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可以交超過150個以上的朋友嗎?

2021-01-09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陳根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一定規模的人集群,於是出現了社群。對於群體規模,學術上有個經典理論,即鄧巴數理論,簡單來說,就是在沒有等級制度約束的情況下,一個無政府的團體可以達到的最大人口規模為150人。

在網際網路普及以前,由於個人所接觸的他人數量非常有限,從同學到同事,從家人到因共同愛好聚集的朋友,鄧巴的150人理論能夠很貼切地解釋社群的規模和效應。如今,社會關係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微信好友、微信群,乃至朋友圈的互動裡。微信5000人的上限也顯然打破了鄧巴數理論,似乎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我們能夠輕易接觸到這麼多的人。

社交產品讓人們對於好友的維繫能力和移動網際網路之前的年代相比提高了太多。在這樣的背景下,鄧巴的150人理論是否會產生新變?資訊時代又對群體規模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鄧巴數為什麼是150人?

鄧巴數是進化論人類學中的一個假說,由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於20世紀90年代提出。

1992年,鄧巴從對猿類群體的研究轉向對人類群體的研究。通過對38種不同的靈長目動物的研究,他將總腦容量、皮層容量、群體規模、每日食量、棲息地面積、平均遷徙距離等變量放在同一表格內進行對比。之後,他發現在影響靈長目動物的群體規模的變量中,大腦皮層容量起到關鍵作用。

1993年,鄧巴在《行為與腦科學》發表文章《大腦皮層容量的協同進化、群體規模與人類語言》,首次指出靈長類腦容量與平均社群規模存在相關性,並提出公式:Log10(N)=0.093+3.389log10(CR)。

在這個公式中,N是該靈長目動物的最大群體規模,CR為大腦皮層率。在計算中,鄧巴採用1006.5cc作為人類大腦皮層的容量,1251.8cc為人類的總腦容量。他由此計算出CR=4.1,N=147.8,存在95%的置信區間,即100.2-231.1。這就是鄧巴數,由於人們通常將其約等於150,所以也稱150定律。

此外,鄧巴數是一個包含層級結構的遞減關係。在層級結構的最內層,在任何時刻,與普通個體有最緊密聯繫關係的人只有5個,他們通常是家人,也可能是極其親密的朋友或夥伴。外一層級包括通常被人們稱為親密朋友的人,這一層級通常包括15人,再往外一層級則是被稱作朋友的人,這一層級通常會有50人。人們所謂的普通朋友則大約為150人,就是鄧巴數。

從鄧巴的公式來看,鄧巴數的得出,腦容量起了絕對作用,這又與新皮層密切相關。新皮層是腦中進化最晚,最後出現的腦結構,而群體規模基本上與大腦新皮層容量成正比。這也意味著,150理論的得出並非偶然現象,而是人類認知局限所造成的結果。

鄧巴數理論在諸多人類社群現象中得到了驗證。最典型的是狩獵採集社會,其組織單位——遊團的規模一般不足百人,比如非洲西南部卡拉哈裡沙漠的桑人(San),每個遊團大約20-60人,鄰近農耕區的遊團則較大,為100-150人。

從事遊耕農業的半定居社會規模會略大,比如緬甸克欽邦山區的一個500人遊耕群落。然而這500人又分為9個村寨,其中最大的也只有31個家戶100多人,依然符合鄧巴數規律。

即便是完全定居且人口密集的農耕社會,若缺乏較完善的政治結構,其規模也接近或略高於鄧巴數,這種情況在交通不便的山區尤為普遍,比如菲律賓呂宋山區從事灌溉農業並建造了輝煌梯田的伊戈羅特人(Igorots),其村寨規模常有一兩千人。這一規模粗看是個大社會,但其實裡面分成了十幾個相互獨立、互不統轄、自行其是的單元,每個單元人數恰好接近鄧巴數。

鄧巴數會因網際網路改變嗎?

過去,時間和距離障礙是社交關係迅速衰退的主要原因。而網際網路時代下,社交工具的多樣性和便捷化,延伸了人類的器官,包括腦容量。那麼,對於諸如網際網路等現代工具的使用,鄧巴的150人理論是否會產生新變?

