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紅尾鴝、理氏鷚、褐頭焦鶯160餘只遷徙冬候鳥命喪平陽

2021-01-13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11月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汪子芳 通訊員 鄭景鶴)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季已經來臨,自由飛翔的精靈們不知道,有盜獵者布下了羅網。

近日,溫州平陽縣森林公安就抓獲了兩名盜獵者,查獲160多隻小鳥,查封捕鳥網80多張。

小山頭布滿密密麻麻的捕鳥網

捕獲的小鳥不足手掌的一半大

有人在溫州平陽縣騰蛟鎮的龍尾山上架設捕鳥網,誘捕遷徙的野鳥。10月28日,溫州市人大代表、環保志願者白洪鮑接到這樣的舉報。作為環保人,聽到消息後白洪鮑痛心不已,趁著當天周六,他獨自開車前往現場查看。

海拔三百多米的龍尾山,距公路的垂直距離只有三十多米,加上捕鳥網細密隱蔽,路人站在低處很難發現,只有爬上山頭才可以看見。當天上午10點,翻找過好幾個山頭,白洪鮑終於兩個山頭上發現了捕鳥網。

令他震驚的是,在龍尾山前後兩個山頭上,密密麻麻地分布著近百張捕鳥網,每張網有三四米長近兩米高,網上還掛著二三十隻小鳥,它們大小不足成年人手掌的一半大,身體的長度還不及蘋果手機的寬度。

「很多小鳥都已經死了,身體掛在網上隨風飄蕩……」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白洪鮑止不住嘆息,「捕鳥網非常細密,連黃蜂和蝗蟲都鑽不過去,卡在網上已經死亡,更不要說比黃蜂大很多的小鳥,肯定難逃厄運。」而且,這麼細密的尼龍網,小鳥越掙扎就會被捆得越緊。

在查看的過程中,白洪鮑意外發現了四隻活著的小鳥,他小心翼翼地剪開捕鳥網,生怕自己的動作太粗糙讓小鳥受傷。

幾分鐘後,小鳥們被一一解救下來,但此時仍然沒有辦法將小鳥放飛,因為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捕鳥網。「一旦放飛,它們還是必死無疑。」白洪鮑走了幾分鐘的山路,走到周邊稍微偏僻的地方放飛了小鳥。

沿著捕鳥網往裡走,白洪鮑發現了更多人活動過的痕跡,「有裝過食品的白色塑膠袋、喝過的飲料瓶等等。」

白洪鮑通知了森林公安,希望這些小鳥能夠儘快得到處理。

捕鳥的是對貴州90後小夫妻

作案工具全是網上買來的

接到舉報後,平陽縣森林公安民警林慶鐳立即趕往現場調查。警方發現,近百張捕鳥網縱橫交錯,其間還放著四臺錄音機,不停息地播放引誘野鳥的聲音,但捕鳥人並未出現。

經過偵查分析研判,民警發現了嫌疑人活動規律。10月29日凌晨,平陽縣森林公安局聯合騰蛟派出所民警,在龍尾山周邊蹲點守候,等候捕鳥人到來。

當日上午7點15分左右,警方在現場抓獲上山收鳥的犯罪嫌疑人石某,之後通過搜尋,找到了與其一同收鳥的石某某。

據了解,石某和妻子都是貴州人,是90後夫妻。石某說,10月上旬,兩人在網上買來捕鳥網和用來誘捕的收音機,並選準了龍尾山的山頭架設捕鳥網。這些網價格非常低廉,每張只要4.5元左右,而收音機也才三十多元。每天清晨,兩人上山收鳥,之後再趕回水頭鎮的鞋廠上班。

浙江在線記者諮詢了浙江野鳥會的會長錢斌,據其介紹,這些小鳥主要是北紅尾鴝、理氏鷚,褐頭焦鶯、灰頭鵐,白眉鵐等,屬於雀形目小型鳥類,大多是遷徙過境的冬候鳥。

石某夫婦自稱,是為了嘗嘗鮮,滿足口舌之欲才買了捕鳥網。民警在他們的手機裡發現了煎炸、蒸煮野鳥食用的照片。但是,如果僅僅是為了嘗鮮,又怎麼會大費周章購買近百個捕鳥網誘捕小鳥?其它被捕捉的小鳥又去了哪裡?警方還在進一步偵查。

截至被抓獲,石某夫婦共非法捕獲野生鳥類160餘只,目前兩人均已被平陽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森林公安已經將所有鳥類送往相關機構鑑定。

