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9篇論文,成功申請中大博士,研三學長分享了3點科研經驗

2020-12-04 Ms六先生

來源:募格課堂 作者:地才

作者背景介紹

研三在讀,以申請審核製成功申請中山大學博士。在兩年半時間內,以第一和第二作者身份發表論文 9 篇。其中 1 篇 Q1 區 SSCI,4 篇 CSSCI期刊(含擴展版),1 篇北大核心,1 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同時,以主持人身份申請省部級項目 2 項,參加 9 項各級課題。目前,在校獲得各項獎助學金經費總計超過十萬元。

1.獨立完成科研項目的過程中,與團體項目相比的優勢和難點

完成一項繁重複雜的任務最科學的做法之一就是分工合作,但是分工合作中最容易出現結果偏差的關鍵在於溝通的有效性。個人獨立完成項目很好地規避了因溝通不充分所帶來的偏差,但同時又很容易出現思路不開放的問題。

特別是,大家的研究領域較為細化,像我們班的同學大家都在各類不同的研究方向中探索,所以很難與周圍的人進行深入的探討。

完成項目、撰寫論文的過程更多的是在與自己相關研究領域的名師大家、前輩同儕的研究文獻對話,以及向指導老師的溝通請教。

因此,雖然表明上是獨立完成項目,實際上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借他們之力幫助自己完成了項目和論文。當然,這一過程無疑是難度巨大的,需要多看、多模仿、多學習、多訓練。

2.發表論文,在論文選題、破題以及論文研究方面的建議

能夠有幸在碩士期間發表幾篇學術論文,無疑離不開我的碩士生導師曲穎教授的辛苦指導和付出,也離不開學院各位老師對我的指教和啟發。在我的論文選題、研究思路和學術訓練等各個方面,各位老師都給予了我相當大的幫助。

因此,希望跟學弟學妹們首先分享的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建議是「與導師商量併合作」。導師們在相關領域已有相當的積累,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的更遠。

將導師當做一個引路人,朝著導師指出的方向不斷去細化、深化, 在相當量的積累下與導師多交流多探討。這一深化、細化的過程可能有以下幾個要素:勤奮、聰明。所謂勤奮是指多讀、多訓練、多學習、多總結文獻。

圖源:colorhub.me

那些高質量期刊的論文是如何寫的、學術語言是什麼、如何駕馭論文結構、如何展現文獻邏輯、又如何呈現數據和結論?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其實在學術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謂聰明是指掌握適當方法解決適當的問題。就好比,看文獻也是需要掌握看文獻做筆記的方法,「看過就過」的傳統習慣在大量的文獻下是不可持續的。

之後,要想真正習得系統的學術思維,還需要不斷持續的學術訓練來鞏固。這當中,又需要導師對自己的訓練加以批評反饋,才能及時作出調整。上述「導師引入—閱讀文獻—總結文獻—學術訓練—導師反饋」的閉合線路,應該能有所啟發和進步。

在上一個層次已經獲得較好訓練效果的基礎上,「與他人合作交流並肯定自己」,可能是一種錦上添花的做法。學術可能是永遠無法抵達的彼岸,永遠都有新的領域、新的視角、新的方法出現。我們大家的注意力和時間是有限的,我們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利用自己的長處與他們交流合作,能獲得更為高效的結果。

同時,學術寫作的過程漫長、枯燥、跌宕起伏, 尤其是做社會科學的同學們常常疑問「我們做這個有什麼意義?為什麼投稿好幾個期刊都無果?」等等。

所以,請大家先分析是什麼原因,如果是上一個層次並未訓練好,那我們回過頭繼續上一個層次的閉合路線。如果不是,一定要相信自己,每一次的努力都有意義,每一寸的進步都值得歡喜!

3.研究生生活規劃建議

選擇比努力更急迫。我們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擁有什麼、想要去哪裡、能夠去哪裡,才能知道怎麼努力。碩士規劃要根據你選擇目標來確立,如果進校時很明確要讀博,那麼就一股腦地鑽進學術的海洋遨遊吧。

翻翻各大高校的博士錄取名單,清楚地明白三年後自己要擁有什麼樣的條件才能踏進名校的校門,例如發幾篇 CSSCI、SSCI 或者 SCI、EI 等。

想要出國, 研二一定要拿下雅思,申請交換。如果想要工作,那麼就去看世界 500 強企業招聘都是什麼條件,對應的去訓練自己的能力、獲得實習經歷等。

如果還沒想好要怎麼辦,那你可能會更累,上述所有東西都要掌握,才能在你以後某個作出決定的日子,擁有選擇那個決定的權利。加油吧!我們一起!

