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Science,也沒有娃,上海交大博士談科研經歷爆笑全場

2021-01-08 騰訊網

本文來源:輔導員娘親(ID:fudaoyuanniangqin),上海交通大學思政教師梁欽(娘親)公眾平臺/

本篇文章的主人公:王耀(Wang Yao),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2016級直博生,導師是金賢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拓撲光子學與量子信息的交叉領域。

個人基本介紹

物理與天文學院 2016 級直博生

2018-2019學年國家獎學金,三好學生

研究內容與方向:拓撲光子學與量子信息的交叉領域,在努力將拓撲保護機制拓展到量子領域並實現對量子的保護

已發表高水平論文 8 篇:其中一作論文四篇,包括物理領域頂刊 2 篇

受邀為國際期刊Optica審稿

作為組織者和雪梨大學合辦會議 1 次

參加國內外會議 10 餘次,累計會議報告 4 次

學校推薦並受邀參加全球青年科學家峰會

下面是王耀在交大就業指導會上的發言

交大的畢業條件是什麼?

怎麼才能發文章按時畢業?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王耀,來自物理與天文學院,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學生代表和大家分享我在科研路上的一些經歷和感悟。目前我已發表論文8篇,其中一作四篇,包括領域頂刊PRL 2篇。

雖然這裡列出很多內容,好像我很厲害的樣子,然而我相信我和大家在初入校門時都一樣。回想一下,在入學後我們向師兄師姐問的最多的問題是什麼?

恐怕不是科學問題,而是在問交大的畢業條件是什麼,怎麼才能發文章按時畢業。

雖然下了決心讀博士,但內心還是很慌的。這種心理一直持續到第一學期結束,並且在寒假前發了一個朋友圈。

可能導師看到了,於是在第二學期一開始就分配了一個實驗課題給我,我埋頭苦幹了半年,加工和測試了上千個樣本,最後發現這實驗結果還是達不到理想預期

我走進導師辦公室和他說我想把這個實驗放棄了,毫無意外,導師不同意。我又回去繼續努力,最後終於把文章整理出來,投了出去。

審稿過程前後經歷了五輪,這是期刊所允許的最多次數,審稿人始終如一地反對我們的觀點

這時我第二次說要放棄,導師依然還是沒有同意,說我們還可以再戰,繼續申訴。後來我們終於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工作發表在領域頂刊上,我於是又發了一個朋友圈。

導師後來和我說:這一番經歷挺好的,曾經滄海難為水,以後科研路上內心會強大很多。也是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在後面的科研路上也才走的更加自信,也才在溫飽之後奔向小康,完成了從擔心畢業到享受科研的轉變

是否與導師爭論過?

我想,這樣的轉變是離不開和導師的有效交流的。我不禁想問大家,你和你們導師是否因為不同觀點而爭論過?

我相信大部分博士生都經歷過,畢竟我們錢學森學長都和導師爭執過。我發現做科研的人特別執拗,非常堅持自己的觀點,這可能是整天和審稿人辯論落下的職業病。

曾經有一個晚上,導師非常開心地到來到我們辦公室和我討論,因為我和導師觀點不一樣,我們又非常堅持自己的觀點,導師最後非常氣憤地離開了。

我也很氣憤的回宿舍了,走到半路我覺得這樣不行,問題還沒有解決,雖然已經半夜十二點了,但我又折返回到導師辦公室繼續心平氣和地和導師討論並解決問題,最後我終於能開心地回去睡覺了,導師也開心地繼續加班。

我後來就在想,在和導師的學術碰撞中我們如果能夠放下情緒,即便有不同的觀點,我們也能實現真誠高效地交流,畢竟我們的目的都是要實現學術的進步,達到「學術共振」

王耀(左)與導師們「學術共振」

畢業之後留在上海麼?

終於我有了足夠畢業四次的論文,和導師學術共振也越來越好,結果在出租上被司機師傅致命一擊,他問我畢業之後留在上海麼?

說句心裡話,我想留啊,但是得看能否hold住上海沉重的生活壓力。大部分博士生恐怕是還做不到左手握著Science右手抱著娃,是選擇生活還是選擇繼續探索,可能還是普通的我們需要面臨的一道選擇題。

我在想,一方面,如果連交大學子都選擇放棄科研,那我們中國的科研的希望在哪裡呢?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我想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需要我們切實踐行的。

另一方面,今天我們也看到學校也在為我們創造條件,讓我們有機會去國際一流學術機構繼續汲取能量,完成我們人生的能級躍遷,站在更高的能級上去選擇上海,而不是被上海挑選,完成人生的彎道超車。

這樣,在實現我們自身價值時也完成我們身為交大人身肩的責任。博士畢業後,我希望也能像我的導師一樣,到世界頂級學術機構繼續博士後研究。

在未來,祝願大家都能享受科研的樂趣,和導師學術共振,完成人生的能級躍遷,謝謝大家!

