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不如印度人抱團?在矽谷最黑暗的日子裡,3000名華人守望互助

2020-12-05 騰訊網

矽谷年輕一代華人工程師們,正在變得不一樣:從把彼此看作競爭對手,到成為職場互助夥伴。新冠疫情和突如其來的矽谷裁員計劃,更讓這一變化加速了。

作者 | Lianzi 編輯 | Vicky Xiao

註:本作品著作權歸PingWest品玩/矽星人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距離3月15日,矽谷宣布居家令,已經過去90多天。在這期間,矽谷經歷了一場2008年後最大規模的裁員潮,其中一些在科技公司供職的華人也受到影響。但他們並沒有氣餒,反而在經歷了一場5小時驚心動魄裁員後,開始了一場為期一個月,接近3000人參與的職場互助、自救。他們的願景是:不要有一個人掉隊。

「我們隔壁組正在招聘前端工程師,有需要聯繫我。」

」我們公司也在招人,感興趣的把簡歷發給我內推!「

……

過去一個月裡,這樣的信息不停地在李宏偉創立的求職互助群裡出現。在Airbnb擔任數據科學家的他,除了建群,還建立了一個名為《高科技公司招聘信息》的在線表格,裡面實時更新著大量招聘信息,崗位從產品經理到互動設計師,公司從巨頭到創業團隊都有。表格了經常同時有幾十個人在瀏覽,給矽谷正在遭遇失業和擔心失業的人們不少安慰和信心。

「我從沒有想過,只要有人做,一天時間就可以形成這種華人職場互助的社區氛圍。」一位群內的工程師表示。

過去,矽谷華人圈裡有一個迷思:為什麼華人工程師們儘管數量龐大,卻鮮有身居高位的?除去文化語言等原因,經常被提及的是缺乏「抱團」文化:華人之間沒有形成相互提攜幫助的氛圍,而是較為鬆散,各自為戰。

但矽谷年輕一代華人工程師們,正在變得不一樣:從把彼此看作競爭對手,到成為職場互助夥伴。

新冠疫情和突如其來的矽谷裁員計劃,更讓這一變化加速了。

驚心動魄5小時的大裁員

5月5日的中午11點,李宏偉和同事Jerry(化名)進行著一場前一天約定好的工作會議,討論Airbnb Luxe項目未來兩三個月的進展。他們都知道,12點,Airbnb CEO將在另外一場會議上宣布裁員計劃。

按照外面的說法,這場裁員涉及的人並不少,兩個人說不忐忑是假的。誰都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影響。

12點01分,李宏偉暫停了會議,參與到那場線上「裁員」大會中。他沒事,但是Jerry卻在當天接到了一份離職會議邀請——他被裁員了。這時,他們才知道自己所在的Luxe項目成為最大的犧牲品之一。

去年,李宏偉加入Airbnb時,這家公司正在衝刺IPO。人們預期這家運營良好的公司會比燒錢但無法盈利的Uber和Lyft更容易衝到高的股價。

業務穩定、上市在即,能加入它是一個讓矽谷同行們羨慕的選擇。但沒有人預料到,幾個月過後,公司不但沒有上市,反而因為突發的疫情,面臨一場裁員風暴。

會議結束後,李宏偉馬上點開自己的一個微信群。群成員都是從Uber跳槽到Airbnb的,一些人也算得上是美國共享經濟的「元老」了。微信群內大量的人正在接龍表示「我沒事兒」,互報「平安」。

但是李宏偉看到一個朋友發了這樣一句話:「不好意思,我得離開(這個群)了。」

「當時感到心裡很難過。」李宏偉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在他眼裡那個朋友是個能力特別強的工程師,如果按能力,根本不會被裁。

就在那天,還有其他朋友在群裡和大家道別,其中一位還是業務主管。

在李宏偉看來,這位管理層的離職「太出乎意料」:「他是那種罕見的既聰明又有能力,同時還特別努力的人。」偶爾李宏偉加班10點走,都能看見他還在辦公室。第二天正常時間去公司,會發現他早已經在工位上辦公。

