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一作論文3篇,獲各種獎學金,上海交大博士分享論文發表之路

2020-12-05 校園快報

薛中華,上海交通大學2016級化學化工學院化學系博士研究生,師從李新昊教授。博士期間獲得研究生優秀獎學金,趙朱木蘭博士獎學金(一等)以及海外校友博士生獎學金。博士期間,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3篇,其中包括能源材料類頂級期刊Adv. Energy Mater.(IF=24.884)一篇(ESI高被引論文),化學類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 Ed.(IF=12.257)與J. Am. Chem. Soc.(IF=14.695)各一篇,累計影響因子達51.8,單篇最高被引180次。

電影《om shanti om》(譯名《如果·愛在寶萊塢》,又名《再生緣》)中有一段經典臺詞:就像電影,我們的人生都會圓滿結局,皆大歡喜;如果結果還不夠好,那就是還沒有劇終,電影還在繼續,直到它完美的那一刻。薛中華說,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句話。

初心不忘,流年不負

薛中華把自己對生活的期望歸納成四個字——「簡單,開心」,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簡單地生活。

「我選擇化學專業就是因為喜歡化學這門學科,通過化學可以創造新物質、新結構,從而給生活帶來新變化。」敲開化學的大門後,在一個個繁瑣但在薛中華看來卻無比有趣的化學實驗中,他真正愛上了化學,也愛上了學術,並決定從此「一條路走到黑」。他曾經工作過一段時間,但後來還是決定回歸校園,繼續讀博深造。他說,「學術更加純粹,是我想要發展的方向」。幸運的是,他的這一決定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一致支持。

對化學的熱愛是引導薛中華深入研究的原因,而選擇在學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是他的初心使然。薛中華坦言自己不是一個會定大目標的人,因為生活中充滿變化,他喜歡結合自身的發展在每一個階段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然後朝著每一個小目標踏踏實實地前進。就是憑著這樣一種簡單而執著的信念,他在研究化學的道路上跨越荊棘,也收穫星辰。

幾經輾轉,好事多磨

本著初心,薛中華踏上了漫漫科研之旅。博士期間,他首篇論文的發表之路可謂是「一波數折」。

他的第一篇文章發表在Adv. Energy Mater上,然而在投Adv. Energy Mater之前,他還嘗試投了三個期刊。在投第一個期刊時,三位審稿人中只有一位給出了審核通過的答覆,但他沒有灰心,轉投第二個期刊。

第二次投稿時,情況有所好轉,只有一位審稿人沒有通過。「那再投一次總會中了吧?」他心裡這樣想著,於是進行了第三次嘗試,結果還沒有送審,就被告知該期刊已經接收了類似的文章。

最後,他瞄準了Adv. Energy Mater,但無奈竟遭遇第四次連敗。他一度想要放棄,想給自己降低標準,但是他的導師一直鼓勵他:「要堅持投Adv. Energy Mater。」

雖然遭遇了多次失敗,但他一直堅信自己可以成功,「我們整個組都一直追求把數據做到極致,因此我們都對自己的文章充滿信心」。在老師的建議下,薛中華進行了申訴,期刊方面接連增加了三個新的審稿人。最終,薛中華成功發表了博士期間的第一篇論文。

一年後,該文章被評為ESI高被引論文,被引用量高達180次。也正是經歷了這個鍥而不捨的投刊過程,薛中華在論文投中之後又收穫了博士生涯的第二個驚喜。

談及導師,薛中華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說:「做科研時,要相信自己的導師,踏實地跟著導師做課題,認真聽取導師的意見和建議。」在這次論文投稿的過程中,正是有了導師的鼓勵與指引,他才更加堅定了申訴的決心,並取得了最後的成功。

欲達其效,必盡其方

「科研的關鍵在于堅持和積累,不僅僅是學識的積累,還包括思想和方法上的積累。」在科研的道路上,薛中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對科研工作者而言,閱讀文獻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海量的文獻很容易讓人頭昏腦脹。面對這「磨人的小妖精,薛中華分享了自己的方法。

在他看來,首先要閱讀博士和碩士的學位論文,使自己對研究內容和基本方法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進而閱讀綜述文獻,從中獲取總結性的內容,接著,要選擇性地精讀綜述文獻中提到的文章,最後再閱讀頂刊文獻。

與此同時,他認為還要把握兩個重點。其一是掌握閱讀英文文獻的方法,例如給自己規定每天的閱讀量,並在閱讀的同時抄寫英文單詞。其二是學會整理閱讀過的文獻。由於整理方法因人而異,他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按照課題組不同的研究內容,對文獻進行歸納整理,使自己全面了解課題組的研究對象,熟悉各研究方向的專家,以便自己在今後遇到問題時直接與相關專家交流。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對於如何提高實驗效率,薛中華有著自己的思路:當一個想法產生後,要同時展開多個支路,進行多項實驗,經過仔細比較,然後得出哪個支路更適合研究。儘管這樣會在一開始給自己增加繁重的任務,但可以避免一條路走不通時,不得不重頭來過的窘境。