相關焦點

  • 北紅尾鴝大規模飛抵 福建進入冬候鳥觀賞季
    中新社福州10月17日電 (林春茵 陳雪玲)福建省觀鳥協會17日披露,一種名為「北紅尾鴝」的鳥正大規模飛抵福建,隨著這種「信號鳥」的出現,該省正式迎來精彩的冬候鳥觀賞季。北紅尾鴝體長大約15釐米,色彩豔麗。
  • 冬候鳥「先鋒軍」抵廈 北紅尾鴝出沒園林植物園
    作為冬候鳥中的標杆性鳥種,北紅尾鴝的出現也意味著今年林鳥中冬候鳥遷徙「主力部隊」將大規模挺進廈門,廈門正式迎來了冬候鳥觀賞季。  由於今年天氣溫暖,冬候鳥與往年相比,來得比較晚。有意思的是,不久前在翔安張埭橋水庫繁殖成功的紫水雞幼崽,將迎接「新客人」,陪它們一起「過年」。
  • 北紅尾鴝出沒園林植物園 廈門正式進入冬候鳥觀賞季
    作為冬候鳥中的標杆性鳥種,北紅尾鴝的出現也意味著今年林鳥中冬候鳥遷徙「主力部隊」將大規模挺進廈門,廈門正式迎來了冬候鳥觀賞季。由於今年天氣溫暖,冬候鳥與往年相比,來得比較晚。有意思的是,不久前在翔安張埭橋水庫繁殖成功的紫水雞幼崽,將迎接「新客人」,陪它們一起「過年」。
  • 北紅尾鴝|鳥界平頭哥
    十月中旬以來,北紅尾鴝在上海的各處綠地就很常見了,這種又常見又好看的小肥啾,怎麼可以不分享尼。北紅尾鴝雀形目鶲科紅尾鴝屬北紅尾鴝國內分布(藍色表示冬候鳥,黃色表示過境鳥,橙色表示夏候鳥,綠色表示留鳥)圖片來源於鳥類網別看它小,它也是候鳥,在南方屬於冬候鳥,春暖後又飛回北方繁殖(名字裡的「北」大概來源於此),當然也有留戀江南的待著不走了。
  • 候鳥「人」字形飛越七河八島冬候鳥陸續抵達這些最常見
    杭德泉說,候鳥遷徙時,通常沿著一定的飛行路線,七河八島優越的自然環境,使得這一地區成為候鳥遷徙的通道,「在今年的候鳥遷徙季節,鳥友們已多次在這一區域發現大群候鳥遷飛現象。」而據揚州動物園觀測發現,從這一區域遷徙的候鳥中,還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曾有30隻野生小天鵝在遷徙途中,被動物園中飼養的小天鵝吸引,在這裡臨時歇腳。」
  • 北紅尾鴝(qú)每年冬季「引吭高歌」 環頸鴴(héng)古靈精怪會玩...
    南京中山植物園是觀鳥的好地方之一,主要是以林鳥為主,常見的留鳥有翠鳥、紅嘴藍鵲、烏鶇、黑鵯、大山雀等,還有像北紅尾鴝(q)、紅脅藍尾鴝、斑鶇、灰背鶇等冬候鳥,這個季節都可以在植物園裡看到。如果想看鷸鴴(hng)類冬候鳥,沿江溼地是重要的過境點。
  • 揚州冬候鳥多達62種 首現針尾沙錐等保護動物
    「每年拍的其實都不一樣,今年冬候鳥我第一張拍到的是北紅尾鴝。」記者看到,今年冬候鳥「第一張」的北紅尾鴝是拍的「側臉」,看起來一副「傲驕」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揚州冬候鳥多達62種冬季的揚州是冬候鳥的天堂。據統計,揚州有記錄的冬候鳥多達62種。其中,丹頂鶴等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日本松雀鷹、普通鵟、大天鵝、小天鵝等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物種日曆:城市成為候鳥遷徙時的驛站,你見過這些可愛的肥啾嗎?
    直到進入九月,有一天下班時路邊飛起一隻小鳥,仔細看是一隻雄性北紅尾鴝[qú]。起初我不以為意,因為它也是大院裡的常住居民。不過當我多走了幾步,另一隻一模一樣的雄性北紅尾鴝從地上飛起,和之前那隻並排站在電線上,我才恍然大悟——這是它北方的親戚到了。鳥兒的秋季遷徙已經拉開序幕。
  • CMG短音頻·《朋友圈》:北紅尾鴝
    北紅尾鴝作者:楊亞 朗讀:文田北紅尾鴝北紅尾鴝,俗稱「石燕」。北紅尾鴝紅尾鴝主要棲息於山泉溪澗、川巖石間、池塘岸間。春夏以蟲為食,秋冬則以果為糧。北紅尾鴝多立停於水邊灌木,穿行跳躍於礁石叢林,常緊貼水面沿溪飛行。
  • 候鳥遷徙時 石獅拍鳥季