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立即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25歲上海交大博士,獲國家大獎、擁嬌妻萌娃,帶娃寫論文兩不耽擱
    「過好自己的生活,科研和工作才會事半功倍。」這句話打破了我們對於工作與生活的認知,可能很多人會表示,這就是一種幻想。但其實說出這句話的人,我們還真不能抨擊,因為這個人用實際行動實踐了這個目標。 說這句話的人名字叫做王言博,他並不是什麼特別偉大的人物,但是他的生活卻真的讓所有的學者讀書人羨慕。
  • 上海交大 本科12篇一作SCI,讀博再發《Science》
    在學術成就方面,鄭景旭珍視自己的成果——但成果沒有改變他。他還是他,是鄭景旭。03 其愛當人們開始知道一個人,緣由一定是他最為人熟知的特質;但當人們想要了解這個人,緣由一定是他身上能引起人好奇的反差性或矛盾性。鄭景旭就能給人帶來這樣的反差感。他在科研之外,還有著廣泛的興趣愛好。
  • 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網絡共享課再「燃」 上海交大醫學院蘇冰教授...
    昨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教授回想起上周「與你談科學」首講時依然為新鮮體驗感到激動。作為該系列課程「穿針引線」「牽線搭橋」的發起人、推薦人與主講人,他在第二講中再次以「科學串講人」的新身份出場,笑稱醫界大牛不僅能靜心在冷板凳上做科研,也能登上講壇做代班主持。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蘇冰教授接棒第二講,直播觀看人次又一次達到十萬加。
  • 上海交大這對說相聲的博士夫妻懟郭德綱、諷選手,一個月前還...
    幽默到底有沒有公式?  近日,來自上海交大的一對博士夫婦登上了東方衛視《相聲有新人》的舞臺,說起了他們的「公式相聲」。然而博士丈夫李宏燁不僅沒有因為這段「有科技含量」的相聲為自己博得晉級的機會,相反,他和導師郭德綱的「辯論」讓自己成了眾矢之的。
  • 上海交大校友馬駿榮獲全球超導領域博士研究生最高獎!
    上海交大校友馬駿榮獲全球超導領域博士研究生最高獎!、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研究生馬駿獲得了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超導委員會(IEEE CSC)頒發的全球超導領域博士研究生最高獎項Graduate Study Fellowship。
  • 三年磨一劍,五次被拒稿,交大博士堅持稿件申訴,終發表學科頂刊
    在博士的第三年,經歷長達一年之久的修改和打磨之後,王耀第一次投稿,卻經歷了5輪審稿,是那份期刊所允許的最大次數。但是他和導師依然不肯放棄,選擇了稿件申訴。正是他的不甘心和堅持,成果最終申訴成功,並在物理學的權威期刊上發表。面對一輪又一輪轟炸般的質疑,我也曾萌生放棄的念頭。
  • 他是交大直博生,發表多篇論文:科研就是探索,專注會更享受科研!
    王耀認為能被評選為學術之星是交大研究生的一種榮耀,而這種榮耀對自己來說是一種獲得感,成就感。「對於做科研的人來說,得到的『回報』除了論文似乎也沒有其他內容了。『學術之星』評選活動能有這樣的榮譽給自己,是一種獎勵和鼓勵,同時也是對自我的一種鞭策,使我能夠更加堅定地在科研路上走下去。」
  • 上海交大2018年研究生畢業:書記上微黨課 校長精彩寄語
    科研報國,優秀博士畢業生代表分享學術感悟,交大優博論文聚焦學術最前沿;不忘初心,畢業生積極踐行「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揚帆起航,3D列印船模獻禮母校……姜斯憲以 「微黨課」為畢業生加油、充電,希望大家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
  • 本科上海交大,今耶魯大學神經科學系讀博:來聽他背後的科研故事
    薛嶢說,雖然拿的都是二三等獎,但那些自由探索的經歷卻奠定了以後多學科交叉發展的志向。薛嶢在高中期間就了解到交大致遠學院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注重學科交叉、鼓勵自由探索的平臺,和他追求多學科發展的志向很契合。為此,他被交大錄取後堅定地選擇加入致遠學院。
  • 上海交大25歲博士奶爸火了!16篇SCI論文、十佳歌手、六塊腹肌……
    01 令人羨慕的神仙學霸 他是年僅25歲的在讀博士生:上交年度人物、學術之星、Science一作、校園歌賽冠軍、新手爸爸、六塊腹肌的健身達人……這兩天王言博的學業和生活經歷引發關注。
  • 上海交大校長畢業致辭為製衣女工點讚:敢於夢想的人始終堅強
    今年畢業生還首獲特別禮:交大自主設計的學位證、學位帽流蘇和學位服披肩以及別具一格的畢業紀念T恤。院士校友:傳承交大基因 雕刻一等人生畢業典禮上,凌文把人生經歷凝練成三句話,送給每位畢業生:傳承基因,做理想的交大人;堅守底線,做有良知的社會人;牢記使命,做有擔當的中國人。