在正式離職前,這位主管在忙碌的道別中,接受了李宏偉的會議「邀請」,推心置腹地給了他非常多職場發展建議。

除了李宏偉所在的Airbnb,他的前東家Uber也同樣陷入了涉及5400名員工的大裁員。此外,Lyft宣布裁員982名員工,Lending Club 裁員460人,Magic Leap裁員1000人,IBM全球裁員也近千人, Yelp裁員2000人……

這些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中不乏中國員工。他們很多人一人賺錢養全家,一旦被裁就會面臨斷供問題;持有工作籤證的人,還要再額外擔心身份問題。

「外界看到的一個裁員數字,對我來說,是一個個同事、朋友的真實遭遇。」李宏偉表示。當天5個小時驚心動魄的裁員經歷對他觸動很大,他開始想,自己能為朋友以及成千上萬個遭遇了這些事的人,做點什麼。

星火

李宏偉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幫助被裁的華人建立一個可以彼此幫忙找工作的微信群。

「我最早沒有想好要做到什麼程度,就覺得這事兒得有人做,而且得很快開始做。」他表示,對於被裁員的人來說,機會最寶貴,時間最寶貴,耽誤不得。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自己的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文章,表達了他希望建立找工作互助平臺的事。同時,他建立了一個共享文件,建議那些手裡有招聘職位信息的人將信息提交到表格上,讓被裁員的人可以嘗試在表格中找到新的機會。

當天,李宏偉將這篇文章轉載在朋友圈,意外收到了大量的響應。大家紛紛轉發接力,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刷屏了。李宏偉於是著手建群,讓更多受到裁員波及和願意伸出援手的人入群溝通。

建群24小時之內,就已經有1200人加入了6個新建立的互助群。大量來自Google、Amazon、Wish和Postmates等大公司的工程師入群,把自己了解到的公司招聘信息填寫在表格上,並且留下聯繫方式,表示願意幫助求職者內推。同時,70餘家公司提供了招聘崗位信息。

72小時過去,那篇文章的閱讀量超過了2萬,李宏偉也已經拉了8個群,近2000人自發加入了這個群體。

但這些成果背後,有著大量的人力付出。

群超過200人,就需要李宏偉手動一個一個拉入。這是個枯燥、繁瑣的活兒。剛開始幾天,他每天只能睡不到5個小時。因為白天拉群太過辛苦,睡覺的時候手甚至控制不住地抖。

「三天之內,我收到了幾百條私信消息。」 李宏偉說。他手動回復了每一條消息。因為在他看來,被裁員的人需要的除了工作外,也需要被鼓勵,哪怕是點一個贊,安慰一兩句。

對很多職場新人來說,裁員對自信的打擊是巨大的。他們會反省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李宏偉希望利用項目傳遞給更多人的正是:被裁併不可怕,因為你的背後有很多願意幫忙的人。

「我並不打算從這個項目中獲得任何好處,僅僅希望能夠幫助更多職場上的華人。」他告訴矽星人。

一個好漢九個幫

雖然「華人互助找工作」這個事兒已經滾雪球式的增長迅速,但李宏偉本人也在一周後感到疲憊和崩潰——一個人維護表格和八個幾百人大群,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何況他還有自己的全職工作。

李宏偉一度覺得這個事兒很難孤單堅持下去。就在這個時候,更多的人加入了他。

第二個星期, 活躍在矽谷科技圈、常參與到各種志願工作的Julian,主動聯繫到李宏偉:「我想幫你做點事兒,最髒最累的活兒給我就行了。」

出乎李宏偉的意料,Julian一上來就主動承擔了拉人進群這個最累最辛苦的活兒。在過去半個多月,Julian一個一個人拉進群,大約已經有幾百人加了他的個人微信。後期大量的表格整理工作,也都是Julian熬夜完成的。

李宏偉說,那個時候,他第一次感覺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在奮鬥。

在Julian的幫助下,上百條招聘信息更新在了他們的表格裡。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

截至目前,這個項目的志願者團隊已經有9人——他們中大多是Uber、Airbnb、Facebook和Apple的華人在職員工,還有一位是被困在中國,因為疫情期間籤證問題無法回到美國的工程師。