    秋末冬初,候鳥遷徙又迎來了高峰。10月14日,本報刊登《第五季!西伯利亞候鳥再赴「石獅之約」》,用鏡頭記錄了從西伯利亞來石獅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黑尾塍鷸等候鳥展翅高飛的壯景,再次引來社會的無數關注。其實,除上述幾種鳥類,「約會」石獅的候鳥還有很多。候鳥遷徙時,正是石獅拍鳥季。在石獅,能拍到哪些候鳥?哪個時段是拍鳥的最佳時間?拍鳥又該注意些什麼?
  • 「落霞與孤鶩齊飛」 鐵嘴沙鴴現身大批冬候鳥來揚
    白鷺    綠翅鴨  中國江蘇網10月24日訊 秋高氣爽,正是候鳥遷徙的好時候這兩天,鳥友在高郵湖、江都花魚塘等地發現了不少冬候鳥的身影,如綠翅鴨、鶴鷸等。  與此同時,鳥友還有了鳥類新記錄——鐵嘴沙鴴。  候鳥來揚越冬  有記錄的冬候鳥達90多種  揚州,是東亞-澳大利亞遷徙通道的重要一站。每年秋冬季節,都有很多候鳥遷來越冬。根據多年來的記錄,揚州冬候鳥種類多達90多種。
  • 青島候鳥傳⑫|紅脅藍尾鴝:它是美麗的藍精靈 但是懂得低調
    半島記者 李百明它如精靈一般,落在枝頭,昂首歌唱……這種對小鳥教科書式的描寫,往往並非事實,紅脅藍尾鴝就是特別低調的鳥兒。它是今春記者拍攝青島候鳥過程中,第一次拍到帶彩色的鳥,拍攝過程略顯曲折,對很多剛入坑的拍鳥愛好者來說,剛好借鑑繞開先入為主的深坑。
  • 【泰山鳥類科普144】北紅尾鴝
    形態特徵 中等體型的鴝類,體長13~16釐米。嘴尖,尾略長。
  • 拍鳥趣事之——北紅尾鴝篇
    每年春天拍鳥,最給面子的就是北紅尾鴝了,不管是北紅哥哥,還是北紅妹妹,都特別配合,站好位置,擺好姿勢,給你做模特,浪費你成百上千次的快門。這些是我拍的~北紅尾鴝雄鳥,看仔細了,以後可別認錯了,這就是北紅哥哥。雄鳥看上去顏色比較鮮豔,真的很漂亮。
  • 辰山植物園過冬候鳥已就位 自然生態交響曲即將開場
    成群的候鳥從天空飛過,稀疏的叢林間和寬闊的草坪上能遇見各種冬候鳥和留鳥,常見的冬候鳥有:北紅尾鴝、黃雀、樹鷚和灰頭鵐等;留鳥種類繁多,例如:珠頸斑鳩、烏鶇、棕背伯勞、黑尾蠟嘴雀、白頭鵯、八哥、喜鵲、戴勝等等。
  • 候鳥遷徙季,上海市區常見的五種鳥你都發現了嗎?
    候鳥遷徙季,上海市區常見的五種鳥你都發現了嗎?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冬日是觀察冬候鳥的好時機
  • 【泰山鳥類科普174】紅喉鷚
    形態特徵 中等體型的鷚,體長15釐米。上體淺褐色,具深褐色的縱紋。外側尾羽具大型白斑。繁殖羽頦、喉、上胸和眉紋棕紅色,雌鳥較雄鳥色淺;其餘下體黃褐色,脅部具縱紋。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鶇科——虎斑地鶇▶ 鶇科——灰背鶇▶ 鶇科——白眉地鶇▶ 鶇科——橙頭地鶇▶ 鶇科——烏鶇▶ 鶇科——褐頭鶇▶ 鶇科——白眉鶇▶ 鶇科——白腹鶇▶ 鶇科——赤頸鶇▶ 鶇科——紅尾斑鶇▶
  • 探討鷚屬鳥的識別
    草地鷚 紅喉鷚亦有繁殖羽和非繁殖羽,但是,縱紋變化不大,只是背部淺色縱紋變得不太明顯。紅喉鷚繁殖羽 北鷚,背部淺色縱紋與深色縱紋對比最為明顯。 這一類鷚同上一類鷚相比,背部的縱紋要粗顯,深色及淺色對比強烈。為了識別,將鷚屬鳥分為三類 :1、腹部兩側無縱紋。這類鷚有平原鷚、理氏鷚、田鷚及布萊氏鷚。
  • 鵐鷸鶇鵯鴝鵒鶲鷚鶺鶬鶊……這些鳥名咋這麼不友好呢
    半島記者 李百明鵐鷸鶇鵯鴝,鶲鷚鶺鶬鶊……它來了它來了,它們一起飛來了。唉呀媽呀腦瓜子疼,怎麼一個也不認識呢,字到用時方知讀書少。記者的青島候鳥傳已暫告一段落,讀過系列文章的讀者一定滿腦子疑惑——這些鳥名咋這麼不友好呢。搬出字典一查,咦,這些字古而有之。
  • 玉米棒子上尋食的北紅尾鴝
    北紅尾鴝和麻雀差不多大小。 一袋袋的玉米倒地上晾曬的時候,它們最關注的是玉米棒子上的那些肉滾滾的蟲子。那些活潑的小肉蟲,是它們可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