對於上述問題,一種可能的回答是:並非是人類的大腦決定了人類能夠維持的社交網絡只能是150人,而是如果一個人經營的社交網絡人數超過了150人,那麼就會阻礙信息的順暢傳達。

事實上,假設一個人在一天中不吃不喝不睡不工作,按照每聯繫一人消耗10分鐘來計算,最多也只能聯繫144個朋友。而若是想與更多人交往,則在一定程度上會讓人在交流過程中心不在焉,從而使得溝通變得低效。用科學的語言來描述該現象,即不同大小社交網絡對應的信息傳遞速率的規模指數,並非單調線性遞增的。

規模指數(scaling index)來源於以傑弗裡·韋斯特為代表的研究者們,是被用來描述系統性能如何隨規模變化的指標。在韋斯特的科普著作《規模》一書中,根據不同系統的性能是如何隨系統規模變大而改變的,他將系統分為三類,分別是超線性(規模指數>1,城市越大,創新的增長越快)、線性(規模指數= 1,經過對數變化後,大小的變化和功能的變化速率相等)及亞線性(規模指數<1,系統變大後,功能的增速變得跟不上大小變化的速率)。

社交網絡的大小和其信息傳遞效率之間的關係,屬於亞線性,即並不是社交網絡越大,溝通越順暢。而所謂大有大的難處,指的則是規模指數和系統的大小呈倒U型,一旦超過了某個值,那麼網絡變大後,溝通效率的增速會下降。上述的規模指數最大值,又被稱為臨界點(critical point)。

前不久,PNAS的一篇「通過複雜性,將人類社交網絡的大小和功能關聯起來」的論文,用受伊辛模型啟發的多主體模型,對於為何會出現鄧巴數這一問題給出了全新的解釋。研究者基於決策模型(decision-making model)這個伊辛模型的變種,計算不同大小的網絡對應的規模指數,發現規模指數最大的網絡大小,正好位於鄧巴數附近,即臨界點。

這個結果提供了一個基於理論的橋梁。這也意味著,要使一個群體、組織或生活網絡在規模增加時保持其功能,必須出現宏觀動態模式,以取代那些不再支持系統不斷發展的目的的模式,

從社交網絡的有效信息量來看,社交網絡發展得越龐大,用戶接收的有效信息量越少。有效信息量決定了社交活動的效率,而人們希望通過社交網絡建立的與朋友的緊密聯繫,會隨著朋友數目的增加而降低。

事實上,現代化許諾了人們美好的前景和理想。網際網路使我們對於信息的獲取更便捷,這提高了我們的社交效率。社交關係秉承著氣味相投的原則,而這個原則會通過自己的判斷實施,也會根據算法來發現。每個人社交網絡上關注或者互動的人數都可以遠遠超過這個數字,但這依然只是個數字。

信息大爆炸和社交網絡的迅速膨脹早已超出個人的處理能力,網絡上興起的「斷舍離」、「芬蘭社恐」都不過是一種典型的防禦策略。寬闊的網際網路給了我們無所不能知的假象,但社交網絡不會無限擴展,我們終究會因為鄧巴數的理論極限而主動或被動收縮手裡的網絡關係。只有認清自己的局限,才不會被局限困住。