相關焦點

  • 微記錄|碩士錄取卻轉成博士全獎!學長分享暑研與EECS申請經驗
    嘉賓介紹W學長(中樞學員)北京理工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曾在UCLA進行暑研獲得OfferUCLA機械工程博士全獎UMich、Duke、UCSD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碩士UPENN、USC電子工程碩士各階段時間規劃決定出國是在大二下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當時主要是兩個原因,
  • 復旦博士生分享自身科研經驗:4篇SCI,1篇A類期刊
    4篇、國內A類期刊論文1篇。她的學習經歷和經驗是怎麼樣的?一起來看看吧~  學術  Q:我們看到你在研究生期間就發表了4篇SCI論文、1篇國內A類期刊論文,能和我們分享下你的發文經驗嗎?  我的專業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研究方向主要是對函數型數據、分位數回歸以及高維數據進行理論研究。
  • 科研達人:入學至今,他總共參與發表SCI論文12篇,分享這些經驗!
    揭旭重慶大學藥學院在讀博士生學術成就申請並主持一項中央高校科研項目,以三篇SCI論文成果超額完成。作為博士研究生,積極完成導師安排任務,以發展我國醫藥衛生為己任,在新型藥物分析方法等領域相繼取得進展。其研發的化學發光納米設備可用於疾病標誌物檢測及胰島素類藥物篩選,成功的解決了傳統檢測方法的底靈敏度與高背景幹擾等缺點,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化學綜合雜誌《Angew. Chem. Int. Ed.》。
  • 浩海留學:美研申請浙大學生如何斬獲斯坦福、UCB、康奈爾等名校
    分享學員:L同學院校背景:浙江大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三維成績:GPA3.89,GRE325+3,TOEFL106錄取院校:● 碩士——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南加利福尼亞大學● 博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康奈爾大學,華盛頓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各位同學們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跟大家做這個分享,
  • 我的成功申請經驗分享
    目前咱們陸續都在匯總一些熱門院校MBA的考情分析和學長學姐的申請經驗,目前北京地區已經整理了5篇:面試經驗 | 中央財經大學MBA考情分析及學長分享面試經驗 | 中國農業大學MBA學長學姐分享面試經驗 | 人大MBA考情分析及學長學姐分享面試經驗 | 貿大MBA學長學姐分享,金融財會的同學可別錯過!
  • 博士寫不出好論文?上海交大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來分享經驗了!
    為激勵博士研究生專注於高水平、創新性科學研究,鼓勵導師對博士研究生的悉心指導和精心培養,建立崇尚學術、勇於創新的氛圍和導向,進一步提高我校博士學位論文質量,上海交通大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特制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辦法。優博論文評選活動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出博士學位授予數3%左右的論文入選校優博和提名論文,其中校優博論文不超過15篇。
  • 一川大博士被華為以200萬年薪錄用!分享以下科研及論文寫作經驗
    劉大一恆與導師呂建成教授剛進行學術論文寫作的時候,劉大一恆缺乏經驗與歷練,寫好的論文被一次次拒稿。後來,在導師呂建成教授和朋友的鼓勵下,他收拾好心情,一遍遍修改打磨自己的論文。一次、兩次、三次……做實驗、寫論文、投稿……論文投出去一次,又被退回一次……到後來,劉大一恆漸漸習慣了這樣的流程。
  • 學長學姐分享系列|全美CS計算機專業top5學長申請經驗分享回顧
    從三月起,Trochilus Edu開始舉辦每周一次的線上學長學姐分享活動。被邀請的30多位學長學姐均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等美國頂尖大學。剛剛經歷完申請季的他們對於申請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體會。標化如何逆襲?文書如何打動招生官?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據鄧博士的ResearchGate(一個科研社交網絡服務網站)顯示,鄧博士目前已經發表文章82篇。其中一篇發表在EJSO上的文章入選了ESI前1%高被引論文(谷歌學術顯示該論文已被引25次)。3個榮譽畢業生發表的文章分別為:榮譽畢業生A:SCI論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響因子大於120分。榮譽畢業生B:SCI論文30多篇。榮譽畢業生C:發表SCI論文31篇,影響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並列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20篇。
  • 發論文6篇,申請專利1項,科研道路也非一帆風順
