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譙風華:先後被多家中央媒體報導,與愛滋病患者同吃同住!

2021-01-21 騰訊網

有這麼一個人,8年間他賣房賣車投入300萬元,免費救助10名河南愛滋病患者,並將他們接到家中同吃同住,你會不會認為這人傻得有些不正常?

有這麼一個人,發誓要研製發明一種新藥,攻克世界上讓人談之色變的疑難病症,並且希望有關部門認可並用之臨床,你會不會認為這人狂妄之極?

沒錯,這個人就是我們譙氏宗親——譙風華。

(譙風華講授健康知識)

研究生命健康密碼的人

「1991年夏,中央黨校、北京市委黨校、天津市委黨校、河北省委黨校、山東省委黨校5個黨校的領導人相約到後三村業餘視察,從不飲酒的譙風華舉杯向最尊敬的領導人敬意,一位鬢髮斑斑的老校長深情地同這位前額寬寬的中國執政黨最小單位的書記注視良久:「應當感謝您,如果我們黨所有的幹部都像您這樣尊重知識,發展高科技,我們中國將無敵於天下,您為共和國做了第一等的工作」。摘自《人民日報》1991年12月15號第五版整版發表李延國、孫其海採寫的報告文學「第一等的工作----記科技實業家譙風華」。

1982年他創辦長清醫用化工廠任廠長,該廠生產的醫用硫酸鋇填補了山東省的空白和臨床急需。1987年再任山東長清製藥廠廠長,他研發的溼潤燒傷膏治療燒傷和創瘍以「不疼痛、不包紮、不感染、不結疤」的神奇療效被譽為燒傷醫學的創舉。1989年11月19日《濟南日報》在頭版頭條以「鋪路石之歌」為題發表了李慶臻、許子儀採寫的六千多字通訊對譙風華的報導。

親人患病促使他走上康復路

1976年譙風華發現妻子腰腿痛,查其原因是兒時受冷和外傷致腰椎隱裂,陰涼天氣時越重,以至於影響工作和生活,經四處求醫幾乎用遍所有方法仍不斷反覆。不得已譙風華運用所學知識在妻子身上進行了探索:改變生活方法,改善飲食結構,加強保暖避免寒涼,腰腿痛可防可控可康復。1991年底妻子又被確診為乳腺癌和心動過緩,在他的精心照顧和治療下,未手術、未化療、未放療、未服西藥,讓妻子的乳腺病康復如初。妻子兩次染病的嘗試和探索使他的康複方法日漸成熟。

幾十年來他以「不吃藥、不打針、不手術、不傷身」的方法默默無聞地康復了成百上千的病患。運用了中醫的理念,捨棄了中醫的繁瑣,濃縮了中醫的方法,免去了所有中西藥物,提純了食物的精華,創立了溫熱食療法。譙風華近年又針對媒體報導出的「腦癱、癲癇、愛滋病、癌症、類風溼、帕金森、重症肌無力及漸凍症」等進行無償康復,並教會患者及家人學會該技術。當條件適合推廣該技術時,天南地北被譙風華康復過的患者必會成為當地康復中心的領航者。

與愛滋病患者同吃同住

2003年底,譙風華被《山東商報》的「55個孩子1個爹」報導35歲的朱進中身患愛滋病自知來日不長收養愛滋遺孤的精神感動,於2004年4月去了河南。儘管朱進中不相信該方法,於2004年底病逝於北京地壇醫院。但自當年4月後,譙風華賣車、賣房、賣股票、退醫療保險籌集三百萬元將河南省柘城縣朱進中身患愛滋病的父母和叔叔以及朱瑞起等十名愛滋病人接到濟南的自已家裡,與他們同吃同住,讓他們健康生存超過十餘年。

關愛弱勢群體,道德模範標兵

除了關心愛滋病這一弱勢群體之外,譙風華為無數患有重症的病人帶去了愛與希望:

2015年5月初譙風華自費兩萬餘元西去四川省眉山市,為央視專訪身患中風致半身不遂的糧食高產專家劉志彬進行康復,效果顯著,讓劉志彬感動不已;

2016年4月28日《齊魯晚報》以「女孩患罕見病,一天抽搐上百次,能治這病的專家你在哪?」為題發求醫信息,譙風華將山東東平縣昏迷不醒的四歲女孩屠雨晨接到濟南康復後甦醒,能吃飯也能走路了,譙風華花費兩萬多元;

