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除了「米」還要設定其它長度單位

2020-12-06 騰訊網

通過以上圖片,我們可以看到,都是其它長度單位跟主單位「米」的換算關係,這也是突出「米」主單位的地位。實際上沒有其它長度單位,只有一個主單位「米「,我們一樣可以描述客觀物質世界的尺度。

那為什麼還要設定其它長度單位呢?這樣能更方便。

對,就是方便。我們探尋客觀世界的本質特徵、內在規律,就是為了方便我們的生活,使生活更美好。

我們的教與學,我們的各項舉措,如果違背了「以人為本」,那麼往往就不是「牢記初心」。很多人會覺得自然學科的教學,不好滲透德育教育,其實切入點還是很多的,就在於我們是否深入挖掘,就這麼一個小小的知識點「單位換算」都可以滲透人文情懷。以前寫過類似文章(可參見(別讓「小孔成像」顯得那麼孤單),這裡不再贅述。

我們再回到正題。客觀世界、廣大而細微。

例如描述星際間的距離,我們可以用「光年」這個長度單位。因為星際間實在太遠了,用「光年」描述距離,就顯得簡潔、方便一些。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地球與火星是相鄰的兩顆行星,一紅一藍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體現出多重相似特徵。

火星是居於金星之後,距離地球第二近的類地星體。從已知的探測數據上可以知道,藍、紅兩個星球間的距離隨著其繞日運轉而發生著變化。在理論上講,其均處於近日點的情況下,兩者間的距離是最短的,約為5460萬公裡,而現在已知的兩者最為親密的一次接觸發生在2003年,當時兩者間相距約為5600萬公裡。當然兩者也有相隔較遠的時候,當兩者都處於遠日點的時候,它們間的理論距離約為4億公裡。

2019年被不少人稱為「中國航天超級2019」,而即將到來的2020年,中國航天將進一步延續「超級模式」。日前,國家航天局首次公開了我國火星探測任務。據悉,我國將在明年擇機發射火星探測器,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

截至2016年12月,人類已進行了45 次火星探測活動。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歐洲空間局等國家或組織都已制訂了各自的長遠的火星探測計劃,全方位地開展對火星生命信息、環境、大氣、巖石、水及內部構造等的探測與深入研究。根據天體運行的規律,人類探測火星的窗口,也就是探測器發射的最佳時間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機會,所以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在2020年擇機實施。按照規劃,火星探測器發射後,大概需要經過200天左右的飛行,才能最終到達火星。

就連離地球第二近的行星都這麼遠,放眼宇宙,真是太廣大了,所以一般用「光年」描述距離。

網上一則新聞:2020年新年伊始,位於浦東張江哈雷路上的中芯南方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南方廠)內,一顆顆晶片正「新鮮出爐」,「新」在於晶片生產線是國內首條14納米生產線。該工廠也是目前中國大陸晶片製造領域的最強者中芯國際最先進的生產基地。

根據2014年發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顯示:到2020年,16/14納米製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產,封裝測試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關鍵裝備和材料進入國際採購體系,基本建成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這意味著,浦東這座最先進、最智能化、最高效的「芯工廠」,提前一年完成了國家提出的重要發展目標。

我們知道,2019年,晶片戰爭,八方雲動,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對中國的企業展開封鎖,無所不用其極。14納米級晶片,指的就是晶片尺度達到14納米,尺度越小,工藝越先進,期待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越來越先進。14納米,如果換算成以米為單位,就是14×10-9米,這種描述方法可不可以呢?可以!但顯然沒有14納米更簡單、直接、形象。

設定其它單位,還能幫助測量結果更準確!