    曾獲校級特等獎學金、校友金種子獎學金;獲校級「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團幹」、「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 、「優秀黨員」等稱號;主持完成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1項;參加「桂工百名學子看世界」德國項目;曾連續三年獲得「全國高等學校大學生測繪科技論文競賽」特等獎;公開發表論文6篇,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2篇,申請專利1項,在投論文1篇。
  • 3年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西安交大新聞網9月2日在《身邊交大人》欄目刊文《孫光宇:發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介紹:孫光宇,錢學森學院院友,電氣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目前,孫光宇已被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瑞士等離子體中心錄取為博士研究生,並獲得全額獎學金。孫光宇在這篇文章中,對於孫光宇發表16篇SCI的經驗做了總結。
  • 再來人留學分享:牛津醫學院全獎博士的成功三要素
    再來人留學以攻克名校申請為起點,研發出一系列產品來幫助學生在留學這件事上充分發揮潛力、實現個人目標。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再來人留學學員案例分享是來自清華大學的H同學,牛津醫學院全獎博士的成功三要素:硬實力,信息搜集和運氣!
  • 發表一作論文3篇,獲各種獎學金,上海交大博士分享論文發表之路
    薛中華,上海交通大學2016級化學化工學院化學系博士研究生,師從李新昊教授。博士期間獲得研究生優秀獎學金,趙朱木蘭博士獎學金(一等)以及海外校友博士生獎學金。博士期間,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3篇,其中包括能源材料類頂級期刊Adv. Energy Mater.(IF=24.884)一篇(ESI高被引論文),化學類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
  • 雙胞胎學霸:他們一起讀研,發SCI論文13篇,又一起考取廈大博士
    當這種習慣遇上勤奮的汗水時,成功就是這樣的:哥哥:白玉麒水產與生命學院2016級漁業專業碩士研究生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準博士研究生2018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得主合作的同時也會有一定的競爭,誰都不甘心落後,無論是學習或者科研,適度的競爭會促使不斷進步,合作的力量要比孤軍奮戰要強得多。他們的優勢逐漸凸顯,由於有著相同的科研方向,他們閱讀文獻並進行分享,實驗遇到問題也可以及時進行討論,無私心的進行合作,為自己為對方,發揮著1+1大於2的效率。
  • 本科生發表14篇SCI論文,一作9篇發在一區top期刊
    累計發表SCI二區以上論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發表9篇,並且都發表在一區 一位本科生如何取得這樣的科研成績?近日,他講述了在南科大的學習和科研經歷 在南科大探索 胡啟錕 2016級本科生 最近剛剛發表了兩篇論文,又收穫了國獎,對我來說是幸運的一件事情。
  • 匪夷所思,兩中國學者抄襲國外博士論文,幾周內連發表9篇SCI
    Bik博士發現,這兩位不僅僅都姓Zhang,還共享了9篇論文。而這9篇論文都包含了抄襲/剽竊的內容。  Bik博士之所以認為這是明顯的抄襲,是因為有足夠的證據。  舉例如下,除了參考文獻插入格式不同,這些論文與別人的論文幾乎都一樣。
  • 那個一年發四篇Cell的研究生,後來怎麼樣了?
    下面九個優質公眾號,由科研大咖主持;大數據解析最有影響力學者和經典論文、分享最有價值研究及新思路,提供生信、統計等科研方法免費教育。、最重要研究,和美國資助熱點;基金申請專題,分享如何申請和完成基金。參照模板專題,分門別類精解各類型論文,分享如何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做好論文和課題設計;助力精巧設計課題。
  • 三年發16篇SCI,這名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
    「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近日這樣一則消息將國內學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學術重鎮西安交通大學。記者注意到,西安交大新聞網9月2日在《身邊交大人》欄目刊文《孫光宇:發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介紹:孫光宇,錢學森學院院友,電氣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 正在被SCI論文拖垮的當代醫學生們
    寫論文,真的好難,我好想放棄。 可是,當想到臨近畢業時,沒有論文而導致無法畢業的時恐懼卻時刻提醒我不能輕易放棄。 「再試一次吧。」 下定決心後,小冉點下了滑鼠的發送鍵......
  • 他是上海交通大學直博生,博士期間共發表SCI論文17篇!
    吳天昊,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6級直博生,師從韓禮元教授,致力於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博士期間共發表SCI論文1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J. Mater. Chem. A等高水平期刊上發表論文6篇(3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論文總影響因子超過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