河北省隆化縣人,2010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
  • 任澤平:第二次人口遷移開始,一二線房價不由收入決定
    人口遷移的發生是由遷入地的拉力因素和遷出地的推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自然、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原因。發展經濟學理論。劉易斯(W.A.Lewis)認為,由於工農業部門之間的勞動生產率和收入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使得勞動力不斷從傳統農業部門流向工業部門;當工農業部門的勞動生產率相等時,人口遷移將達平衡。費景漢(John C. H.
  • 社科院預測樓市上漲5%?這4座城市房價「憋不住」,或漲更高
    儘管受客觀因素影響,但2020年我國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和房價依然創出了新高!數據顯示,去年排名前50的城市賣地收入超過4.2萬億元,同比上漲18%;其中,武漢、上海、北京和寧波等14座城市賣地收入超過1000億元。
  • 房價收入比計算公式房價收入比多少合理?
    買房前了解一些基本的房產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很多購房者在查閱相關資料的時候都會見到「房價收入比』這個名詞。那麼,房價收入比究竟多少合理呢,下面就來看看房價收入比計算公式。房價收入比計算公式房價收入比是什麼意思?
  • 社科院張明:未來幾年中國股市向上房市向下
    萬家房產網1月27日報導 2015年1月27日上午9:00,第八屆中國EDP商界領袖財經論壇暨廬陽講壇2015年第1講在廬陽區政府禮堂隆重開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博士現身講堂,做「中國金融政策的重大問題—現狀與展望」的主題演講。
  • 外界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
    分析人士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從疫情後的經濟衰退中迅速反彈,可能有助於中國經濟在10年左右的時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是由於對中國創紀錄的債務水平感到擔憂,北京可能會取消一些經濟刺激措施。
  • 上半年江蘇主要經濟指標回升 經濟運行由穩轉好
    原標題:承壓前行,「正增長」彰顯「強韌性」 新近出爐的「期中成績單」顯示,1-6月我省地區生產總值46722.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9%,實現極為不易的正增長。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回升,經濟運行由穩轉好,社會發展大局穩定……一系列優異表現,給了我們持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復甦的底氣與信心。
  • 亞洲城市房價收入比全球最高,香港排第一!
    從統計數據來看,全球80城的平均房價收入比為17.5。從各大洲城市的房價收入比情況來看,亞洲城市的平均值最高,為26.2,北美洲城市的平均值最低,為7.6。其他各大洲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平均值分別為,南美洲21、非洲17.3、歐洲13.7、大洋洲10.8。
  • 報告:房價的上漲是否侵蝕了製造業、擠壓了消費?
    那麼,房價上漲是否惡化了企業生存環境,是否擠出了消費?10月22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發布的《房地產的宏觀經濟學》報告認為,房價與住房供給彈性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保持適當的供給彈性,房價上漲伴隨著房屋供給顯著提高,則會給企業創造更多發展機會,正面影響更突出。此外,報告還認為,房價上漲與消費之間的關係模糊。
  • 2021年房價是上漲還是下跌?專家6字道破近5年房價走勢!
    他認為,應該開放土地市場,改變土地供應由地方政府獨家壟斷的局面,穩定地價、房價。 因此,從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在會上所言,未來5年控制房價總水平基本不再上升。也就是說專家6字道破近5年房價走勢,即「基本不再上升」。
  • 人口將負增長?房價,2022年起或將長期陰跌_騰訊網
    據 澤平宏觀的推文《中國人口問題的基本認識與建議》推算,中國人口負增長將在2022年前後到來。人口負增長,對於樓市的衝擊,可能將抵消M2每年兩位數的增幅,進而,會讓絕大部分城市,房價長期陰跌。 我們國家的房地產,是「棟梁」,是「支柱」,是「蓄水池」。它一旦有暴跌的趨勢,就會出現: 1)(開發商)降價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