如圖,測量同一木塊長度,利用哪個刻度尺測量結果更精確呢?當然是B刻度尺。B刻度尺在一釐米基礎上又分成10份,每份是1毫米,測量結果就可以準確到毫米級了。

綜上所述,為什麼除了「米」還要設定其它長度單位?為了描述客觀事物更方便;為了測量、描述客觀事物更準確。

至於還有沒有其它好處,那就「留白」吧!每個人都可以針對某一事物闡發不同的觀點。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長度單位的由來
    於是人們就統一了度量標椎,出現了「丈、尺、寸」等測量單位(古代的丈尺寸與現代並不相同,要比現代的小)。測量單位得到統一後,測量結果就是唯一的,大大促進了人們的交流。但這種測量結果不夠精確。到了現代,世界便統一使用「米」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規定:光在1/29979245秒內所走的長度,稱為「1米」。
  • 米,尺,英尺──長度單位的由來
    孩子媽媽:「正好1米。」一個四歲的孩子的身高大約就是1米。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單位,你知道米的由來嗎?1688年,人們意識到需要一個十進位的標準的長度單位系統。隨著米這個長度單位的出現,人們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全世界統一使用的長度單位米(meter)源於法國。
  • 1米竟是這樣來的,看完才懂了為什麼要有統一的長度單位
    學尺面上的1小格是1毫米10小格為1釐米,100釐米等於1米長米制單位,是現在國際上通用的長度單位。為什麼要有嚴密而統一的長度單位呢?舉個例子來說,在工廠裡,一臺複雜的機器,零件不下幾千個;要想把幾千個零件裝配成一臺能運轉正常的機器,在製造和檢驗時,必須使用各種測量的工具,保證零件尺寸的精確度。
  • 巧記長度、面積單位間的進率,一看就能記住
    巧記長度、面積單位間的進率,一看就能記住。在小學階段,關於數學的長度、面積單位還是比較多的,單位間的進率雖然有一定的規律,但是還是有一些孩子沒有抓住竅門,老是記不住長度單位的進率,面積單位的進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小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個一線有經驗老師常用的記憶法。首先,在整個小學學過的長度單位有:毫米、釐米、分米、米和千米。
  • 米,尺,英尺──長度單位的由來wen12
    孩子媽媽:「正好1米。」一個四歲的孩子的身高大約就是1米。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單位,你知道米的由來嗎?其實是人們為了統一長度單位認為規定的,規定嗎,不是龜腚!!和這個諧音哎!!1688年,人們意識到需要一個十進位的標準的長度單位系統。隨著米這個長度單位的出現,人們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全世界統一使用的長度單位米(meter)源於法國。
  • 長度單位換算器在線_國際長度單位轉換_物理長度單位換算表-閩南網
    長度單位換算說明可實現在線公裡(km)、米(m)、分米(dm)、釐米(cm)、裡、丈、尺、寸、分、釐、海裡(nmi)、英尋、英裡、弗隆(fur)、碼(yd)、英尺(ft)、英寸(in)、毫米(mm)、微米(um)間的互換互算。
  • 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的淵源
    物體除了在一維空間具有一定的長度外,同時在二維空間內也具有一定的大小,即物體表面的大小,我們稱其為面積。
  • 「米」是怎麼變成長度單位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知道
    作為標準長度單位,「米」一直兢兢業業的為數學服務。可是「米「一直以來是被當作人民大眾的食物來定義的,什麼時候用「米」來做長度單位的呢?溫叔經過查證,為大家詳細道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所不知道的來歷。在現代社會的解釋中,「米」作為長度單位源自舶來品,即英語「meter」的音譯而來。當初世界各國林立,並沒有像現代這樣的全球化,各個國家地區的長度單位雜亂無章,同一地區的,可能時期不同,單位都會不一樣。因此,世界上迫切的需要一個統一的單位來作為標準,就像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第一件事就是統一度量衡,標準的出現能大大方便彼此的交流。
  • 你知道光年是什麼單位嗎 光年是時間還是長度
    導語:因為光年看起來像是和年份有關,所以多數人都是人為該單位是用來表示時間的,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你知道光年是什麼單位嗎?也有的人說光年不是時間單位,而是長度單位,那麼,到底光年是時間還是長度單位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 用Scratch來學習長度單位換算
    在書本裡,我們學習了:毫米、釐米、分米、米、千米幾個長度單位。在課後習題裡,涉及了長度單位的轉換。我們知道,長度單位的轉換關係是這樣的:1千米=1000米1米 =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根據公式,我們可以把一個單位的長度轉換為另外一個單位的長度。為什麼容易錯真正做作業的時候我們發現,轉換的時候沒有這麼簡單啊。