相關焦點

  • 人的一生可以交多少朋友呢,著名的「鄧巴定律」可以完美解釋
    這就是著名的「鄧巴數」:1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平均每個村落——約150人。1086年,徵服者威廉一世計算了英國村莊的平均數量——大約150個。鄧巴此前的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新皮層的大小是有限的,它所提供的認知能力只能使一個人與大約150人維持穩定的人際關係。也就是說,人們的朋友圈不會超過150個。
  • 心理學150定律:你一生會結交多少朋友,從出生那一刻就確定了
    有人微信朋友圈裡加了5000人,深夜想聊天時卻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說心裡話的;有人社交生活豐厚到安排不過來,真正有事兒碰上人生低谷時,平日裡的「朋友」們卻一個個躲著走。有很多朋友的人真如大家認為的那樣,快活、成功、自在嗎?一個人的朋友越多,是不是反而違反了一些基本原理和規則呢?
  • 讓「鄧巴定律」來告訴你,人的一生可以交多少朋友?
    這就是著名的「鄧巴數」:1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平均每個村落——約150人。1086年,徵服者威廉一世計算了英國村莊的平均數量——大約150個。鄧巴此前的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新皮層的大小是有限的,它所提供的認知能力只能使一個人與大約150人維持穩定的人際關係。也就是說,人們的朋友圈不會超過150個。
  • 《網際網路沒有記憶》:數位化時代的記憶是我們的嗎?
    記憶造就了我們的本身,它們以難以覺察的方式改變著我們身邊的一切。如果,沒有記憶,我還是我嗎?你能想像沒有記憶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嗎?在《網際網路沒有記憶》這本書中,歷史學家的艾比·史密斯·拉姆齊把我們的視線從史前拉回到現在,分析了整個人類的記憶史。面對當今的數據世界,作者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的數據存儲不是記憶。
  • 你這輩子能交幾個朋友——科普鄧巴數字是什麼
    如果有人告訴你,你交的朋友不會超過某個數字,你會相信嗎?你可能會問,誰這麼狂,還能決定我交朋友了?心理學家。1992年,英國心理學家羅賓·鄧巴在他的研究中指出人的社交能力會因為大腦容量的限制而受限,我們可以維持的關係數量也應該是有確切限制的。而他對這個限制也定義得很清楚:我們能與之維持穩定社交關係的人最多為150人。
  • 俄羅斯佔領中國的15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什麼時候可以收回?
    而且自從這個國家建立之後,可以說一直都在對外擴張。在我國的清朝末期,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當時的沙俄政府趁我們內憂外患的時候強佔了我國的大量的領土。1858年,通過中俄《璦琿條約》,迫使中國割讓黑龍江以北、外興安 以南60多萬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並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1860年,通過中俄《北京條約》,進一步把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完全劃歸俄國。
  • 微信可以交水電費嗎 微信為什麼不能交水電費了
    微信可以交水電費嗎?最近很多網友都在議論微信以後可能不可以交水電費的問題,那麼微信為什麼不能交水電費了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微信不能繳電費的原因是隨著微信城市服務的推廣和深入,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個支付平臺繳納各種生活費用,水電煤氣寬帶物業等等幾乎無所不包,十分方便。
  • 多說朋友越多越好,那是放P 交朋友也是需要看情況的
    朋友就如靠山,朋友就如膽量,朋友就如力量,所以朋友的友誼是多少的珍貴,要好好珍惜這一份份難得的友情。雖然友誼很重要,但是絕不能濫交。濫交的結果無益反而有害。濫交的原因有很多種,大部分多是不懂得交友的原則和方法。以下小編個人心得:【朋友多不一定就是好事】:古人云"多一個朋友,多條路。」
  • 25個地方+150個朋友 你的社交圈比想像小
    25個地方+150個朋友你的社交圈比想像小  你可能覺得不相信,同學聚餐、社交派對、球友小賽……隨便哪個聚會都能碰到少則十幾、多則幾十人,社交圈子怎麼可能只有150個朋友呢,微信聯繫人隨便劃拉劃拉也有成百上千號人了吧。
  • 我們要不要和to B「霸王龍」企業交朋友?
    「如果我們回顧過去,其實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起來的是相當得慢,如果我們對比一下美國的三大to B公司,Salesforce、甲骨文、SAP,和中國的三大to B公司,中國的三個公司只是美國三個公司的二十一分之一,不過,這個是之前的對比。