雖然在不同的公司,甚至是隔著大洋,隔著時差工作,但他們的目標一致,就是儘可能幫助被裁員的人儘快找到工作。

在李宏偉文章發出的第3天,在李宏偉的文章下面,在美國東部亞特蘭大工作的工程師John留了一條言:「我可以幫忙做個小程序。」

在美國科技公司摸爬滾打11年的John從當地微信群中看到了李宏偉的文章。當看到表格上大量矽谷華人主動提供的工作機會後,John決定加入進來,出一份力。

「我覺得這個事兒對科技圈華人社群來說特有意義。」John說,「雖然我已經綠卡拿到手,沒有身份問題了,但這條路我走過,知道很多比我們晚來美國的人沒有這麼幸運。一些人OPT找不到工作就得離境。」

為了提高效率,讓職位可以被更有效更新和被更多的人看到,John主動承擔了互助項目的小程序開發工作。

開發小程序的過程是極其耗時和辛苦的。John 每天上班8小時,還額外要求自己花不少於7個小時的時間撲在華人互助項目的技術開發上。

經過一周的辛苦開發,當小程序終於準備上線,他們卻意外發現需要公司執照才能發布,這讓他們感到極度沮喪。

但崩潰過後,還是要繼續。John決定推翻之前的想法,將小程序轉換成網頁App。在嘗試過Github上各種失效工具後,John不得不用了兩天,針對一個兩年前用戶上傳的早已沒人維護、文檔都已經不完備的工具進行優化。

就這樣前後經過半個月的波折,疫情裁員下的華人職場互助項目終於有了自己的網頁:想要找工作的人可以留下自己的信息,讓正在招聘的公司找到自己,也可以通過它瀏覽目前仍然在招聘的職位,投出簡歷。

更重要的是,許多在各大公司工作的華人工程師都熱心地留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利用「我可以內推」功能,幫助合適的求職人才進行公司內推,幫他們提高面試機會的可能性。

「我就是希望能夠幫助疫情期間職業發展受到影響的華人找到工作,共同渡過難關。」John說。同時,他也希望在美國科技圈工作的華人們,可以有一個可以互幫互助的社區平臺。

這款名為techjobgo (連結:http://techjobgo.app) 的網頁目前已經上線超過7天,有超過2000多人瀏覽。「希望能有更多技術人才加入進來,一起把它做得更好。」John說。

「實際上很多公司裁員的情況下,求職者難,但招聘也不容易。」一位北美的HR說。他很感謝志願者們搭建了這個華人職場互助社區。同時,他也幫這個社區在矽谷HR群組裡進行了推廣,使得更多的HR在這個社群中主動提供機會。

拜拜「不團結」

距離Airbnb那場5個小時的大裁員,已經過去整整一個月。而像李宏偉、Julian和John這樣無私奉獻出個人時間精力的志願者們也已經一個月沒有好好睡過覺了。

現在的狀況遠比最初李宏偉拍腦袋決定做的事情要好得多,整個事情竟然做著做著有了更多想法。願景逐漸清晰的互助項目,也吸引著更多的人加入,甚至引起了各大公司的關注和支持。

例如在李宏偉建立的一個互助群中,有Facebook員工提出可以去Facebook建立官方群組,他也願意把公司為員工提供的福利——Facebook打廣告的宣傳額度 ,捐出來給華人互助群組使用,吸引更多HR的關注。

這樣的舉動鼓舞了群裡更多的普通人。

一位在LinkedIn工作的工程師李甜(化名)主動在群中捐出了公司為員工提供的9個Premium服務,方便群裡的失業的人和僱主直接溝通。

在李甜和公司的HRBP報備的過程中,得到了公司的支持和鼓勵。李甜於是將這個提議發在LinkedIn公司華人群裡,一周之內就吸引了超過50個員工捐贈出自己的170個Premium服務。按照市場價估算,捐贈數額接近6萬美金。

目前,項目的志願者們正在收集急需這個資源的畢業生信息,將註冊的機會一一匹配給他們。

「工作的人,哪怕被裁員也有積蓄。但對這些畢業生來說,LinkedIn的高級帳戶能夠真正幫他們解決很多問題。」李宏偉告訴矽星人。第一批名額,他們已經發放給最需要這些資源的年輕人手中。

這樣的事情每天都發生在這個新建立不足一個月的華人職場互助社區中:過百人主動將招聘信息實時更新到共享表格中,也有上百人願意提供內推機會,當有人在群裡詢問被裁員後的籤證問題,群裡很多人安慰並給出建議……

