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有的痛苦,都是自找的!真正的人性高手,都明白這個核心邏輯

2020-12-05 王心傲

為什麼很多人活得很痛苦,明明付出了很多,但是在別人眼裡卻成了沒有價值的人?

一個很核心的原因就是他們的認知被誤導了,他們一直覺得我要不斷付出更多,不斷展現自己、貢獻價值,這樣才顯得有用,別人才會記住你,關係才會更好,其實大錯特錯。

想要維護好一段好關係,想要讓別人覺得你有價值,我們當然要付出,但是自己付出的同時也要引導別人為你付出。

別覺得我在瞎說,這裡面是有心理學效應的!

「沉沒成本效應」很多人都聽過吧,但是我告訴很多人都對它缺乏深刻理解。

你有沒有去看過電影?花50塊錢買了一張電影票,然後看了半個小時,你發現這個電影沒有你預期的那麼好看,那這個時候你會怎麼辦呢?會馬上離開電影院,還是堅持著再看一個半小時,把整個電影給看完?

沒錯,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後一種,這就是沉沒成本效應。

簡單說就是你已經付過了50塊錢,你已經花費了這個成本,所以說即便這個電影不好看,你也會堅持把它看完,不然你就覺得自己吃虧了。

包括賭博也是一樣,你拿了500塊錢去賭博,結果沒一會兒工夫把錢給輸光了,那接下來怎麼辦呢?

我告訴你很多人都會不甘心,不服氣,他們會拿出更多的錢,1000、2000 、1萬 、10萬等繼續去賭,他們渴望著撈本,結果越陷越深。

其實這個本質上也是沉沒成本效應倒的鬼,也就是說我們付出了這麼多錢,付出了這麼大精力,導致即便我們出現了虧損,我們也停不下來,我們會繼續加大投入,不想吃這個虧,因為這樣太不划算了。

不要跟我說你不會受這個影響的,你會保持理智的,你說這樣的話是因為你不在局中,當你身處局中的時候,你就沒有理智可言了。

這個就是沉沒成本效應,那讀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很多人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他的思維恰恰是相反的,總想著單方面付出以打動對方的心?

你要醒悟過來,讓人類產生難以割捨感覺的最優方式並不是「別人為我付出多少」,對於一個沒有「知恩圖報」觀念的人來說,別人的付出並不能帶來多少難以割捨的感覺,反而是「我為別人付出多少」的沉沒成本會讓他無法捨棄。

所以你去看很多的親子關係,你會發現,當父母對子女過度付出的時候,難以割捨的往往並不是子女,而是父母。

父母一把屎一把尿供你吃,供你穿的,把自己的孩子養大了,付出了無盡的心血,精力和金錢,他們付出了太多,印象太過深刻,所以一旦子女有一天突然要離開或者說鼓勵了自己的行為,他們就完全接受不了,產生的戒斷反應非常強烈。

所以各位,你明白沒有?

就算不為了對方付出後自己能得到的收益,只是單純為了讓對方產生更多的沉沒成本,在情感上跟我們綁定更深,我們也需要引導對方自願多付出。

讓我再多說點!

很多人跟我探討過追女孩子的學問,其中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什麼呢?是男生越是對女的千般好萬般愛,付出了一切,而女人卻沒怎麼付出過的話,就會反而對他無感覺。

結果這個所謂的好男人就四處放話:女人最薄情。

其實與其四處抱怨,把原因推給女人的時候,我們不妨想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兩個原因:

一方面,我們過分付出,並且經常性這樣付出,就導致對方形成了習慣,把本不是義務之內的,當成了理所當然。另一方面,這個也是符合沉沒成本效應的,我們付出越來越多,導致自己越陷越深,越得不到越想得到,而對方基本沒怎麼付出,所以能輕易抽身。

說白了,別人怎麼對我們,基本上就是取決於我們怎麼對他們的,所以更大的原因是在於自己,也就是你要引導對方也為你付出,這樣關係、感情,才會良性發展。

當然,我們說的「引導」不是強迫,而是讓對方在感到舒適的狀態下自願付出,它除了讓我們得到一些顯而易見的收益外,更重要的是會增加雙方的感情緊密性。

具體怎麼引導對方呢?