「科研從不是一個閉門造車的過程,與其他人多交流才能獲得更多的靈感和想法,這個過程是有趣的。」薛中華經常和上一屆的學術之星蘇慧一起交流討論,他特別感謝蘇慧,還記得蘇慧曾經對他說,科研就像賽跑,有拼搏的激情才能把科研做得更好。

學術以外,生活與遠方

勇攀學術高峰是薛中華事業上的追求,閱讀和運動則是他生活中的調味劑。

「我從高中開始就堅持長跑,我喜歡在長跑的時候回想和思考最近發生的事情。」在科研之餘,他還會參加課題組每周的「籃球日」。在他看來,打籃球既可以緩解科研壓力,又能夠以球會友,增進他和課題組其他同學之間的感情。

此外,他還喜歡閱讀歷史方面的書籍,認為「讀史對人思維的塑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回歸家庭的薛中華,是一位貼心的丈夫。在協調採訪時間的過程中,他說要陪妻子生產,所以特意調整了採訪時間。

他特別感謝妻子長久以來的支持。在上海讀博期間,妻子在南通工作,工作日的時候雙方都很忙,只能抽出短暫的周末跨越兩座城市相見。

疫情期間,他便在家裡陪伴妻子。採訪中,薛中華主動提起了他將要出生的寶寶,透露出已為人夫和將為人父的柔情,「我剛剛陪妻子做了胎心監測,我們將要第一次做家長了!」滿懷期待的他,不僅在等待寶寶的降生,還在等待日本博士後項目的申請結果,準備奔赴下一站新的遠方。

儘管初心難守,但薛中華的學術之路自熱愛起始,從未因挫折而終。成也歡喜,敗也不棄,大概是眼底有光,心裡有火。他的目標一開始便簡單而清晰,他說,我會一直在科研的道路上奔跑。