在這個社區中,沒有人是孤獨的。

截至發稿前,已經有超過3000人加入了這個臨時成立的科技圈互助社群,表格上也已經有了超過500個職位。

「我只是個開頭,真正這件事能做成,這個社區能逐漸成形,靠的還是群內這上千個華人工程師、科學家、設計師和HR的力量。」李宏偉表示。

矽谷工程師Jack告訴矽星人,「常常聽印度裔的工程師表示他們有自己的社群,有很多互相職場幫助和聯誼的機會,挺羨慕那種環境的。但今天,看華人工程師能在寒冬裡有自己的社群,以及有真心為這個社群做實事的人,覺得很溫暖。」

John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人們總是在抱怨華人社區不團結。但我想,可能就是缺一些願意做實事兒的人。看到李宏偉願意站出來後,我就清楚地意識到我不想做那樣的人。哪怕我能帶來的影響並不是特別大,但能幫一個人是一個人。」他坦言這也是他來到美國很多年後想明白的事。

越來越多人開始認可這種華人職場上互助的意義,尤其是在群內一些被裁員的人開始在社群內主動報Offer後。

在過去一個月,已經有幾位工程師通過社區裡提供的機會找到了工作。也有更多人拿到面試。人們在寒冬中,彼此支持,相互取暖。

「有一個開頭,就會有更多人意識到抱團、一起向上的重要性。」Jack表示。

實際上,在過去一個月內,矽谷也有很多其他機構在幫助矽谷華人找工作。矽星人本月推出的連接被裁員矽谷華人和科技公司HR的活動,目前也已經為矽谷華人義務提供和更新了不少工作機會。

除了提供工作機會外,一些志願組織和個人還為失業的工程師免費開網課講解技術、提供模擬面試。

Uber工程師Scott Shi除了在互助群裡擔任志願者外,也開設了系統設計課程,向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技術指導。

越來越多的人用越來越豐富的形式為這個逐漸成形的社區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在採訪的最後,李宏偉告訴矽星人,他目前每周末都在參加一個由清華校友會發起的華人職場的領航計劃。在這個計劃中,發起者們強調華人職場上的「受助、互助、助人」,安排許多矽谷職場上的華人高管免費為有上進心的矽谷華人上課、交流。目前參與其中的包含谷歌副總裁李嚴冰、Verizon副總裁陳培基、LinkedIn 副總裁李玥等。

無論是李宏偉的互助平臺,還是Scott的免費在線課堂,抑或是各式各樣「傳幫帶」的職場幫扶項目都在證明著,過去刻板印象中那種華人職場只顧自己、把周圍同胞都視為競爭對手的氛圍已經不再是主流。越來越多在矽谷科技圈的華人在主動幫助周圍的人,從回復一份學弟學妹的LinkedIn站內信,到分享公司提供的帳戶福利給需要的同胞,再到主動為後輩提供職場建議,很多人都在行動。

