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宮》誕生「最浪漫」文創日晷計時器

2020-12-08 國際在線娛樂

「日出而作」日晷計時器

  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上周五11月23日在北京衛視播出第三期節目。節目中,鄧倫、周一圍不僅抽絲剝繭為大家驗證了康熙的「終極學霸」人設,還在新近開放的南大庫發現了眾多精美絕倫的清朝宮廷家具,信息量滿滿的節目內容令觀眾紛紛表示:「看了這期節目,無論是對故宮還是康熙帝都有更深入的了解。」而備受期待的新一期文創產品「日出而作」日晷計時器更是好評如潮,被網友贊為「最浪漫文創」。

  鄧倫、周一圍南大庫遇清宮「高奢」擺設引爆網友觀摩欲

  繼「乾隆的秘密花園」「紫禁城的神奇演唱會」後,本周新品開發員鄧倫、周一圍再度默契配合,挖掘出了康熙「終極學霸」的一面。

  除了是戰功赫赫的「千古一帝」,康熙還勤勉好學,甚至連洋人老師都驚嘆「從未見過如此認真、聰明而且勤奮的人」。而在封建王朝的背景下,康熙特立獨行親自煉製西藥、大膽研究解剖學等行為,更是讓後人看到他對於自然科學的尊重與熱愛,有網友感嘆「不愧是學霸中的戰鬥機,佩服康熙對於學術的探索精神」。

  此外,為了搜集更多關於康熙的文創元素,「故宮兄弟」還先後來到了今年首次對外開放的的「南大庫」。在這個陳列著四百餘件精美文物的「清代宮廷家居館」中,鄧倫、周一圍面對紫檀大櫃、琺瑯繡墩、黑漆五彩螺鈿書格等繁複精緻的「高奢」擺設驚嘆不已,網友們更是被這些前所未見的手工藝術品所震撼,紛紛感嘆:「太精美了,一定要找機會親自去南大庫觀摩一下。」

  中西結合多元碰撞 文創新品被贊「最高級的浪漫」

  作為節目備受期待的環節之一,文創產品的設計向來很受觀眾關注。本期節目中,根據「故宮兄弟」與設計師提供的文創元素,魯迅美術學院的學生設計出了「與皇子們一起沉迷學習」創意日曆、「浮雲若夢」憑几枕套、「宮伴」桌上用品等文創作品,充滿趣味的設計令眾人難以割捨。

  節目中,周一圍考慮受眾範圍,傾向於實用性最高的「浮雲如夢」憑几套枕,但謝大歡卻認為設計更應結合主題,將日晷和日曆相結合。採集康熙「日出而作」的智慧,將西洋的時鐘與東方的日晷進行有效的碰撞與結合,並以朝陽、晴空、星夜的顏色染做日曆。最終成功創作出了的文創新品「日出而作」日晷計時器,不僅致敬了康熙嚴謹的求學精神,也提醒著人們珍惜好時光,懂得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中找到生活的意趣,引來不少網友讚嘆:「這個中西結合太贊了,克萊因藍的配色高級又浪漫,感覺新一輪的剁手又要開始了。」

  接下來「故宮兄弟」還會挖掘故宮哪些未知的新奇?開發出怎樣的文創新品?敬請期待每周五21:05的《上新了·故宮》。

標籤:

