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矽谷華人「核彈之父」,創業27年,幹翻英特爾,就靠兩個字!

2021-01-15 EMBA

為了活下去,適當吹牛逼。

在美國矽谷,曾經有不少華人書寫過輝煌歷史,例如雅虎楊致遠、YouTube陳士駿、zoom創始人袁徵,但大多數都退出一線舞臺。

現如今,在美國矽谷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當屬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創業27年,他為了幹翻英特爾,經常不服就懟,永遠在Diss一切,牢牢確立了「毒舌」的地位。。

創業27年,幹翻英特爾

當年,他曾放下豪言「英偉達和AMD的差距是9:0」;他還說,「即使因特爾將圖形計算能力提高10倍,也無法與我們匹敵。」

然而,黃仁勳真正讓矽谷大佬們服氣的是,他有著驚人的預測未來的能力。創立公司27年,黃仁勳從來沒換過賽道,而且,連PPT都沒修改過。

沒錯,敢於敢懟天懟地懟空氣,這就是黃仁勳的底氣。

過去5年,在他的帶領下,英偉達股價一路飆升20倍,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圖形晶片生產廠商,牢牢霸佔了市場70%的份額。

2020年4月7日,黃仁勳以47億美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361位。

2020年7月9日,英偉達(NVDA)當日報收408.64美元,市值近2500億美元,首次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美最大的晶片企業。

截止今日(8月31日)英偉達的市值已繼續升漲至超過3244億,英特爾則跌至2146億,整整甩掉對方一個千億級嗎。

至此,黃仁勳吹了27年的牛逼。這一刻,他終於實現了!

矽谷華人「核彈之父」

說英偉達,在中國聽起來可能很陌生,但它的英文名NVIDIA,遊戲發燒友卻如雷貫耳。因為大多數獨立顯卡電腦裡,都標配了NVIDIA晶片。

如今的NVIDIA,早已不僅僅是一家PC顯卡廠商,它的觸角已經延展至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無人駕駛等新興前沿領域。

57歲的黃仁勳,是全球最大的圖形晶片生產廠商——英偉達的創始人。

1963年,黃仁勳生於臺灣,父親是化學儀器工程師,母親是幼兒英語教師。9歲那年,跟隨哥哥來到美國求學,16歲時,進入俄勒岡州立大學,主修電子工程。

1983年大學畢業後,黃仁勳懷揣夢想,直奔矽谷。這段時間,他先後任職於AMD和LSI公司,擔任晶片設計師做晶片的圖形處理,而這也為他日後創辦NVIDIA奠定了基礎。

1993年,在2個好友的激勵下,黃仁勳選擇辭職創業,NVIDIA由此誕生。

此後一段時間裡,黃仁勳始終堅信,下一代計算機的發展方向,不是CPU晶片,而是圖形晶片。

從1998年的英偉達TNT產品開始,英偉達就是市場上最快速的顯卡。憑藉著極致的顯卡性能,黃仁勳也因此贏得了很多遊戲愛好者的喜愛和擁護。

NVIDIA顯卡雖好,但通病還是有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散熱不好。但由於英偉達的性能太強悍,各路玩家非但沒有憤怒,反而還調侃地將其稱為「核彈」。

27年前就預見了未來

這兩年,黃仁勳又被封為「 AI教父」。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AI的研發過程需要用到高性能的計算工具,而相比CPU,圖形晶片GPU在計算能力方面有絕對的優勢。

這也印證了黃仁勳27年前的判斷,圖形晶片是下一代的計算工具。

近年來,像比特幣、吃雞遊戲、AI、無人駕駛這四個最近炙手可熱的概念,都離不開GPU的支持,更離不開英偉達。

而比特幣的挖礦的盛行,更是直接導致了NVIDIA顯卡的缺貨,進而引發價格暴漲。

此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GPU並未展露頭角,而是繼續以「顯卡核心部件」存在著。這一定程度也與當時人類對計算機應用開發不深有關係。

毫無疑問,NVIDIA今天所取得的成績,也正是來源於20多年前的抉擇。換句話說,黃仁勳掌下的NVIDIA,從未動搖過對於GPU前景的期望。

結語

美國《福布斯》(Forbes)雜誌曾評論黃仁勳,他真是矽谷膽子最大的男人。

雖然經歷了很多磨難,不怕輸的性格支撐著黃仁勳一直走下去,實現了從不被看好到矽谷最重要的公司之一的蛻變。

在賈伯斯之後,似乎每一個創業者都放出豪言要改變世界,但這個世界從來不缺會講大話、畫大餅的創業者,缺的是幾十年如一日踏踏實實打磨產品的人。

蝴蝶翅膀已經扇動!鹿死誰手,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資料:Xtecher、創日報、華商韜略、百度百科、知乎等