這種人人出力的互助,終將惠及這個社區中的每個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印度人在矽谷如日中天,而華人卻很難進入高層?
    所以,有人抱怨:一向被視為高智商種族的華裔精英們,為什麼在矽谷佔不了上風,反而要在印度人手下幹活?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大可不必擔憂,印度裔抱團紮根矽谷表面榮光的背後是選擇的無奈和印度自身大量的人才流失。
  • 為什麼矽谷大佬大部分都是印度人,華人卻越來越少?
    相反,中國人身居高位的卻很少,像唐駿、李開復、陸奇這些中國人曾經熟悉的華人高管,也都離開這些科技公司回國了。有人統計過,美國的500強企業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有10位都是印度人,印度人創建的科技公司比英國人、日本人和華人創建的總和還要多。因此不少人感嘆,矽谷的高科技公司被印度人「霸佔」了。
  • 萬名清華精英在給印度人打工——矽谷終究是印度人的
    最終以納德拉拿下微軟的CEO告終,而到劈柴拿下谷歌的CEO後,這時候人們發現,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榜單的前三名的企業中(谷歌、蘋果、微軟)中,已經有兩家企業被印度人佔領了。那些總部設在美國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除了微軟和谷歌,印度人還貢獻了數位CEO,包括百事公司的盧英德、花旗銀行的潘偉迪、諾基亞的拉吉夫·蘇裡等。至於在其他大企業擔任副職的印度人更是數不勝數。
  • 美國矽谷的印度人遠多於華人,這是實力的反映?真相卻值得高興
    不過,如今在矽谷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矽谷的印度人很多,印裔人在矽谷的收入不僅超過了華裔,還是矽谷美國人平均收入的兩倍。主要因為,印度人在矽谷主要從事的是高科技的技術研發崗位和管理崗位,而且不少還成為了這裡大公司的CEO。有數據統計,美國矽谷的印度人大概佔了6%,三分之一的工程師都是印度人,而且印度人在矽谷創辦的公司數量已經佔到了全部公司的15.5%。
  • 西雅圖華人碼農生存實錄
    其實,相比華人,印度人更喜歡抱團,只是他們可能沒有中國人這麼善於使用網際網路罷了。在辦公室拉幫結派、耍心眼搶功勞乃至有意地排擠華人是很多印度碼農的常見行為。 華人程式設計師在面試的時候,最怕遇到的就是印度面試官,因為他們更喜歡招印度人入夥。
  • 在矽谷 印度人比中國人牛在哪裡?
    在美國,中國人與印度人之「爭」是繞不過的話題。很多在矽谷工作的華裔人士,都會吐過這樣的苦水:「印度人愛向上頭搶功,在辦公室拉幫結派,壓制中國員工」。可印度人卻不這麼認為這是頹勢。更令中國人糾結的是,美國人認為這恰恰體現了印度人很厲害。那麼,事實上,在矽谷戰場上,印度人在哪些方面比中國人厲害呢?
  • 矽谷戰場:印度人和中國人誰才更強?
    很多在矽谷工作的華裔人士,都會吐過這樣的苦水:「印度人愛向上頭搶功,在辦公室拉幫結派,壓制中國員工」。可印度人卻不這麼認為這是頹勢。更令中國人糾結的是,美國人認為這恰恰體現了印度人很厲害。那麼,事實上,在矽谷戰場上,印度人在哪些方面比中國人厲害呢?
  • 美國矽谷公司的CEO,30%是印度人,為何印度人比中國人混得好?
    眾所周知,印度人(印度裔)的人在矽谷混得好已經是個公認的事實了,像谷歌,微軟,Adobe,Sandisk等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甚至據統計矽谷公司的CEO中,有30%的印度人。而和印度人在矽谷混得好對比,中國人(華裔)在矽谷就混得沒這麼牛了,之前最科技圈中職位最高的是陸奇,後面再是沈向洋,但都不是CEO的職位。那麼為何印度人在矽谷要比中國人混得更好,畢竟印度更窮,經濟更不發達,原因究竟是什麼?我們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 印度人統治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
    在矽谷,有1/3的工程師是印度人;矽谷中高層管理者15%是印度人,印度人正在統治矽谷。相比之下,在矽谷的華人很努力,沉默寡言,一直埋頭苦幹,但就是得不到高層賞識。前段時間浙大學霸在Facebook總部跳樓,就被懷疑是遭受了印度裔上司的壓榨。
  • 印度人為什麼在矽谷混的比中國人好?背後原因竟是這樣
    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印度人在矽谷或者歐美的大公司混了給華人更好這個話題,普遍都認為在歐美的大企業裡面印度人混的僅次於白人,遠遠比咱的華人強,其實這個印象相信大家都有,因為別的不說,現在中國人最熟悉的歐美大公司像谷歌和微軟,這兩家大企業的現任ceo都是印度裔的。
  • 矽谷「打工皇帝」排行 47名華人榜上有名
    南方網訊美國一項針對加州矽谷一百五十間最大公司的行政人員薪酬調查發現為這些公司打工的七百七十六名「打工皇帝」的薪酬,比前年減少兩成。此外在這個「打工皇帝」排名榜中,有四十七名華人上榜,佔百分之六。  這項調查發現,這班「打工皇帝」的收入雖然下跌,是九年來的首次,不過他們收入之高仍然非常驚人。