相關焦點

  • 日晷和漏刻:那些古老時光的計時器
    北京的緯度為北緯39.9度,所以太和殿日晷的指針與地面的夾角也為39.9度。指針一般為銅質,垂直穿過晷面,其最重要的作用是確定南北方向。由於晷面平行於赤道面,這樣,指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所以,太和殿日晷的指針是南北向設置,指針朝向北極固定。指針的第二個作用才是用來確定時間。其時間的確定,主要通過太陽照射指針在晷面的投影來實現。晷面呈圓盤形,石質,正反兩面都刻有12個時辰。
  • 《上新了·故宮》出熱門文創,青年力量為故宮文創「上新」助力
    2020-11-25 18:32:02 來源: 有飯娛樂 舉報   自從大型文化季度節目《上新了
  • 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3》文創設計獲網友點讚
    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自開播以來,出品了一系列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爆款文創,而正在熱播中的第三季更是特意召集了國內眾多高校的設計學子,通過文創上新為故宮注入生生不息的青年力量,讓故宮文物融入千家萬戶。節目播出後,學子們創新且年輕態的文創設計,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 《上新了·故宮》:進故宮實地取景、深入未開放區域
    《上新了·故宮》的節目核心,就展現了一些故宮文創設計創作的過程。《上新了·故宮》邀請周一圍、鄧倫加盟「年輕化」是故宮近些年的追求。《上新了·故宮》關於「年輕化」的最大嘗試是邀請九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們,參與到故宮文創的創作中來,這打破了節目單向輸出的形式,而是讓年輕人吸收故宮的靈感元素,融合自己的奇思妙想,再向故宮輸出文創產品。目前節目組推出的五件文創作品中,眾籌賣得最好的正是一件學生作品——靈感來源於故宮暢音閣和乾隆蟒袍的「暢心」睡衣,眾籌金額已經超過900萬。
  • 故宮又上新了!
    故宮又上新了! 隨著《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開播,歷經600年風雨沉浮的紫禁城再次以穿透歲月的優雅和從容翩然而至,沁潤人們的心脾。為了讓這些具有寶貴价值的文化元素走進消費者的日常,故宮選擇用兩種高頻消費與體驗方式來帶動它們———開發文創產品和參演電視/網絡節目。 2013年8月,北京故宮第一次面向公眾徵集文化產品創意,舉辦以「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為主題的文創設計大賽。此後,「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等各路「萌系」路線產品使600歲的故宮煥然一新,吸睛無數。
  • 日晷:古人依靠太陽照射的影子計時,那陰雨天沒有太陽怎麼辦
    比如故宮內,喬家大院內等,都有這種類似於鐘錶一樣的計時工具,那麼日晷不用機械,不用電池,怎麼準確記錄時間呢?從日晷的錶盤上,我們可以發現,日晷上的刻度是中間指針的影子落上的,也就是說影子就相當於我們的鐘表指針。
  • 日晷不是擺設,正確安裝得知道這些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日晷,根據晷面的擺放位置可以分為三大類:平晷、直晷和斜晷。還有一些可攜式的日晷。  平晷中最常見的是地平式日晷,晷面要求嚴格水平,晷面和晷針之間的夾角就是當地的地理緯度,適合低緯度使用。地平式日晷不僅製造容易,安裝簡便,而且具有較強的觀賞性,適合安放於公園、廣場和學校等地方。
  • 珠寶熵變|用產業思維做故宮文創!
    1、用產業思維做故宮文創不少企業和團隊都或多或少在研究和推動故宮文創走向珠寶行業,前期也做了不少功課,從整體上來說,這種努力主要停留在企業層面,或者停留在單純的產品研發設計端,其爆發出來的能量相對來說,比較弱,甚至有一些資源和高度達不到
  • 故宮再「上新」!《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即將開播
    現場,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上新了·故宮》節目總製片人、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上新了·故宮》節目總導演毛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代表鄧倫、魏晨等,共同見證了《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上新」時刻。
  • 《上新了·故宮》:博物館教育的第二課堂
    與此同時,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北京衛視熱播,不僅在尋找文化命脈的同時展現著故宮的「高光傳奇」,而且以不同主題,圍繞故宮館藏文物進行的創新表達,為中小學踐行「館教結合」「展教並重」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教學案例,引發了各界對博物館教育的廣泛關注。
  • 《上新了故宮》:就算來過100次故宮,故宮也會給你101次的驚喜!
