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洪水事件,正統的科學研究和學校教育,基本上是不承認的,當做一種神話故事在講。
很多神話故事,尤其是創世的神話故事,其背後隱藏著人類共同的原始記憶,很多是真實發生過的。
那麼全球各地有沒有關於大洪水的記錄呢?首先是《聖經》,聖經創世紀記載大雨四十晝夜澆注到大地上,諾亞和妻子乘坐方舟在大洪水中漂流了四十天後擱淺在高山上。
中國伏羲時代,也是有關於大洪水的記載。
《山海經·海內經》也記載說「洪水滔天」。巧合的是,《聖經》中諾亞為了確定洪水是否退去放飛了鴿子,直到鴿子銜著橄欖枝回來才確定洪水已經褪去;蘇美爾的洪水傳說中也記載了用「大船」逃命,也是放飛鳥來試探洪水是否退去;印度尼西亞群島的神話傳說中,一樣是坐著大船逃離洪水,用飛鳥試探;北美洲的印第安人關於大洪水的傳說同樣是這樣,直到鳥兒銜著樹枝回來才敢下山,有意思吧?
在全世界254個主要民族、84種語言區域裡,都發現了大洪水的記載,所以這場囊括了幾乎全世界所有古老民族的大洪水紀錄,這不是巧合能夠解釋得通的。
關於這場大洪水到底有多高,古籍和傳說也給出了一些參考數據。《聖經》裡只是說洪水淹沒了高山,至於這座高山到底有多高,沒有說。果真沒有辦法知曉嗎?且看《山海經·海內經》的記載,據說大洪水發生後天神們都眼睜睜看著人間受災受難坐視不管,有一個叫「鯀」的天神就偷了一種叫「息壤」的寶物,此物投下人間見風就變成高山擋住洪水。天庭一看,這還得了,於是派火神祝融來追殺「鯀」,在一個叫「羽郊」的地方把「鯀」給殺了。
而《聖經》中洪水泛濫是四十天,而大洪水掩蓋地面約一年。
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文字符號,壁畫等有限的信息就是我們研究遠古歷史發生的事情。
今天要從八卦的演化過程來探究這一事件。
大家都知道有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伏羲造先天八卦,文王造後天八卦。
關於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關係和演化過程,很多人都做了很多解析,各有各的說法,但是少有能夠聽起來讓人信服的,大都是牽強之說。
關於八卦演化一條線索
我們按照八卦演化的順序整理出來這樣一條線索:
伏羲時代:仰觀天文,俯查地理,作伏羲八卦圖,渾然天成,也可以理解為天神所授予的認知,伏羲八卦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先天八卦系統。
黃帝時代:伏羲八卦的拓展應用。
共工時代:怒觸不周山,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大禹時代:洛書出,治洪水。
商周時代:周文王根據洛書,作文王八卦圖。
先秦時代:孔子作十翼,解周易。
時間長河中「共工」怒觸不周山,導致「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先後天八卦銜接演化的最關鍵時間節點。
上圖為伏羲先天八卦圖,黃帝八卦圖,周文王后天八卦圖,很顯然黃帝八卦體系伏羲先天八卦的另外一種同構的排序結構,可以理解為同一種理論架構。
而周文王的後天八卦結構圖,對於伏羲先天八卦圖而言,是一種全新的結構。
理論來自生活,應用於生活。
周文王調整後的八卦體系,是為了適應當時的實際應用。
那麼,我們就要想,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整套八卦體系需要重新解構呢?
很顯然就是天地出現易位,用現在的語言來說就是行星偏離原先的軌跡,地球的版塊構造發生了重大的調整,南北極軸線翻轉移位。
以上這些現象,都是在那個時代發生過的事情。
從先天八卦到後天八卦的演化過程
這個演化過程如下:
「先天八卦圖」,雖說有「八卦」,其實按「五行」來分只有五種:
「後天八卦圖」大家都知道,「土」位中宮,寄二八宮。
「先天八卦圖」也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木」位中宮,寄二八宮。
所以,把「先天八卦圖」化成「十字圖」,就是下圖:
地球發生了某一大事件後---「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乾兌為五行金為天,坤艮五行地為地:
經過這次「天傾西北、地陷東南」的大事件之後,「先天八卦圖」也就變成了下圖的模樣:
「土」寄中央的「二八宮」,就是我們現在的「後天八卦圖」:
根據古書記載,天地移位,也就是共工的時代,共工怒觸不周山,導致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是在黃帝孫子的時代。
在後天八卦中,坎水安放在山和天之間,兌水安放在天地之間。
可以感知到那種洪水滔天的信息。
其中: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澤。
同時也合乎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和現在地球的版塊結構也是對應的。
這就意味著後天八卦可以適用於大洪水之後的世界。
同時又隱含著當下這個世界,地球上的生命是經過那次大洪水之後,重新生長出來,繁衍昌盛。
同時,坎卦也有月亮的含義,與離卦代表太陽對應。
大洪水,天上的河,大氣層對流層降雨的原理,以及太陽能量對空氣和水氣的影響機制都可以一一展開理解,它們是互相對應的。
《聖經》創世紀中講到天上的河,這條河也是大洪水產生的關鍵,這條天上的河並沒有消失,現在的降雨和空氣溼度也是存在著一條天上的河。
同時,這條天上的河和月球的作用力是息息相關的,這個信息也隱含在後天八卦之中。
以上的這個思路,關於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關係和演化過程,意味著為什麼後天八卦結合先天八卦可以應用於實際,可以推算得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