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過老師的人知道,批改作業,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偏偏有人喜歡迎難而上,「沒事找事」——
來自青島的一名老師,十分受學生愛戴,因為他批改作文的評語比作文還要長。每篇作文300—500字,全班加起來隨隨便便超過1萬字,相當於大學4年的畢業論文。
普通老師批改作業,難道不是圈出錯別字,打個分,在文末寫兩句評語就可以了嗎?這樣批改作文,難道不累嗎?
他說:「累,當然累。」
那為什麼還要這麼做?
他說:「這是他和孩子間的小秘密。」
這位老師來自青島,叫劉海濤。
翻開他學生的作文本,每頁不但圈出了錯別字,還標註了好詞、好句,而且空白處寫滿紅色標註,直到文末還有七八行的評語。
這些評語,就是他和孩子間的小秘密。
他的印象中,有這麼一個女孩,上六年級,性格特別內向。她總會莫名的大哭,而且不告訴別人為什麼,這讓他感到很困惑。
另外,他發現她對別人很防備,直到後來看了她的一篇作文,才知道了原因。
原來女孩的家長對她期望值太高了,要求她做每件事,都是第一名,所以每天壓力特別大。
這份期望就像一塊石頭,壓的孩子喘不過氣。
劉老師看完作文,很認真地寫了一段評語……
漸漸地,他通過「評語」和孩子拉近了距離,解開了她的心結,讓她變得更加陽光了。
原來,
劉海濤老師的評語,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充當」了孩子的心靈導師。
接下來我們分享一段評語:
從評語中不難看出,這是一篇關於「父親」的作文。
孩子抱怨父親,經常抽菸、喝酒,和父親溝通太少,渴望和父親多說說話。
相信孩子是愛父親的,所以才會抱怨父親抽菸、喝酒。
老師的評語中,嘗試著解開孩子的心結:他告訴孩子,父親擔當著家庭的重任,之所以有這些不良習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情緒,並鼓勵孩子主動和父親聊聊天,多來幾次「男人和男人」之間的對話。
這樣,就能感受到父親那深沉的愛!
孩子們是怎麼看待這些評語的?
劉海濤老師的孩子們說:
「每次劉老師批完作文發下來的時候,我都會懷著一種特別期待的心情來看。」「我和劉老師是很好的朋友,我們用最好的方式,也就是作文,來溝通的。」
網友們說:
「好老師。孩子認真寫,老師認真評,才是最幸福的。」「很棒、很贊,不僅人帥,還會辦事。」
這樣批改作文,無異於每次作文課,都是一項「大工程」,為什麼他還要堅持呢?
劉海濤老師說:
「我為什麼會這麼用心的給孩子批改作業?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傳承。因為在我上學的那個年紀,我的老師就是這麼給我批改作業的。「這對我的影響很深。所以我把這種方法延用到我的教育教學當中,這種方式也成為我和孩子之間的小秘密。「累不累?說實話,累,但是當我看到他們作文水平越來越好,他們和我分享得故事越來越多,我覺得作為一個老師,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後: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父母負責任,再遇上一個「有趣」的老師,孩子成長的路總是會充滿陽光的。
從劉老師批改的作文中,也能發現一些問題: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做每件事,都是第一名,這就會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父親和孩子溝通少,可能是很多家庭存在的問題,而父親主動和孩子去溝通,不是更好嗎?
最後,你是否還記得,你印象最深刻的作文評語是什麼嗎?一個好老師,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