同年7月,譙風華針對南京媒體報導的革命先烈的後人77歲嚴渝麟身患喉癌後為其康復二十餘天,花費數萬元,謝絕了其給予五十萬的收藏品。

…………

這樣的愛心事件,在譙風華走上醫師這條路之後,時有發生。譙風華的事跡多次在《人民日報》、《大眾日報》、《濟南日報》、《濟南時報》、《愛濟南新聞客戶端》、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山東電視臺等媒體中報導。持續善舉經各級媒體的不斷傳播後,引起了國家中醫最高研究機構和有關醫療機構的關注。譙風華做的這一切公益康復是想創造條件將國家級康復培訓中心基地安扎在濟南長清,使濟南和長清真正成為國際醫療康養名城。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譙風華宗親用自己的所作所為向我們很好的詮釋了這一豪情。現在這位老人已在醫術路上走過風雨徵程幾十年,作為譙氏宗族的一員,他也為我們樹立了道德愛心的榜樣,讓我們為這位宗親點讚,也祝我們譙氏宗族人才輩出,閃耀中華大地!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把愛滋病患者帶回家 用行動讓人相信科學
    就在人們對愛滋病患者唯恐躲之不及的時候,武漢大學醫學院64歲的教授桂希恩,卻在5月9日把河南某愛滋病高發村中心區5位愛滋病患者帶回武漢家中,與他們同吃同住共廁甚至還勾肩搭背。引起同事恐慌5名愛滋病人分別來自3個家庭。
  • 愛滋病到底有多可怕
    愛滋病可怕嗎?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愛滋病專家桂希恩教授指出 ,愛滋病傳播途徑只有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三種 ,其中母嬰傳播是家庭內傳播的主要途徑。桂希恩曾將愛滋病病人接到自己的家中同吃同住共同生活了 5天 ,他還對 146戶愛滋病家庭進行了調查 , 5— 6年間 , 34戶發生了家庭內傳播 ,佔總數的 23%。他還調查了 9 0對夫妻 ,其中一方感染愛滋病 ,且夫妻生活沒有採取保護措施 , 5年後雙方感染愛滋病 9人 ,夫妻間傳播率為 10%,傳播機率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大。
  • 走進民間愛滋病公益組織「愛之家」:不歧視自己
    —「陝西省愛之家健康支持組織」工作了6年,頻繁地與愛滋病患者接觸的經歷,讓他更加明白了一個道理:面對命運的無情安排,人還可以創造超於命運的內容。這種少見的淡定,促使李醫師介紹他參加了「陝西省愛之家健康支持組織」。  8月,李醫師邀請長徵參加一個針對「愛滋病」如何報導的媒體研討會,長徵有些猶豫,「畢竟會暴露自己的身份,不焦慮是假的。」「感染者若不見社會,能活成什麼樣兒?」李醫師問長徵。  後來,長徵慶幸自己去參加了那次公開活動,因為激發了他「不能懦弱地活著,要活出未被命運安排的內容來」的勇氣。
  • 臺"疾管局":接觸不會傳染愛滋病 恐慌來自誤解
    華夏經緯網9月2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一名小學教師遭檢舉疑似將愛滋病傳染給他人,引起家長擔心學童也會受到感染。「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說,愛滋病傳染途徑是血液、體液,正常接觸不會傳染,呼籲家長不要過度焦慮。     據報導,周志浩說,就算這名教師真的感染愛滋,感染者的工作權也應受保障,建議家長將心比心。
  • Science 重磅報導:世界首例通過「藥物治療」痊癒的愛滋病患者或將...
    2020 年 7 月 7 號,Science關注報導了一位來自巴西聖保羅的愛滋病患者。圖片來源:Science在 AIDS 2020 大會上,來自聖保羅聯邦大學臨床學者 Ricardo Diaz 報導了他們使用激進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結合煙醯胺,可能「治癒」一位愛滋病患者的故事。
  • 同吃同住同搬磚,社會學學者20多萬字調查筆記白描「三和大神」
    在深圳龍華一處城市角落裡,有一群被稱為「三和大神」的年輕人:他們是幹一天玩三天,吃5塊錢一碗麵的青年打工者。在不同的媒體報導中,這批年輕人被簡化的標籤和符號形容,重重標籤之下,這些徘徊中的「三和大神」們,其生存狀況究竟如何?
  • 恐艾幹預中心陳曉宇談恐艾症難點 為什麼愛滋病窗口期說法不一
    陳曉宇醫生做愛滋這麼二十多年了,幫助過不少愛滋病感染者,也幫助了不少愛滋病恐懼症患者,迄今為止,沒有一個愛滋病恐懼症患者自行變成感染者。當然,主被動復高的除外。
  • 又一愛滋病患者將被治癒?人類將要攻克愛滋病了嗎?
    近日,《衛報》、《華爾街日報》等多家國外知名媒體相繼報導了一名被稱為"倫敦病人"的愛滋病患者在接受幹細胞移植後,愛滋病很可能已被治癒的消息。
  • 中國吉林網世界愛滋病日特別報導:一位女愛滋病患者的自述
    初次見到「溫暖」是在長春市傳染病醫院,今年已經50歲的她精神飽滿,很難把她與愛滋病患者關聯起來。  「溫暖」是她的化名,當問及為什麼要取這個名字的時候,她笑著說:「溫暖自己,溫暖HIV感染者和愛滋病患者。」  目前,感染HIV已經7年的她一直在服用藥物。病毒載量已經控制為0。但這7年她經歷了什麼?又承受著多少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和壓力?
  • 防控愛滋病,民間力量應有更大舞臺