關鍵是,我們必須讓對方覺得每一分付出都很值,這樣對方才有更大可能重複甚至加大付出的力度。

人都不是傻子,出力不討好的事誰會幹?做了很多,你卻看不到,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那接下去就沒有動力了。

你看為啥很多人家庭生活不幸福,夫妻總是鬧矛盾呢,就是因為很多人都容易忽略另一半的「習慣性付出」。

比如像倒水這種小動作,當陌生人給我們倒水時,我們會說謝謝,但當另一半做這種事情時,我們通常不會表達感謝或容易忽略。

你要知道,習慣是一把雙刃劍,當我們習慣了某事之後,就會對隨之而來的好處或壞處逐漸麻木。

壞處也就罷了,若是好處,則會讓我們損失部分本可以獲得的幸福感。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別人可能並沒有完全習慣,於是

相關焦點

  •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反抗熵增」的高手
    ◆面對這個問題,我思考了良久,最終找到了一個直達本質的答案——「所有系統都有一種自毀趨勢,往「熄滅」或者「圓寂」的方向發展,包括人的生命系統。 作者:Windy Liu 「人生苦短,為什麼我們還要不斷學習,成長,做那些並不讓人愉悅的事情呢?」
  • 真正的高手,對人性的認知越透徹!這個思維,層次低的人要早知道
    結果表哥在北京呆了四天,他都沒有打來電話,後來通過同學得知,他在朋友圈發表了一番感慨,說遇到了以前的同學(也就是表哥),當時給他取外號挖苦他,後來還腆著臉去他家蹭飯,然後加上一句成功學的句子,一個人要有成績,才能有尊嚴和地位。表哥說,當他知道這一切的時候,內心一陣痛苦,覺得自己就是個傻子,不過所幸是成年人,很快就釋然了。什麼是人性?
  • 雲隊友丨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反抗熵增」的高手
    有人會說,你不學習不成長,遲早要被這個世界淘汰;有人會說,學習和成長才能給人帶來成就感…... 這些都有道理,但都沒有觸及到這個問題的底層邏輯。 面對這個問題,我思考了良久,最終找到了一個直達本質的答案—— 「所有系統都有一種自毀趨勢,往「熄滅」或者「圓寂」的方向發展,包括人的生命系統。 所以生命活著的終極使命只有一個,就是對抗這一趨勢。如果有一天不再對抗它了,那生命就離終結不遠了。
  • 看完這個寓言故事,我才明白:真正的高手,都善於「坐山觀虎鬥」
    這就是「坐山觀虎鬥」這個成語的出處。以下再分享一個寓言故事,讓你更好地理解什麼叫「坐山觀虎鬥」。看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真正的高手,都善於「坐山觀虎鬥」。這兩隻猴子看起來是在守護著生病的猴王,其實是各懷鬼胎,他們覬覦猴王之位已經很久了,都在等待猴王咽下最後一口氣。 這兩隻獼猴都正當壯年,都為猴群立過赫赫戰功。它倆的本事也是勢均力敵,難分上下。當下,爭奪王位的鬥爭在所難免。所以,兩隻猴子都悄悄地摩拳擦掌,只等猴王一死,好展開一番爭鬥。
  • 真正的高手,都是一套「方法論」搞定一堆工作
    老禪師笑答:「誰欺負你,就把這東西放他被窩……」大部分人的反應都是笑一笑,轉發,結束。但如果你是一個同事眼中的「段子高手」,你可能會想一下,這個段子的笑點在哪兒——這是一個典型的「反雞湯」的邏輯反轉段子。但只有少數職業段子手會意識到,這個段子的結構可以植入新的內容,改編成全新的段子,就成了經典的「禪師與青年」系列。
  • 你所有的痛苦,在於你看不透你自私的本性