相關焦點

  • 創辦仙童/Intel 矽谷之父傳奇人生
    創辦仙童/Intel 矽谷之父傳奇人生 Duke 發表於 2016-08-10 10:14:18   矽谷英雄扎堆,一個人要想同時獲得財富、威望和成就,實在比登天還難。
  • 41歲創業的百億富翁,不通英文8次拒籤,他才是真華人之光
    ,比發行價翻了3倍。 從年初到現在,遇言姐眼看著他的net worth以億為單位增長,最近一個月生生從30億美元飆到63億美元,登上福布斯億萬富翁排行榜。 50歲的袁徵一夜間成為矽谷首屈一指的華人網際網路創業大神。
  • 下一個「矽谷」在哪裡?可能還在矽谷
    [摘要]矽谷傳奇靠什麼?美劇《矽谷》是否真實反映了這裡所沉澱下來的精神印記?研究結論:1.矽谷傳奇的創造離不開像Frederick Terman教授、「集成電路之父」Robert Noyce等天才式人物。
  • 矽谷究竟在哪裡?
    先到拉斯維加斯參加國際消費電子展,然後到矽谷溜達一圈來朝聖。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部分人的矽谷第一站是聖克拉拉,先參觀英特爾。這是追根溯源來了。英特爾基本上是矽谷的源頭—1968年,以矽為原料的半導體技術讓這塊狹長的地帶變成了信息技術歷次躍遷的發生地,它因此得名「矽谷」,當然英特爾也是矽谷歷史上生存最久的科技公司,來矽谷先拜訪參觀英特爾,不算過分。
  • 美國矽谷的印度人遠多於華人,這是實力的反映?真相卻值得高興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矽谷,它是高科技產地的代名詞,位於美國舊金山,最早是 生產以矽為基礎的半導體晶片的地方,所以被稱為矽谷。如今是電子工業和計算機的聚集體,共有包括谷歌、英特爾、臉書、蘋果等在內的計算機公司1500多家。可以說,矽谷曾經是很多科技精英的夢想地。20年前馬雲在創辦阿里巴巴的時候,也曾經到矽谷取過經。
  • 矽谷「八叛逆」之「矽谷市長」諾伊斯
    羅伯特·諾頓·諾伊斯1927年12月12日出生於美國愛荷華州,是一位著名的預想家,天生具有領袖魄力和創業精神。諾伊斯是微晶片業的奠基者之一,他創辦的仙童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和英特爾(Intel)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今天的計算機行業。
  • 矽谷為何以「叛逆」為榮?為什麼沒有叛逆八人幫就沒有矽谷的輝煌
    作為科技中心,矽谷並不是靠少數幾家巨型企業支撐起來的,而是由上千家大大小小的公司組合而成的一個巨型「科研中心」,而這一切的源頭,是一家名叫「仙童半導體」的公司。這家成立於1957年的公司,被譽為半導體界的「黃埔軍校」,現在很多能夠被叫出名字的且割據一方的美國半導體企業,都與仙童半導體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 從黃金盛世到沒有一人,矽谷巨頭為何再無華人高管?
    有意思的地方是,這些華人高管從矽谷科技巨頭離職之後,並沒有選擇在功成名就的地方繼續他們的夢想——楊致遠2012年辭去了雅虎一切職務,直到2014年進入聯想董事會,才有了新的歸宿;葛宏於2071年離開Airbnb,歸國創立了民宿預訂平臺「悅宿」;張溪夢於2015年離開領英,回國創業了數據分析公司GrowingIO;2018年,李飛飛與李佳離開谷歌,不約而同選擇落腳史丹福大學
  • 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講述矽谷華人的十年沉浮
    《矽谷是個什麼谷》,虎皮媽著灕江出版社2019年8月  近日,由灕江出版社出版、描寫中國第一代技術移民生活的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在北京發布,作者虎皮媽為讀者講述了新書的創作過程和矽谷生活,並分享了有關海外生活的經驗。
  • 在美國矽谷,印度人已經完全壓倒了中國人,不過網友卻拍手稱好
    說起矽谷許多人都不陌生,這裡擁有非常多的高科技企業,是目前全球電子產業跟計算機產業的王國,這裡誕生了英特爾、微軟、蘋果、臉書、谷歌、特斯拉、思科、甲骨文等等優秀公司。世界市值前十的公司中幾乎有一半是在這裡。
  • 「海床族」玩轉海外創業圈 華人創業玩出新花樣
    如今,越來越多的海外華人登上了自主創業的廣闊平臺,打拼著屬於自己的一番事業,也被冠上了「海床(創)族」的有趣暱稱。這些「海床族」有魄力,有幹勁,更有不少新點子,把海外創業圈玩得正是風生水起,好不熱鬧。