    「行動起來,向『零』愛滋邁進」,副標題是「共抗愛滋,共擔責任,共享未來」,旨在號召全社會積極投身於愛滋病防治工作,共同承擔防治責任和義務,群策群力,各展所長,遏制愛滋病的流行。  「中國愛滋病的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在第27個「世界愛滋病日」到來之際,這是國人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根據衛生部最新發布的愛滋病疫情數據,截至2012年底,中國累計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9萬多例,局部地區和特定人群疫情嚴重,青少年和老年感染人數逐年上升。  但在冷峻的現實之下,在「世界愛滋病日」前後,也有一些溫暖的信息。
  • 愛滋病患者的暮年
    搜狐新聞追光計劃與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合作,在世界愛滋病日這一天,推出主題為「重視預防關愛」的特別報導。文 | 張雅麗編輯 | 毛翊君比衰老更老那是一張75歲老人才有的臉。乾癟,只有一層褶皺的黑黃皮膚,松垮地掛在顴骨上,面頰深陷。
  • 醫院為愛滋病患者配備「個案管理師」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北門G樓,愛滋病暴露前後預防諮詢門診的病案室內,架子上整齊地碼放著數千份愛滋病患者檔案,門診的知名專家李在村主任醫師介紹說,這裡存放著北京9500多位愛滋病患者的病案資料,這些患者長期服用免費的國產抗病毒藥物,大約佔全市在治患者的54%。此外,這裡還服務約3000例來自北京及外地的自費抗病毒治療愛滋病患者。
  • 一愛滋病患者死亡3年多屍體才火化
    本報訊(記者周偉)因輸血感染愛滋病的劉某屍體在醫院太平間停放3年多後,近日終於得到妥善解決。  劉某系河南省焦作礦務局(現已經更名為焦作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朱村礦工人,1995年5月在工作中其左大腿被砸成粉碎性骨折。焦作煤業集團中央醫院一分院對劉某進行了手術,並為其輸入了醫院自採的350毫升 O型血。
  • 為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感染愛滋病病毒?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昨天,市疾控中心通報:近年來,我市每年新報告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中,50歲及以上的男性高年齡組病例,其絕對數及構成比均呈逐年上升趨勢。有一半的老年人愛滋病病例,是近3年報告的。
  • 第二例愛滋病被治癒或將誕生 患者已停藥一年多
    點擊上方「騰訊科技」,「星標或置頂公眾號」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來源 / DeepTech深科技(ID:deeptechchina)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今日,根據《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衛報》、Science等多家媒體報導
  • 北京協和發現國內首例「陰性愛滋病」患者
    (原標題:協和發現國內首例「陰性愛滋病」患者)HIV抗體檢測為常見的愛滋病篩查手段,陽性一般意味著感染,陰性則代表未感染。這一判斷是絕大多數人對愛滋病檢測的「常識」。該論文公布了我國首例HIV抗體檢測為陰性,但經HIV「核酸檢測」為陽性確診愛滋病患者,這也是世界首例成人HIV抗體陰性愛滋病合併肺卡波西肉瘤病例。論文通信作者、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李太生介紹,該案例揭示了HIV核酸檢測在愛滋病診斷中的重要價值,但該檢測方式主要用於三類特定人群,並不建議作為愛滋病常規篩查診斷手段。
  • 愛滋病患者有望功能性治癒
    經過3年多的臨床觀察,移植不僅治癒了布朗的白血病,同時奇蹟般地治癒了愛滋病。布朗現象為愛滋病治療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他也成為了世界上首例愛滋病功能性治癒者,之後科學家們通過細胞移植或基因療法進行研究,試圖開闢愛滋病治療的新途徑。
  • 瀘州愛滋病患者自述經歷:我是這樣得上愛滋病的!
    2019年12月1日是第32個世界愛滋病日近日,記者走進瀘州愛滋病患者群體,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01講述者 老餘 70歲喝「板板茶」感染愛滋病沒有家,老了比年輕時更怕孤獨老餘沒有家,現在的住所是政府安排的。包吃包住,偶爾還幹點力所能及的活,一次能有幾十塊錢的收入。他珍惜當下的生活,儘量不給政府添麻煩。坐在老餘的對面,風中飄來一股濃烈的燒酒味。老餘笑了笑:「我有點緊張,來之前喝了二兩酒,壯壯膽。」
  • 第二例愛滋病被治癒有望誕生:一名英國患者已停藥一年多
    IT之家3月5日消息 根據新浪財經的報導,一名倫敦病人有望成為全球第二位被成功治癒愛滋病的患者,這名患者也接受了含有CCR5蛋白質基因突變的骨髓移植,現已停用抗愛滋病毒藥物一年多。
  • 11年與大雁同吃同住 鳥類學家「與雁齊飛」(圖)
    11年與雁同吃同住,駕滑翔翼「與雁齊飛」 為了打造一個「候鳥孤兒院」,克裡斯蒂安甚至將他5口之家的大房子徹底打通。克裡斯蒂安一家睡床上,鳥寶寶們則「打地鋪」。 隨著鳥兒們的漸漸長大,克裡斯蒂安開始訓練這些羽翼漸豐的大雁和天鵝進行隊列飛行。當發動機聲響起時,鳥兒們就會伸展翅膀,飛離地面,跟隨「鳥爸爸」的滑翔翼衝向天空,飛出完美的V字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