    我們以往對自私的定義是相對片面的,對大腦來說,它只要快感不要痛苦,它只「想要」,不要「不想要」,這就是大腦的自私,就是這個本性,給我們今天的人造成了大量的麻煩與人生痛苦,而所謂的修行,或者說這輩子最難,但是又是最有意義需要面對的一關,就是看透自己本性中的所有自私的行為。
  • 老子《道德經》這2個字,讓你徹底擺脫人性的束縛
    他這句話的解釋境界很高,但是我發現,儘管我寫了多篇老子的文章,但是我直到現在,才真正讀懂老子「無為」這兩個字的份量。請注意我用「份量」這兩個字,那麼它意味著,我的理解已經不再停留在前額葉的純粹邏輯上,而是給它加上了情感與能量,這就是「份量」與眾不同的地方。
  • 你眼睛所能直接看到的東西,都是假象!
    作者:水木然人生有很多重要的道理,如果你早一天搞明白,就可以早一天幸福。其中最需要弄明白的一個道理就是:你眼睛看到的都是假象,你用心看到的才是真相!當你徹底明白這個道理後,你就能一眼看透所有事物的真相!1世界上有一半的事情,明明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是大家都把它當成真的。
  • 兩個故事告訴你: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偶爾裝傻,看懂的都是高手
    所謂難得糊塗,做人,真正的聰明人,不會把自己表現得太聰明,反而會偶爾裝點兒傻,以此來解決種種難以解決的問題。以下分享的兩個故事告訴你: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偶爾裝傻,看懂的都是高手;看完這兩個故事,我才明白:做人,有一種聰明叫「裝傻」,恍然大悟。
  • 真正的高手,都能輕易洞察事物的本質,擁有一個開了掛的人生
    在這個越來越追求高速的時代,幾乎大多數人都沉浸在對「快」的享受中。比如吃飯要點快餐,出行要叫快車,上網買東西要快遞,甚至於現在的國民級娛樂APP抖音、快手等,也都充斥著各種「5分鐘帶你看完一部電影」、「5分鐘帶你看完一本書」這樣的快餐文化。
  • 真正聰明的人,基本上都犯這三種傻,你看明白了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也都有自己根深蒂固的認識。這種認識裡面雖然存在著偏差,但是背後還都是有一些道理的,往往我們認為很傻的人,才是具有大智慧的,而我們認為特別聰明的人,恰恰是愛耍小聰明的人。真正的聰明人,都會犯下面三種傻,而每一種傻給人的最真實的感覺,都是這個人特別的實在,特別的讓我們放心和踏實,這才是聰明人背後最本質的邏輯。
  • 真正能成事的人,都是「心智突圍」的高手
    幾乎所有的人生困局,往往都源於心智系統的失靈。而真正能把事情做成的人,都是「心智突圍」的高手。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準備下周出發去北京,你就會發現網上到處都有與北京相關的信息,周圍朋友同事間的很多話題也和北京有關係。事實上,與北京相關的信息一直都是這麼多,只不過當你在「心智框架」裡添加了「北京」這個關鍵字之後,你就有了一種主動感知「北京」的意識,而這種意識會像雷達一樣,自發地尋找到有關「北京」的訊息,忽略其他信息。
  • 我更新所有的動態,卻沒能塵封與你的回憶,我還愛你,你都明白。
    世界很壞 你不是 活著很苦 你也是心情不用刻意去猜,該明白的都會明白。細節不用猜得刻意,該表達的始終會來。消息不用急著催回,道理我們都該明白。我愛你,這句話在感情開始的時候是要說的,過程裡說的多了,就厭了。道理不是用來長篇大論的,愛你的人從來不跟你講道理,他只會用行動來表明,你不需要道理這種東西。真正愛你的人,從來不用你去猜,你是萬裡挑一,也是無可挑剔。