  • 長度單位換算
    長度單位換算說明可實現在線公裡(km)、米(m)、分米(dm)、釐米(cm)、裡、丈、尺、寸、分、釐、海裡(nmi)、英尋、英裡、弗隆(fur)、碼(yd)、英尺(ft)、英寸(in)、毫米(mm)、微米(um)間的互換互算。
  • 歷史上的今天,法國定義「米」作為基本長度單位
    米是世界上用得最廣泛的長度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1米等於100公分,等於1公裡的千分之一,合3市尺或者6英尺8英寸。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長度單位米的出現與法國大革命、與地球周長的關係密切,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藏匿其中的趣聞。
  • 3.長度的單位—衡量萬物的標尺
    要進行準確測量,就需要統一的度量單位,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來自於英文meter,用符號m表示。那麼,一米是多長呢?日光燈管大約有一米長,如果覺得難以理解,那麼可以邁開步伐走兩步,青少年一步約為半米,兩步的長度大概是1米,當然,最準確的理解方法就是使用捲尺或者是直尺對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展開測量,這樣就能對1米長度有一個基礎的概念了。
  • 2019年中考數學趣味數學:長度單位「米」和「碼」
    在日常生活中,計算長度的單位一般使用 ;米;. 但是關於 ;米;的使用,則是近二百年的事情. 18世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人們對地球的知識了解得更加透徹, 為了方便, 科學家們假象出了經線和緯線.到了1791年, 法國科學家認為, 要測量地球的經線, 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度量單位, 於是他們規定地球經線的四千萬分之一為1米.在法國科學界的大力推動下, ;米; 作為一種長度度量單位而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
  • 長度單位集會——我國常見的長度單位
    公制單位有:千米(公裡)、米(公尺)、分米、釐米(公分)、毫米。市制單位有:華裡、丈、尺、寸、分。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公制和市制單位之間關係
  • 長度單位《釐米和米》,月考題低於90分的二年級小學生補習使用
    在這次已經結束的二年級上冊月考中,《長度單位》這個單元成為了失分重災區。從兩三分到十分不等,小學生在釐米和米的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什麼時候用釐米做單位測量物體?什麼時候用米做單位測量物體?前提是了解米和釐米有多長,在腦海裡有這樣的一個概念。我們的拇指寬度約1釐米,但是40釐米是多長?許多小學生想像不出來,這時候我們可以用實物的方式來將釐米這個單位固化在腦海裡,例如我們的課桌高度是70釐米,有了這個參考,50釐米,80釐米等等,都可以憑藉想像力有一個大概的參數值。
  • 子線長度到底設定多長最合適?
    看到老釣手用的子線長度1米左右,有時又看到他們用十釐米左右的子線,新手們一臉懵逼,回頭看自己子線盒裡一樣長度的子線用來打天下,嘀咕這裡面是不是有講頭呢?講頭肯定是有的,子線用長還是用短這不單單是線長短的問題,與釣技釣法有關更與魚情密不可分。
  • mm是什麼單位的 mm代表長度單位是
    例如,廁所被稱為「WC」,而重量單位為「KG」,容積單位為「L」「ml」等。相信大家都知道mm,有著「妹妹」「美眉」的意思。但實際上,mm還是一個實用單位。那麼,mm是什麼單位的簡稱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盤點這些特殊的長度單位,小的令人髮指,大的也令人髮指!
    這次科學家再一次測量了質子的半徑,精確到0.833飛米。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到飛米,我們來捋一捋這些特殊的長度單位。米(m)大家都知道,從米開始,一點點往下扒。科學家們是用自己開發出的頻偏分離振蕩場技術,測量質子的正電荷延伸了多遠,通過這個長度與質子半徑之間的關係,得出了質子半徑相對較為精確的數據,也就是0.833飛米。是不是覺得小的長度單位小到令人髮指,其實大的長度單位也大到令人髮指!
  • 你們知道長度單位「米」是怎麼測定的?與光速有何關係?
    先說答案,現在的長度單位「米」不是測定的,而是人為定義的一個常數,它與光速有關——光在真空中傳播1/299792458秒的距離。在19世紀80年代,人們用鉑銥合金製作了定義「1米」長度的米原器。但正如題主在問題描述中所說的,如果用米原器的長度來定義「1米」,不但會存在測量誤差,而且米原器本身的長度也會隨著時間而發生輕微的變化。到了20世紀60年代,人們用氪-86原子的能級躍遷來定義米的長度。雖然這種定義方法的精度提高了,但氪-86不容易獲得。而在20世紀初,愛因斯坦創立了狹義相對論之後,人們才認識到了光速的特殊性質——它的大小與參照系的選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