    提起故宮,你能想到什麼?是滄桑厚重的歷史,還是大氣磅礴的建築......《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全新的面貌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在第三季節目中,鄧倫、張魯一和聶遠三位作為故宮文化探秘的駐場嘉賓,文創方面,則邀請到了全國20多所高校的學子,參與團隊設計賽事。首期當中,清華美院設計團隊,對戰中央美院設計團隊。可謂是異彩紛呈。
  • 三年趕考,六百年模擬|《上新了·故宮》的「定·守·護」
    打開眾妙之門,讓故宮活起來 都說第三季是最難做的,但歷經兩季節目的沉澱,《上新了·故宮》的主創團隊有了更足的底氣去駕馭這個高難度的題材。
  • 《上新了·故宮3》鄧倫等攜青年團隊驚喜「上新」
    這座宏偉的建築群,在600年間完成了從皇宮到故宮博物院的轉身,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聚集了清晰的時間印記。明晚20:5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首播。「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聶遠,將探尋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記。
  • 日晷儀——古代計時羅盤
    漢白玉計時器,日晷雕塑,校園雕塑計時器雕塑,校園文化雕塑,日晷雕塑日晷儀在史籍中卻少有記載,現在史料中最早的記載是「漢書·律曆志·制漢歷」一節:太史令司馬遷建議共議「乃定東西,主晷儀,下刻漏」,而「漢書·藝文志」中列有晷書34卷,但僅存書名,而無內容。
  • 中國古代的計時器——日晷
    時間:  公元前2357~2258年,朝代堯,日晷測時已達相當高的精度(記載文獻:殷墟出土卜辭《尚書•堯典》)  功能:  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針,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運作原理:  在一天中,被太陽照射到的物體投下的影子在不斷地改變著:  第一是影子的長短在改變。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開播,鄧倫再度「進宮」探秘
    >伴隨著熟悉的主題曲旋律,《上新了·故宮》第三季近日拉開序幕,「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聶遠登場,帶領觀眾探訪了太和殿、欽安殿等地,從全新角度展現故宮這座承載了厚重歷史文化的宮殿的獨特魅力。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通過故宮專家團隊與節目創作團隊的創新合作模式,藉助藝術界年輕人對故宮承載文化的敬畏與探求,引導公眾真實、完整、全面地認識故宮,可以說這種創新是在守正基礎上的一種實踐。希望以《上新了·故宮》為代表的電視節目能從不同視角展示中華文明優秀基因,聯合社會各界把故宮保護好、研究深、傳承好,在文博領域為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 《上新了·故宮3》鄧倫最新單曲《紫禁秋》上線
    「我是紫禁城上微風的悠然徜徉,輕拂秋波漣漪金水流觴」,近日,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最新單曲《紫禁秋》和MV,在QQ音樂、節目官微驚喜上線。唯美的古風詞曲和鄧倫溫柔細膩的聲線相得益彰,獲得了網友的一致走心好評和轉發,不少人表示:「好聽到根本停不下來。」
  • 《上新了·故宮3》:鄧倫、聶遠、何穗,重新走入故宮領略千年文化
    故宮在古代就是紫禁城,這裡是明清兩代帝王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2020年是它成立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館成立95年,因為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所以這一次《上新了·故宮》就更加有意義了。這一次鄧倫和聶遠作為固定嘉賓,每一期加上一個飛行嘉賓,一起去找尋故宮的秘密和文創產品,讓故宮重新走進人們的生活。
  • 《上新了·故宮3》鄧倫再現"一眼萬年" 魏晨化身最帥"督陶官"
    本周六20:3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四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郭京飛將深度探索故宮裡的鏡像傳奇,不僅將揭開紫禁城中兩座「同款花園」的秘密,同時三人還將一起復現第一季節目中的「一眼萬年」名場面,令人期待。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來了
    現場,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上新了·故宮》節目總製片人、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上新了·故宮》節目總導演毛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代表鄧倫、魏晨等,共同見證了《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上新」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