  • 從黃金盛世到沒有一人,矽谷巨頭為何再無華人高管?
    2008年,那個在今後日子裡最賞識陸奇的鮑爾默接班蓋茨成為了微軟CEO。陸奇也在這一年來到了微軟,加盟微軟後,陸奇成為微軟四大業務部門負責人之一,掌管一支10000多人的技術團隊。因工作能力出色在2013年出任微軟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前CEO鮑爾默曾這樣評價他:集資深專業技術知識、出色的領導能力和廣泛的商業知識於一身,是罕見的業界奇才。
  • 印度人統治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看看他們的後院吧
    在矽谷,有1/3的工程師是印度人;矽谷中高層管理者15%是印度人:印度人正在統治矽谷。相比之下,在矽谷的華人很努力,沉默寡言,一直埋頭苦幹,但就是得不到高層賞識。前段時間浙大學霸在Facebook總部跳樓,就被懷疑是遭受了印度裔上司的壓榨。
  • 在美國矽谷,印度人已經完全壓倒了中國人,不過網友卻拍手稱好
    不僅僅如此,創新工場李開復、小米的林斌、谷歌黃崢、還有曾經微軟的唐駿都曾經在矽谷獲得不錯的成就。不過最近幾年在矽谷,印度人已經崛起,甚至全面壓倒了中國。不過看到了這個場景中國網友不僅僅不擔心,反而是拍手稱好。目前矽谷有三分之一的工程師都是印度人,在中高層中甚至有15%都是印度人。
  • 印度人在接管矽谷的時候,中國人在做什麼?
    早在2005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顯示,矽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師是印度裔,高科技公司裡7%的CEO也都來自印度,中高層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更高。今天的比例更是比10年前高得多。 相比之下,中國人在美國高科技企業中的能獲得管理崗位的不僅鳳毛麟角,而且還在全線潰退。
  • 日本福島縣華人結成社區互助 共同克服災後難關
    日本福島縣華人結成社區互助 共同克服災後難關 2015-02-04 09:25:01在核事故發生之前,福島縣共有約5000名華人居住。核事故發生後,大部分華人由於不希望與家人分離而選擇留在福島。為消除在異國他鄉直面地震災害和核事故帶來的不安,當前,在日本福島縣居住的華人正在通過結成社區互助方式,共同克服難關。  據報導,在遭遇東日本大地震和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福島縣,當前,外國人結成社區互助的趨勢正在擴大。由於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在日外國人處於「災害弱勢群體」位置。
  • 矽谷的中國人為什麼會輸給印度人?-虎嗅網
    一在矽谷乃至整個美國職場,中國人不如印度人幹得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二為什麼矽谷乃至整個美國職場的中國人不如印度人成功,每個人都可以列出很多理由,但幾乎人人都同意的一條是,印度人的英語遠比我們熟練。剛來美國時英文不如印度人情有可原,畢竟人家在英語環境裡生活了多年。但已經在美國居住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後,不能還繼續用這個藉口來擋駕。我們常說,矽谷的中國人不如印度人成功,原因之一是缺乏領導才能。至於為什麼缺乏領導才能,一個經常提起的理由是中國留學生的選拔機制決定了這些人都是書呆學霸。
  • 新加坡華人超過400萬,為何地位不如印度人高?
    但是在這個國家有一個奇怪現象,明明當地華人超過400萬,而新加坡總人口不到600萬,為什麼華人的社會地位還不如印度人呢? 歷史殖民 新加坡在歷史上先後被英國,日本佔領,在最初,新加坡受到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於是這個印度人就作為英國人的執行者
  • 除了強勢回歸的陸奇,這些矽谷華人高管你知道嗎
    1月17日,百度宣布陸奇正式加盟百度集團出任總裁兼營運長(COO),此前甚囂塵上的矽谷傳奇華人高管陸奇的歸屬終於塵埃落定。陸奇此前曾在雅虎和微軟的管理高層任職,2013年出任微軟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去年9月離開微軟。 陸奇加盟百度也引發了大家對矽谷大科技公司低調的華人高管的關注。
  • 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講述矽谷華人的十年沉浮
    《矽谷是個什麼谷》,虎皮媽著灕江出版社2019年8月  近日,由灕江出版社出版、描寫中國第一代技術移民生活的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在北京發布,作者虎皮媽為讀者講述了新書的創作過程和矽谷生活,並分享了有關海外生活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