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太空梭是一種可以往返於太空、宇宙以及陸地的飛行器,它結合了太空飛行器和飛機的優點,可以重複使用。
對於人類而言,如果有一天太空梭能夠像飛機這種便利交通工具一樣,讓人隨時隨地在宇宙中穿梭,那肯定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但是,相比起一般的火箭發射,太空梭潛在的風險卻更大,而在2003年2月1日一次失敗的太空梭發射更是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它也被稱作是美國史上最失敗的一次航天實驗。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太空梭,在貫穿美國的航天歷史中,這架太空梭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它也是美國航天歷史中的最大敗筆。
這架長度超過18米,能夠承載36噸貨物的太空梭在1981年4月12日首次發射,它的圓滿成功讓美國看到了希望,僅用時2天,哥倫比亞號就圍繞地球轉了36圈,並且順利返回了地球。
就此,太空梭開啟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新紀元,雖然哥倫比亞號的成功讓不少人看到了希望,但風險仍然存在。
哥倫比亞號身上有150塊耐熱瓷片受損,這使得它的第二次飛行不得不推遲,而在7個月之後,美國為了儘快向世人展示太空梭的實力,急忙開展了飛機計劃。
而在此次計劃中,有7名太空人有幸成為了哥倫比亞號第二次飛行的旅客,但是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是7位太空人的最後一趟旅行。
在萬眾矚目中,哥倫比亞號承載著7名太空人升空,就在火箭發射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地面上的人看到哥倫比亞號發生了爆炸,隨後碎裂成無數小塊,在天空拖過一條長長的白煙,最終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關於哥倫比亞號的失敗,美國宇航局通過分析指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太空梭升空後,三個泡沫材料碎塊從連接外部燃料箱和太空梭的支架區域脫落。
並且擊中了機翼,失去隔熱材料的太空梭與大氣層摩擦後高溫竄進了艙門,而太空人也因此被千度以上的火焰吞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