  • 【乾貨】未來所有的產品都要圍繞人性去思考
    其實網際網路思維的本質還是為人民服務,就是換位把用戶當成自己或者自己的親人,你怎麼就能服務不好呢?傳統行業之所以一直沒有落實,核心問題就是傳統行業體制問題,機構過於臃腫,利益層層相互牽制,導致於接近於用戶為人民服務的那一些準則基本上也就如同虛設。然而網際網路企業競爭都比較激烈,因此能更好的執行這一本質。
  • 不是所有道歉都能以原諒衡量人性的豁達,捍衛正義,勢必嫉惡如仇
    並表示,將把《夢裡花落知多少》這本小說出版後獲得的所有版稅以及全部收益匯總計算後,全部賠償給莊羽。01郭敬明的變現之路「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在道歉聲明裡,完全沒有看出郭敬明道歉的誠意,反而處處盡顯郭敬明的心機和做作。
  • 楊杜:真正一流的管理者,都是認知高手
    林子大了,當然什麼樣的鳥兒都有,企業也不例外。中國文化常講「中庸之道」,現實中,往往是按照下圖中這個斜線去走的。大家都在關注他們,不管他在推特、臉書發表什麼言論,都可以迅速地推向外面。我們國家領導人的講話同樣如此,通過有組織的推動,新聞、頭條都是在置頂,用這種方式迅速在幾千萬人、上億人之間產生影響力。企業洞察這個趨勢,自然緊隨甚至引領這方面的技術,像華為,主攻的就是寬帶和視頻,用技術載體的方式推動這個社會更快速地往前走,我們的認知模式也因之發生變化。
  • 頂尖高手一個心機策略,就能「誘殺」你的潛意識
    大腦有著潛意識和意識之分而潛意識的把控力又是意識的幾萬倍於是,你會發現那些真正的人性高手都在偷偷的「誘殺」你的潛意識大把大把賺你的錢、「殘忍的」操控你的心但是呢,我要說的是,當你去過我的課程後,你就會完全明白一些影響人的招數,一些高手們避而不談的策略,我呢會現場表演給你看,或者告訴你具體清晰的實踐方法,你就能更快的掌握(假邏輯策略,上過我的課程≠更快的掌握這些招數),並且馬上去實踐,甚至今天學習了,明天你就可以自己去馬路上試招,不斷地演練,直到熟悉為止。
  • 真正的成功者都是運用潛意識力量的高手,你也可以做到
    這也是人類真正的成長途徑,沒有之一:那就是不斷的消除潛意識裡面的負能量意識,不斷增強潛意識裡面的正能量意識。這個過程可能很痛苦,一旦自己做出了改變,那就會鳳凰涅槃,浴火重生!6、這些人的潛意識力量不會被發揮出來,潛意識力量會被限制甚至會起到相反的「負」作用!A、沉浸在原生家庭問題系統裡面的人。
  • SaaS創業路線圖(廿七):哲學思維與底層商業邏輯
    如果只思考一城一池營銷上的勝利,那你只具備一個城市經理的思維方式;如果只考慮做出產品滿足客戶提出的需求,那也只是個初級產品經理。只具備這個級別思維能力的創業團隊,因為同一級別的對手太多,勢必容易陷入痛苦的價格戰。
  • 人性,人性,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
    然後就有上面這個對話。發生這個事情,要說當時不生氣,那是假的,但是睡一覺醒來,又沒有啥事了,我也很快就想明白了。為什麼借錢給他呢?就是對他還有期望,覺得他會變好,想在他困難的時候力所能及的幫一把。是我對他的期望太高了。只是沒有想到平時在網上看到的段子真的發生在我自己的身上,這可能就是人性。對一個人太好了,他就會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不會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