梭羅說:「我看到那些歲月如何奔馳,挨過了冬季,便迎來了春天。」人生的道路上,只要有夢和希望,我們終會迎來自己電影中的美好結局。

來源:上海交大研究生會 文中人物配圖由受訪者提供 採訪 | 費凱瀾 張凱娣

撰稿 | 費凱瀾 張凱娣 楊其潤 責任編輯 | 劉璇 楊其潤

相關焦點

  • 超150篇論文,55項發明專利!這8位「男神」全是博士,都來自西安交大
    發表17篇SCI學術論文,其中最具國際影響力期刊15篇,獲授權發明專利25項;他曾多次獲得獎學金,"優秀研究生"稱號,囊括"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中國研究生石油裝備創新設計大賽等獎項。  博士期間,他參與橫縱課題共9項,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7篇,其中SCI期刊論文12篇;以第一學生作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並全部授權;開發2套數位化精度分析軟體,並獲得軟體版權2項。2019、2020年度連續獲得"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6年獲得"SMC社會獎學金",2019年獲得"優秀研究生"榮譽稱號,2020年獲得"優秀博士研究生標兵"榮譽稱號。
  • 發表11篇SCI的博士科研之路:從「問題生」到本科一作發14分頂刊
    林雲霄,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2019級博士,師從陳接勝、李新昊教授。大四一作發頂刊JAS(IF=14.6),2017年至今已發表SCI論文11篇,入選第70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曾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次)、唐立新獎學金、美國化學會ACS上海分會研究生學術成就二等獎、上海市先進材料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上海交通大學「十大三好學生標兵」等榮譽稱號。
  • 應屆碩士3年發表16篇SCI論文,就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對這名優秀碩士畢業生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應該根據其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水平,而非其在讀研期間所發表的SCI論文。這篇由媒體發布的報導,源自西安交大新聞網9月2日在《身邊交大人》欄目刊文《孫光宇:發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該文介紹,孫光宇,錢學森學院院友,電氣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 一作發表CCF論文3篇、擁有數個軟體著作權,他才是我們該追的星
    一作發表CCF論文3篇、擁有數個軟體著作權,他才是我們該追的星 2020-06-12 03: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然而,看完整篇報導,除了在文首有「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以及文中有「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這兩句話之外,全文其他地方都沒有提及究竟是誰建議。報導雖提到電氣學院,但並不明確是其導師,還是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或者學院學位委員會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也不見該校學校學位委員會對此建議有何看法。
  • 他是上海交通大學直博生,博士期間共發表SCI論文17篇!
    吳天昊,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6級直博生,師從韓禮元教授,致力於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博士期間共發表SCI論文1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J. Mater. Chem. A等高水平期刊上發表論文6篇(3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論文總影響因子超過300。
  • 博士寫不出好論文?上海交大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來分享經驗了!
    為激勵博士研究生專注於高水平、創新性科學研究,鼓勵導師對博士研究生的悉心指導和精心培養,建立崇尚學術、勇於創新的氛圍和導向,進一步提高我校博士學位論文質量,上海交通大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特制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辦法。優博論文評選活動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出博士學位授予數3%左右的論文入選校優博和提名論文,其中校優博論文不超過15篇。
  • 交大學霸:他蟬聯本、碩、博國家獎學金,發表論文10篇,專利11項!
    周昕毅,中共黨員,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曾蟬聯本碩博國家獎學金(4次專業第一),獲第三十屆全國部分地區大學生物理競賽一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唐立新獎學金。入選「2020年新加坡全球青年科學家峰會」。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0篇,公開國家發明專利11項。
  • 3年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生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西安交大新聞網9月2日在《身邊交大人》欄目刊文《孫光宇:發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介紹:孫光宇,錢學森學院院友,電氣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被電氣學院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lasma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發表SCI論文8篇(均在學校「最具影響力期刊」目錄)、EI會議論文4篇,另以其餘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EI會議2篇。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新京報快評
    授予博士學位需基於博士學位論文,這一學位論文不能由期刊發表論文替代,否則,所有博士生只需在期刊上發表論文,而無需撰寫學位論文,就可授予博士學位了。對這名優秀碩士畢業生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應該根據其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水平,而非其在讀研期間所發表的SCI論文。
  • 以一作發表SCI期刊論文4篇!她從數學專業轉入自動化工程攻讀博士
    個人簡介謝文倩,女,中共黨員,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2017級博士研究生,師從朱宏教授。主要從事混雜系統、網絡化控制和濾波的研究。截止目前為止,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期刊論文4篇。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學業一等獎學金、四川省「優秀志願者」等榮譽。
  • 四年發表兩萬多篇論文,上海交大因此排名世界高校第二
    近日,荷蘭萊頓大學發布了2019年世界大學排行榜,針對全球各大高校的學術論文表現(2014-2017年)進行排行。具體指標有各大高校的學術論文發表數量、各個領域論文引用前50%、10%或前1%等等。根據榜單數據顯示,上海交大在2014至2017年的四年期間,共發表各類學術論文2.23萬篇,其中引用在前1%的論文數量有144篇,前1%論文佔論文總數的比例為0.6%。上海交大之後的國內高校,就是浙大,世界高校排名第四。
  • 92年的小哥,985的特聘教授:3年博士期間發表40篇SCI
    新智元報導來源:知乎、個人主頁等編輯:肖琴【新智元導讀】最近,中南大學一名90後特聘教授火了:本科畢業後3年讀完博士,博士期間發表40餘篇SCI (一作/通訊31篇),畢業即獲聘成為985高校特聘教授。
  • 上海交大「學術之星」出爐:共10人,個個都是硬核學霸,十分佩服!
    博士期間共發表SCI論文1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影響因子41,A++),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22,A+),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響因子22,A+)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6篇,一作論文影響因子破百。
  • 三年磨一劍,五次被拒稿,交大博士堅持稿件申訴,終發表學科頂刊
    2年內發表6篇高水平論文,是國際期刊審稿人;思源致遠、勇往直前,他心懷夢想,榮獲交大學術之星、勵志典型人物目前,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高水平論文6篇,其中3篇發表在物理學權威期刊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特別是量子關聯的拓撲保護的研究成果受到美國 Science 雜誌高級主編撰文推薦;提交專利1項。
  • 2018上海交通大學學術之星出爐:做科研、發論文,都是頂尖學霸!
    劉方輝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014級博士研究生劉方輝,本科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自動化專業,同年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楊傑教授。研究方向為統計機器學習與計算機視覺。讀博以來,連續三年獲得博士生國家獎學金,並獲得2018年度電院優博培育基金資助。博士期間共發表了20餘篇期刊會議論文,其中中科院2區及以上期刊9篇。
  • 16篇SCI論文就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西安交大碩士孫光宇是第一人嗎?
    SCI論文8篇、EI會議論文4篇,另以其餘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EI會議2篇;獲得西安交通大學「優秀研究生標兵」、國家獎學金2次、高電壓技術專業「嚴璋」獎學金和「遠東」獎學金、電氣學院年度人物等獎項。
  • 他讀研3年發16篇SCI!西安交大直接發他博士證?
    在三年碩士學習期間,他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E、Applied Physics Letters、Plasma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 等各大專業期刊發表SCI論文8篇、EI會議論文4篇,並在會議上發表學術演講。另外,他還以其餘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EI會議2篇。
  • 本科生一作發表10篇SCI,累計影響因子90+
    南科大本科生胡啟錕,在就讀本科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先後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17篇,其中在Adv. Energy Mater.、ACS Appl. Mater.Interfaces、Solar RRL等SCI一區期刊上作為一作或共同一作的論文有10篇,累計影響因子90以上,有6篇被選為封面論文。論文總被引100餘次,H因子6。
  • 沒有Science,也沒有娃,上海交大博士談科研經歷爆笑全場
    本文來源:輔導員娘親(ID:fudaoyuanniangqin),上海交通大學思政教師梁欽(娘親)公眾平臺/ 本篇文章的主人公:王耀(Wang Yao),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2016級直博生,導師是金賢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拓撲光子學與量子信息的交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