  • 重視交際圈中的150個人
    概念解讀:鄧巴原理(Rule Of 150)基於鄧巴圈而來,由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提出。該原理認為人應該慎重交友,成功的交友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因為人的有效交往圈子有限,一般不超過150人。
  • 網際網路時代的「頭部效應」
    各個領域內,關注度相對集中的公司、題材、IP都可以成為該領域的「頭部」,頭部就是一個賽道佔據前幾名的那部分。因此有人說,網際網路時代是幾個頭部與眾多長尾的時代。頭部會獲得更多的關注,更多的資源,有巨大的借勢優勢,很多投資者只投每條賽道的前兩名,原因就在此。
  • 當網際網路成為記憶載體,我們將墜入「數字黑暗時代」?
    在美國,1996 年成立的 " 網際網路檔案館 "(Internet Archive)就致力於實現全球網際網路信息的收集,存儲和獲取:至今收集大量的網頁,視頻,音頻,軟體和電子書;目前檔案館已收錄超過 3510 億個網頁。
  • 網際網路如何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
    網際網路已經改變了我們周圍的世界,但心理學家瑪麗·艾肯(Mary Aiken)博士認為,網際網路所改變的遠不止這些,它正在塑造我們的發展、行為和社會規範。網絡嬰兒對於18個月以下的幼兒,美國兒科學會不建議他們有屏幕使用時間(視頻通話除外)。也就是說,寶寶們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在父母或保姆的手機上觀看有趣的卡通片,也不能在ipad上看迪士尼動畫電影。有一種現代的觀點(或是誤解),認為小孩們需要時刻保持忙碌。與此同時,對神經科學的誤解使父母相信,對孩子的所有刺激都是良好的刺激。
  • 李光鬥:網際網路+能源 自由能源時代會來嗎?
    以下為演講實錄:  李光鬥:各位專家朋友,其實來這裡演講我有點忐忑,這是一個跨界的時代,面對這麼多生物質能源的專家教授,也是一個跨界的問題,我和大家分享的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新能源品牌建設,我講一個旁觀者的建議。
  • 中國50歲以上的行動裝置活躍用戶超過1億
    中國50歲以上的行動裝置活躍用戶超過1億 來源:解放日報時間:2020-12-04 08:05:14 國內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公司QuestMobile報告顯示,截至今年5月,中國50歲以上的行動裝置活躍用戶超過1億。用低門檻消除技術恐懼90歲廣州奶奶江敏慈今年看到孫子錄視頻上傳B站後,僅用兩天就大膽決定——當B站年紀最大的UP主。她在首期視頻中對鏡頭道:「我都90歲了,還敢跟你們(年輕人)比嗎?我不甘心,能跟得上多少就跟多少。」
  • 《石器時代手遊》150符文和170符文的成本
    石器時代手遊隨著世界等級的提升,大家都已經卡170級很久了,有條件的小夥伴都漸漸將自己的符文慢慢提升到150甚至170的了,但是從大數據來看,有80%的小夥伴也還在用著130的符文,因為130級的符文是第一個可以+18並且符文技能可以達到10級的符文,不是巨佬玩家的話,130的神器符文用起來還是很香的。
  • 石器時代手遊150符文和170符文的成本
    但是隨著新出的符文技能只有150級符文以上才能擁有,又加上強勢、殺戮、還擊、強化快攻等新技能的強勢出現,使得有條件的馴獸師們不得不開始重新考慮150和170擁有新技能的符文。就單一個強勢技能就會讓你的輸出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下面是我機暴佩戴強勢技能後的猛獸襲村傷害和隨便混了個JJC激勵隊的傷害。
  • 洗面奶可以帶上飛機嗎 150g洗面奶能上飛機嗎 飛機化妝品袋去哪領
    那洗面奶可以帶上飛機嗎?下面就來說一說,乘坐飛機的時候,150g洗面奶能上飛機嗎,還有飛機化妝品袋子去哪領等相關內容。一、洗面奶可以帶上飛機嗎1、洗面奶可以帶上飛機嗎?乘坐飛機時,對於隨身攜帶的行李物品有著很嚴格的規定,因此不少女性朋友,對於日常必備的洗面奶,可不可以帶上飛機感到十分的疑問。
  • 女人通常有10位閨蜜,男人通常有4位好基友,因為150人定律
    大家相信「150人定律」嗎?這是由英國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提出,該定律指出因人類智力,讓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人數是148人左右,約等於150人。雖然現在是網絡時代,但是我們仍然無法脫離這個概念。在這150人裡,真正有深入交往的人數也不會超過20個,很多人一年只能交流一次,比如拜年。大數據告訴我們通常在150人裡,人平均也只有7位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