  • 除了強勢回歸的陸奇,這些矽谷華人高管你知道嗎
    1月17日,百度宣布陸奇正式加盟百度集團出任總裁兼營運長(COO),此前甚囂塵上的矽谷傳奇華人高管陸奇的歸屬終於塵埃落定。陸奇此前曾在雅虎和微軟的管理高層任職,2013年出任微軟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去年9月離開微軟。 陸奇加盟百度也引發了大家對矽谷大科技公司低調的華人高管的關注。
  • 為什麼印度人在矽谷如日中天,而華人卻很難進入高層?
    矽谷,作為當今電子工業和計算機業的王國,是世界高新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開創者和中心,該地區的風險投資佔全美風險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矽谷的計算機公司已經發展到大約1500家。 一個世紀前這裡還是一片果園,但自從英特爾 、蘋果公司、谷歌、臉書、雅虎等高科技公司的總部在此落戶之後,出現了眾多繁華的市鎮。在短短的幾十年之內,矽谷走出了大批科技富翁。
  • 大手大腳花錢的農村小夥 靠兩個字年銷兩個億
    >35歲又靠著兩個字絕地翻身年創銷售額超過2億元!25歲,他成了當地最年輕的千萬富翁。靠葡萄起家 卻也栽在了葡萄上年輕有為,風頭正盛。2012年,王汝榮一鼓作氣,又流轉了500畝土地,要建立自己的葡萄種植基地。在他心裡,種葡萄是件簡單的事。
  • 《矽谷是個什麼谷》:第一代華人技術移民的十年沉浮
    8月12日晚,由灕江出版社出版的,描寫中國第一代技術移民生活點滴的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在北京駒然書舍正式於讀者見面,作者虎皮媽為讀者講述了新書的創作過程和矽谷生活,並分享了有關海外生活的經驗。書中描寫了張思禹、程悅欣、林銳、鄭懿、胡金柱、郝會會等6位青年在美國矽谷的打拼經歷,他們中間有技術工程師,有生物學博士後,有法律精英,有房產銷售……不同角色的6個人所經歷的經融危機、身份困擾、失業、海歸、創業、歸海,大家在不知不覺中,熬成了平凡而又真實的矽谷人,故事裡有大時代的驚濤駭浪,也有小人物的命運抉擇。
  • 華人不如印度人抱團?在矽谷最黑暗的日子裡,3000名華人守望互助
    在這期間,矽谷經歷了一場2008年後最大規模的裁員潮,其中一些在科技公司供職的華人也受到影響。但他們並沒有氣餒,反而在經歷了一場5小時驚心動魄裁員後,開始了一場為期一個月,接近3000人參與的職場互助、自救。他們的願景是:不要有一個人掉隊。 「我們隔壁組正在招聘前端工程師,有需要聯繫我。」
  • 仙童傳奇——矽谷的故事
    肖總的招聘方式也很奇特,他將招聘廣告以代碼形式登在學術期刊上,一般人根本都看不懂。而且,在面試前,他會對應聘者進行智商及創造力測試,還要做心理評估,這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奇葩了。不管怎麼說,以「電晶體之父」的名號,他還是吸引了絡繹不絕的專業人才紛至沓來。其中,就包括八位來自美國東部的年輕科學家。
  • 沈向洋辭職微軟 矽谷華人高管為何頻頻被印度裔代替
    2013年,沈向洋晉升為全球執行副總裁,成為了繼陸奇之後美國科技公司最高級別的華人員工。2014年史蒂夫·鮑爾默退休之際,沈向洋、陸奇等人也曾經是接任 CEO 的熱門人選。而曾經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的陸奇在2016年從微軟離職後,先後加入了百度、拼多多,2018年8月15日,陸奇任Y Combinator中國創始人及執行長,並擔任Y Combinator全球研究院院長。沈向洋在辭職郵件中提到:「是時候去開啟一個新的篇章。
  • 幹翻GPU?英特爾Loihi神經形態晶片能效較之提升1000倍
    原標題:幹翻GPU?英特爾Loihi神經形態晶片能效較之提升1000倍   12月3日,英特爾宣布其研發的Loihi神經形態晶片在語音命令辨識、
  • 矽谷在等待泡沫破滅
    那些在矽谷安家的工程師們需要北上舊金山工作,據官方公布的數據,自2011年以來,Caltrain搭乘人數以每年10%的人次在增長。創業熱潮讓舊金山辦公室變得走俏。如今,在舊金山要想租一間辦公室,租約大多為期10年,而即便是矽谷最著名的沙丘路上租期一般也只是7年。風險投資公司紀源資本在沙丘路上搬了新辦公室,新的租約仍然是7年租約,與2007年時籤下的租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