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鮮的股市資訊
------
前幾天廣州車展期間,馬斯克跟何小鵬隔空互懟,原因就是小鵬汽車又有新動作——發布了用雷射雷達提高自動駕駛架構性能的計劃。在自動駕駛領域,業界一般分為視覺派和雷射雷達派,然而現在業內公認的未來完全自動駕駛方案是使用雷射雷達,但特斯拉方面卻因為成本問題選擇放棄。馬斯克本人也曾多次抨擊雷射雷達,理由是其成本高昂,不利於智能電動車的普及以及商業化。甚至公開表示永遠不會使用雷射雷達。雷射並非只有雷達可以使用,其在日常的應用廣泛,下遊市場十分廣闊。
福晶科技前身為中科院福建晶體技術開發公司,2004年福晶就成功開發LBO機拋生產工藝,實現高效率,高精度,高質量的LBO晶體的超精密加工。公司主要從事非線性光學晶體、雷射晶體、精密光學元件和雷射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涵蓋了晶體元器件、精密光學元件和雷射器件三大類。公司的主要產品隸屬於光學元器件和光學材料分支下,是中遊雷射器相關產品發展的重要保證。
雷射上遊行業始終存在剛性成本高、品牌、客戶認同、技術、規模效應和人才等方面壁壘,福晶科技經過多年發展,在晶體材料生長、光學加工、市場營銷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處於行業絕對領先地位。受下遊市場應用的帶動,公司業務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公司是全球最大的LBO、BBO晶體供應商,也是全球重要的Nd:YVO4晶體供應商,也是國內最大的KTP晶體生產商。
超快雷射器指的是輸出雷射的脈衝寬度在皮秒(10 12秒)或以下級別。由於超快雷射器在工業領域具有高精度加工能力,近年來逐步得到下遊廠商的青睞,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根據中國雷射產業發展報告數據,截至2019年,我國超快雷射器市場規模達到24.5億元,較2015年翻8倍以上。中國超快雷射器產業化起步較晚,目前市場多以外國雷射器為主,如美國IPG、相干、光譜物理(MKS旗下)、德國通快、丹麥NKT光子等。但隨著超快雷射市場需求的擴大,國內雷射技術的不斷突破與成熟,國內也有許多雷射企業在超快雷射市場取得了一定成績。
超快雷射真正實現了「冷加工」技術優勢,憑藉飛秒量級的超短持續時間和高峰值功率打破了傳統的雷射加工方法,開創了材料超精細、低損傷空間3D加工等新領域。隨著超快雷射器的技術發展以及持續的市場滲透,未來有望在醫學美容、消費電子、精密器械、顯示照明、航空航天和能源環境等行業得到進一步普及。由於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進步,藍寶石、手機鋼化玻璃和OLED屏幕成為消費電子的未來發展方向。
相比於傳統加工方法,超快雷射器能夠解決鋼化玻璃和藍寶石硬度高、脆性大帶來的加工難點,「冷加工」特性也能夠避免OLED中的高分子材料受熱液化的現象,使得終端消費趨勢成為可能。伴隨5G推動,消費電子行業發展迅速,其產品向著高集成化、高精密化的方向發展,增加的元件數量和精密的結構對PCB的線寬和線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適合精密加工的超快雷射器將受益於此。
福晶科技在光學業務深耕多年,具有行業內領先的技術優勢。目前,公司可生產大規模多種類的精密光學元件產品。目前公司精密光學產品主要應用於光通訊和雷射器件,隨著AR和雷射雷達市場的不斷發展,公司也加大了相關產品的布局。公司在今年也繼續擴大生產線,重點建設大型平面產品及非球面產品的生產能力,繼續開發具有高損傷閾值的精密光學產品,同時也在積極推廣光柵產品。
雷射器件及其成套設備位於雷射產業中遊,其上遊為雷射材料及配套光學元器件,下遊為各種雷射器。雷射器根據其不同工作物質可以被分為三類,光纖雷射器、氣體雷射器、固體雷射器。其中光纖雷射器和氣體雷射器主要用於切割材料,而固體雷射器的使用領域要略廣。目前雷射器市場的主流技術為光纖雷射器,佔據總體雷射器市場規模的一半以上。
福晶科技雷射器件產品方面主要為光纖雷射器服務,提供光纖雷射器所需的隔離器、調製器、偏轉器等。近年來雷射器件得到了規模化的生產,而規模化生產的同時又反過來降低了雷射器件的固定成本,進一步刺激需求量的上升。同時配合雷射器件使用的晶片技術受摩爾定律的影響,成本被不斷降低,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和下遊應用的普及。
我們認為福晶科技的非線性光學晶體以及光學元器件是公司技術優勢產品,技術壁壘高,晶體產品是雷射器核心產品,價值量方面晶體佔整體雷射器比例僅約10%,因此終端客戶更看重產品質量,價格並不敏感。由於精密製造很大一部分需求來自於消費電子領域,所以精密製造行業跟消費電子周期緊密相關,因此我們根據消費電子的行業情況來推測雷射行業發展。今年由於疫情影響,終端消費受到抑制,給行業也帶來一定的壓制。隨著5G逐步商用,未來消費電子有望迎來較大增長,隨著行業進入平穩期,雷射器件行業需求有望快速釋放,福晶科技將明顯受益。
我們預計福晶科技2020---2022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55億元、1.75億元、2.01億元;對應的每股收益分別為0.36元、0.41元、0.47元;對應的市盈率分別為41.6倍、36.7倍、32倍。未來對應公司合理估值的股價應為18---20元附近。
未來影響公司業績的主要因素在於:
1、產品擴充和升級不及預期;
2、疫情影響超預期;
3、5G帶來的需求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