  • 【MBA院校:交大篇】上海交大安泰MBA報考指南
    上海交大安泰MBA項目介紹 交大安泰MBA項目致力於培養具有品行正、視野寬、基礎實、創新力強、人文底蘊深厚的商界領袖和業界精英 在教育部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中,上海交大「商業與管理」學科成為上海地區唯一入選的經濟管理類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和首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中,上海交大工商管理一級學科和工商管理碩士MBA均位列A+。
  • 發表一作論文3篇,獲各種獎學金,上海交大博士分享論文發表之路
    薛中華,上海交通大學2016級化學化工學院化學系博士研究生,師從李新昊教授。博士期間獲得研究生優秀獎學金,趙朱木蘭博士獎學金(一等)以及海外校友博士生獎學金。博士期間,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3篇,其中包括能源材料類頂級期刊Adv. Energy Mater.(IF=24.884)一篇(ESI高被引論文),化學類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
  • 博士寫不出好論文?上海交大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來分享經驗了!
    為激勵博士研究生專注於高水平、創新性科學研究,鼓勵導師對博士研究生的悉心指導和精心培養,建立崇尚學術、勇於創新的氛圍和導向,進一步提高我校博士學位論文質量,上海交通大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特制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辦法。優博論文評選活動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出博士學位授予數3%左右的論文入選校優博和提名論文,其中校優博論文不超過15篇。
  • 上海交大錢璐璐,沒成為新紅樓的林黛玉,卻成了加州理工的正教授
    錢璐璐畢業於東南大學,畢業後錢璐璐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開始碩士和博士階段的求學。其導師是著名的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賀林。在上海交大就讀期間,由於顏值確實在線,錢璐璐也曾經有過向娛樂圈發展的想法
  • 三年磨一劍,五次被拒稿,博士小哥堅持所愛,在交大「追光」逐夢!
    三年磨一劍,經歷五輪審稿被拒,他堅持不懈,最終申訴成功發表物理頂刊;厚積薄發、精益求精,他潛心科研,2年內發表6篇高水平論文,是國際期刊審稿人;思源致遠、勇往直前,他心懷夢想,榮獲交大學術之星、勵志典型人物國家獎學金等多項榮譽……他是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王耀
  • 同樣是女博士,復旦博士被控學術造假,而交大博士前途大好
    近日,復旦大學的在讀博士,李某因為情感糾葛和學術造假等問題,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能夠讀到博士,在大眾的眼睛裡,皆是讓人羨慕的對象,更何況是像復旦、交大這些高大上的頂級學府。更是難能可貴,只要學有所成,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然而復旦大學的李某卻將一把好牌打得稀爛,相信,發生這樣的事件,她的學術生涯可以說算是就此止步了。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生物、航天、管理、公共衛生、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科研團隊在馬兜鈴酸導致肝癌...
    7月20日,肝病領域國際權威期刊Hepatology《肝臟病學》在線發表上海交大韓澤廣團隊最新研究成果The Mutational Features of Aristolochic Acid–Induced Mouse and Human Liver Cancers,該研究進一步深層揭示了馬兜鈴酸暴露可以導致肝癌的發生,是人類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 發表11篇SCI的博士科研之路:從「問題生」到本科一作發14分頂刊
    林雲霄,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2019級博士,師從陳接勝、李新昊教授。 林雲霄的勵志經歷 從最初的迷茫、挫折,到堅定的選擇,始終不變的是他對自我與科研的孜孜探尋,他說: 「科研人要帶一點反叛精神!按部就班很難做好科研。」